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放棄了群體免疫,而且嚇怕了!這個國家卻撿了起來,會發生啥

2020-11-26 騰訊網

大家都對「群體免疫」這個概念不陌生了,就放任病毒的傳播,讓一個群體中的大部分人都自行產生抗體(疫苗出現之前),以阻止疫情的發展,不過這需要在一個群體中60~80%的人都具有抗體才行。

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早期,英國首先提出了這一概念,但是卻遭到了國內外醫學專家的反對,也正是由於受這種觀念的影響,英國的疫情防控相當失敗,截止到4月12日,英國的新冠確診人數達8萬人,死亡人數有1萬人,死亡率高達12.5%,僅次於義大利,並且被認為將很快反超成為第一。

可見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是不可取的,如果英國實行群體免疫對待新冠疫情的話,死亡人數很可能將達500~1000萬人,所以英國人在王子和首相相繼感染,以及看到義大利等國家的高死亡率之後就放棄了群體免疫的想法,甚至可以說嚇怕了,從4月份開始也在認真防控新冠疫情,每個人都必須居家隔離,除了必要的事情之外,嚴禁每個人出門,嚴厲程度在其國內前所未有。

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雖然英國摒棄了群體免疫的概念,丹麥卻將這個概念拾了起來,4月7日,丹麥女首相宣布「從4月15日開始,丹麥將重新開放託兒所,幼兒園、兒童遊樂場和俱樂部,企業也被允許陸續復工,夜總會、旅社、餐廳、咖啡館、商場、超市、電影院、度假村也都開放,而且營業時間可以延長到晚上10點,還有消息稱其小學等也將複課。這些措施基本上意味著丹麥對新冠疫情「幾乎不管了」,有人形容為丹麥「向新冠病毒投降了」,「群體免疫」在丹麥將實質性進行。

英國已經怕了群體免疫,丹麥卻拾了起來,為何這麼大膽?這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雖然丹麥目前的疫情相對來說還不算太嚴重,累計確診6000多人,死亡不到300人,也就是說死亡率不到5%,但是這是由於其確診人數較少,醫療系統還沒有崩潰的情況下出現的數據,如果任由疫情發展的話,丹麥573萬的人口將有60%~80%的人會感染新冠肺炎,這樣的話,丹麥的感染人口可能會達340~460萬,而死亡率將會迅速上升到10%以上,比如開始的時候準備實行群體免疫的英國,如今新冠死亡率已經高達12.5%,並且還會繼續升高,依照這個比例,那麼丹麥死亡人數可達40~60萬人。

當然這只是個估算,但是丹麥宣布的類似群體免疫的疫情防控措施非常危險,也許只有像英國一樣領教到新冠病毒的厲害之後,才會真正對待它吧!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丹麥此舉也許是為疫情防控不堪其苦的國家開了個頭,因為很多西方國家因為疫情,不得不停工停學,國家運轉和經濟基本上都已經陷入停滯甚至倒退,政府方面壓力都比較大,所以不排除其他國家跟著效仿,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丹麥此舉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樣,這種「破窗效應」會給全球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這樣將會有很多國家的人拿生命為群體免疫買單,其經濟和國家運轉也將受到更大的不良影響。

參考資料:

《歐洲時報》4月7日文章《丹麥首相宣布復工複課初步計劃》

相關焦點

  • 56歲英國首相確診新冠肺炎 說好的群體免疫呢?
    今天,英國首相鮑裡斯確診。好了,所有關於「群體免疫」的陰謀論都可以閉嘴了,從上到下英國都執行了這一政策,在一個國家最該重視衛生安全的兩個地方,確診了兩位最敏感的大人物,足可見對疫情輕視到什麼程度。72歲的查爾斯王儲和56歲的鮑裡斯,都不算年輕人,甚至可以說是群體免疫政策下,應該優先被放棄的年紀。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國家群體免疫,病毒競爭上崗
    只是這一次,科學家們發現,新冠病毒S蛋白上積累的突變也開始變多,而這個S蛋白是人體感染病毒以及疫苗設計的關鍵位點。所以結果就可能是,一方面病毒和人體結合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免疫系統也無法識別突變後的病毒。因此,在21日的時候,就有英國科學家表示,在病毒突變後,它進入人體細胞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可能會導致原本沒那麼容易感染的兒童,會變得跟成年人一樣容易感染這種病毒。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達3.9%,遠高於病毒性流感,英國如果不採取強制隔離措施,放任感染,恐怕會看到比3.9%更高的死亡率。  此外注射疫苗獲得「群體免疫」時,疫苗的安全性已經過層層驗證,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非常小。即便這樣,注射疫苗後也有30分鐘的留觀時間。但這樣對輕度感染者的保護手段在英國政府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中完全不存在。
  • 還想著群體免疫?英國科學家神言論:隔離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
    經過這次疫情,英國科學家會放出什麼樣的神言論,外界都不會大驚小怪了,從最開始的群體免疫,到後來的不需要戴口罩,如今古普塔教授又來了個反對隔離。古普塔自疫情暴發以來,就一直反對隔離,之前放話稱&34;&34;。
  • 英國脫歐是把腦子也留在歐盟了麼?群體免疫,是物競天擇還是優勝劣汰
    而當主持人問到具體需要多少人感染新冠病毒才能達到群體免疫這個效果時,派屈克·瓦蘭斯表示需要至少60%的英國人感染病毒才能獲得這個群體免疫的預期效果。英國目前的人口大致在6600萬人左右,按照60%來算就會有將近4000萬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而維一簡單預估了一下,眼下咱們國家有約8.1萬人感染,3100餘人死亡,死亡率接近4%,套用這個死亡率來預估,英國便可能在此次疫情中將有160萬人死亡...而且採訪視頻中派屈克·瓦蘭斯似乎也默認了這種預估情況的發生可能性。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新冠病毒會引起很強的群體免疫力嗎?還是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病毒株,需要重複接種疫苗?我們還有很多關於新冠病毒免疫反應的知識需要學習。」只要6000多萬英國人中的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並康復後獲得免疫,則英國將獲得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力。推行這樣的理念可以理解為,在把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等面對新冠的高危人群隔離保護起來後,讓「年富力強者」主動或被動遭遇病毒後出現抗體,形成社會的「群體免疫」,使得高危個體周圍最終都是對這種疾病有抵抗力的人。
  • 陳玉宇:群體免疫在所難免?沒有理由放棄積極的抗疫政策!
    報告發現,一個綜合的緩和戰略會將流行高峰期的醫療需求降低2/3。這個綜合的緩和戰略內容包括:疑似者居家隔離,其家庭成員隔離,高危人群如老年人進行社交疏離。緩和政策下,即便高峰期醫療需求大幅降低了2/3,英國仍會有數以十萬計的死亡,ICU的需求超過能力數十倍,仍將出現醫療資源過載的窘迫。
  • 群體免疫成病毒培養皿,歐洲各國是否應向英國索賠
    爆發式傳播的主因有二,一是倫敦新冠病毒出現新變種,傳播性較普通新冠病毒高70%,堪稱高攻擊性病毒;二是英國最早提出群體免疫論,為新冠病毒的傳播、再傳播、交叉感染提供了理想環境,堪稱高攻擊性病毒巨大培養皿。 群體免疫究竟啥意思?
  • 英國確認病毒變異的壞消息,國內那些鼓吹群體免疫的人去哪了
    當然,自從英國首相鮑裡斯患上新冠肺炎,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後,就再也沒提過群體免疫了。新冠疫情在英國剛開始流行時,有「英國川普」之稱的鮑裡斯首相帶著本國的一票專家,向世界和本國民眾兜售群體免疫這一「神奇療法」,並在3月份推出英國版的「群體免疫計劃」,計劃讓4000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免疫力。其實,搞「群體免疫」的並非英國一家。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英國政府並非直接舉雙手投降、「0舉措」,首席醫療官明確表示在延遲階段,為了延緩病毒傳播,會採取更多行動。英國政府也不是不隔離,而是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進行隔離  3. 「群體免疫「的核心主張是如果絕大多數人(60%)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過分抑制可能會在之後造成疫情反彈。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在《每日郵報》中提到了「群體免疫」這一概念,也就是說人群中大多數都有了對抗病毒的抗體後,疫情也會得到了控制,不會再大規模爆發。他們抓住的新冠肺炎點就是「自限性疾病」,新冠肺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靠自身免疫調節就能恢復和治癒,但是英國忽略了一點,那就是「並非所有人都能扛到自愈」。
