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對月球的了解已經超過了地球海洋,這要歸功於一次次登月計劃,如果論功行賞,那麼上世紀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絕對是頭等功。
即便現在關於月球的信息已經如此真實存在,但還是有許多人認為人類從未登陸過月球。
當然,也有許多人認可阿波羅計劃真實存在,但卻相信在阿波羅計劃中,太空人帶回了許多科幻主義色彩的東西,比如三眼女屍,外星科技等等。
月球的神秘之處確實很多,比如月球的背面為什麼不像正面那樣充滿月海,而是更加密集的隕石坑等等。
但是,就目前對月球的探索而言,並沒有發現違背科學事實的事物。
而阿波羅計劃無可厚非是人類航天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因為它留在月球的設備,以及帶地球的月球土壤(或巖石)至今還在幫助我們了解月球。
關於阿波羅計劃
在蘇聯和美國上天入地比試的年代裡,能有阿波羅計劃這樣理性的項目確實不容易。
從1961年到1972年,美國歷經11年,總共17次任務,有些人認為是15次,因為阿波羅2號和阿波羅3號很少被提及或被除名(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有升空)。
其中,阿波羅1號出師不利,在例行測試中發生大火,3名太空人死於這次火災。從阿波羅7號到17號為載人任務,而阿波羅4號到6號為無人任務。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在月球登陸,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句最著名的話: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然後留下那個至今還留在月球上的腳印,並從此人類開啟了行星科學的新篇章。
阿波羅11號返回地球時,帶回了22公斤月球土壤樣本,這給研究月球提供了材料,僅在6個月後,《科學》雜誌上就有近150篇論文是關於這些月球樣本的研究。
在阿波羅11號之後的載人登月計劃中,也都會帶回來不同地區的月球樣本,並留下不同探測儀器。
即便是在阿波羅計劃結束的幾十年後的今天,這些樣本和儀器還在給科學家提供數據,月球的神秘面紗也因此被層層揭開。
阿波羅計劃帶給我們什麼?
首先,月球是十分古老的,但是它應該沒有超過地球的年齡。
從帶回來的月球樣本中,可以很容易確定月球及其表面的年齡,這些數據表明月球應該是在太陽系早期就形成了。
從帶回來的樣本中,有較低盆地的32億年巖石,也有在崎嶇的高地的超過46億年的巖石。
其次,月球沒有生命。雖然巖石樣本中存在水,但那是來自撞擊。
科學家們試圖分析了月球上過去或現在可能存在的有機物質,但都沒有發現。唯一的非生物微弱的有機物的痕跡(如胺基酸)還要歸因於隕石。
在探測器拍照的年代,人們普遍認為月球表面會像流沙一樣吞沒探測器,登陸證明,月球還算「牢固」。
阿波羅11號到16號在月球部署了地震檢波器,這些儀器檢測到月球內部隱藏著一個相對較小的固體地核,其覆蓋範圍不到月球半徑的25%。
另外,月球和地球一樣,有地殼(月殼),地幔(月幔),地核(月核),而月球月殼的厚度在 60-70公裡之間,大約是地球平均地殼厚度的三倍。
除了地震檢波器外,阿波羅太空人還在月球上留下了許多其他儀器,其中就有至今還在運行的雷射測距逆向反射器。
這個儀器只是一套反射地球雷射脈衝的鏡子,不需要任何能量,所以它還將運行很長時間,它檢測到月球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最後
在月球巖石樣本中,科學家還發現月球上的氦3資源豐富,氦3或許是最理想的核聚變清潔能源,如果我們真的要決絕能源問題,那就必須實現可控核聚變。
另外,由於月球的低重力和稀薄的大氣,讓它很可能成為我們深空探索的起點,只差一個月球基地。
月球最討厭的可能是那些塵埃,它們無孔不入,還造成了人類第一次外星感染事件。阿波羅計劃至少讓我們知道以後一定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