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太空史詩;《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年

2020-12-04 理想嚼影屋

談起科幻片,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這部電影從它產生開始就對後世的電影產生了難以迴避的影響。這部首映於1968年4月5日的電影距離今天也有50年了,50年已經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了。有趣的是,儘管電影已經被奉為科幻世界的經典,卻面臨著兩種相反的評價。喜愛它的將它奉若「上帝」,不喜歡它的則昏昏沉沉地度過了冗長的148分鐘。

不可否認的是,導演用他超越時代的電影語言預言和刻畫了下一個世紀的太空史詩。這部偉大的電影事實上表現的是太空之中的偉大徵程。

這從它的名稱「2001: A Space Odyssey」就可以看出。《奧德賽》(Odyssey)是古希臘史詩,影片也正是指太空的長途冒險旅程。而在電影上映一年後的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著名的「人類的一大步」。

人類在月球發現黑色巨石

影片的經典地位自然無可辯駁,對影片的內涵解釋卻從沒停止。誠如庫布裡克本人所說的:「我試圖創造一場視覺盛宴,超越所有文字上的條條框框,以充滿情感和哲學的內容直抵潛意識……使觀眾內心意識的層面上理解它,就像音樂一樣……你可以盡情推測影片的哲理和寓意。」這部電影之所以偉大的一個原因在於,它打破了一般商業電影的敘事結構。它以新奇的影像和音樂敘述取代了長篇大論的臺詞(僅46分鐘的對話),使得觀眾不得不用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內心意識去理解圖像的含義。

木星任務飛船

觀眾習慣了語言的講述,一旦抽離了對話,對電影的理解就不得不回歸到對畫面的欣賞。因而真正要去理解這一部太空史詩,觀眾必須具有對畫面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說,喜歡這一部電影與否是分辨一個人是否真正熱愛電影藝術的一個門檻。

一隻猿人用獸骨敲打殘骸,人類使用工具

電影開始,觀眾也許就會陷入一段時間的屏息,因為電影開始是長達三分鐘的黑幕,以及渾厚深邃的序曲背景樂。不認真看完電影的觀眾可能無法理解,這近三分鐘的黑暗,象徵的是是人類未曾產生之前的無知、混沌狀態。同樣,導演隨後用一個留名影史的蒙太奇鏡頭省略了人類三百萬餘年的歷史:一個猿猴把骨頭拋向天空,畫面切換到一個骨狀的太空飛船。即使是今天,這樣的閃前和省略也是異常大膽和超前的。

不同於一般性意義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沒有像一般反映宇宙歷險的電影那樣刻畫怪獸、美女英雄,而是用奇幻的畫面表現了人類在宇宙之中的一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反映了人始終無法脫離自身,無法超越自己的意志。因而當我們漂浮在太空之中,周圍的一切對人類來說都是無法逾越的高牆。

出現在黎明的巨石使猿人群體驚恐

人類還是猿猴的時代,一塊黑色長方形巨石啟發了一隻猿猴使用工具,隨後他所在的團體便獲得了水域的控制權,人類的殺戮、殘忍、佔有、理性隨之誕生。百萬年之後的航空時代,黑色石方再一次出現在人類在月球的殖民地。人類發現,巨石向木星發出了某種強烈的電磁波,因而催生了18個月後的「木星任務」。當任務的主人公波曼到達木星,黑色石方懸浮在行星之間。波曼卻到了一個古典裝飾的房間。視角轉換,波曼不停地看到中年之後的自己,垂垂老矣的自己,行將就木的自己,最後矗立在眼前的仍舊是那個黑色石方。此時,波曼變成了一個星孩,與地球輝映在太空之中。這時候響起的是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影片結束。

波曼由青年變成嬰兒

黑色長方形巨石是導演對傳統進化論的一個再思考。導演更願意相信,在人類之外的太空之中,必然會有其他智慧生物的存在。當人類處於早期本能衝動的時候,黑色巨石帶給了猿人理性,人類在荒涼時代邁出重要一步。而當人類以來理性和科技攀爬進了太空深處,黑色石塊再一次出現,以高智慧機器人哈爾-9000的死亡警告了人類理性和科技的失智。而當波曼來到目的地,他無形中看見的更是高智慧生物的超驗操作。

這一切都隱喻了,人類之外有更為高等、超理性的文明。它們就像這黑色巨石一樣,無法解釋卻又深刻地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它們的存在就像影片最後十幾分鐘導演高超的表現手法一樣,無法用語言描述。

