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含鐵的隕石在系統最古老的行星中顯示出核心結晶的記錄

2020-09-03 老鐵一起嗨

新工作揭示了有關太陽系最古老的行星物體的新細節,這些行星物體在長期碰撞中破裂而形成富含鐵的隕石。

發現表明,這些隕石的獨特化學特徵可以通過其母體中的核心結晶過程來解釋,從而加深了人們對太陽系年輕時期發生的地球化學的理解。

該發現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

穿過行星大氣層並墜落在其表面的許多隕石曾經是在太陽系歷史上某個時刻破裂的較大物體的一部分。

它們化學成分的相似性告訴科學家,它們起源於共同母體,即使它們相距數百年且分布在完全不同的位置。

破譯形成這些母體的地質過程,可以使我們更多地了解太陽系的歷史和地球的形成年。

要真正了解地球能夠維持生命的能力,並在其他地方尋找可居住的世界,了解其過去和現在的內部至關重要。

就像太陽系的巖石行星一樣,這些小行星是從圍繞著太陽的塵埃和氣體的圓盤中積聚的。

最終,像地球上一樣,最稠密的物質向中心下沉,形成了不同的層。

鐵隕石被認為是其古老的,破碎的母體核心的殘留物。

如果能讀懂它們的化學成分,就會記錄它們的層如何分化的歷史。

鐵有四個穩定的同位素,每個元素包含唯一數量的質子,但其同位素具有不同數量的中子。這意味著每種鐵同位素的質量均與其他鐵同位素略有不同。

結果,某些化學反應會優先選擇某些同位素,這反過來會影響該同位素在反應終產物中的比例。

這種偏愛的痕跡可以在巖石樣本中找到,並且可以幫助闡明偽造這些隕石母體的過程。

先前對鐵隕石中鐵同位素比率的研究導致令人費解的觀察:與構建其母體的原料相比,它們富含鐵的重同位素。

這種富集可以完全由母體核心的結晶來解釋。

研究人員使用基於實驗室的模擬技術來模擬鐵隕石母體中核心結晶的溫度,包括其他元素濃度(例如金和銥以及鐵的同位素)的複雜的結晶過程模型證實了他們的發現。

對核心結晶的這種更好的了解增加了我們對太陽系形成期的了解。

相關焦點

  • 科普:太陽系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火成巖隕石什麼樣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一塊來自非洲西北部的隕石誕生於45.65億年前,它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火成巖隕石,其獨特形態與成分有助於追溯早期太陽系的行星演化。這塊隕石編號為NWA 11119,2016年12月於西非國家茅利塔尼亞的沙丘中被發現。它可能是在某顆微行星的火山活動中產生的,當時太陽系剛剛形成,地球和其他類地行星還沒有誕生。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美國航天局詹森航天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這塊隕石進行了詳細分析。研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 最古老5塊的隕石,有一塊可能老過太陽
    隕石是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物品之一。事實上,有些甚至比我們生活的地球還要老 - 甚至可能老過我們的太陽系。以下是一些有史以來登陸地球的最古老的5顆隕石:5.阜康 - 超過45億年阜康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昂貴,最美麗的隕石之一。
  • 我們在隕石碎片中發現了太陽系最古老流體的痕跡
    文章介紹了天文學家們通過對塔吉什湖隕石的原子探針層析成像(APT)研究,結果發現隕石精細的結構需要一個富含鈉的鹼性流體環境才能形成這樣的環境,而隕石在地球上沒有接觸過水,這意味著這裡所涉及的流體可以追溯到太陽系的起源。
  • 地球最古老隕石坑22.29億年前撞出
    【新華社微特稿】研究人員利用一種高技術測年法測定,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巴巴隕石坑為22.29億年前隕石撞擊地球形成,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古老隕石坑。據法新社21日報導,亞拉巴巴隕石坑「年齡」首次被確定,比先前已知地球最古老隕石坑年長2億年。
  • 隕石中發現太陽系中最古老的物質,科學家:比太陽年齡大
    近期,從1969年墜落於澳大利亞的「默奇森」隕石中發現了50億~70億年前的星塵(恆星死亡時,這些星塵被噴射而出,經恆星死亡產生的磁風吹向各處,逐漸聚集成隕石),這些星塵是恆星死亡後的骨灰,是迄今為止在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固體物質。
  • 那些太陽系最古老的物質,都去了哪兒?
    球粒隕石,太陽系早期的固態物質吸積而成的「沉積巖」,因含有大量的球形矽酸鹽小球(即球粒)而得名。大部分球粒隕石都被吸積進入行星,被核幔分異和巖漿作用改造,最終形成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和無數個分異的小行星。少部分球粒隕石得以倖免,散落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部分軌道不穩定的球粒隕石碎塊最終飛向地球,降落後被目擊者撿到收集,或者多年後被科考隊或某位幸運者收集。
  • 隕石鑑定方法完整手冊——你不必對隕石如此專業
    : 球粒隕石(由熔巖在低重力條件下重新結晶形成) 無球粒隕石(成因複雜,可能來自小行星內部) 鐵隕石傳統上則依照內部結晶的結構來分類,分為: 八面體隕鐵 六面體隕鐵 無紋隕鐵
  • 天外來客,隕石的秘密
    ;相對的,其它的隕石則因為不夠大,墜地時都已經達到終端速度,最多只能創造出一個小坑洞。像彗星一樣,球粒的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早和最原始的質點。其中一種是橄欖隕鐵,被認為是撞擊有鐵核心天體的鐵核邊界所產生的隕石;另一種是中隕鐵
  • 44億年前的行星撞地球,不只撞出了月球,還撞出了地球生命
    44億年前一場大碰撞,不只撞出了月球,地球也在這次大碰撞中獲得了大部分碳,氮和其他生命必需的揮發性元素。 44億年前,地球有點像今天的火星,地核含有揮發性元素,但除了地核以外的矽酸鹽質地層區域(全矽酸鹽地球,簡稱BSE),氮、碳、硫等揮發性元素卻相當貧乏,而地核不與地球的其他部分相互作用,但它上面的一切(地幔、地殼、水圈和大氣)都是相互聯繫的。
