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死亡人數破紀錄,群體免疫幻想破碎,英國政府考慮全國封鎖

2021-01-20 騰訊網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長達一年的時間,如今疫情始終沒能得到控制。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多國家對新冠病毒不以為然,還調侃中國對待疫情的態度過於嚴謹。如今來看,反倒是中國的嚴謹成功控制住了病毒的傳播,當西方國家還在考慮是否進行再度封城時,中國的疫情已經翻篇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3日報導,過去24小時裡,英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1564人,這也是自新冠疫情蔓延以來,英國單日最高死亡人數。可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卻對民眾稱,現在英國的疫情正在趨於好轉。根據英國衛生部給出的數據來看,在最近這一段時間,每日新增死亡病例相比上周增長了50%,英國的新冠疫情實際死亡人數可能已經超過了10萬人。

不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開始趨於穩定。

詹森強調,封鎖措施確實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上周,本周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減少了23.7%。其中,倫敦地區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下降的明顯,英格蘭的疫情也因為封鎖開始放緩。所以,現在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全面封鎖,已達到更好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目的。

如今英國政府對防疫態度的大轉彎,也證明了曾經對群體免疫抱有幻想的英國人已經美夢破碎了。

早在2020年3月中旬,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揚言,如果有60%以上的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那未來在英國的疫情將會具有「群體免疫」。如果按派屈克的預估,英國至少需要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其實,群體免疫不過是英國給自己找的一個藉口。如果不是因為在遏制階段的失敗,英國又何必非要展開群體免疫自圓其說。還不是因為控制不住疫情了,用群體免疫來當遮羞布,掩蓋住當局控制疫情不力的事實。

不過,當時英國提出群體免疫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緩解醫院的壓力,很多人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微症狀感染者後,英國政府希望這些人可以自我康復,並在之後獲得免疫,而病種患者進入醫院通過治療得到免疫,這樣就可以讓英國民眾都成功免疫病毒。

但群體免疫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需要有極大一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並產生抗體。拿英國為例,英國人口約6600萬人,有4000萬人擁有抗體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但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有更多人死亡。英國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12時,累計死亡人數超過8.3萬人,316萬人感染新冠,遠遠還沒有達到這個數字。

不過好在英國及時意識到了問題,第一時間放棄了群體免疫。雖然已經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也算是亡羊補牢。

另一個苦苦堅持群體免疫的國家就是瑞典。不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也已經承認,群體免疫已經失敗,國家死亡人數很高,局面很糟糕。這是防疫失敗的結果。

相比其他歐洲國家,瑞典的死亡率真的很高,這也都是因為對疫情態度過於「佛系」造成的結果。

其實,在中國抗疫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的時候,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一舉一動。明星已經給全世界了樹立了一個模範典型,可這些西方國家連學都學不會。這裡面其實有一種優越感,畢竟中國曾經在國際上屬於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這些國家潛意識裡還是覺得中國很落後。正因為這種想法的存在,當他們看到中國戰勝了疫情後,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這種病毒並不可怕。可當疫情真的在他們的國家爆發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原來早就變天了。

