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前世是一顆超新星,太陽的後世是什麼星?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以太陽的質量來看,太陽的這輩子是沒法超新星爆發了!因為它的上輩子炸得有點狠,所以重新聚攏起來的太陽在這輩子已經沒有機會了,而下輩子?很抱歉太陽已經沒有下輩子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論,咱不妨來簡單了解下!

一、太陽的前世

現代天文理論認為太陽(太陽系)形成於奧爾特雲,因此我們在追尋太陽前世時,只要去了解下奧爾特雲這種星雲是怎麼來的即可!

1、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時的早期氣體元素;

2、來自於上一代恆星的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

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認為,整個太陽系形成於上一代恆星超新星爆發後的星雲殘骸!這一點有如下理論支持:

1、宇宙大爆炸早期的氣體元素幾乎就是氫與氦以及少量鋰等元素,不會有重元素

2、形成太陽系的星雲物質中,重元素筆記極高,從地球上發現的元素即到達到了92個質子形成的鈾元素,至少從1-92號元素中並沒有缺席,這是大爆炸時代的氣體雲中所沒有的!

3、鐵元素後的比例元素極高,這種元素只有在超新星和中子星合併中才能形成

因此我們認為太陽的前世至少是一顆能形成中子星的超級恆星,並且在一詞超新星爆發中結束了自身的生命,這些擴散的星雲塵埃在某個時間段內又重新形成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天體!

二、太陽的今生

根據現代天文理論,小於8-10倍太陽質量的天體未來是不會形成超新星爆發的,但太陽仍然會有一次小爆,因為在0.8-2.2個太陽質量範圍內的恆星,理論上會形成氦閃,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儘管沒有大爆發,那麼氦閃的小爆發也是相當不錯的,好玩嗎?

其實並不好玩,因為氦閃會在太陽離開主序星後約12.5億年後發生,此時從理論上來看,也許人類還未徹底從太陽系內逃離,因此氦閃時代是極其危險的!比如氦閃的光度達到了當前的2000-3000倍以上,那麼假如不計算物質拋射,僅僅是光度宜居帶就會外移到12-14倍日地距離,即18億-20億千米之外,相當於土星軌道以外!而紅巨星時代的宜居帶在木星軌道附近,並且太陽的氦閃還會頻繁發生,因為氦元素燃燒並不穩定,每次引力坍縮導致氦元素點燃,劇變膨脹後又會收縮,就如《三體》中描述的恆星呼吸現象!

三、太陽的後世

上圖漂亮的行星狀星雲就是太陽的後世,那麼它將擴散到多大呢?一般都為1-4光年左右,當然您不要以為這很難見到,因為距離我們不遠的狐狸座啞鈴星雲就是行星狀星雲!

距離地球約870光年,在10寸的反射鏡下這個天體呈現灰白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挑戰一下以哦!

22個星雲的比例示意圖,銀河系中總共發現了3000多個行星狀星雲,大都在1光年左右!

IC418,它的大小約只有0.3光年!根據天文學家估計,太陽未來的行星狀星雲會在1-2光年左右。當然時間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我們可以下這樣的結論,太陽未來的理論影響範圍也就和形成太陽系的奧爾特雲類似,太陽本身生成的物質和形成太陽遺留的物質交相輝映,最終將形成一個更為龐大的天體!

四、未來太陽的行星狀星雲還能形成恆星嗎?

從理論上來看似乎存在這樣的可能,因為形成一顆紅矮星只需要太陽的10%質量,但很可惜,太陽未來的白矮星將保留很大一部分物質,擴散的行星狀星雲將再也無法有足夠的引力坍縮,也許將在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後被另一片塵埃雲吸收重新坍縮,而這可能性極小!

所以太陽這顆白矮星的後世將會遺留上萬億年,一直變成一顆黑球,因為沒有伴星給它吞噬物質,所以它只有徹底死亡並且將所有碳氧物質帶到宇宙的熱寂時代!

