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首次發現大哺乳動物:卡波馬尼貘

2020-11-27 果殼網

(文/Jeremy Hance)《哺乳動物學期刊》剛剛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在巴西和哥倫比亞發現了一種新的貘。

這肯定是本世紀迄今為止最「大」的動物學發現了——畢竟它的大小在美洲原生動物裡也是排在前列的。這是二十年來首次新發現大型哺乳動物——上一次是在1992年在越南和柬埔寨發現的中南大羚;同時也是百年來首個新發現的奇蹄動物。

研究者在巴西發現了一種新貘。貘白天不活動,所以只有夜晚的照片。圖片來源:Cozzuol et al. 

這種貘被命名為​Tapirus kabomaniTapirus是貘的屬名,種加詞來自當地Paumari語對貘的稱呼 "Arabo kabomani" 。可以音譯為卡波馬尼貘。它是世界上第五種被發現的貘——其它四種分別是山貘、中美貘、南美貘、馬來貘。(想知道如何區分這四種貘?戳這裡。高能預警。)

成年卡波馬尼貘大概重110公斤左右,體長130釐米,肩高90釐米,是最小的一種貘。它的最近親戚是南美貘(又名巴西貘),二者分布區域有重疊,但是南美貘體型大很多,可以重達300公斤。遺傳學研究表明卡波馬尼貘​和南美貘大約在30萬年前分道揚鑣。

卡波馬尼貘後視圖,左側為雌性,右側為雄性。圖片來源:Cozzuol et al. 

論文作者馬裡奧·柯作諾(Mario Cozzuol)說,原住民其實一直在說他們能看到「另一種貘」,但是科學界過去都以為是原住民認錯了南美貘。他認為,「(科學界)需要考慮當地居民社群的知識,而這正是我們研究中所做的,結果就是發現了一個新的物種。」

柯作諾在大約十年前檢視一個貘的頭骨時發現了異常,這種頭骨和已知的貘都有明顯差異。隨後研究者從當地獵人和原住民那裡收集了基因材料。大量的形態學和遺傳學研究證實,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貘物種。

卡波馬尼貘的頭骨。圖片來源:Cozzuol et al. 

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裡其實已經陳列了一隻卡波馬尼貘——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它是!那隻貘是1914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獵獲的,他的筆記裡寫道,當地獵人說這是一種特殊的貘。

另一位論文作者法布裡佐·桑託斯(Fabrício R. Santos)也指出,原住民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他們對這些動物的變種已經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了解。他們提供的所有『另一種貘』的頭骨都與我們的形態學和DNA分析相吻合,證明他們完全可以區分兩種不同的貘。」

「我們下一步的研究是確定這一新物種的實際分布範圍和保育現狀」,論文作者之一弗拉維奧·羅德裡格斯(Flávio Rodrigues)說。根據來自巴西和法屬蓋亞那的報導,研究者猜測它們可能在亞馬遜東部也有分布。

兩隻夜晚活動的貘。圖片來源:Cozzuol et al. 

貘大約在5000萬年前出現,之後形態上一直沒有明顯的變化,某種意義上可以算作活化石。它們的特徵很明顯——有一個長而靈活的吻部,就像是大象的刪節版。雖然個頭不小,但是貘是隱秘的動物,通常只在晚上悄悄活動。它們還極其擅長遊泳。貘最早誕生在北美洲,後來擴散到亞洲、南美甚至歐洲——但大部分最後都滅絕了,剩下的只有分布在亞洲和南美的這五種。

作為大型動物,貘數千年來一直遭到人的捕殺,它在很多原住民部落裡是食物的來源和神話的組成部分;但它們也是很多生態系統裡重要的種子掠食者和擴散者。過去已知的四種貘均處於受威脅狀態,三種瀕危一種易危;而卡波馬尼貘的分布區域更加受限,情況可能更加危急。​

更重要的是,發現這種貘的亞馬遜流域正面臨越來越大的人類壓力。水壩、道路修建、毀林以及全球變暖都在影響該區域的環境。論文中指出,西南亞馬遜區域很可能還有大量未記錄的生物多樣性,如不努力保護,它們可能在被發現之前就消失。

