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學家團隊研獲新型柔性製冷方式

2021-01-09 人民網

原標題:中美科學家團隊研獲新型柔性製冷方式

本報訊(記者陳建強 劉茜 通訊員吳軍輝)近日在線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介紹了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的聯合科研成果:柔性製冷新策略——「扭熱製冷」。這種新型製冷技術,為製冷領域擴充了一個新的板塊,這將為降低製冷領域能源損耗提供一種新的途徑。

這項發現來自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教授、南開大學楊石先講座教授雷·鮑曼(Ray H.Baughman)團隊的合作研究。劉遵峰、雷·鮑曼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開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

他們發現,改變纖維內部的捻度可以實現降溫。由於製冷效率更高、體積更小且適用於天然橡膠、釣魚線以及鎳鈦合金等多種普通材料,基於這種方法製成的「扭熱冰箱」也變得前景可期。

根據國際製冷研究機構的數據統計,目前世界上使用空調和冰箱製冷消耗的電能約佔全球電能損耗的20%。如今被廣泛應用的空氣壓縮原理製冷,其卡諾效率一般低於60%。傳統的冰箱在製冷過程釋放出的氣體正在加劇地球變暖。隨著人類對製冷需求的增加,探索新型製冷理論和方案,進一步提高製冷效率,降低成本並減小製冷設備的尺寸,成為當務之急。

橡皮筋拉伸會發熱,縮回後溫度會降低,這種現象叫「彈熱製冷」。其他固態製冷技術還包括電熱製冷、磁熱製冷以及鎳鈦合金形狀記憶材料等新型方案。但是,這些製冷技術的卡諾效率均未超過空氣壓縮製冷技術。

通過「扭熱製冷」技術,人們只需要解捻就可以使卡諾效率達到67%。這意味著,通過使用橡膠、釣魚線等普通材料進行製冷,有望獲得更高卡諾效率,從而節省更多電能,降低製冷成本。

「有趣的是,我們發現,『扭熱製冷』方案也適用於釣魚線、紡織線。之前,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這些普通的材料可以用來進行製冷。」劉遵峰說。研究人員還發現,將「扭熱製冷」技術應用於強度更大、傳熱更快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時,製冷效果更佳,且只需要加入較低的捻度,就會獲得比較大的降溫。

「這些初步的發現,距離『扭熱冰箱』的商業化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也存在很多機遇與挑戰」,雷·鮑曼說,「這些挑戰包括開發新型的器件與材料以提高循環使用壽命,合理利用輸入功以提高效率。潛在的機遇包括,除使用商業化的現有材料,進一步優化『扭熱製冷』材料,獲得最佳性能。」

據了解,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喬治亞南方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林德科(美國)研究中心、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遼寧科技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單位參與了此項研究。

(責編:林露、呂騫)

推薦閱讀

「海水稻」春播育秧時值春耕時節,三亞南繁種質資源材料陸續送到青島,正式拉開春播育秧工作的序幕。不同的是,這裡種上了「海水稻」。【詳細】

長徵火箭 300次發射的背後4月20日晚10時41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載著第四十四顆北鬥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完成了長三甲系列火箭的第100次發射;此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第300次發射。【詳細】