  • 英國放棄群體免疫真相!Nature深度用數據模型預測可怕結果
    回顧最近一個月的全球防疫戰,多個政府態度來了180度大轉彎,英國即是其中的典例代表。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3月12日首次提到的「群體免疫」措施,一度引發英國國民和全球震驚。好在之後英國及時調整了防疫措施,在這個態度轉變過程中,數學模型的推演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 繼群體免疫後,英國又「發明」兩種疫苗混合接種?專家:放棄科學
    自新冠病毒在全球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都在結合自己的國情摸索抗擊疫情的良方,有的國家在疫情爆發之初就對病毒有了較好的控制,隨後有序進行復工復產,已經進入經濟復甦的工作,但是有的國家卻放任病毒肆虐,隨著時間的發展,疫情越來越難以控制,最終只能把拯救民眾的希望寄託於疫苗之上。
  • 「群體免疫」與「悶死病毒」兩種抗疫模式的利弊得失
    自從英國首相詹森,說出英國要採用「群體免疫」的辦法,來抵禦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全球譁然,「群體免疫」的詞兒,成了全球的熱搜詞。儘管一零半爪,中國老百姓也知道,這種所謂「群體免疫」的方法,和中國現在「抗疫模式」相比,是一種與中國完全不同的抵抗疫情的模式,它的理論基礎、邏輯思路和實踐行為都與現行的中國模式完全不同,當然所花費的總體成本也完全不同。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但流感病毒善變,能夠快速地發生抗原漂移,於是流感一直都會發生 [4] 。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雖然我們不能預測它是否會像流感一樣變異,但它潛在的高變異能力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那麼,我們如果用群體免疫的策略來對付新冠病毒會如何呢?
  • 單日死亡人數破紀錄,群體免疫幻想破碎,英國政府考慮全國封鎖
    所以,現在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全面封鎖,已達到更好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目的。 如今英國政府對防疫態度的大轉彎,也證明了曾經對群體免疫抱有幻想的英國人已經美夢破碎了。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在英國政府宣布防疫進入新階段前,本地一些媒體預計政府會像部分國家那樣宣布更嚴格的隔離措施。但英國政府卻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案:要求那些出現症狀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區旅行史,都自覺在家中隔離7天;只有症狀惡化的人才被建議與當地醫院聯繫;目前不需要臨時關閉學校,也沒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動,但這些措施會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考慮調整。
  • 英政府拋出「群體免疫」策略引爭議 此舉或產生嚴重後果
    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達3.9%,遠高於病毒性流感,英國如果不採取強制隔離措施,放任感染,恐怕會看到比3.9%更高的死亡率。 此外注射疫苗獲得「群體免疫」時,疫苗的安全性已經過層層驗證,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非常小。即便這樣,注射疫苗後也有30分鐘的留觀時間。但這樣對輕度感染者的保護手段在英國政府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中完全不存在。
  • 英國群體免疫的真相是什麼?先感染60%,再死幾百萬,適者生存?
    正如大家目前所了解的這樣,新冠肺炎疫情已不再是某個國家的事,該病毒已在全世界的一百多個國家迅速蔓延,其中以義大利、伊朗、韓國這幾個國家最為嚴重。原本大家的關注點都主要集中在這些疫情發展更迅速的國家,但英國的群體免疫卻突出重圍,這個建立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國度,近日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