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條南大西洋海底光纜系統SACS即將投產

2021-01-21 OFweek光通訊網

南半球的第一條跨大西洋寬帶海底電纜南大西洋海底光纜系統(Sacs)將在未來三個月內開始承載其首次商業通信量,為南非以及其他非洲市場與美國之間提供更直接和更低延遲的路線。

安哥拉電纜公司(Sacs電纜的主要支持者)的執行長António Nunes表示,該系統已建成並正在開始測試。

據介紹,該系統使用100Gbit/s密集波分復用技術,設計容量為40Tbit/s,由4對光纖組成,連接安哥拉羅安達與巴西的福塔雷薩,全長6300千米。然後經由福塔雷薩,該系統還將連接到美國邁阿密-巴西聖保羅的6 300km Sacs電纜將安哥拉的連接起來。從那裡,它連接到美國邁阿密和巴西聖保羅之間Monet海底光纜系統。

Nunes表示,新的路徑將減少非洲與巴西,非洲與美國之間的等待時間或網絡延遲時間。例如,到目前為止,巴西和南非之間的網際網路流量必須穿越歐洲,穿越北大西洋到美國,然後跳上連接南美洲的光纜系統。在大西洋也會有一個環,為北大西洋系統提供一條替代路線。

預計,Sacs海底光纜系統將在7月底或8月初完成調試。Nunes說,「當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福塔雷薩的數據中心建設有些延遲,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方法在數據中心準備好之前開始在Sacs系統上部署服務。最遲不會晚於九月。」

