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當中的自旋,可以看做與地球的自轉相類似嗎?

2020-11-07 愛較真的戴老師

不可以這樣看待,微觀粒子的性質往往是不能從宏觀物質的性質中來類推的。名字雖然叫自旋,但不全是旋轉的意思,學過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學的朋友們都會知道,自旋其實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和粒子的質量,所帶電荷一樣都是內稟的屬性,可以稱為內稟角動量,和運動狀態完全沒有關係。

首先是在1925年,由烏倫貝克與古茲密特提出了電子的自旋假設,這兩個年輕的研究生,認為電子不是點電荷,它除了軌道角動量外,還有自旋。但是如果真要電子的自旋看成旋轉的話,電子作為一個帶有電荷-e的小球,它如果能像陀螺一樣繞自身軸旋轉,那麼可以證明,自旋角動量為1/2的電子,在表面上的切向線速度將大大超過光速!這顯然不符合相對論的,所以這個電子的自旋和電子自轉是完全不同的。

後來的研究發現,電子自旋是量子效應, 不能作經典自轉之類的理解,沒有經典物理中相對應的物理量,並非電子轉動。電子自旋的存在,早在近百年前就被 斯特恩-蓋拉赫實驗,鹼金屬光譜,塞曼效應等經典的實驗所證實。

目前,物理學界把自旋稱為內稟角動量,例如電子自旋就是電子的一個內稟屬性,與其運動狀態無關,就好像質量、速度一樣,不是自轉的意思,它是電子內稟運動或電子內稟運動量子數的簡稱。

