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社會達爾文主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2020-12-05 神鳥知訊健康

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消息,截至當地時間4月29日上午9時,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日新增4076例,累計165221例。截至當地時間4月28日下午5時,死亡病例26097例,除了當天新增死亡病例765之外,還有3811例的上調。這3811例死亡病例中,70%發生在醫院之外。

疫情暴發以來,英國養老院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續增多,但在此之前英政府的官方數據僅統計醫院死亡的人數,與真實的死亡人數有較大出入。故即日起,英國每日報告的死亡人數將包含在養老院、私人住所等地死亡的感染患者。在英國政府的新冠疫情例行發布會上,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堅稱新冠病毒死亡的新數字並不代表「突然激增」,而是包括了3月2日至4月28日之間的回顧性死亡人數。但是,新總數中僅包括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後的死亡人數。也就是說,除此之外,很多沒有進行新冠肺炎檢測的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民眾不計入死亡人數。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英國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上超過西班牙(24275例)和法國(24121例),在歐洲僅次於義大利(27682例)。

在歐洲大陸逐漸成為疫情震中之時,英國政府為了保護經濟的發展,大力推行「群體免疫」政策。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接受採訪時稱,約需要60%英國人感染輕症新冠肺炎,來獲得群體免疫,從而達到保護全體英國人的目的。在疫情初期,英國沒有針對疫情採取實質性的防護措施,學校酒吧等人群聚集場所仍然開放,民眾工作娛樂不受限制。新冠肺炎病毒也因此在英國迎頭而上,所向披靡,這也為現在英國的死亡率過高埋下了種子。在群體免疫政策之後,英國政府迫於群眾壓力公開表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症狀的人群都必須居家隔離七天。

由於老齡人口的免疫力較低,在新冠肺炎侵襲之際,老齡人口無疑成為了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尤其是養老院這種老人聚集的地方,防疫措施不到位,老人無疑是近乎裸露在新冠肺炎面前,感染並死亡的人數令人觸目驚心。英國政府也因此頻遭質疑,推行群體免疫政策,是不是踐行「社會達爾文主義」,有意實施人口清洗計劃,減輕政府養老壓力。

後來英國也開始推行各種抗疫新政,NHS(英國醫療系統)退休員工也被強制重回工作崗位,建立多所抗疫醫院,關閉大型公開場所,呼籲民眾居家,組織志願者為不便出門的老人派發物資等等。但英國由於在疫情初期推行的群體免疫政策,導致其國內疫情愈發嚴重的同時醫療資源也是缺口極大,抗疫任務艱巨。

英國政府修正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的問題,也給英國的民眾敲響警鐘,在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要儘量做好個人防護,保護好自己。