相關焦點

  • 中國聯通主導的首條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全線貫通
    2018.09.06 09:48【中國聯通主導的首條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全線貫通】9月5日,南大西洋國際海底光纜(SAIL)組織宣布SAIL海纜全線貫通,標誌著該海纜完成最為關鍵的海底敷設,即將建成投產。
  • 谷歌首條私有海底電纜 2020年即將在大西洋建成
    近日,旨在為使用者提升服務的谷歌公司,正在斥資建設首條私有海底電纜。據悉這條跨大西洋電纜命名為"杜南"(Dunant)。該電纜以首屆諾貝和平獎得主、紅十字會創始人亨利·杜南(Henri Dunant)的名字命名。
  • 首條中美日合作海底光纜投入運營 但不連接中國
    由Google、中國移動國際、中國電信國際、馬來西亞Global Transit、日本KDDI、新加坡電信組成的聯合體投資建設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將在6月30日投入運營。這條光纜的帶寬高達60Tbps,東接美國俄勒岡州,西接日本千葉縣和三重縣。
  • 史上最快的跨太平洋海底光纜「FASTER」投入使用 中美日等共建
    光纜橫跨太平洋,總長約9000公裡。光纜在美國一側的俄勒岡州班登上岸;日方一側的登陸點則有兩個:分別為日本三重縣誌摩市的志摩海底電纜登陸站和千葉縣南房總市的千倉第二海底電纜登陸站。去年6月至7月,光纜分別在日本一側的兩個登陸站上岸。整個工程歷經約2年時間完成。
  • 新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首條專線開通交付,全長超13000公裡
    儀式上,中國移動宣布新跨太平洋海底光纜(New Cross Pacific)首條專線正式開通交付。海底通信光纜是目前國際通信最主要的信息載體,承載著95%以上的國際通信帶寬。NCP海纜於2015年開始建設,預計總投資額超過5億美元,設計容量超過82Tb/s,是2016年退役的第一代中美海底光纜設計容量的1050倍;NCP海纜亞洲段分支另設2對纖芯,設計容量超過24Tb/s。NCP海纜組織成員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華電信、韓國電信、美國微軟以及日本軟銀。
  • 中美首條海底光纜開通 青島為北方唯一登陸站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中美首條直達海底光纜的開通,將使青島成為我國北方唯一一個國際海底光纜登陸的城市,」10月11日,青島網通有關人士表示,經過一年的建設,包括青島在內共計有5個登陸點的首條中美間直達海底光纜已正式開通,這表明,今後青島市民上網的網速更快、打國際長途電話更容易
  • 歐美將聯合打造100Gbps跨大西洋海底光纜
    【PConline 資訊】由運行泛歐洲GEANT網絡的DANTE,以及由印第安納大學管理的美國連接歐洲項目(ACE)組成的聯合組織計劃布局一個橫跨北大西洋的100Gbps超高速海底光纖網絡。雖然還處在籌備階段,但建成後這條光纜將成為全球第一條橫跨北大西洋的網絡管道。
  • 中美海底光纜「退休」亞太直達海纜「接棒」
    作為首條連接中美之間的海底光纜,它曾是中美間和東亞間容量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海底光纜。設計時,它的使用壽命為25年,之所以提前8年「退休」,一方面是隨著通信的技術更新和網際網路傳輸需求的提高,該系統已不適合承擔中美間通信主幹道的重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新海底光纜的成本大幅下降,中美海底光纜系統單位容量的維護成本高於新的海底光纜系統。
  • 【矽谷】谷歌大西洋海底光纜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
    谷歌的雲服務部門Google Cloud正在快速搭建自己的基礎設施,僅僅今年一年,他們就投資了3條海底光纜,這條跨大西洋海底光纜就是其中之一。由於鋪設海底光纜的投資巨大,一般情況下,都是多家公司共同出資搭建,建成之後幾家公司共同使用。然而財大氣粗的谷歌並不想這樣,它們搭建的這條光纜僅供自家使用。這條光纜始於美國維吉尼亞海灘,止於法國西海岸。這條光纜被命名為「Dunant」,為的是紀念紅十字會創始人、首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者Henri Dunant。谷歌表示,預計這條海底光纜將在2020年末投入使用。
  • 最新,智利首條海底光纜採用日本方案!美科技巨頭則找來中國合作
    來源:金十數據據日經中文網報導, 智利有關部門在7月29日宣布,該國此前公開的首條海底光纜項目將採用來自日本的線路方案。據此,智利打算啟動的這條海底光纜項目,將從智利經由紐西蘭到達澳大利亞雪梨,連接南美和亞洲、大洋洲。
  • 揭秘中國海底光纜【組圖】
    5.FLAG海底光纜:帶寬:10Gbps 長度:27000km 經過地區:西歐,中東,南亞,東亞 入境地點:上海。 連接亞洲、中東和歐洲的大型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全長27000公裡,共有12個登陸站。該系統為分支型網絡結構。中國的登陸站為上海南匯。
  • 全球傳輸容量最大的一條海底光纜即將運營
    人們一直在談論數據和連接服務如何在雲端應用和發展,而從世界各地獲得的大部分信息(實際上是99%)實際上是通過鋪設在海底的長達數千英裡的海底光纜傳輸的。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電訊系統一直在使用這種基礎設施提供通信服務,如今,海底光纜技術已經得到了跨越式發展,從當初只能傳送簡單的簡訊發展到每秒可以傳輸相當於200個維基百科全書的數據壓縮包
  • 美排擠中國海底光纜,專家:美遏制的不是中國通信產業發展,而是全球...
    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海底光纜已經成為全球的「海底信息生命線」和國際網際網路「中樞神經」,海纜業的美日歐三強鼎立的格局也迎來新的變化——中國海纜建設企業成為「黑馬」,不僅技術一流且佔有的全球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近年來,美國方面以「存在國家安全隱患」等為藉口,屢屢對中國海纜企業進行打壓和排擠。除了企業受損,中國打造安全可靠的海底光纜系統的進程也面臨嚴峻挑戰。
  • 來,一起見識下全球海底光纜分布圖
    比網際網路早100年的海底通信 兩大發明引領兩次變革說起海底通信,其歷史比網際網路還要早100年,只不過當時的海底通信還是藉助電纜來實現的——1850年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開始在英法之間鋪設了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當時只能發送莫爾斯電報密碼;而到了1866年,英國在美英兩國之間鋪設全成了跨大西洋海底電纜(The Atlantic Cable)的成功鋪設
  • 中美海底光纜有多少?超詳匯總
    作為網際網路基礎硬體設施之一,海底光纜可承擔全球超過95%遠距離數據工作,在全球通信和數據交互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因此成為市場矚目的重點話題。目前,連接亞太地區與其他市場海纜數量不斷增長,新天域互聯就連接中國與美國的海底光纜進行詳細整理:1. Trans-Pacific Express (TPE) Cable System。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以這條亞歐三號國際海底光纜,西從德國諾爾登一路連接了三十九個登陸點延伸近三萬九千公裡,到東日本衝繩,是目前最長的海底光纜。接著剪掉浮動讓光纜沉入海底,再由遙控潛水器衝開海底泥土,將光纜埋至2-3米深左右。
  • 誰弄斷了海底光纜
    聽新聞說,這是由於海底光纜出故障,修好需要兩個星期,如果是這樣的話,不知道我會損失多少錢!事件--網絡大塞車2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中美之間的一條海底光纜在日本橫濱維護區(位於我國上海崇明海纜站以東375公裡的公海中)發生阻斷,造成中國電信及其他電信運營商北美方向部分電路中斷。
  • 海底光纜大範圍斷裂之後(組圖)
    登陸局值班負責人倪敬華立即啟動預案系統,馬上測出故障點在我國東部海面。東部海面在崇明登陸局登陸的共有5條海底電纜。開始測出第一條斷裂,接著測出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海底光纜斷裂,只剩下最後一條——第五條海底光纜在支撐著……這是從未有過的危機!倪敬華的心頭閃過一道晴天霹靂!
  • 國內首條液氦生產線近日即將投產
    近日,依託中科院理化所技術,由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與寧夏深燃眾源天然氣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BOG提氦裝置示範項目」在寧夏鹽池縣現場通過技術成果鑑定,國內首條液氦生產線即將實現投產。
  • 中美海底光纜在滬「退休」 亞太直達海纜APG正式開通
    12/19/2016,來自中國電信的消息,服務17年的「中美海底光纜系統(CUCN)」,16日在滬「退休」。  據介紹,中美海底光纜系統由中國電信、日本KDD和NTT、美國AT&T和MCI等來自9個國家和地區的40家運營商共投資11億美元,在1997年開始建設,1999年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