相關焦點

  • 太陽的前世是超新星,後世是白矮星,那麼會一直是白矮星不變?
    一、太陽的前世現代天文理論認為太陽(太陽系)形成於奧爾特雲,因此我們在追尋太陽前世時,只要去了解下奧爾特雲這種星雲是怎麼來的即可!3、鐵元素後的比例元素極高,這種元素只有在超新星和中子星合併中才能形成因此我們認為太陽的前世至少是一顆能形成中子星的超級恆星,並且在一詞超新星爆發中結束了自身的生命,這些擴散的星雲塵埃在某個時間段內又重新形成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天體!
  • 10億光年外,一顆超新星大爆炸,這不是太陽的未來
    從2016年首次發行,花了3年時間,最終確認了,這一次神秘信號的來源是來自離我們地球10億光年以外的一顆編號為SN2016iet的超新星。這一顆超新星是在先前未被編目收錄的星系中。可以說在,這個宇宙深處還存在很多我們人類不知道的神秘事件和神秘的天體,主要還是這個宇宙實在是太大了,我們目前的科技還不足以對整個宇宙進行描繪、監測。
  • 太陽的今生是太陽系,那麼它的前世又是什麼呢?
    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太陽在沒有變成太陽之前就是宇宙中最為壯麗的星雲!也許在遙遠的銀河系另一端也曾經有文明給形成我們的奧爾特雲拍過深空照!當然這並不會令人驚訝,但這星雲是哪裡來的?也許這就得從恆星的形成說起了!
  • 太陽若成了超新星,地球一瞬間就會灰飛煙滅,幸虧太陽不夠大啊
    我們的太陽是一個中等質量的恆星,它內部的核聚變可以燃燒百億年,就是說太陽可以有著近百億年的穩定發光時間,而如果太陽的質量比現在大八倍的話,那麼太陽內部的核聚變過程將會快很多,其壽命將不足兩億年, 而太陽如今已經有了50億年的年齡,地球也有46億年,真是很慶幸太陽的質量還不夠大,不然太陽早就發生超新星爆發
  • 太陽是超新星大爆炸之子,其母恆星遺骸在何處,能認祖歸宗嗎?
    這種想法倒不算離奇,離奇的是有人說太陽的父母輩恆星留下的屍骸是一顆白矮星,到處忙著找白矮星。這種認識就是翻錯族譜了。即便太陽真的有那麼一個老爹或者老媽的遺骸,也至少是比白矮星高一級的中子星,或者是宇宙食物鏈頂端~黑洞,絕不可能是一顆白矮星。
  • 太陽是超新星大爆炸之子,其母恆星遺骸在何處,能認祖歸宗嗎?
    我們地球上存在著118種元素,氫氦鋰以後的重元素,都是在恆星核聚變和超新星大爆發中形成的,所以說太陽系是超新星大爆發後,灑在太空的再生星雲中誕生的,這是現代宇宙學研究的基本定論。而超新星大爆炸的結果,是不會留下一顆白矮星的,因此想找到太陽老爹老媽的墳墓,去找白矮星是弄錯了方向的。
  • 如果太陽變成超新星,會是怎樣的場景?
    像太陽這般大小的恆星,它的質量可以維持氫核聚變,並觸發氦聚變。現在的太陽正處於主序星階段,還可以穩定燃燒50億年。50億年後,氦元素聚變會在恆星內核啟動,使太陽發生膨脹,上億公裡的範圍將變成火海。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將被其吞沒。
  • 超新星:宇宙中的能量之星
    利維坦按: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爆銀河系中距今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炸為G1.9+0.3超新星,發生於100多年以前。----譯/loveandtear超新星可謂超凡脫俗,舉世無雙。這些璀璨奪目的星光標誌著一顆死亡之星的迸發。超新星的光是如此的奪目,以至於它發射的能量可與太陽一生所產生的能量相提並論,以至於它的騰焰飛芒一時之間可蓋過其周圍所有星系的光芒。
  • 如果太陽突然進入超新星階段,地球生物還能倖存嗎?
    最近,附近的紅巨星參宿四(Betelgeuse),開始表現出有趣的變暗跡象,導致一些人懷疑它可能即將進入超新星。雖然我們的太陽不夠大,不足以經歷同樣的命運,但它是一個有趣和可怕的思想實驗,想像如果太陽這樣做會發生什麼。是的,地球上的生物都會在短時間內死去,但不是死於爆炸波或輻射。相反,中微子會先得到我們。
  • 如果我們的太陽變成了一顆黑矮星會怎樣?
    如果明天太陽陷入了黑暗,會發生什麼?如果太陽系中唯一的恆星不再在接下來的50億年裡發出耀眼的光芒,而是變成黑暗而冰冷的殘跡——一顆黑矮星,那會怎麼樣呢?圖片來源:NASA沒有來自太陽的光和熱,地球能維持多久?太陽系的其他部分又會發生什麼?太陽熄滅會如何改變宇宙?
  • 奇異超新星生前質量高達太陽200 倍,直逼恆星質量上限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種全新超新星,不同於多數超新星終生只爆炸1 次且光芒逐漸消失,這顆超新星爆發過2 次,且光芒至今還未完全黯淡,研究人員分析認為這顆超新星生前質量恐達太陽130~260 倍。超新星是恆星演化至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現象,光芒極其明亮,甚至能比整個星系還刺眼,並且可持續數周~數個月才逐漸衰減。這段期間,一顆超新星釋放的輻射能量可與太陽一生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中國科學家發現極亮超新星:光度比太陽強5700億倍