 

 

本文編譯自 Mongabay: Scientists make one of the biggest animal discoveries of the century: a new tapir,文字有刪節

參考資料:

  1. Mario A. Cozzuol, Camila L. Clozato, Elizete C. Holanda, Flavio H. G. Rodriques, Samuel Nienow, Benoit De Thoisy, Rodrigo A. F. Redonod, and Fabricio R. Santos. (2013) A new species of tapir from the Amazon. Journal of Mammalogy.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一百年首次在亞馬遜雨林發現新品種淡水豚
    《哺乳動物學》雜誌這樣描述這種動物,當地人管它們叫做「Arabo Kabomani」,在此基礎上,科學家給這種新發現的貘起了個新名字「卡波馬尼貘」。這種貘是世界上至今所發現的第五種貘,也是自1865年以來第一次被發現。而且,它還是在蹄類動物中(包括貘,犀牛和馬)第一種被發現的哺乳動物。不僅如此,這還是數十年來在陸地上被發現的最大的哺乳動物。
  • 二十年來雲豹首次在野外被拍攝到
    據英國《鏡報》報導,二十年來,攝影師首次通過室外攝像頭在野外拍攝到了一隻罕見的雲豹,照片裡可以看到這種罕見雲豹特有的龜甲紋皮毛。在泰柬邊境的一個攝像頭的捕捉下,四張罕見雲豹的照片映入我們的眼帘,野生動物相關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二十年來人類首次在野外拍攝到雲豹。
  • 30年來首次拍到瀕危鼠鹿:世上最小有蹄類哺乳動物 腳尖走路性格害羞
    30年來首次拍到瀕危鼠鹿:世上最小有蹄類哺乳動物 腳尖走路性格害羞  Emma Chou • 2019-12-03 11:17:58 來源:前瞻網 E2389G0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課題組、周琪課題組和胡寶洋課題組聯合在《細胞—幹細胞》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由兩隻雄性小鼠基因結合產生的後代,第一次有機會呼吸這個世界的空氣——雖然只有短短兩天。  「這項研究證明哺乳動物孤雄生殖的主要障礙正是印記基因,並且首次證實我們可以跨越這些障礙。」
  • 漲姿勢了:「哺乳動物」竟然是這麼來的...
    漲姿勢了:「哺乳動物」竟然是這麼來的... 我們知道,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複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但是「哺乳動物」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 ...張國捷/周琦等首次發表鴨嘴獸和針鼴的基因組,為哺乳動物的演化...
    得益於本研究產生的兩個高質量的單孔目基因組,研究團隊首次構建出2n=60條哺乳動物的祖先染色體,為人們研究哺乳動物早期演化過程中基因組的變化提供了重要信息。估計了現代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距今的大致年代1.8億年前,之後大約在1.6億年前有獸亞綱哺乳動物共同的祖先出現,染色體數為36條,在8千萬年有袋類的祖先出現,染色體數為14條。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
    孤雄生殖小鼠首次降臨人世。 中國科學報 圖距離下一個光棍節還有一個月,兩隻公老鼠喜獲結晶的消息就在朋友圈裡炸了鍋。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課題組、周琪課題組和胡寶洋課題組聯合在《細胞—幹細胞》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
  • 因為好吃被種草,短短26年,一種海洋哺乳動物滅絕
    種草是一種分享行為,總給人一種有愛的美好感覺,然而,在過去歷史中,有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因為一次「種草」分享,從發現到滅絕,中間只經歷了26年。然而,在絕望之際,斯特拉在孤島沿海發現一種大型海洋生物,數量約2000隻,餓瘋了的倖存者們,開始捕殺這種生物來充飢。這種海洋生物體型非常大,據稱,這種生物身長約10米,重量可達十幾噸,完全可以餵飽33個男人整整一個月。儘管體型嚇人,但捕捉卻異常順利。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實現哺乳動物孤雄生殖
    數以百萬年來,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被認為是高等動物新生命誕生的必經之路,同樣維繫著人類種族的繁衍。然而,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生命形成的本質,人們心中固有的經典生殖規律可能會被打破。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指出,與孤雌生殖對應的孤雄生殖極其罕見,迄今只在一種斑馬魚中發現孤雄生殖。
  •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中國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
