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群體免疫完全失敗,為什麼昔日盟友不伸出援手?

2021-01-09 辰龍觀察
圖為英國首相

今年的疫情還在世界範圍內肆虐,兩個壞消息接連從英國傳來,首先是病毒出現了變異,這也標誌著英國群體免疫完全失敗了,倫敦封城開始引發英國國民大逃亡,現場簡直比恐怖片更加真實?不幸的麻煩還在後頭,由於英國民眾逃亡,無疑將導致病毒擴散到更遠的地區,所以不少國家已經停止來自英國的航班入境,面對這種局面,為什麼昔日盟友不伸出援手呢?

圖為歐洲疫情

今年的疫情對全世界而言都是一場重大災難,其實在對付疫情問題上,人類並不是無法戰勝病毒,畢竟中國在抗疫方面就取得了重大進展,疫情在國內爆發的時刻,正值春運期間,人流量非常巨大,同時中國人口基數也也非常龐大,這些難題無疑都制約了中國抗疫,然而中國僅用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的擴散。

圖為疫情下的英國

相反,國土面積與人口都少得多的英國,在疫情出現之後卻直接宣布不抵抗,這次抗疫失敗了,這才讓疫情在英國以及歐洲大陸上迅速蔓延,在疫情爆發之後,歐洲各國甚至為了爭奪醫療物資而不惜翻臉,比如德國就強行扣押從該國境內運輸的醫療物資,雖然德國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但起碼在抗疫方面做出過自己的努力,而不像英國與法國選擇被動抗疫。

英國將希望寄托在了所謂的群體免疫,即讓英國絕大部分國民都感染病毒,從而自發形成抗體,但這樣做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先不說有多少英國人將在這個過程中死去,就算英國民眾能夠挺過這次疫情,一旦感染病毒如果治療不佳的話,就可能導致後遺症,同時,在全面免疫的過程中,這次病毒還發生了變異。

圖為病毒

病毒變異是人類最不希望看見的結果,比如這次英國變異的病毒傳染性提升了70%,所以它能夠傳染更多的人,如果病毒進一步變異,形成耐藥性或者高致死率,那麼許多國家的抗疫工作就白費了,目前一些國家的疫苗剛剛投入使用,變異後的病毒可能就無視疫苗的效果,所以人類不得不花費更大的代價研製更強的疫苗,作為英國的盟友,美國之所以不對英國伸出援手也是有原因的,畢竟這個國家如今已經自身難保了。

