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媽有一次在外面帶孩子玩的時候,碰到一個家長,聊天的時候說她的孩子在兩歲之前都沒有給過鹽和糖,我當時覺得很詫異,為什麼孩子在兩歲之後才吃鹽和糖呢?
家長說孩子小的時候吃的淡一點,長大以後會口味會淡一些。事實上我們是建議一歲之前的孩子不需要攝入鹽,儘可能不攝入糖。而1歲到3歲的孩子建議是攝入少量的鹽每天控制到2克之內,最好在1克以內,1克鹽相當於1角硬幣這麼大。而糖建議是需要時攝入,但是儘量不要主動讓孩子吃一些精製糖。
我們的孩子要怎麼吃鹽?
1、6個月前通過母乳就可以滿足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一克食鹽內含有大概500毫克的鈉。6個月之前孩子每天需要攝入170毫克的鈉,而這些鈉其實通過母乳就可以完全滿足了。前段時間上海做了一個研究發現母乳媽媽中的鈉含量極高,達到了23.2克/100克,相當於孩子喝800毫升的母乳就已經攝入185克的鈉,比需要量更高。
如果媽媽攝入的食物太鹹也會影響孩子食物中鈉的攝入。而奶粉餵養的孩子通過奶粉中的鈉也可以滿足自己對鈉的需求。
2、6-12個月的嬰兒每天通過奶和輔食可以滿足每天350毫克鈉的需求
比如芹菜,胡蘿蔔,肉類都含有鈉,我們的肉不放鹽都有味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3、1-3歲建議不超過2克的食鹽,最好不要控制在1克左右
因為孩子到了1歲之後每天需要700毫克的鈉,除了飲食中的鈉,每天再攝入1克食鹽就差不多。
一歲之後不吃鹽可能鈉會不足,特別是夏天時孩子出汗還會導致鈉的流失,所以1歲後每天攝入1~2克的鹽是有必要的。
孩子怎麼攝入糖?
菁媽建議孩子3歲之前要控制精製糖的攝入。比如白砂糖,還是市售的糖果最好不要吃,而世衛組織近日發布調查報告並提出建議,禁止生產商在3歲以下嬰幼兒食品中添加糖分。就是為了讓孩子少吃糖。
而家長要防止糖對孩子身體的傷害從以下幾點做起:
1、注意選擇沒有白砂糖的奶粉
事實孩子的碳水化合物都是糖的,只是不是精製糖而已。
母乳中是含有乳糖屬於簡單的糖分,它屬於二糖分子:一個葡萄糖分子和一個半乳糖分子,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好消化吸收,可以給孩子提供能量還可以了促進大腦發育。
在嬰兒奶粉中,國家規定一段的奶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必須要90%以上是乳糖。
而到了6個月以後,已經有少部分奶粉添加了蔗糖也就是白砂糖,所以孩子其他食物不加糖,但是買了一款加白砂糖的食物也是喝了糖的。
孩子一歲之後喝三段的奶粉,不少大品牌的奶粉為了讓孩子更喜歡喝自己品牌的奶粉加入了白砂糖。孩子天生就喜歡吃甜的,給孩子在奶粉中加糖孩子會更加喜歡喝,更容易接受這個奶粉的口感。
建議在選擇奶粉時選擇沒有白砂糖的。
2、控制零食的攝入
不給孩子吃一點糖好像不太可能,孩子看到別人吃了想吃,菁媽自己是這樣處理的:每天給孩子吃兩顆糖,吃完就沒有了。給孩子有甜頭卻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多的傷害。
3、做菜最好不放糖
有些家庭喜歡做菜放糖,建議孩子的菜最好不要放糖,比如番茄炒蛋的,可以買一些不酸的就可以了。
中國居民膳食推薦攝入量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沒有精製糖的建議量,但是到了4歲之後奸計每天攝入的精製糖不超過10克。無論是糖,餅乾,麵包還是奶茶這些都是含糖高的食物都要限制。
話題:你家孩子是怎麼吃鹽和糖的?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