    非哺乳動物也哺乳?我科學家發現長期哺乳的大蟻蛛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權銳昌研究員及其同事陳佔起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發現了首例哺乳動物之外能通過哺乳養育後代的現象,為動物哺乳行為進化研究打開一片新領域。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日前,由中國古生物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我國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 哺乳動物再也不是從前定義的哺乳動物
    11月3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Prolonged milk provisioning in a jumping spider(《一種跳蛛的長期哺乳行為》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焦曉國教授和張士昶副教授與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科研人員陳佔起、權銳昌合作,通過野外觀察和室內飼養大蟻蛛
  • 五大近代發現的新物種,圖三被稱「亞洲麒麟」,現已瀕臨滅絕
    卡波馬尼貘,於2013年被人於美洲地區發現的新型貘類動物,是近百年來人們首次發現的新型奇蹄動物。而貘類動物的生存歷史我們可以追溯至五千萬年前,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其外形幾乎沒有發生變化。中南大羚,一種被發現於越南地區的新物種,被現代科學家視為20世紀最驚人的物種發現之一。因其頭部上的犄角從側面上看如同獨角獸而被人稱為「亞洲麒麟」。如今,有關於中南大羚的目擊發現記錄屈指可數,已經瀕臨滅絕。枯葉平尾壁虎,一種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的奇特動物,最令人矚目的在於它們如同枯葉裝的外表,在歷史的演化之下,就連頭部也呈現出扁平的三角狀,尾部捲曲形似枯黃的樹葉。
  • 馬來西亞發現野生珍稀哺乳動物 毛鼻水獺居首
    兩國研究人員近日公布了他們最新發現的野生珍稀哺乳動物名單,百餘年來在沙巴州首露真容的毛鼻水獺名列榜首。毛鼻水獺在2008年至2009年間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發現的野生珍稀哺乳動物名單中名列榜首。德拉馬格森林保護區位於婆羅洲島北端,佔地面積210平方英裡(約合550平方公裡)。婆羅洲島被分為三國領土,分別屬於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尼。 兩國研究人員是在2008年發現毛鼻水獺的,這是過去十年間在整個婆羅洲首次發現的毛鼻水獺。
  • 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遠古「鴨嘴獸」!
    近期,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程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早三疊世(約2億4千8百萬年前)南漳-遠安動物群中首次發現了與現生鴨嘴獸具有相似捕食方式的海生爬行動物
  • 20起大案首次公開解密,浙江「禁毒檔案二十年」正式封存
    儀式上,浙江省檔案館封存了浙江禁毒史上一批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珍貴檔案資料,包括首次對外公布的浙江禁毒「二十年二十案」、參加禁毒工作超過二十年的禁毒工作者講述禁毒心路歷程視頻檔案、禁毒一線工作的照片檔案等。現場展示了浙江20年來緝毒偵查中查獲的所有毒品種類的仿真樣品40餘種。
  • 中國發現1.6億年前「小飛獸」 為最原始滑翔哺乳動物
    由中國和美國科學家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1.6億年前地球上已經誕生了滑翔哺乳動物。  均在晚侏羅世地層中發現  8月9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刊登《侏羅紀新的滑翔哺乳動物》和《侏羅紀生態系統中哺乳動物中耳和捕食適應進化的新證據》兩篇連載文章,介紹了兩種世界最原始的、具有皮翼的滑翔哺乳型動物化石研究成果。
  • 哺乳動物中發現橫向基因跳躍
    在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又有了一項意想不到的發現:橫向基因跳躍也發生在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身上。這一發現如果得到證實,也許將改變人類對進化的理解。 這個「肇事者」就是在人類所有細胞中發現的一類寄生DNA——轉座子。
  • 往年今日:我國發現最早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
    往年今日:我國發現最早有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 2020-04-25 0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