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噴氣式戰鬥機的德軍為何還會丟掉制空權?發動機壽命是關鍵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12 17:02:47 來源: 憶鐘山

舉報

  時間回到二戰,將目光鎖定二戰德國的梅塞施密特m1262噴氣式戰鬥機。如果說東線戰場上敗給了戰略錯誤,那麼西線戰場就是敗在了制空權,擁有m1262這樣的噴氣式戰鬥機為何還會丟掉制空權?

  

  原則上噴氣式戰鬥機所帶來的超音速飛行是螺旋槳戰機遠遠不可比擬的。實戰情況下,比如說一打十了,恐怕100架螺旋槳戰機也不是噴氣式戰鬥機的對手,那麼為何m1262戰機實現不了這樣的戰果?

  其實早在1939年德國科學家就領先全世界造出了第一架噴氣式戰機,名為h1178型飛機,它大體上和m1262的基礎結構差不多,外殼是全金屬發動機,是軸流式發動機,所謂軸流式發動機就是將氣體吸進來,再噴出去,給飛機一個反作用力,讓它向前飛行,這樣不同於螺旋槳飛機會大幅提升發動機的功率,產生更大推動力,這也是噴氣式發動機提供的速度遠大於螺旋槳發動機的根本原因,但是m1262戰機無法實現超音速飛行,因為它的發動機壽命很短,很難長時間進行全功率推進,甚至在使用一段時間就需要半空中關機讓它冷卻,因此還沒能讓飛機加速到達超音速就不行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機身設計的問題,飛機超音速時機身會劇烈抖動,以至於機身解體,因此需要將飛機的尾翼傾斜,抵消超音速阻力。當時m1262已經採用了後略機尾,原則上能實現超音速,但他忽略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將發動機裝在了飛機翅膀上,這樣會導致解體。

  參考第一代超音速飛機,美國貝爾超音速試驗機,它就是將發動機裝在機尾,包括現在所有戰鬥機都是將發動機裝在機尾,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機翼解體,而且飛機整體操控性會增強,使得飛機穩定性大幅提升。

  可能和當時連超音速飛行的概念都沒有,才華橫溢的德國工程師們也沒能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是m1262已經達到了每秒236米的速度,為何要執著於超音速?

  