50年後,人類早已登上太空,科技狂飆突進,科幻電影整體也超越了過去一個世紀的水平。人們應該重新回顧一下這部偉大的電影,不僅僅因為它彪炳的技法,更因為它藉助影像所表達的對於人類文明在廣袤宇宙之中的虛無。人類之發展總有到達瓶頸的一天,越過這一個關卡,人類是否有超越自身的更好選擇?當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響起,人類應該反思,對於未知的恐懼、熱情、探索是否具有真正意義的嚴肅和敬畏之心?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偉大的人類進化暢想曲
    為紀念已故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第71屆坎城電影節組委會於今年五月電影節期間舉辦了特殊展映,放映影片70mm原版膠片全新版。克里斯多福·諾蘭首次出席坎城電影節,負責此次電影的重映,並在電影節開設大師班分享庫布裡克對其電影事業的影響。
  • 50年了,《2001: 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誰能告訴我《2001: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50年過去了,這部被無數影迷頂禮膜拜的科幻片,依然讓人一頭霧水。《2001:太空漫遊》中被影評人稱為「嗑了藥」的那些漫長而空幻的鏡頭,剛好滿足了他們追尋「靈性」歸宿的需求。這群年青人動輒翻看此片三、四次,以至於這部68年上映的電影,直到1972年才正式從影院下線。
  • 50年前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至今還未被超越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海報1968年4月3日,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巨製《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正式在美國多地公映。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於1968年4月在美國正式公映的《2001太空漫遊》,轉眼已經誕生50周年。半個世紀過去,這部由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幻影迷心中的聖經,影響了後世諸如《黑客帝國》《盜夢空間》《星球大戰》等作品及其導演的創作。
  • 50年後科學家們對《2001:太空漫遊》的反思
    《2001:太空漫遊》是庫布裡克1968年傑出的電影作品。這部作品一直在不斷激勵啟發著一代又一代人工智慧和太空科技方面的研究人員。圖解:斯坦李·庫布裡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中最有代表性的劇照的其中一張;圖片來源:庫布裡克等早在我們把人類送上月球的一年前,被世人讚譽為斯坦李·庫布裡克最傑出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上映了。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美國時間2020年5月27日,兩名太空人將乘坐馬斯克space X公司研發的「龍號飛船」登上太空。這是第一次由商業的載人飛行任務,根據NASA宣布,此次的載人任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 2001漫遊太空,跨越50年的科幻電影發展史
    1969年上映的科幻巨製《2001太空漫遊》,如今在cctv6重映了。本以為是一部上世紀90年代的古董級別的科幻片,在仔細了解後居然是有著50年歷史的殿堂級科幻片。驚訝的是原創者的驚天幻想,還有拍攝方法的獨創一格。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它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片 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
    讓這個版本與整整50年前影片首映時的版本無限趨近。        沒錯,《2001太空漫遊》已經是整整半個世紀前的電影了!斯坦利·庫布裡克,任何修飾性的前綴加到這位電影大師的名字前都不過分。        時間閃回到上世紀60年代,美蘇倆國此時處在冷戰白熱化的階段。
  • 五十多年之後,太空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依舊無法被超越
    早在1968年憑藉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凸顯了他的顯赫地位。這部開創性的作品在第一次上映時只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票房也不溫不火,但現在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例如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對有關史上最偉大電影的調查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電影最狂熱的粉絲當中,對於電影的主題也有一些困惑和不同的解釋。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太空漫遊 出版社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2019年7月20日,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紀念日,讀客文化出版引進的《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精裝典藏版上市。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2001太空漫遊這部硬科幻電影上映於1968年,沒錯,1968年,那個越戰還很激烈,甘迺迪遭到暗殺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1968年的4月,這部影片在美國上映。在阿波羅還未登月發回第一張太空照片時,它已經描繪了一片緩慢、優雅而沉寂的太空,還有一個忠誠卻悲劇的人工智慧——它用142分鐘預言了人類50年科技文明的發展線,成為當代科幻片的開山鼻祖、教科書式的典範。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時光網訊  不管家庭影院的技術已經多麼先進,有些電影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充分體現其魅力,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無疑就是其中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將於下月在英國院線舉行特別重映。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催眠且晦澀的史詩級科幻片
    有如1902年法國導演梅裡愛的《月球旅行記》,1904年的《太空旅行記》和1907年的《海底兩萬裡》,一個嶄新的電影類型片——科幻電影開啟了人類想像力通過電影藝術表達的時代。      說到科幻電影,必定要提到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與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漫遊》。這部影片拍攝製作長達四年之久,1968年在華盛頓上城戲院首映,這部史詩級電影以開創性的視覺效果和對太空旅行的現實寫照成為裡程碑式作品。
  • 從拋起的骨頭到太空的宇航器,《2001太空漫遊》篇章二:月球之旅
    今天我們接著來解讀這部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的第二個篇章: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上期我們了解了《2001太空漫遊》的開篇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隨便讀讀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 Feature+ 專欄 | 2001太空漫遊:最終的旅程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以下簡稱為《2001》)這部被廣泛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使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在科幻電影真正進入主流文化之前便被納入了這一類型片的名人堂。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1964年,已經名聲大噪的電影大師庫布裡克,邀請科幻之王阿瑟·克拉克出手,兩位天神決定一起創作一部科幻作品。這一幹就是四年!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