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用這種材料做了一塊人造舌頭,還能感知澀味

2021-01-15 孜然學術

一、研究背景:

舌頭是一種肌肉器官,是人體最柔軟、最靈活、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它擁有數千個機械感受器、味覺感受器和離子通道。人類可以感知並區分五種基本的味道(甜、酸、苦、鹹和鮮)。水溶性的味道劑是通過味覺受體細胞或離子通道感知的,通過味覺化學物質與受體(甜、苦、鮮味)結合後受體細胞去極化產生的電信號,或者通過鈉或氫離子通過離子通道(鹽和酸)流動。

大多數人造舌頭為傳感開發五個基本口味採用特定的約束性目標系統。然而,充分模擬收斂性感知機制的人工舌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表現出低選擇性、檢測範圍窄等不良表現;澀味的本質是由於舌頭內的機械感受器受到攝入澀味食物和唾液膜的絡合而產生的間接刺激。當澀的味道劑進入口腔時,它們與分泌的蛋白質結合在舌頭上形成不可溶的沉澱物,導致上皮細胞收縮,導致口腔乾燥和起皺的感覺。獨特的澀感機制是基於間接刺激駐留在破裂的唾液薄膜上的機械感受器。

二、研究成果

近日,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類似唾液的水凝膠固定在一個靈活的基板上,製備出一個柔軟的人造舌頭。當接觸澀性物質時,微孔網絡內部會形成疏水聚集物,並將其轉變為具有增強離子電導率的微/納米孔結構。人造舌表現出對單寧酸(TA)的寬感測範圍(1至0.0005wt%),高靈敏度(0.292 wt%-1)和快速響應時間(約為10 s)。這種澀味傳感器陣列還可充當可攜式口味檢測工具,可同時檢測出澀味程度和暴露位置。相關研究工作以「Soft and ion-conducting hydrogel artificial tongue for astringency percep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3/eaba5785