  其實戰機無論多快,只要不超過音速,原則上戰力值是接近的,因為只有超過音速才能維持長時間高速戰鬥,這樣飛行速度才能明顯高於敵人,讓盟軍飛行員無法鎖定目標,產生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戰術優勢,否則飛機就是忽快忽慢,只有在加速時比敵人快而已,因此德軍的m1262無法對盟軍構成碾壓優勢,最終m1262取得了1打5的效果,也就是100架m12.2打掉了盟軍500架戰鬥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空中王牌眾多,飛機性能優秀,為何沒能牢牢掌握制空權
    雖然德國空軍擁有一大批優秀的飛行員和戰鬥機,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二戰時期德國軍隊並沒有將制空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二戰中後期開始,德國不僅在前線丟掉了制空權,德國本土的制空權也被盟軍逐漸控制。德國本土製空權丟失,後方工業製造能力遭到盟軍的破壞,也是德國輸掉二戰的一個重要原。那麼擁有大量優秀飛行員和大量先進戰機的德國空軍,為什麼會在二戰中後期丟掉制空權呢?
  • 折翅的帝國雄鷹:116架HE162噴氣式戰鬥機作戰記錄為零!
    面對盟軍的空中巨大攻勢,當時的德國空軍實力已經是大打折扣,制空權逐步喪失,而且軍工生產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面對元首的暴怒,納粹德軍很快便提出一項新的戰鬥機研發計劃,新式戰鬥機將以噴射發動機為動力,但要求它的構造簡單以方便大量生產,空戰時的重量不超過2000公斤,駕駛員只需要接受過簡單飛行訓練的人員就可以操作。
  • 踢館:二戰蘇德戰場,蘇聯飛機和人都不行,為何能拿到制空權?
    問:堂主可以講一講東線的空戰嘛,蘇聯裝備一直不行,後期怎麼拿到的制空權呢?另外能不能講一講蘇聯和德棍同時代戰鬥機的對比? 德國人都縮回本土防空去了,自然制空權就丟光了。
  • 末日多面手,噴氣式戰鬥機的鼻祖,二戰中德國研製的Me-262戰鬥機
    Me-262噴氣式戰鬥轟炸機誕生的基礎——噴氣式發動機的快速發展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航空技術都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但是世界各國航空的主要戰鬥機、轟炸機使用的都是活塞式發動機,後來以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的螺旋槳轟炸機出現了很多問題,飛機在高空中讓發動機的功率大幅度下降,速度飛得比較慢。因此,想要讓飛機飛行的速度更快,這時候就需要在發動機方面有所改進。
  • 活塞式戰鬥機的巔峰之作——P-51「野馬」,日本零式終結者!
    活塞式發動機戰鬥機的巔峰之作P-51「野馬」戰鬥機相比眾多名機,P-51的誕生頗具有戲劇性。前面的文章我們提到過,日漸衰敗的英國在20世紀20~30年代疏於國防建設,在飛機製造業方面的消極怠慢與國際上勢如破竹的發展趨勢差更甚遠。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以後,英國終於有了嚴重的危機感。
  • 帝國餘暉,英國「吸血鬼」噴氣式戰鬥機,英國航空工業的噴氣傑作
    現在談及噴氣式戰鬥機,英國並不是一個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流星」噴氣式戰鬥機,是當時同盟國陣營中少有的,真正做到實用化的噴氣式戰鬥機。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開始在航空領域發力的情況下,英國仍然在噴氣式戰機研發領域擁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 細看:二戰盟軍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流星」主要用於攔截V1飛彈
    今天介紹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收藏的格洛斯特「流星」F9/40,該機是第一架該型戰鬥機樣機。格洛斯特飛機公司共製造了8架樣機進行測試,「流星」同時也是二戰中最早參加空戰的噴氣式飛機之一。E.28/39在1941年5月15日首飛,配備一臺W.1發動機,推力390千克,發動機壽命只有10小時。並未達到設計的612千米/小時的最高速度,那樣需要惠特將發動機推力提高到545千克。即便使用推力較差的發動機,該機速度仍超過了480千米/小時,證明了噴氣式發動機的巨大潛力。直至1944年,兩架這種飛機一直作為實驗飛機,用來測試新型發動機。
  • 扒一扒西歐噴氣式戰鬥機家族譜(1)
    11944年 梅塞施密特Me-262戰鬥機梅塞施密特公司出品,綽號「飛燕」(盟軍稱「暴風鳥」),英文名稱Messerschmitt Me-262,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開始研製的噴氣式戰鬥機,也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與同一時期英國製造的「流星」噴氣戰鬥機齊名。
  • 閃光的航跡丨第一架殲-5型噴氣式戰鬥機:走進中南海的戰鬥機
    1956年9月27日,第一批10架國產殲-5噴氣式殲擊機裝備部隊,這是國產噴氣式戰鬥機首次列裝空軍部隊。