相關焦點

  • 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新型柔性製冷方法 有望顯著提升熱機效率
    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開發出新型柔性製冷方法 有望顯著提升熱機效率 來源:新華網 • 2019-10-12 17:14:10
  • 中美科研團隊開發出「扭麻花」製冷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1日電(記者周舟)中美兩國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柔性製冷方法,使用橡膠、魚線和鎳鈦合金等材料像「扭麻花」一般實現製冷,有望顯著提升熱機效率,節省電能並降低製冷成本。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種被稱為「扭熱製冷」的新策略先對纖維加捻,然後通過解捻獲得明顯降溫,其卡諾效率可達67%,超過傳統空氣壓縮製冷不到60%的卡諾效率。卡諾效率是用于衡量熱機最大工作效率的指標。據介紹,目前空調和冰箱製冷消耗全球約20%的電能,需求還將繼續增加,這將進一步加劇地球溫室效應。
  • 我國科學家研獲超強韌人造蜘蛛絲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藥學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遵峰教授團隊使用水凝膠纖維成功製備出了新型超強韌「人造蜘蛛絲」,它強度高、慢回彈、可重複伸縮,未來或將用於高空緩降等多領域。近日,介紹該成果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中國籍科學家領銜團隊研發出新型低碳電卡製冷系統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譚晶晶)中國籍科學家領銜的科研團隊近期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研發出一種基於「電卡效應」的新型高性能製冷系統,其使用的固態材料溫室氣體直接排放量為零,有望發展為低碳高效的下一代製冷技術。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研究員王蘊達領銜團隊開展了這項技術研發。
  • 釣魚線也能製冷?「扭熱製冷」卡諾效率達到67%
    更加高效、節能、綠色、便攜的製冷方式是人類不懈探索的方向。10月11日在線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刊文,報導了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研獲的一種柔性製冷新策略——「扭熱製冷」。
  • 校友楊榮貴教授團隊發明可實現日間高效輻射製冷的新型複合超材料
    輻射製冷技術是利用紅外輻射將熱源熱量透過紅外輻射的大氣窗口向外太空冷源傳遞的一種新型製冷技術。
  • 南開大學團隊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論文截圖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吳軍輝)11月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DeepTech 聯繫到程寰宇,他表示這是一次中美科學家合作的成果。其中,閩江學院張誠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程寰宇教授和王軍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育科研項目以及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的支持。
  • 我科學家研獲高性能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
    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16.5%,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柔性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最高紀錄。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柔性電路
    據外媒Gizmag報導,瑞士科學家日前研製出了一種新型電路,可以應用於人體組織以及隱形眼鏡,具有微小、柔性、透明等特點。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柔性電路(圖片來自Gizmag)    據了解,這種電路被印在厚度僅為1mm的聚對二甲苯(parylene)上,採用電子束蒸發、原子層沉積,旋塗和射頻濺射法沉積等技術製造
  • 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在柔性熱電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論文《可自我修復,可回收和樂高式模塊化的高性能可穿戴熱電發電機》(High-performance weara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 self-healing, recycling, and Lego-like reconfiguring capabilities
  • 中美學者開創神奇製冷方式:「擰麻花」完勝空氣壓縮
    空調和冰箱製冷消耗了全球 20% 的電能,這是溫室效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有效減排,更綠色的製冷設備是科學家的努力方向之一。 同樣,一些形狀記憶材料也可以用來實現類似效果,這種「彈熱製冷」是目前綠色製冷技術的潮流,在美國能源部關於新型製冷技術評估報告中,彈熱製冷效應位列 17 種未來最具潛力的非氣-液壓縮製冷技術的第一位。
  • 《科學》刊發能源學院楊榮貴團隊輻射製冷技術研究成果
    該論文提出,被動輻射製冷材料利用大氣窗口以紅外輻射方式將熱釋放到寒冷的太空,實現材料自身降溫製冷。建築物表面應用該材料後,白天陽光直射下,建築物的表面溫度可降低二十餘攝氏度,內部溫度可降低十攝氏度。太空輻射製冷是一種基於對材料光譜性能進行選擇性調控,通過熱輻射將物體表面熱能與宇宙冷源進行交換的技術。
  • 研究發現狗能與主人「心心相印」;中美團隊打造新型液態磁鐵丨科技...
    新發現●日前,由中國古生物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我國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 新型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由真空驅動!
    導讀最近,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可重構機器人實驗室的研究團隊(RRL, EPFL)發布了一種通過真空驅動的新型軟氣動執行器,且製作出模塊化的柔性機器人,它柔軟、輕量、可執行多種動作。,筆者之前在多篇文章中都介紹過與柔性電子產品相關的技術。
  • 科學家研發新型可列印柔性電池 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10倍
    近日,科學家為柔性設備開發出了一種實驗性質的化學電池,聲稱能量密度是當前鋰離子的 10 倍。該技術還能夠讓柔性電池商業化製造更加容易,研究人員表示電池能夠跟隨手機的設計調整,而不是手機設計遷就電池瓶頸。
  • 中美學者開創神奇製冷方式:「擰麻花」完勝空氣壓縮|獨家專訪
    空調和冰箱製冷消耗了全球 20% 的電能,這是溫室效應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更有效減排,更綠色的製冷設備是科學家的努力方向之一。同樣,一些形狀記憶材料也可以用來實現類似效果,這種「彈熱製冷」是目前綠色製冷技術的潮流,在美國能源部關於新型製冷技術評估報告中,彈熱製冷效應位列 17 種未來最具潛力的非氣-液壓縮製冷技術的第一位。只是橡皮筋的「彈熱製冷」需要拉伸 6 到 7 倍,也就是說這種製冷方式會佔據很大的空間,並且目前「彈熱製冷」的卡諾效率通常只有約 32%。
  • ...成功研製出真正全柔性電池, 致力於實現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躍遷...
    最近,全球材料科學領域知名科學家、哥倫比亞大學陳曦教授領銜的曲點智能科技對外透露,其團隊在柔性鋰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不僅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柔性可彎曲,並且已經初步具備規模生產能力及商業級應用能力,將對未來的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市場產生顛覆性影響——例如,柔性電池應用於手錶帶、VR設備頭套、頭戴式耳機等取代傳統結構件,無疑將極大拓寬使用場景。
  • 浙大製造出新型石墨烯膜材料:柔性好,導熱強 解決世界難題
    通過巧妙設計,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石墨烯組裝膜:它是目前導熱率最高的宏觀材料,同時具有超柔性,能被反覆摺疊6000次,承受彎曲十萬次。這一進展解決了宏觀材料高導熱和高柔性不能兼顧的世界性難題,有望廣泛應用於高效熱管理、新一代柔性電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