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可以改變生活。
健康時報記者根據知名心理學研究網站匯總了心理學6大發現:
a. 男女差4歲以內,婚姻最容易幸福
男人永遠喜歡18歲的?
隨著姐弟戀的流行,男小女大逐漸成為「標配」,男生更喜歡姐姐,女生也願意找弟弟,伴侶間相差4歲以內,最容易獲得幸福。
雖說年齡不再是問題,但《人口經濟學雜誌》的一篇文章表示,歲數相差太多,也不是好事,不管是男生小,還是女生小,都容易產生矛盾。
如果你的對象比你小很多,剛開始,你可能會感到不錯,但一些問題會隨著時間慢慢顯露出來,代溝也可能是一個問題,所以,還是看你們的心理年齡是否相差太大。
假如一個35歲的男人迎娶了23歲的女性,那矛盾點會集中在男人事業忙無法顧及女性的感情需求。
b. 被父母過度控制,就算到了60歲也會受影響
父母過度控制,手把手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長大會很優秀嗎?
不。
《積極心理學》的一項跟蹤調查,父母越「散養」,越尊重孩子,孩子越快樂。
那些被父母過度控制的孩子,60歲時仍能感受到控制父母的負面影響。
與父母的依戀關係為孩子探索世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如果孩子形成的是安全型的依戀關係,他就能更好適應社會。
c. 打孩子,會給他造成10年的影響
「叫你不聽話!」
家長氣急了會打孩子,但你這知道嗎?這對孩子的影響至少在十年以上,還會容易導致孩子形成不良性格。
兒童心理學專家韓海英表示,孩子在被體罰後,一部分孩子會傾向於用暴力的方式處理矛盾,比如跟別的孩子打架,有些孩子會形成自閉、自卑的性格。
d. 拉住親人的手,可以緩解疼痛
《科學報告》顯示,握著別人的手確實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
握手、擁抱、跳舞,在身體接觸的過程中,會產生情感轉移,讓人忘記疼痛,如果和有默契的人在一起,效果會更好。
心理諮詢師建議,朋友難過時,給他一個擁抱,這樣能讓對方得到慰藉。
e. 吃太多糖會焦慮
以前有一種說法是,吃糖能使人心情愉快,吃巧克力可以讓人感到幸福,但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糖能引起焦慮症。
甜食的作用是短暫的,長期攝入高糖食物會影響心理健康,一些焦慮的人其實不太適合長期吃甜食,比如白領工作壓力大,喜歡喝奶茶,這種短期的快樂是不能消除焦慮的。
f. 愛笑的人,運氣真不差
喜歡笑的人,真不是因為沒煩惱,所以運氣顯得好。
面部表情真的神乎其神?微表情大法就那麼管用?心理諮詢師認為,面部表情容易讓人產生「偏見」。
比如,愛笑的人,更可能獲得不錯的工作,誰不喜歡正能量的人呢?
所以,如果你想找個好工作,最好表現得積極向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