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上映的科幻巨製《2001太空漫遊》,如今在cctv6重映了。本以為是一部上世紀90年代的古董級別的科幻片,在仔細了解後居然是有著50年歷史的殿堂級科幻片。驚訝的是原創者的驚天幻想,還有拍攝方法的獨創一格。
2000年,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類的月球基地,奉命調查月球上的不明物體,那是一塊被埋藏了數百萬年的黑色石板,與遠古時期人猿們發現的石板相仿。在弗洛伊德等人進行實地考察時,太陽升至石板上空,石板隨即發出了刺耳的無線電信號。遙想美國60年代實現的登月,建立月球基地幻想也不會是太長久的事情所以在當時看來並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
18個月後,「發現一號」太空船向木星進發,除了飛行員大衛·鮑曼和弗朗西斯·普爾之外,飛船上還有三名處在冬眠狀態的科學家和一臺具有人工智慧、掌控整個飛船的電腦「哈爾」9000。人工智慧已經部分取代人類管理職能,在50多年前的科技水平下已經有了如此超前的思想。根源還是在於對科技發展充分信心。
鮑曼和普爾開始質問哈爾,而哈爾建議將零件放回原處以觀後效。為了避免讓哈爾偷聽到談話內容,鮑曼和普爾躲進太空艙中交談,普爾坦言感覺不妙,認為如果一旦證實哈爾出錯,就必須將其關閉。兩人萬沒想到,雖然哈爾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卻可以透過窗口讀取唇語。
哈爾決定先發制人,他用太空艙撞斷了正在更換零件的普爾的氧氣管,令其漂浮在太空中。鮑曼出艙營救,而冬眠的三位科學家隨即因電腦失靈而悉數喪生。哈爾拒絕為返回的鮑曼打開艙門。
當人工智慧超越人類管理機制的束縛時候就是倫理道德討論的時候,及早的涉獵此事的討論也為後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建立管理約束規則。堪稱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劇作一點不為過。
鮑勃乘太空艙駛離飛船,在木星軌道上發現了又一塊黑色石板,接近石板的鮑勃突然高速穿過一條五彩斑斕的隧道,最終置身於一間風格古樸華麗的臥室。鮑勃迅速老去,在垂死之際,第四塊石板出現在床邊,石板將他變成透明光團中的胎兒——星孩,星孩凝視著浩瀚的宇宙,等待未知新生的到來。人性的思考是哲學的課題,當科技發展的一定高度時哲學就上升為頂級理論了。
全片只有205個鏡頭是特效鏡頭。由於影片攝影指導傑弗裡·安斯沃思不願使用複雜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所以本片開創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傑作。在本片問世後,這項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取代。
一部劇作的誕生除了劇本的優秀外,高超的攝影技術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沒有計算機特效製作的背景下,巧妙的利用光學成像的技術製作了史詩級的特效,大師的誕生往往都不是偶然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