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旺達這種「三元電池」是如何做到「不起火」的?

2020-12-06 電池中國CBEA

「起火」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天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國內僅新能源乘用車就發生約30起自燃起火事件,涉及十多個品牌約20款車型。近期,通用汽車從全球召回近6.9萬輛雪佛蘭Bolt EV,現代汽車召回近7.7萬輛KONA電動汽車,原因都是因為LG化學供應的動力電池存在起火隱患。

不斷的自燃起火事件刺激著公眾的神經,也把被稱為電動汽車心臟的動力電池推上了風口浪尖。為了破除電池包起火的安全魔咒,比亞迪推出了不起火的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研發出「只冒煙不起火」電池,越來越多的電池廠商加入到不起火電池的研發當中。

只冒煙、不起火電池包

日前,在網絡上一段內容為「不起火的欣旺達方案」視頻在迅速發酵,引發萬千網友關注。該視頻展示的是欣旺達惠州基地試驗場進行的「加熱觸發電芯熱失控實驗」的全過程。在視頻中,實驗系統中的模組電芯在觸發熱失控後,現場有煙霧冒出,但並未出現明火。

圖為視頻截圖

此後,被觸發電芯溫度快速升至約600℃達至頂點後,開始逐漸下降。約20分鐘後,該電芯溫度已從約600℃降至約300℃;同時其周邊電芯溫度也隨之下降。約40分鐘後,被觸發的電芯溫度又下降至約120℃;約50分鐘後,該電芯溫度已經降至約110℃,未觸發第二顆電芯。一個小時後,電芯溫度已經下降到100℃以下;67分鐘後,電芯溫度又下降到60℃。

可以看到,在試驗中欣旺達的單個電芯在被觸發發生熱失控之後,整個電池包只冒煙不起火,整個系統自始至終都保持安全狀態。欣旺達電池研究院院長陳斌斌在視頻中談到,對電池系統而言,安全就是不能發生熱蔓延,不能因為起火或者是爆炸危害人身安全,或者是財產安全。

「要實現電池產品的安全,我覺得做到兩點就夠了。第一點是我們要識別出危險的因素,就是我們要很深入地理解電池系統的失效模式;第二點其實就是要對這些失效模式做有效的控制。」陳斌斌表示。

據陳斌斌透露,基於系統化的安全理念,欣旺達構建了五層安全設計模型,從電芯設計、製造、模組、BMS再到PACK系統,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成功創新研發出安全型的電池系統解決方案——「不起火的『欣旺達方案』」。

讓三元電池不起火的材料秘密

眾所周知,刀片電池不起火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磷酸鐵鋰材料本身的安全屬性,寧德時代不起火電池也是在材料上作了改進。可以說,材料是整個電池安全系統的一個根本和基礎。

實際上,欣旺達不起火電池也是基於材料構築的安全堤壩。在視頻中,陳斌斌介紹說,在欣旺達的電池安全防護體系中,設計模型中的第一個層次,就是通過優化材料本身的材料安全、熱安全和機械安全三個層面,來保證整個電芯的設計安全,並有多達169項專利予以支撐。

「材料的穩定性是電芯安全的基因,我們基於對正極材料的認識,藉助第一性原理、計算,然後我們開發出來了更高熱穩定性的正極材料。」欣旺達電芯研究院的院長/博士張耀說道,他表示,選擇什麼樣的材料,決定什麼樣的品質,所以材料的選用是非常重要的。

張耀還談到,欣旺達還有極片的無機絕緣塗層,有隔離膜的絕緣塗層,這些塗層在電芯濫用情況下面,確保沒有內短路的產生。不過,視頻中並沒有具體透露該電池是何種材料。為此,電池中國網的記者聯繫到欣旺達相關負責人以一探究竟。

據欣旺達方面介紹稱,欣旺達的這款「不起火電芯」是鎳5X三元材料體系。我們知道,一般傳統上認為,因為材料本身的特性,三元電池帶有會引發發生熱失控的「原罪」。那麼,欣旺達的鎳5X三元材料體系又如何能擺脫「原罪」?

對此,張耀向記者介紹說,該電芯採用的高穩定性鎳5X三元材料,相比同行的同等能量密度的正極材料,熱反應溫度提升30℃,整體的反應產熱量減少18%,在更高的溫度、更高的荷電狀態,具有更高的結構穩定性。

陳斌斌進一步解釋稱,由於採用高電壓體系,其產熱比其它體系要低。同時它的熱穩定性比較高,「就是它的這個熱失控的溫度,和它這個釋氧的溫度是比較高的,要高於其它體系30℃以上」。

實際上,除了材料本身的安全與熱安全,材料的機械安全保障也很重要。陳斌斌談到,我們開車的時候,經常發生車底部的刮蹭變形。那麼,底部變形到什麼程度,裡面的電芯還是安全的呢,「我們現在是可以做到底部變形15%以上,電芯還是很安全的這樣一個狀態」。陳斌斌說。

既然材料是電池安全最基礎的一個保證,那麼在製造過程中如何來保證材料的這種安全性得到最大發揮?對此,張耀介紹說,欣旺達從電芯的原材料甄選採購,一直到供應出貨,整個製造過程,是全流程、全要素地進行品質管控,涉及管控要素多達3000多個,並且在品質防控中間嚴格執行。

「除了採用行業裡面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之外,也採用了我們智能製造的生產體系,所以我們可以確保所有過程中間百分之百可追溯。」張耀說。此外,通過先進高精度的工藝設備來進行電芯製造,可以保障電芯的一致性。據介紹,欣旺達的公差可以達到正負0.3毫米,在行業內居於領先地位,「做100萬個、1000萬個就像1個那麼好」。