  • 最古老富矽巖或源於隕石撞擊地殼熔化
    科技日報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1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地球上現已發現的最古老的富矽質巖,很有可能來源於隕石撞擊導致的地殼熔化。這一研究結果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地質學謎題。  按照實際礦物的種類,可以將礦物分為長英質礦物和鎂鐵質礦物。
  • 最古老沙漠:隕石砸出超大型鑽石礦,四大未解之謎留待未來
    雖說最大沙漠哈撒拉的面積仍在擴大中,但最古老的卻是5萬平方公裡的納米布沙漠,存在時間已超過8000萬年。納米布沙漠初始於白堊紀中期,也就是地球變暖、海洋將大陸分離時。由於大西洋南岸的非洲大陸植被稀少,沒能抵抗海沙侵蝕,再加上大西洋的暖風氣流十分強勁,越來越多的海沙被吹上岸,長條形海岸沙漠自此形成。
  • 隕石中發現比鑽石還堅硬的物體
    研究人員在用金剛石拋光一塊隕石時,發現其中存在比鑽石還堅硬的碳晶體。這種超硬鑽石或許不會戴到我們手上,但是卻有助於科學家學會如何在實驗室製造出更堅硬的鑽石。據了解,科學家是在一顆1971年掉落在芬蘭境內的富含碳的海沃勒隕石(Havero meteorite)內發現超硬碳晶體的。研究人員用金剛石拋光隕石的一塊切片,結果驚人的發現有碳晶體無法被鑽石磨掉,這意味這種晶體的硬度高於鑽石。科學家利用一系列儀器對隕石中的晶體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了兩種全新的天然碳晶體結構。
  • 科學家用金剛石拋光隕石發現超硬鑽石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研人員在用金剛石拋光一塊隕石時,發現其中存在比鑽石還堅硬的碳晶體。這種超硬鑽石或許不會戴到我們手上,但是卻有助於科學家學會如何在實驗室製造出更堅硬的鑽石。    據了解,科學家是在一顆1971年掉落在芬蘭境內的富含碳的海沃勒隕石(Havero meteorite)內發現超硬碳晶體的。研究人員用金剛石拋光隕石的一塊切片,結果驚人的發現有碳晶體無法被鑽石磨掉,這意味這種晶體的硬度高於鑽石。科學家利用一系列儀器對隕石中的晶體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了兩種全新的天然碳晶體結構。這種碳晶體比地球內部形成的鑽石硬度還要大。
  • 研究揭地球最古老撞擊構造:22.29億年前隕石撞擊西澳
    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亞拉布巴隕石坑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撞擊構造之一,但其精確年齡一直未知。1月2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亞拉布巴隕石坑或為地球上現存最古老的撞擊構造,精確年齡為22.29億年±500萬年,大約為地球年齡(45.5億年)的一半,超過此前紀錄2億多年。
  • 通古斯大爆炸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
    最顯著的特點在於,通古斯爆炸沒有留下任何痕跡,沒有留下隕石坑,沒有留下外太空的隕石材料;無論這個入侵者是什麼,都完全消失在了空氣中。這就是為何通古斯爆炸疑點重重在時隔100多年之後的今天,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顯示,通古斯爆炸可能的確是一次由於隕星撞擊而引起的爆炸事件。
  •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
    報導)據中國科學報(辛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天體化學家Martin Bizzarro花了50萬美元購買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價值的巖石,然後將其磨碎。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這塊有44億年歷史的「黑美人」隕石僅重15克,他的研究小組就此揭示了幾乎貫穿火星整個歷史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爆發記錄。11月16日,Bizzarro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稱,火星在歷史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之後一切都歸於平靜,這是基於在隕石中發現的51顆鋯石晶體的年齡確定的。
  • 最古老鋯石結晶自安山質熔體——板塊構造起始於冥古宙的證據?
    NC:最古老鋯石結晶自安山質熔體——板塊構造起始於冥古宙的證據?冥古宙是地質歷史上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它指的是地球形成初始的5.6億年(45.6-40億年間)。由於地球自形成以後經歷了強烈的隕石撞擊和後期地質構造運動,現今地球上已經很難找到冥古宙時期的巖石記錄(僅加拿大Acasta片麻巖一例,形成於40億年)。
  • 金屬鐵鎳在球粒隕石中的分布模式(重要篇)
    如上所述,磁分形的鎳含量-從3型球粒隕石中分離出的離子-很低,因為金屬顆粒太小被一些矽酸鹽包裹,所以很難獲得純金屬顆粒。因此,鉻在3型的磁性組分中較高球粒隕石。錳很難在隕石中共存,元素W和Mo是兩種難熔元素-有特殊行為的。它們被分發到-不同比例的金屬和矽酸鹽隨著氧化還原程度的變化系統的。W和Mo在氧化劑中親石-離子條件和還原條件下的鐵營養-行動。
  • 科學家找到宇宙中最古老的行星系統之一 恆星年齡是太陽的兩倍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行星系統之一。該行星系統有一顆被稱為TOI-561b的巖石行星,圍繞一顆100億年的恆星運行。這顆恆星的年齡是太陽年齡的兩倍多,研究人員說,這表明行星從宇宙早期就已經形成了。TOI-561b的大小大約是地球的1.5倍,使其成為一顆「超級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