相關焦點

  • 英國第三次全境封鎖是不是證明「群體免疫」政策的失敗
    英國出現變種新冠病毒後,1月4日新增超過5.8萬例新症,創單日新高,407名患者因疫死亡。首相詹森4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英國第三次實施全境封鎖措施到至少2月中旬。除採購生活必需品或照顧老幼外,任何人不得外出,所有學校也必須關閉至2月。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圖片來源:衛報記者 | 田思奇在歐洲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震中」之時,英國政府專家提出一項流行病學中的概念——「群體免疫」。粗略估計顯示,如果三分之二英國人感染並康復後獲得免疫,那麼英國人將全部安全。但從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來看,事實也許不如理論中那樣完美。
  • 英國政府要拿60%國民進行一場豪賭?全網討論的「群體免疫」究竟是...
    因為患病個體可能死亡,部分病癒後會產生免疫力,加上種群數有限,這個人數不會無限增長,隨著被感染人口降低,傳播速度就會下降。 而群體免疫門檻的計算是由病毒的R0基本傳染數決定的,即平均一個病人可以傳染的人數。
  • 美國疫情最新消息:群體免疫是痴人說夢美國死亡人數創新高 各州沒...
    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英國提出「群體免疫」的想法,遭致廣發批評。經過三個季度的時間,美國卻似乎正在踐行「群體免疫」,其疏於防範管理使得疫情一直處於失控狀態,近期7天日均死亡人數更是趕上歷史高峰。疫苗研發已經接近尾聲,但各州面臨的困境是,還缺乏用於分發接種疫苗的資金。
  • 英國搞群體免疫,是適者生存還是龐氏騙局?
    (圖源:PA)3月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大約60%的英國人將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如果派屈克的抗疫法真的實施,那麼在英國就會有4000萬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
  • 倫敦最高級別封鎖,英國的「群體免疫」失敗的政治文化原因
    倫敦,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但英國的反應似乎也比較慢,其實發現「變種」是前幾日的,至少在 12 月 14 日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就已經宣布了消息,19 日,英國首相詹森還表示這種「變種」的傳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高出70%。但英國一直磨蹭到20 日上午才開始最高級別封鎖限制。讓人對英國政府對待疫情的態度產生懷疑。英國政府反應為何如此之慢?
  • 群體免疫成病毒培養皿,歐洲各國是否應向英國索賠
    從英國提出群體免疫這個概念伊始,群體免疫便被西方媒體鼓吹甚至放大,無數媒體專家加入到吹爆群體免疫的行列中來,拿出數據表格PPT社會心理學甚至神學支持其論點。相信大家都已經被這繞來繞去看似很專業的解析弄得稀裡糊塗了,其實群體免疫很簡單,核心就一句話,群體免疫=什麼都不做。 什麼都不做也行?
  • 英國疫情可能持續至2021年春天!實行「群體免疫」的英國,即將被...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爵士表示,政府希望「建立某種群體免疫,讓更多的人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從而減少傳播。」派屈克·瓦蘭斯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神乎其神」的「群體免疫」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產生抗體,這也是疫苗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
  • 後悔「群體免疫」?600+科學家抗議後,英國官方解釋只是科學概念
    大數據文摘出品中國的防疫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全國現有確診病例已經降至一萬以下。截至3月15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9898例。在多個省份開始清零,國內態勢大幅好轉的同時,另一項指標卻在增加。3月15日0—24時,全國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2例。
  • 群體免疫,「社會達爾文主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消息,截至當地時間4月29日上午9時,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日新增4076例,累計165221例。截至當地時間4月28日下午5時,死亡病例26097例,除了當天新增死亡病例765之外,還有3811例的上調。這3811例死亡病例中,70%發生在醫院之外。
  • 英媒數千科學家支持群體免疫,呼籲結束對年輕人封鎖,網友:胡說
    英媒數千科學家支持群體免疫,呼籲結束對年輕人封鎖,網友:胡說新冠疫情是全球共同的敵人,但有些國家總是提出比較荒唐可笑的防疫措施,估計很多理由連自己都不能說服吧,據數據顯示,英國目前新冠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54萬例,死亡人數也已經超過4.2萬例,令人痛心。
  • 「群體免疫」:達爾文進化論的思路?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3月12日的「眼鏡蛇」緊急內閣會議後,承認英國應對疫情的第一階段「遏制階段」已經失敗,進而直接轉入第二階段——「拖延」病毒傳播。此舉意在讓大多數英國人感染新冠肺炎,以獲得群體免疫。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為了「群體免疫」要犧牲多少人?
    1英國為什麼要採用「群體免疫」?截至當地時間 3 月 13 日上午 9 時,英國有 798 人被確診,10 位確診者已遺憾離世。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Patrick Vallance)表示:「如果封鎖一切,在解除這種封鎖以後,病毒還會捲土重來。因為短期不可能徹底消滅病毒,考慮長期防控目標,要讓足夠多的英國人被感染。」
  • 英國放棄群體免疫真相!Nature深度用數據模型預測可怕結果
    回顧最近一個月的全球防疫戰,多個政府態度來了180度大轉彎,英國即是其中的典例代表。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3月12日首次提到的「群體免疫」措施,一度引發英國國民和全球震驚。好在之後英國及時調整了防疫措施,在這個態度轉變過程中,數學模型的推演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 英國脫歐是把腦子也留在歐盟了麼?群體免疫,是物競天擇還是優勝劣汰
    導讀:「這都21世紀了,英國你不主動防疫,居然還用群體免疫策略......看來詹森是可能覺得英國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吧。」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
  • 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瑞典現在怎麼樣了?
    自3月12日起,瑞典宣布對輕症和疑似患者不再檢測,只檢測已收治入院的患者或危險群體患者。 截至4月27日,瑞典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8649例,死亡2194例。其死亡病例遠高於同在北歐的丹麥(422例)、挪威(201例)和芬蘭(190例)。 專家預計斯德哥爾摩實際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0萬人,且疫情正逐漸向瑞典北部擴散。
  • ...超美國,瑞典首都「群體免疫」下月見效?俄媒:民眾成了實驗小白鼠
    首都下月實現「群體免疫」據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26日報導,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在接受該臺採訪時說,該國溫和的防疫措施——只採取有限的限制措施而不是全面封鎖——正在結出碩果,「斯德哥爾摩大約有30%的人已經達到了免疫水平,最早下個月我們在首都就能實現『群體免疫』。」
  • 英國想搞群體免疫 超500名學者聯名反對
    世衛組織13日宣布,歐洲報告的病例和死亡人數已超過除中國外世界其他地區總和,歐洲現已成為疫情中心。英國政府表示,不會提前宣布進行全國隔離,因為會導致英國民眾隔離「行為疲勞」。3月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接受英媒採訪時表示,目前採取的政策中,包括需要約60%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肺炎,來獲得群體免疫,從而達到保護全體英國人的目的。「群體免疫」是否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一時間成為英國各界熱議的焦點。
  • 喬治亞大學:群體免疫是不切實際的防疫策略
    醫學已經發展到今天,特別是可以針對大多數傳染病可以開發有效疫苗的情況下,某些政府卻接受任由自然感染建立群體免疫的」——論文直接以「傳播動力學揭示COVID-19群體免疫策略不切實際」作為標題。具體的是通過減少(而不是制止)病毒傳播,在保護弱勢群體的前提下,允許部分人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逐步減少易感人群,最終讓人群獲得群體免疫而實現對疫情的長期控制。
  • 肺炎疫情:解讀印度的死亡數據與「群體免疫」
    到2020年8月下旬,印度已登記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比全球第4多的俄國多出2百多萬,新冠死亡病例從5萬多例正向突破6萬大關發展,早已超過了英國、在全球新冠死亡人數排名表位居第四。 但到了2020年8月下旬,印度每百萬人平均感染死亡人數比率僅為大約40多例,遠遠低於歐洲或北美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