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蔓延長達一年的時間,如今疫情始終沒能得到控制。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多國家對新冠病毒不以為然,還調侃中國對待疫情的態度過於嚴謹。如今來看,反倒是中國的嚴謹成功控制住了病毒的傳播,當西方國家還在考慮是否進行再度封城時,中國的疫情已經翻篇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3日報導,過去24小時裡,英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1564人,這也是自新冠疫情蔓延以來,英國單日最高死亡人數。可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卻對民眾稱,現在英國的疫情正在趨於好轉。根據英國衛生部給出的數據來看,在最近這一段時間,每日新增死亡病例相比上周增長了50%,英國的新冠疫情實際死亡人數可能已經超過了10萬人。
不過,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開始趨於穩定。
詹森強調,封鎖措施確實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比上周,本周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減少了23.7%。其中,倫敦地區的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下降的明顯,英格蘭的疫情也因為封鎖開始放緩。所以,現在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全面封鎖,已達到更好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目的。
如今英國政府對防疫態度的大轉彎,也證明了曾經對群體免疫抱有幻想的英國人已經美夢破碎了。
早在2020年3月中旬,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揚言,如果有60%以上的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那未來在英國的疫情將會具有「群體免疫」。如果按派屈克的預估,英國至少需要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其實,群體免疫不過是英國給自己找的一個藉口。如果不是因為在遏制階段的失敗,英國又何必非要展開群體免疫自圓其說。還不是因為控制不住疫情了,用群體免疫來當遮羞布,掩蓋住當局控制疫情不力的事實。
不過,當時英國提出群體免疫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緩解醫院的壓力,很多人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微症狀感染者後,英國政府希望這些人可以自我康復,並在之後獲得免疫,而病種患者進入醫院通過治療得到免疫,這樣就可以讓英國民眾都成功免疫病毒。
但群體免疫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需要有極大一部分人感染新冠病毒並產生抗體。拿英國為例,英國人口約6600萬人,有4000萬人擁有抗體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但這一過程中可能會有更多人死亡。英國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12時,累計死亡人數超過8.3萬人,316萬人感染新冠,遠遠還沒有達到這個數字。
不過好在英國及時意識到了問題,第一時間放棄了群體免疫。雖然已經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也算是亡羊補牢。
另一個苦苦堅持群體免疫的國家就是瑞典。不過,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也已經承認,群體免疫已經失敗,國家死亡人數很高,局面很糟糕。這是防疫失敗的結果。
相比其他歐洲國家,瑞典的死亡率真的很高,這也都是因為對疫情態度過於「佛系」造成的結果。
其實,在中國抗疫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的時候,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的一舉一動。明星已經給全世界了樹立了一個模範典型,可這些西方國家連學都學不會。這裡面其實有一種優越感,畢竟中國曾經在國際上屬於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這些國家潛意識裡還是覺得中國很落後。正因為這種想法的存在,當他們看到中國戰勝了疫情後,在他們的潛意識裡就會覺得,這種病毒並不可怕。可當疫情真的在他們的國家爆發的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原來早就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