圖1.澀味檢測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2.粘蛋白和單寧酸的結合機理

圖3.柔性人造舌頭的設計

圖4人造舌頭的感知性能

圖5 人造舌應用研究

三、結論與展望

綜上所述,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報導了一種人造舌頭,它完全受到人類感知機制的啟發。該人工舌可以在柔性基板上通過簡單的紫外聚合製備,並表現出特殊的感知能力,如廣泛的感知範圍、低檢測濃度限制和對其他口味的高選擇性。微孔水凝膠接觸澀性化合物後,轉變為微/納米孔結構,縮短了電解質的擴散路徑,同時由於納米孔的疏水性,使得電解質無摩擦流動,提高了離子的流速。對蛋白質的進一步優化可以提高對各種類型的多酚衍生物的普遍感知能力,並增強感知性能,誤差可以忽略不計。澀味傳感器的傑出成果可以為開發用於澀味感知的軟人工舌頭提供借鑑,使其具有吸引力的應用,如澀味量化/評估指標,味覺障礙的研究,和機器人研究等。(文:嘉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用這種材料做了一塊人造舌頭,還能感知澀味
    水溶性的味道劑是通過味覺受體細胞或離子通道感知的,通過味覺化學物質與受體(甜、苦、鮮味)結合後受體細胞去極化產生的電信號,或者通過鈉或氫離子通過離子通道(鹽和酸)流動。大多數人造舌頭為傳感開發五個基本口味採用特定的約束性目標系統。
  • 《Science》子刊:用這種材料做了一塊人造舌頭,還能感知澀味!
    大多數人造舌頭為傳感開發五個基本口味採用特定的約束性目標系統。然而,充分模擬收斂性感知機制的人工舌的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表現出低選擇性、檢測範圍窄等不良表現;澀味的本質是由於舌頭內的機械感受器受到攝入澀味食物和唾液膜的絡合而產生的間接刺激。
  • 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這篇論文剛剛登上了《Science》機器人子刊封面,一作楊秀峰本碩都就讀於華科。楊秀峰「RoBeetle」使用「人造肌肉系統」爬行、爬坡,還能在背上負載其自重2.6倍的物體續航2小時之久。這隻甲蟲機器人最大的特色是,它一改以往電池供電的傳統,用甲醇(CH3OH)作為燃料驅動,而甲醇也是「假酒」中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楊秀峰說,未來這個微型機器人可能還會應用於各種場景,比如協助完成人工授粉、環境監測、進行基礎設施的檢查、完成自然災害後的搜救任務等。
  • 喝假酒,乾重活:華科校友88毫克機器人登Science子刊
    編輯:杜偉、小舟、蛋醬僅靠甲醇續命,卻能拖運自身重量 2.6 倍的物體,南加州大學研究員、華科校友楊秀峰以一作身份發表的這篇研究,剛剛登上了 Science 機器人子刊封面從理論上講,這種機器人比電力驅動的同類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同時又能保持很小的尺寸。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機器人子刊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者向公眾介紹了這款名為「RoBeetle」的機器人。他們設計了可以像真實物體一般收縮和放鬆的微型人造肌肉,並且使用覆蓋有鉑粉的鎳鈦合金線加快甲醇蒸汽的燃燒。
  • 人造視網膜快來了!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人造皮膚不僅能自己癒合,還能像真皮膚一樣感知冷暖?
    人造皮膚領域研究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以色列在人造皮膚方面所做的事情吧。研究這種人造皮膚的人叫Khatib,是以色列理工學院Wolfson化學工程系的一名在讀博士,其先後在兩本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分別介紹了他的這項發明中所包含的兩項創新研究成果:一項是創新性人造皮膚材料解碼,另一項是修復與感知系統集成。
  • 人造視網膜快來了!南京大學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34;(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現代科學認定的味覺只有5種,「澀味和麻味」不是味覺
    單寧這種物質,它是一種廣泛存在於植物體內的重要次級代謝產物,果實中非常得多,是一種純天然的物質。單寧不僅在口中產生「澀味」,還有很多其他的妙用,比如在女性的化妝品中,單寧不僅能夠收緊皮膚,還能夠起到防曬和美白的作用。單寧與蛋白質以疏水鍵和氫鍵的方式發生聚合反應,使人產生收斂的感覺,在化妝品中加入單寧,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收斂作用。
  • 你的武夷巖茶,為什麼會出現澀味?除了工藝,還有這個因素!
    只是這種溫柔,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存在感極強的辛辣桂皮香所覆蓋,來不及捕捉,便消失了。只有心思細膩,味蕾敏感的人,才能準確感知這種細微的變化。鐵漢,也有繞指柔情,說的就是馬頭巖肉桂。是誰說的來著,男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細膩的女另一半,只不過還沒有遇到對的人,未解鎖罷了。好茶,不僅是輕柔的,還是溫和不刺激的。
  • 水凝膠,又一篇Science子刊!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儘管刺激響應型水凝膠具有很大的變形能力,但當用作致動器、智能開關和人造肌肉時,由於滲透壓驅動的傳遞力(~2 kPa)和速度較低,其功率密度較低2)研究發現,該彈性儲能和釋能方法使水凝膠材料具有獨特的彈塑性可切換性和複雜的變形可編程性,使得各向異性或各向同性收縮和前所未有的多級變形能力成為可能。
  •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CHEN • 2021-01-11 17:49:44 來源:前瞻網 E168G0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造蜘蛛網登上《Science》頭條!集感知...
    登上《Science》網站滾動頭條 蜘蛛的感知策略不僅能阻止獵物逃跑,而且還能幫助蜘蛛建立最小的網,從而將汙染降到最低。鑑於此,蜘蛛可用珠網獨特的感知和清潔的功能,協同作用來捕捉獵物。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iScience 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不過像iscience這種期刊EDITORIAL佔比非常小,所以一般來說對影響因子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言歸正傳,也就是說2020年6月所公布的iScience影響因子約為4.74。作為第一個影響因子這個數值已經高於scientific report,應該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 3D列印一個舌頭如何?它有什麼用呢?
    英國科學家已經用3D列印出了一些相當複雜的假舌頭,即使它們看起來不像舌頭。在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創造出的合成矽樹脂結構他們說,這些因素在食物或唾液如何與舌頭相互作用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舌頭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口感、吞咽、說話、營養攝入和生活質量。這就解釋了他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們認為,仿生舌可以幫助測試食物、營養技術、藥物和口乾療法等,而不需要昂貴和耗時的早期人體試驗。它也可能有助於更好地了解體液在口腔內的相互作用,以及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測試。
  • 小喜年-茶的苦澀味「化得開」嗎?
    茶中「澀味」怎麼來的?影響茶葉「澀度」的,主要是茶多酚中的兒茶素,因為在茶多酚中,兒茶素的佔比最大,在60%~80%之間,所以我們通常說影響茶澀味的主要是茶多酚。茶葉的老嫩程度會影響茶多酚的含量,從而影響澀度。茶都有「苦澀味」嗎?
  • ...團隊《Science Advances 》:讓人造黑色素與聚多巴胺材料變得更黑
    黑色素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色素材料,廣泛存在於人與動物的皮膚和毛髮中,在諸多生理活動中都起到核心調節作用。聚多巴胺是由貽貝蛋白啟發製備的仿生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與天然黑色素相似的化學與物理性質,被認為是一類典型的人造黑色素材料。
  • 菠菜怎樣去除草酸和澀味?多做這一步驟,菠菜味道鮮嫩沒澀味
    本期導讀:菠菜怎樣去除草酸和澀味?多做這一步驟,菠菜味道鮮嫩沒澀味菠菜是我們一年四季經常吃的蔬菜,家裡經常吃些菠菜是有好處的,菠菜中富含鐵,鐵是人體造血原料之一,其所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抗壞血酸也對身體健康和補血都有重要作用。
  • 「Nature子刊」新突破!人造皮膚竟然擁有天然皮膚張力!(附:最新研究進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人造皮膚竟然發展出有天然皮膚張力了!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可以保持人體水分平衡,並作為第一道防線抵抗外界細菌入侵。皮膚上豐富的感受器官讓我們可以感知冷熱乾濕,疼痛壓力,此外,皮膚還具有柔軟、可拉伸、自我修復等多種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