美媒盤點:2020年九大史詩級太空發現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2日刊發一篇報導,題為《2020年你可能錯過了的九大史詩級太空發現》。全文摘編如下:

醫學發現佔據2020年的新聞頭條,但即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情況下,天文學家也在繼續開展研究工作。他們利用無線電波搜尋神秘信號,發現新星系,甚至搞清哪些系外恆星系統能夠探測到地球。

來自太陽系外天體的無線電波

太陽系行星會發射無線電波,特別是具有強大磁場的木星。但直到2020年,研究人員才首次探測到來自太陽系外行星的無線電波。當時他們在距離地球僅51光年的牧夫座τ星系統(內含一顆行星牧夫座τ星b)的巨大氣團中發現了無線電信號。該信號可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牧夫座τ星b的磁場狀況,相關信息可就行星大氣層的內部情況提供線索。

銀河系的X射線氣泡

數百萬年前,銀河系中心的一次爆炸引爆銀盤上方和下方的能量物質。現在這些物質依然可見,在伽馬射線光譜中發光,形成兩個於2010年被發現、被稱為「費米氣泡」的結構。2020年,研究人員在同一區域又發現一對氣泡,在X射線光譜中清晰可見。這對亮度偏暗的巨大氣泡高於費米氣泡,其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寬度達4.5萬光年。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eROSITA氣泡」。

一枚消失已久的火箭助推器

地球在2020年捕獲一顆新的「迷你衛星」。地球會在太空中不時遇到一些天體,有些天體最終會環繞地球運行,這顆「迷你衛星」只是其中之一。但業餘和專業太空觀測者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顆「迷你衛星」根本不是自然天體,而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上世紀60年代發射的一枚火箭助推器——「半人馬座」上面級火箭助推器。

幽靈般的射電圈

科學家經常在太空中發現看起來模糊一團的東西,但他們2019年發現、2020年報告的奇特射電圈(ORC)很特別。這些在射電望遠鏡數據中清晰可見的圓形光圈看上去與已知的任何天體都不一樣。它們不是超新星的殘骸,也不是被稱為「愛因斯坦環」的光學效應。一些科學家甚至提出,它們可能是蟲洞的頸部。但沒人真正知道這些新發現的東西是什麼。

百萬個新星系

位於澳大利亞內陸的一臺射電望遠鏡在短短300小時的觀測過程中繪出83%的可觀測宇宙。它還提供大量數據:涵蓋300萬個星系,其中100萬個之前從未被觀測到過。澳大利亞「平方公裡陣列探路者」射電望遠鏡依靠36根天線來觀測宇宙,但這次是全部36根天線首次同時用於一個項目。

金星上存在生命跡象?

金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不適宜居住的地方,那裡有翻湧的酸雲和地獄般的氣溫。這正是準備尋找磷化氫(科學家認為這種刺鼻氣體可能是系外行星上的生命標誌)的天文學家首先用金星來訓練其望遠鏡的原因所在:他們希望從一個肯定沒有生命的天體獲得一張參考圖像。但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竟然在金星的雲層中發現這種化合物。不過,其他研究人員敦促在提出金星上存在生命的觀點前應保持謹慎。

一顆新生的磁星

去年11月12日,研究人員宣布發現一顆明亮的千新星,它就像兩顆中子星合併後上演的燈光秀。千新星在太空中很罕見,但研究人員以前就見過它們。不過,這顆千新星很特別:它發出的光所傳遞的怪異信號表明存在某種新物質。對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可能性,但他們說,最大的可能性是,這是一顆新生的磁星:一顆在碰撞中形成的擁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

快速射電暴的源頭

磁星也可能是太空中最明亮的閃光的來源。多年來,這些被稱為快速射電暴的閃光一直令天文學家困惑,它們在數毫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數天內釋放的能量。大多數快速射電暴似乎來自遙遠的銀河系外,但2020年研究人員報告說,一個快速射電暴源自我們的銀河系,距離地球只有3萬光年。這個快速射電暴有一個已知的來源:磁星。這是否意味著所有這些快速射電暴都來自磁星呢?沒人能確定。

