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為方便閱讀,以下簡稱病毒)其實只是人為編寫的一段程序代碼,它不是程序,只是存在於某些電腦程式之中,一旦被激活,就會破壞計算機的功能或數據,感謝信息安全帶來危害。
有些病毒還具有自我複製能力,這種病毒的感染能力很強,可以很快的蔓延,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並且往往難以根除,計算機病毒的這些特性與生活意義上的病毒非常相似。
那麼計算機病毒都有什麼特點呢?
大致上可以分為破壞性、傳染性、隱蔽性、可觸發性和不可預見性
破壞性:無論何種病毒,一旦侵入系統都會造成不同程序的影響,有些病毒破壞系統運行;有些病毒常識系統資源,如:爭奪CPU資源,大量佔用存儲空間;有些病毒刪除文件破壞數據格式化磁碟,甚至破壞系統BIOS等。
傳染性: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壞性,更有害的是還具有傳染性,傳染性是病毒最本質的特徵,病毒藉助非法複製進行傳染,其中一部分是自己複製自己,並在一定條件下傳染給其他程序,另一部分是在特定條件下執行某種行為病毒傳染的渠道多種多樣,如光碟,移動硬碟和網絡等。
隱蔽性: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為了逃避被覺察,病毒製造者總是想方設法地使用各種方法或者利用規則讓病毒「隱身」,病毒一般都是些短小精悍的程序,通常依附在其他可執行程序或磁碟中較隱蔽的地方,因此用戶很難發現他們,有些病毒像定時炸彈一樣具有潛在的破壞力。同時病毒的潛伏性越好,其在系統中存在的時間就會越長,病毒傳染的範圍也就越廣。
可觸發性:病毒在潛伏期內一般是隱蔽的活動,當病毒的觸發機制或條件滿足時,就會以各自的方式對系統發起攻擊,病毒的觸發機制和條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如指定日期或時間、文件類型或指定文件名、一個文件的使用次數等。
不可預見性:不同種類的病毒的代碼千差萬別,病毒的製作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就病毒而言,它永遠超前於反病毒軟體。新的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出現,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病毒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對未來病毒的預測將更加困難,這就要求人們不斷提高對病毒的認識,增強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