    據新京報16日報導,北京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一支國際團隊確認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亮的超新星,其達到的最高光度比太陽還要強5700億倍。 這顆新確認的超新星被證實爆發強度超過了Ia型超新星(最常見類別)約兩百倍,是「前紀錄保持者」的兩倍以上。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亮超新星,達到的最高光度比太陽還要強5700億倍,是整個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總光度的20倍左右。
  • 超新星爆發:銀河系千億顆恆星的總亮度,竟然趕不上它這一顆?
    前文提到過太陽在其一生的終點會從一顆白矮星變成鑽石星球,其實恆星的宿命有好幾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從紅巨星演變成白矮星。但是極少數的超大質量恆星會從超紅巨星演變成中子星或者黑洞!而變成中子星和黑洞則需要經歷超新星爆發時期。首先什麼是超新星爆發?
  • 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最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有5700億顆太陽那麼明亮
    最強大的超新星爆發在2015年6月14日,中國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超新星爆發,相當5700億個太陽亮度,是銀河系內1000萬億顆恆星亮度的20倍,足以照亮整個銀河系。它距離地球38億光年之外,是有史以來最亮的超新星爆發。這個觀察團隊為其命名為ASASSN-15lh。但天文學家現在還不知道它的爆發為什麼這麼亮,它的能量這樣強大,以前的物理理論都不能解釋。有人猜測它的內部可能是一顆磁星,但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宇宙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在星系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誕生的,並且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群或星團結構,那我們的太陽為什麼孤零零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那麼太陽之前的星團去哪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現有的開放星團推斷出來!我們下面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為例!
  • 向太陽發射一束超強的伽馬射線,太陽有可能直接超新星爆發嗎?
    這狹義相對論從原理上就直接將其封死,但伽瑪射線則沒有,這種攜帶了強大能量的伽瑪射線能讓一顆恆星直接超新星爆發嗎?或者說直接摧毀恆星?我們簡單來做個討論。什麼是伽瑪射線?伽瑪射線的本質還是電磁波,只是它的頻率極高,對應的波長在0.1納米以下,一般我們的可見光波長在400-700納米之間!
  • 當太陽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將經歷什麼?
    超新星示意圖。人們難免想像,近距離超新星事件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如果太陽爆炸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會經歷怎樣的變化?美國天文物理學家西格爾(Ethan Siegel)在《富比士》(forbes)雜誌天文專欄上發表的博文介紹了這樣的過程:毫無疑問,地球上的生命,不僅是人類,小到微生物都將在幾秒鐘之內無一倖存。那是被炸死、高溫烤死還是被宇宙射線輻射致死?
  • 當太陽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將經歷什麼?
    最近,天文學家注意到距離地球僅600多光年獵戶座的參宿四(Betelgeuse)有快要爆炸的跡象,這可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個即將發生的超新星事件。人們難免想像,近距離超新星事件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如果太陽爆炸變成超新星,地球上的生命會經歷怎樣的變化?
  •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燦爛的焰火表演,亮度相當於100億顆太陽!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恆星誕生發生於本星系群的R136星團,其中最大的一顆恆星質量相當於太陽的250倍!無數顆恆星散發的燦爛光芒猶如一場規模宏大的「焰火表演」,向我們展示宇宙的瑰麗和神奇。
  • 如果太陽系是超新星爆炸後形成的,為什麼附近沒有中子星或黑洞?
    你可能會想,組成太陽的大部分都是氫和氦,為何會說太陽是一顆富含金屬的恆星呢? 一顆質量是太陽質量8倍-10倍以上的恆星,在死亡以後,其核心就會坍縮稱為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這取決於恆星核心在死亡時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