自旋是微觀粒子的固有屬性,需要了解的朋友,請查閱原子物理相關的書籍,涉及原子精細結構的章節。

量子實驗室,專注科學問題,歡迎評論和關注。

相關焦點

  • 粒子的自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它與地球的自轉有何不同?
    雖然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例如地球自轉)相類比,但實際的本質是迥異的。經典力學中的自轉,是物體對於其質心的旋轉,比如地球自轉是順著通過地心的極軸所作的轉動。角動量的另一種形式是軌道角動量,軌道角動量算符是軌道轉動的經典角動量的量子力學對應物,當角度變化時,波函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結構出現。
  • 自旋——量子力學中微粒奇特的屬性
    在量子力學中,自旋(Spin)是粒子所具有的內稟性質,其運算規則類似於經典力學的角動量,並因此產生一個磁場。雖然有時會與經典力學中的自轉(例如行星公轉時同時進行的自轉)相類比,但實際上本質是迥異的。經典概念中的自轉,是物體對於其質心的旋轉,比如地球每日的自轉是順著一個通過地心的極軸所作的轉動。而在量子力學中,自旋並不是指量子真的在旋轉。說到自旋就一定要說這個實驗——施特恩-格拉赫實驗,這個實驗是德國物理學家奧託·施特恩和瓦爾特·格拉赫為證實原子角動量量子化於1921年——1922年期間完成的一個著名實驗。
  • 粒子的「自旋」究竟該怎麼理解?
    我們說到粒子的時候經常聽到「自旋」這個詞,但緊接著你可能又聽到,自旋為1甚至1/2自旋,類似這種奇怪的說法,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奇怪,主要是因為我們把「自旋」直接等同於「自轉」來理解了,主要是因為我們把「自旋」直接等同於「自轉來理解了,你想想是不是,肯定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把這兩個詞等同問題不大
  • 量子力學科普:電子自旋,一種在宏觀世界無法理解的特殊運動
    相信喜歡量子力學的讀者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個名詞:自旋,的確,每一個微觀粒子都存在自旋這種現象,但微觀粒子的自旋行為又與宏觀物體的自旋行為截然不同,在宏觀世界又找不到相同的現象作為參考,所以微觀粒子的自旋是很難理解的
  • 尚仁成:微觀粒子的自旋及其應用
    首先說,我們都住在地球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跟著地球以每小時1674公裡的速度(赤道附近)繞地球自轉軸轉動著。這比最快的汽車速度還要快十倍以上。算起來差不多一晝夜轉40073公裡,就恰好是詩人說的「坐地日行八萬裡」呀!地球還要繞太陽一年轉一大圈,這一圈是九億多公裡,每小時差不多要跑十萬零八千公裡,比孫悟空一個跟鬥的距離還大一倍。
  • 自旋電子學
    於是,這便有了近年來對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大量的理論開創及實驗研究。這個新術語的構造本身,就象徵著自旋和電子學的結合:spin加electronics= spintronics。圖17.1:自旋的性質人們經常將電子自旋類比於地球自轉。
  • 量子力學的本質是不確定性嗎?
    導讀:量子力學的本質是什麼,你思考過嗎?有人認為,個量子力學的本質就是不確定性,一切都是隨機偶然的,也可以理解為微觀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都只能用波函數來表達,我們永遠無法同時準確測量微觀粒子的位置和動量!而量子力學中的其他詭異現象都可以用不確定性解釋,比如量子糾纏,量子隧穿,疊加態等,都是不確定性的延伸!
  • 你可能理解錯了,電子的自旋並不是自轉,電子也沒有繞原子核轉動
    為了解釋光譜的精細結構,烏倫貝克及古茲密特給出了電子的自旋概念。當時提出自旋時就是假設電子像地球自轉那樣也在繞著一個軸轉動。自旋假設的論文還沒來得及投出去,就發現了重大問題,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如果電子真的繞著軸自轉,其邊緣上的線速度將大大超過光速。儘管有問題,烏倫貝克和古茲密特的老師艾倫費斯特還是將論文投了出去。
  • 地球一旦停止了自轉,真的能夠去太空流浪嗎?
    宇宙的範圍可以說是非常的大的,在太陽系當中有這麼多的行星,但是拋開太陽系來說,如果我們放眼整個銀河系的話,會發現銀河系的星系也是非常的多。但是所有的形體他們都是有壽命的,哪怕是太陽中,有一天也會將裡面的所有能源全部耗盡,到時候太陽就會變成紅巨星。
  • 電子的自旋: 我們活在什麼樣的空間裡
    a)自旋與地球自轉        自旋,顧名思義,「繞著自己旋轉」。電子也在繞著自己轉動,就好象地球自轉一樣。但是這有本質的不同。地球自轉,是繞著固定的地軸旋轉,而電子自旋,作為一種內秉的對稱性,其軸是不確定的。
  • 2020年地球自轉的速度加快了
    其原因與去年經歷的短天數有關,這是地球自旋加速的結果。據《時間和日期》報告,2020年是1960年以來最短的28天。地球需要24小時,或者說86400秒,才能繞著它的軸完整地轉一圈,科學家稱之為平均太陽日。然而,術語「平均值」是關鍵,因為每天都會經歷輕微的變化。這一點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原子計時技術的發展而變得明顯。原子鐘測量地球相對於一個遙遠的天體(通常是一顆固定的恆星)的自轉。
  • 五分鐘量子力學(九)、量子史話:自旋與全同性原理
    做量子力學的科普真的不容易,這主要是因為小編的水平有限,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描述去準確表達。今天我挑選了一個自認為很重要的量子力學話題來討論——自旋與全同粒子。在很多科普文章中,有人對自旋持有否定的態度,也有些人認為電子自旋跟經典物理中的自旋概念去理解。其實這種想法都是錯誤的。
  • 眼睛可以看到地球自轉?傅科擺實驗,讓你看清地球自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也是目前已知太陽系天體裡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圍繞著太陽轉,我們稱之為公轉,地球公轉以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同時地球也會自轉,我們之所以可感受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就是因為自轉造成的。
  • 月球為什麼不能自轉,而其他星球卻可以自轉呢?有什麼奧秘嗎?
    月球為什麼不能自轉,而其他星球卻可以自轉呢?有什麼奧秘嗎?
  • 原來一天24小時和地球自轉沒關係!蜜拓蜜帶你一探究竟
    你知道一天為什麼24小時嗎?
  • 量子力學與意識相關嗎?
    圖片來源:Victor de Schwanberg/Science Photo Library將意識引入量子力學領域的最著名的實驗是「雙縫實驗」。想像一下,在有著兩個靠近的平行狹縫的屏幕後投射一束光。一些光通過狹縫,隨後投射到另一個屏幕上。我們可以把光看做一種波,當光波從兩個狹縫出來時,它們會彼此幹涉。
  • 地球停止自轉的可行性分析
    電影《流浪地球》極大的滿足了中國科幻電影愛好者的幻想,電影中要帶著地球去新家園的第一步就是讓地球停止自轉,通過安裝在赤道上的行星發動機提供反向推力使地球慢慢的停止自轉,當地球停止自轉時也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災難,大部分人類死於海水的淹沒和寒冷。
  • 自旋登上舞臺
    答案很簡單:因為導體內部有原子,使得電子運動不自由,四處碰壁,就像你在一個擠滿人、擺滿攤位的大市場裡,你能以百米賽跑的速度奔跑嗎?當然不行。科學家們把電子與其它粒子碰撞而迫使它不停地改變方向和速度的現象稱之為『散射』。所以,金屬的電阻是來源於金屬中的電子受到的散射。如果在金屬導電的時候,又給它格外地加上一個磁場。
  • 統一路 10-自旋的奧秘
    克羅尼格迫不及待地將他的電子自旋的想法告訴泡利,卻得到了泡利的嚴厲批評,泡利認為提出電子會「自轉」的假設是毫無根據的,服從量子規律的原子運動與經典行星的運動完全是兩碼事,如果電子也自轉的話,電子的表面速度便會超過光速數十倍而違背相對論。克羅尼格受到泡利如此強烈的反對,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也未寫成論文發表。
  • 「誰」給地球自轉的力量
    讓地球轉動的力量來自何處?是太陽風推動了地球嗎?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日出和日落,這是因為地球一直在不停地旋轉著,但是這麼龐大的星球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呢?讓他轉動的動力又是什麼?自從科學家發現了地球的自傳之後,就一直在尋找和探索地球能夠轉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