  • "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比航天火箭發動機研發更難
    隨著現代戰爭樣式的變革,航空武器裝備已成為奪取制空權、影響戰爭進程的關鍵裝備,航空發動機作為戰機實現戰術性能、發揮作戰效能的基礎,也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美國《國家關鍵技術計劃》中將航空發動機描述為「是一個技術精的領域,它需要國家充分保護並利用該領域的成果,需要長期數據和經驗的積累,以及國家大量的投資……」  航空發動機技術十分複雜,即使在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實力領先的美國,研發一款先進航空發動機,也需要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例如F-22戰鬥機的發動機,從1983年開始驗證機研製,到2005年形成作戰能力,研製周期長達22年。
  • 同樣都是渦扇發動機,為何民航客機的發動機與戰鬥機的不一樣呢
    戰鬥機發動機參照這些問題,我們本期詳細分析一下客機與戰鬥機的渦扇發動機有什麼區別?又是為何如此設計呢?首先,先普及一下渦扇發動機的原理。渦扇發動機是噴氣發動機的一種,與渦噴發動機相比,渦扇發動機在低馬赫數下飛行會更省油,效率更高,所以被大家廣泛使用(畢竟在高馬赫數下飛行的時候較少)。
  • 暴風中的振翅怪鳥,二戰德軍噴氣戰機Me-262研發史
    Me-262噴氣戰鬥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在實戰中出現的噴氣式飛機,在當時一度成為了兩大陣營關注的焦點。當時的德國在戰場上已經出現了頹勢,為了力挽狂瀾,Messerschmitt AG公司在技術十分不成熟的情況頂住巨大壓力研發了這款戰鬥機。
  • 人類的第一臺噴氣式發動機,誕生於古希臘數學家之手
    這個時代的嘗試被稱為熱噴射發動機(Motorjet)。這種發動機雖然結構簡單,但是重量很大,推力不足,實用性很差。Coanda 1910,一種在1910年時公開的早期噴氣式飛機設計。試驗以失敗告終。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使用由燃氣驅動的渦輪來驅動壓縮機,這樣就可以省略掉熱噴氣發動機裡面多餘的活塞發動機並且提供更大的推力。這樣的想法類似於燃氣輪機。
  • 超音速時代的來臨,戰後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
    F-84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共和飛機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生產的第一種戰鬥機,是美國第一種能運載戰術核武器的噴氣式戰鬥機,總產量4450架左右。F-86戰鬥機是美國北美航空公司研製的一種單座單發噴氣式戰鬥機,是世界上第一架裝備空對空飛彈的戰機,是第一架能在平飛狀況下超音速執行作戰任務的戰鬥機,也是美國第一架裝設彈射椅的戰鬥機,是美國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
  • 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特別是從"噴火"Mkl2型開始換裝功率更大的格裡豐(即"禿鷹")發動機後,其極限速度突破了700km/h大關,各項戰術、技術指標均得到較為明顯的改善。此後繼續對飛機進行改進,主要內容有增加燃油容量、加裝20毫米口徑機炮、採用先進的低阻翼型、重新設計尾翼等。先後發展了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偵察機、教練機和艦載戰鬥機等諸多改型。"
  • 61年前的噴氣式轟炸機---Ar234「閃電」簡史
    他們在提交德國空軍裝備辦公室的信件中,建議利用噴氣式發動機開發一種可以甩開盟軍所有戰鬥機的高速偵察機,這樣以來海峽對岸英國軍隊的一舉一動,將全部暴露在德軍的監視之下。剛剛在不列顛之戰中被RAF教訓過的德國空軍,對這個計劃很感興趣。在研究了阿拉多公司的方案草圖後,該項目被正式列入空軍的裝備開發計劃,項目的代號為E370。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1944年,Me-262噴氣式戰鬥機投入實戰,展現了凌駕於活塞戰鬥機之上的強悍速度優勢,駕駛它的飛行員形容為「如同天使般翱翔」。緊隨其後,第一種噴氣式轟炸機Ar-234也出現在了戰場的天空。一般而言,提到二戰後期的噴氣式戰鬥機,人們最多想到的就是德軍在末日來臨之際各種「黑科技」的垂死掙扎。
  • 發動機課堂:空氣噴氣式發動機
    空氣噴氣式發動機中,經過壓縮的空氣與燃料(通常為航空煤油)的混合物燃燒後產生高溫、高壓燃氣,在發動機的尾噴管中膨脹,以高速噴出,從而產生反作用推力。空氣噴氣式發動機,可分為無壓氣機的和有壓氣機的兩類。
  • 生不逢時的法國SO.8000戰鬥機,誕生在噴氣時代,量產前抱憾下馬
    P-51"野馬"和P-47N"雷電"就是個例子,面對當年還未成熟的初代噴氣式戰鬥機,還是有一戰之力的。況且這時各國的噴氣機也並沒有太普及,大多數國家空軍的主力仍然是活塞式戰鬥機。二戰結束後的法國仍然擁有幾艘航空母艦,但它們的艦載機基本都是速度慢、容易遭到吊打的俯衝轟炸機。法國海軍哪能在未來幾年仍需面對無艦載戰鬥機可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