相關焦點

  • 每日竇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這部書裡,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核心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19世紀,由於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歐洲人都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而且所有生物的樣子從造物之初一直到現在,都是從來沒變過的。比如說,他們認為現在的麻雀和一萬年前的麻雀是一樣的,現在的鯊魚和一萬年前的鯊魚也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
  • 「社會達爾文主義」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近由於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而英國方面抗疫不力,更有個別人士提出「群體免疫」理論,引發了巨大爭議。不過,目前英國政府好像也意識到了這個想法的不靠譜,可能也由於受到輿論的壓力,已經把重點轉向了壓制疫情,同時提出,群體免疫絕不是目標或政策。
  • 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主張用達爾文的生存競爭與自然選擇的觀點來解釋社會的發展規律和人類之間的關係。認為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現象存在於人類社會。因此,衍生出來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滅亡的命運。社會達爾文主義本身(但不包括以此為基礎的派生)並不是一種政治傾向,而是一種社會基模,根據自然界「食物鏈」現象提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並以此解釋社會現象。
  •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相比那些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們,我們還是太幸運了!
  • 四本黑暗流爽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黑暗流爽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1.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達爾林進化論的核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按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字面意思來解釋,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這一法則同樣也適合在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上面,要想在市場上面站住腳,車輛的技術必須要得到提升。
  • 《進化漢化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玩法和平衡機制,在一個美麗且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適者生存,成長,並進化。進化的玩法不像A牌那麼複雜,卡組也不像爐石那樣繁多,可誰又能說,繁複的,才是好牌呢,要知道,《昆特牌》的玩法,說白了,可就是簡簡單單的比大小,進化的玩法有些類似,突出的是大自然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狼道》智慧之五十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
  • 讀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說到達爾文,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他的那句名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除此之外,想必大家應該和我一樣,從在初中生物課本上學過之後,對這個概念再沒什麼了解了。今天有幸讀了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以為可以有非常全面的理解或者認識或者收穫!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你真的了解嗎?
    值得指出的是,赫胥黎強調的核心思想和內容包括: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的差異,人為人格與天然人格的區別、社會進化與生物進化的不同、人類生存競爭與生物生存鬥爭的差別、生存鬥爭與倫理原則的矛盾等。  總之,他認為不能把生物演化的規律生搬硬套地運用到社會學領域中去。
  •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時間:2020-03-31 16: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指 人們 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力高,是指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個體佔比高 群體中對疾病具有抵抗力的個體達到7成以上,一般認為該群體不會發生該疾病的大規模傳染 而通過感染疾病來獲得個體免   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 袁鍾:如何看待社會達爾文主義
    英國首相詹森推出的抗疫政策,以及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關於「群體免疫」原則的論述,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爭議。儘管英國衛生大臣隨後回應稱「群體免疫」僅僅是一個科學概念而非目標或戰略,然而並沒有平息輿論對「群體免疫」說法本質上是在宣揚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指責。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近年來國產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無論是長城還是吉利,它們在完善自身的情況下進而又推出了領克、WEY這樣的國產豪華品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汽車領域。不過我國汽車發展史相對於國外來說是比較晚的,一個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鳥想要翱翔藍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WEY和領克也只不過是比長城和吉利旗下稍高一點的品牌罷了。
  • 群體免疫,是物競天擇還是優勝劣汰
    而當主持人問到具體需要多少人感染新冠病毒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這個效果時,派屈克·瓦蘭斯表示需要至少60%的英國人感染病毒才能獲得這個群體免疫的預期效果。),群體免疫這個策略便有被使用過,當然這裡就要說到天花病毒的免疫療法了。
  • 反思西方疫情背後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無論是前期由英國最先提出「群體免疫」的抗疫理念,還是後來部分國家不顧疫情急於復甦經濟,抑或是近期美國總統川普再次談及群體免疫,這些做法都在社會各界引起激烈爭議和不滿。雖然沒有政府公開將「群體免疫」作為目標,各國經濟解封的進程也受到社會多重阻力的限制,甚至川普昨日也正式確診為新冠陽性,但發人深省的是:為何歐美國家長期有這麼多政客精英用「群體免疫」、「經濟優先」等理念來粉飾種種消極抗疫的舉措,而且被這麼多民眾所接受?其中一個值得反思的原因是,它背後反映著植根於西方社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傳統。
  •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觸目驚心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向腸河「這是一場得到國家批准的殺戮……它在故意犧牲老人、工人、黑人和拉美裔。」——這是《華盛頓郵報》日前刊發的一篇措辭激烈的抗疫報導,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白宮怒其不爭的怨氣。這篇報導的論斷或許有些誇張,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政府在抗疫中對弱勢群體生命權、健康權的漠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陰影在心照不宣中忽隱忽現,令人觸目驚心。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提供的疫情數字,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140萬例,死亡超過8.4萬例。這一死亡數字超過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陣亡人數。
  • 《物種起源》:達爾文並沒有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
    這種思想一旦從生物層面運用到社會層面上,會造成謬誤,那就是認為白人優越與黑人,社會也是「適者生存」的大叢林。經過100多年的探索,生物學家已經證明,簡單的進化論模型是錯誤的。物種間並非有高低之別,而只是不同。各類不同的物種更像是在不同的軌道上,不斷使自己優越的地方更優越。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卻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人的利弊幾何?
    1859年,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897年,嚴復在發表的《天演論》中提出「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兩者看似相差無多,但無論是在社會還是在生物角度看,兩者都不能一概而論。嚴復翻譯《天演論》,對原文進行了大幅度的裁剪,而後提出了一種思想—即現在慣稱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下文簡稱社達)。此後,社達成為了清季民國人們口中的圭臬,這個理念幫我們走進了殘酷的叢林,迎來了相當的富強,可也讓許多中國人忘了一些東西。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估計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這個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