也許能看見我們的系外行星

天文學家探測系外行星的方法之一是,觀測它們在其母恆星和地球之間穿過的過程。有朝一日,他們甚至可以通過觀察星光如何穿過系外行星來研究它們的大氣層。但這隻適用於沿自身軌道運行至某處時恰巧位於母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行星。利用目前的望遠鏡技術,人類還基本看不到不符合這項條件的系外行星。2020年,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問題:哪些恆星系統處於觀測地球的有利位置、能看見我們這顆大氣中充滿生命跡象的微小行星?他們發現,在326光年內,有1004個恆星系統能觀測到地球。距離地球僅12光年的一顆恆星擁有已知的系外行星,它將在2044年運行至適合觀測地球的特定位置。

相關焦點

  • 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
    原標題:美媒盤點:美太空軍創建周年六大事件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20年12月31日刊發題為《2020年六大軍事太空事件》一文,作者為內森·斯特勞特。全文摘編如下:美國太空軍的頭一整年標誌著美軍在太空領域進入重要發展階段。從一個新生的軍種發展到籤訂大規模的新發射合同,2020年是太空領域繁忙的一年。
  • 美媒: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並不存在
    原標題:美媒:研究表明「第九大行星」或許並不存在參考消息網1月24日報導美媒稱,過去20年裡,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幾個遙遠天體呈現出非常奇怪的運行軌道。根據2016年發表的一項裡程碑式的研究結果,這幾個天體的運行軌道預示著存在一個被稱為「第九大行星」的巨大假想天體。但該天體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最近發表在美國《天文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提出了一些解釋。
  • 美媒盤點:2020年十大物理學新聞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1日發表題為《2020年十大物理學新聞》的報導,盤點了2020年物理學領域的一些重要新聞。全文摘編如下:我們得承認,對地球來說,這一年相當艱難。但對研究宇宙中更遙遠區域的科學家來說,這卻是了不起的一年。砰!
  • 英媒盤點2020年宇宙及古生物重大發現
    英國科學新聞網站12月23日發表了題為《年度回顧:2020年的這些科學論斷一旦確證將是重大新聞》的報導稱,2020年,有關宇宙和地球上古生物的發現引起科學家和公眾的濃厚興趣。但這些重大論斷需要更多證據才能在科學教科書裡取得一席之地。英媒總結了六大相關新發現。
  • 美媒盤點不同時期女性形體審美標準變化 完美身材曲線組圖
    美媒盤點不同時期女性形體審美標準變化>2015-06-23 20:13 來源:新浪網我要評論(0) 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但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對女性形體美的標準也各不相同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盤點宇宙太空九大最奇怪的星球,其中一顆「冰火相容」難以想像!
    盤點宇宙太空九大最奇怪的星球,其中一顆「冰火相容」難以想像!在廣闊的宇宙中,有無數的星系,包括無數的行星。如果進化出生命的地球是一個特殊的行星,那麼下面的行星幾乎就是奇蹟!讓我們來了解太陽系外的十顆「奇蹟」行星。1。
  • 美媒:美國太空軍首獲軍事基地 設在佛羅裡達州
    原標題:美媒:美國太空軍首獲軍事基地 設在佛羅裡達州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據美國軍事網站12月9日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州兩個執行太空任務的重要空軍基地,已正式更名為美國太空軍基地。美國太空軍司令約翰·雷蒙德在推特上補充道,這兩個基地的更名將開啟一個「新時代」,「讓它們與其關鍵任務相匹配」。然而,此次更名尚未得到議員批准。今年早些時候,太空軍開始利用一項太空任務對空軍進行調整,並稱其將把相應的空軍基地更名為太空軍基地。
  • 我國太空飛機成功返航,美媒:只是X37的仿製品,技術落後太多
    據國內媒體報導,在前不久從位於西北部戈壁沙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一艘「可重複使用的實驗性太空飛行器」 在經過兩天的太空飛行之後成功返航,降落在預期區域。而美國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也證實了我國太空飛機在太空中飛行的消息,並且消息人士透露,這次的飛行計劃看上去非常順利,很顯然我國準備了很長的時間,以保證整個飛行計劃順利開展。
  • 人類的太空史詩;《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年
    談起科幻片,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這部電影從它產生開始就對後世的電影產生了難以迴避的影響。這部首映於1968年4月5日的電影距離今天也有50年了,50年已經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了。
  • 《蒼穹浩瀚》第三部上映,史詩級太空歌劇,引人期待