在病毒變異這個問題上,英國無疑要負主要責任,同時,在倫敦宣布封城之後,還出現大量英國民眾逃離倫敦,這在疫情期間更是大忌,因為根本無法調查有多少民眾已經傳染,而他們攜帶的病毒中又有多少已經變異或者正在變異,在封城之後,最正確的做法是躲在自己家中或者前往指定隔離點,而不是讓病毒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倫敦最高級別封鎖,英國的「群體免疫」失敗的政治文化原因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紐約州州長科莫批評說,既然有一種新的變種病毒在英國傳播,為什麼每天仍有航班從英國飛抵紐約機場,也沒有要求乘客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也就是,這種「變種病毒」因飛機而在播散。我覺得與英國的體制和政治文化分不開的。01 三地首府,意見林立,三個制度,無法統一,實行「群體免疫」的不得已其實,漢語中現在總把這個國家叫「英國」,只是習慣上的,並不是非常準確,中文早期把它叫作「英聯王國」[備註1],應該比較妥帖。因為在國際標準簡稱中,也把它叫作「聯合王國」,縮寫為UK,從「United Kingdom」而來。這很說明英國的體制問題。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政府做此決定是因為判定本國疫情「遏制」階段失敗,已經進入「拖延」階段,疫情暴發不可避免。
  • 要感恩向你伸出援手的人
    從來不會有哪個人會一帆風順的,有的時候,遇到的是小困難,自己一個人就能夠度過了,而有的時候,卻是遇到了大困難,自己一個人很難度過,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有人伸出援手,那是多麼幸運的事情。患難見真情,在最困難的時候,還願意向你伸出援手的人,那一定是對你有真友誼的人,一定是對你特別真心相待的人。這是真正的朋友,這樣的真心朋友,是很難遇到的。
  • 英國第三次全境封鎖是不是證明「群體免疫」政策的失敗
    英國首相宣布封鎖 眾所周知,歐洲很多國家在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採取了「佛系」的抗疫策略—群體免疫,這類佛系「放手」防疫政策出現了例如沒有正式封城,沒有強制戴口罩,學校、酒吧
  • 曾是美國盟友的巴基斯坦,為什麼轉而和中國親近,印度成關鍵轉折
    事實上,對於巴基斯坦四面受敵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 巴基斯坦為什麼能成為「巴鐵」 一來,巴基斯坦和我國相鄰,我國可以為巴基斯坦提供較好的庇護。二來由於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伊朗等周邊國家信仰的都是伊斯蘭教,所以短期內出現四面受敵的可能性並不大。巴基斯坦原本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在英國施行印巴分治不久後,便獨立出來了。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圖片來源:衛報記者 | 田思奇在歐洲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震中」之時,英國政府專家提出一項流行病學中的概念——「群體免疫」。粗略估計顯示,如果三分之二英國人感染並康復後獲得免疫,那麼英國人將全部安全。但從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來看,事實也許不如理論中那樣完美。
  • 英國確認病毒變異的壞消息,國內那些鼓吹群體免疫的人去哪了
    據環球時報報導,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確認出現變異新冠病毒,其東南地區的病例數激增就和此有關。據悉,英國至少60個地方政府確認了這種變異,總報告病例數超1000例,英國的科學家正對此展開研究,並已報告給世衛組織(WHO)。事實證明,英國當初鼓吹的群體免疫徹底失敗。
  • 英國抗疫政策大反轉,群體免疫療法失敗!專家稱那樣做要死25萬人
    針對日益嚴峻形勢,英國政府和人民再也坐不住了,義大利的例子就在眼前,此刻英國防疫政策出現大反轉,政府做出及時調整,不再提倡群體免疫了。他主張群體免法,讓4000萬英國人接觸新冠病毒,以便達到60%的人群感染,在全國形成群體免疫效果。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會像季節性流感那樣,每年都會發生,長遠來看,形成群體免疫才能在未來有效控制傳播。群體免疫是指在疾病流行過程中逐步形成免疫力,當群體免疫力提高時,病毒的傳播力也就會相應下降。
  • 單日死亡人數破紀錄,群體免疫幻想破碎,英國政府考慮全國封鎖
    所以,現在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全面封鎖,已達到更好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目的。 如今英國政府對防疫態度的大轉彎,也證明了曾經對群體免疫抱有幻想的英國人已經美夢破碎了。
  • 英國疫情可能持續至2021年春天!實行「群體免疫」的英國,即將被...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爵士表示,政府希望「建立某種群體免疫,讓更多的人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從而減少傳播。」派屈克·瓦蘭斯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神乎其神」的「群體免疫」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產生抗體,這也是疫苗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
  • 英語地道說 | 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英國人民太難了!
    前腳剛發表聲明「英國做最壞打算,將在海德公園建立臨時太平間」,後腳就閃電推出「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要讓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herd immunity,同時要大家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然而才過了三天,首相就又火速宣布新政策,要求民眾居家隔離14天,避免大規模聚會。
  • 英國「群體免疫」背後,我希望你明白這件事
    商業洞察丨作者 / 劉 潤整理/萬 青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757篇原創文章最近,英國決定實行「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計劃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起激烈爭論。我看到這樣一種觀點,非常有趣。—1—群體免疫有人認為,故意讓數千萬人感染應該是誤讀了英國官方的策略。英國政府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是用心良苦呀。要知道,歐洲史上第一個被公開處死的君主「查理一世」,就是英國的。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英國政府並非直接舉雙手投降、「0舉措」,首席醫療官明確表示在延遲階段,為了延緩病毒傳播,會採取更多行動。英國政府也不是不隔離,而是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進行隔離  3. 「群體免疫「的核心主張是如果絕大多數人(60%)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過分抑制可能會在之後造成疫情反彈。
  • 56歲英國首相確診新冠肺炎 說好的群體免疫呢?
    今天,英國首相鮑裡斯確診。好了,所有關於「群體免疫」的陰謀論都可以閉嘴了,從上到下英國都執行了這一政策,在一個國家最該重視衛生安全的兩個地方,確診了兩位最敏感的大人物,足可見對疫情輕視到什麼程度。72歲的查爾斯王儲和56歲的鮑裡斯,都不算年輕人,甚至可以說是群體免疫政策下,應該優先被放棄的年紀。
  • 英國放棄了群體免疫,而且嚇怕了!這個國家卻撿了起來,會發生啥
    大家都對「群體免疫」這個概念不陌生了,就放任病毒的傳播,讓一個群體中的大部分人都自行產生抗體(疫苗出現之前),以阻止疫情的發展,不過這需要在一個群體中60~80%的人都具有抗體才行。
  • 德媒:「向落水者伸出援手的人都值得讚譽」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德媒:「向落水者伸出援手的人都值得讚譽」德國《每日鏡報》3月28日文章,原題:歐洲應感謝中國、俄羅斯和古巴的援助 來自中國的第一支醫療隊於13日抵達義大利首都羅馬,並帶來了31噸急需的醫療物資
  • 有困難時身邊人總會向他伸出援手的星座,不愁沒人幫
    有困難時身邊人總會向他伸出援手的星座,不愁沒人幫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這個時候別人的幫助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遇到困難往往沒有人會幫助他,他們從不主動說出口,總是想要自己扛過去。因為獅子座的人不願意讓別人看到他們軟弱的一面,他們的自信心十分強,總是想要一個人來將事情解決。他們不會強求別人來幫助他們,但是如果你們在他有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他,那麼他一定會銘記在心。當你們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不用你和他說,他也會報答你對他的幫助。獅子座的人十分重義氣,他們絕不允許自己虧欠別人什麼,因此別人都願意在他們落難時幫助他們。
  • 不「頭鐵」了?瑞典:沒有證據顯示「群體免疫」有效
    在失控的疫情面前,瑞典現在可能不得不承認「群體免疫的失敗」。圖源Bloomberg據彭博社(Bloomberg)11月24日報導,瑞典公共衛生局首席傳染病專家安德斯·特格內爾(Anders Tegnell)當日在簡報會上表示:「群體免疫很難,我們目前看不到任何群體免疫減緩疫情傳播的跡象。」這意味著在遏制疫情方面,瑞典所謂的「群體免疫」幾乎無效。
  • 英國新冠變異,給世界帶來三大挑戰!群體免疫還行得通嗎?
    但是目前中國推廣這套分級診療的難點有三:  難點一,不同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相差太大;  難點二,市場化運作,醫療機構有盈利壓力,都想挑肥揀瘦,造成轉診難;  難點三,醫患關係不佳,大眾對醫療機構信任度不足。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就牽扯到社會福利和公民素質問題,以及「醫」、「藥」分家問題,扯遠了,暫且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