    《蒼穹浩瀚》第三部上映,史詩級太空歌劇,引人期待就在最近呢,來自同名的一本暢銷的小說,所改變一部劇集,之前Syfy稱這個可說是史上最具有野心的劇集的一部《蒼穹浩瀚》了,這個第三季現在正式歸來了。其實呢我們可以從第一季就看得出來這部劇的格局以及野心是十分的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坑的挖的很深,看得出來作者也是十分的有自信的啊,這樣的格局以及野心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不是嗎,每一步都可以說是在挑戰著史詩級的太空歌曲,這樣的格局以及野心呢同樣的也是需要一樣的難度還有自己的耐性來慢慢的打磨出來的。因為史詩級的巨作從來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打磨歷練,不可以急躁的,一步一步的打造出來的.
  • 中國欲建天基雷射站清除太空垃圾?美媒趁機炒作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了中國學者用巨型天基雷射器清除太空垃圾的設想,但卻別有用心地稱外界擔心中國在太空部署武器。中國專家表示,利用天基雷射器清除太空垃圾是目前國際上一個研究熱點,中國也有不少機構進行理論探索,但與天基武器毫不相干。中國擬建天基雷射站?
  • 美媒:太空勢必因中國而熱鬧非凡
    可以說,獵鷹9號火箭已經碾壓全球其它火箭,從穩定性和發射價格上,正遠遠地把地球上其它火箭拋開,未來似乎要獨霸太空了。從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運載火箭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之中,美、蘇、歐洲、中國、日本還有印度、巴西等國都有著較強的運載火箭技術,成系列的運載火箭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幾種以上,還有配套的上面級等,不同的上面級也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運載能力的火箭。
  • 美媒:以色列放棄第二次登月計劃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非營利的以色列太空登陸組織宣布,它將放棄發射第二個月球探測器的計劃。今春早些時候,以色列的首個月球探測器在登陸月球表面時墜毀。當時,以色列太空登陸組織表示它將嘗試第二次登月,但其官方推特帳戶25日發的一條推文說,其團隊將放棄登月計劃,但將繼續建造「創世紀2」號太空飛行器,以實現另一個目標。據美國「臨界點」網站6月25日報導,今年4月11日,「創世紀」號飛船首次嘗試登月,但在就要著陸月球表面前墜毀,未能成功著陸。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美媒報導稱,中國正在一步步向太空深處推進,逐漸成為太空超級大國。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7月17日報導,坐落在中國戈壁沙漠深紅色沙丘之間,幾座低矮的白色圓頂建築從乾燥的大地拔地而起。在這座設施裡,既可以進行太空科學相關研究,又可以開展科普教育活動,這也是北京努力將自己定位為領先太空強國的最新表現。
  • 美媒關注中國太空站計劃:2022年前完成天宮三號發射
    美媒稱,在沒有太多宣傳的情況下,中國在2011年將自己的太空站——重達8噸的天宮一號送入軌道,它堅持了兩年,為中國建造和發射8.6噸重的天宮二號提供了實踐經驗。  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5月30日報導,天宮二號在2016年底發射升空,預計它能堅持更長時間。2017年4月,中國的一艘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實現了自動交會對接。
  • 我國航天獲重要突破,美媒:是仿製品,熱議:仿製了美未來的東西
    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該消息一出,我國人紛紛表示這是空天飛機的驗證機,聲稱再過10年,空天飛機就將成熟,將一舉改變未來戰爭模式。很顯然,我國人對這次成功發射非常興奮,不僅如此,俄羅斯方面也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中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剛發射成功,美媒就來亂彈琴:或是太空武器
    這家美國媒體認為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可以被稱之為「中國版的X-37B」,因為它只是X-37B或歐洲航天局「太空騎士」太空梭的仿製品。 除了強調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是一個仿品以外,TheDrive網站還明裡暗裡的暗示這可能是一款中國軍方打造的太空武器,該網站稱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具備攜帶載荷返回地球,並執行各種其他專業任務的能力,因此受到了各個國家軍方的高度重視。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催眠且晦澀的史詩級科幻片
    有如1902年法國導演梅裡愛的《月球旅行記》,1904年的《太空旅行記》和1907年的《海底兩萬裡》,一個嶄新的電影類型片——科幻電影開啟了人類想像力通過電影藝術表達的時代。      說到科幻電影,必定要提到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與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漫遊》。這部影片拍攝製作長達四年之久,1968年在華盛頓上城戲院首映,這部史詩級電影以開創性的視覺效果和對太空旅行的現實寫照成為裡程碑式作品。
  • 從天文發現到航天發射,盤點2019年的關鍵太空時刻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鬥轉星移,時光流逝,轉眼間,時間已經進入2020年。回首過去的2019年,放眼全球,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發生了許多具有歷史節點意義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