客觀而論,電池安全是系統工程,即便電芯材料安全也並不能保證萬無一失。退幾步說,如果五層防護體系中的前四層設計都失效了,那麼最後怎麼保證人身的安全?陳斌斌提到,除了電芯本身之外的材料,在電池的上蓋板設計中,欣旺達還採用了一種耐高溫的材料,就是假如電芯熱失控以後,它還可以防護人身安全。

電池中國網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安全問題重於泰山,行業從業者必須牢牢守住底線思維,防範風險於未然。今年工信部組織制定的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特別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可以說,欣旺達「只冒煙、不起火」電池的問世,正是基於踐行「底線思維」的成果,同時證明了電池起火也並非不可破解的魔咒,相信隨著材料的創新、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行業必能構築起安全的後盾。

相關焦點

  • 欣旺達向「不起火」電池發起「總攻」
    「只冒煙、不起火」已經成為今年動力電池安全的一個新標杆,或者說是眾多電池企業集體努力攻關的方向。今年,比亞迪、寧德時代基於新能源汽車安全推出相關動力電池安全解決方案;近日,電池中國網獲悉,欣旺達「只冒煙、不起火」完整動力電池解決方案即將亮相。
  • 採用鎳5X三元材料體系 欣旺達造出「不起火電池」
    電動汽車起火也是全球性的普遍癥結,電動汽車燃燒、自燃等事故在全球範圍內均有發生。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到2020年,我國累計已經發生了幾十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電動汽車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安全是電動汽車的生命線。國家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曾表示,安全是事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第一要務。
  • 安全系統解決方案 欣旺達「不起火電池」引發行業關注
    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均對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提出要求,同時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為乘員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近日,欣旺達「只冒煙、不起火」電池包的測試視頻流傳網絡,引起了業內高度關注。視頻展示其「只冒煙、不起火」電池包實驗,通過加熱一顆電芯,引起熱失控冒煙,實驗結果顯示,周邊電芯溫度升高但不觸發熱失控。
  • 不起火電池做良心電池 「五層防護系統」締造欣旺達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電池行業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近日,一直以高品質定位,秉持製造「良心電池」理念的欣旺達「不起火的欣旺達方案」也橫空出世,其有圖、有真相的真實實驗視頻在網絡上迅速爆紅。「電池包不起火、不蔓延」正日益成為「值得信賴電池供應商」的標配。
  • 欣旺達「只冒煙、不起火」完整動力電池解決方案即將亮相
    其中GB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明確要求電池單體發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目的是為乘員預留出必要的安全逃生時間。新國標優化了電池單體,模組安全方面的要求,重點強化了電池系統發熱安全、機械安全、電氣安全還有功能安全的要求。
  • 年終紀事2020|動力電池真能永不起火?
    孚能科技認為,永不起火是指「第一個電芯失控,此後24小時內未起火,且電芯逐步恢復至常溫安全狀態。欣旺達的表述更加簡單,即電池「只冒煙,不起火」。  廣汽新能源技術中心副部長劉太剛表示,電池「永不起火」並不是說電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燒起來,而是對電池熱失控能起到抑制。明確定義後,這裡又涉及到另一個問題,當我們說「永不起火」時,是特指三元鋰電池,還是所有電池?
  • 成本+安全 5/6系三元材料今年或將再起勢
    貌似中鎳三元有點不受待見了,實則非然。中鎳三元材料正在以另一種「形貌」出現,並大有反攻之勢。那就是單晶中鎳三元體系。從電池生產企業來看,2020年寧德時代、欣旺達、瑞浦能源、領湃新能源都推出了基於中鎳的單晶三元電池;材料端,單晶5系、6系已成為當升科技、格林美、中偉股份、長遠鋰科、貴州振華、容百科技、廈門鎢業等眾多正極材料企業的拳頭產品。
  • 硬核網友進行三元鋰電池穿刺測試 結果電池瞬間起火爆炸十分危險
    消費者對於電動車安全性的擔憂,實際上大部分是來自於對動力電池的擔憂。為了檢驗電池的安全性,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測試標準。
  • 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規即將落地實施,欣旺達動力電池新方案有望綻放
    據悉,在如今政策、市場的共同要求下,行業龍頭欣旺達(300207)將於近日公布其「只冒煙、不起火」電池系統相關方案。截止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已累計有26款搭載了欣旺達(300207)生產的動力電池。
  • 欣旺達深度解析:鋰離子電池模組龍頭,多業務並進未來可期
    根 據 GGII 預測,2019-2025 年中國和全球的動力電池需求複合增長率分別為 33%和 40%,2025 年中國和全球動力電池需求將達到約 400Gwh 和 847GWh。三元電池優勢明顯,政策利好助推三元電池搶佔市場。
  • 三元鋰PK磷酸鐵鋰 誰才是動力電池的最終贏家
    而三元鋰電池最大的優勢就是單體電芯能量密度高,在同樣電池的體積下,可以做到更高的電池容量,且強大的低溫抗性也是磷酸鐵鋰電池望而不及的。同時,通過材料改性優化、表面材料包覆以及其他設備的保護輔助,安全性也可以得到保障。雖然相比磷酸鐵鋰電池會提升一定的成本,但是直觀的續航提升、用戶裡程焦慮的減輕,讓三元鋰電池成為各大車企開發電動車的首選。
  • 起火事件or補貼倍率1.2倍,電池密度180瓦時/千克將會成為2019年的...
    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起火事件頻發的時候,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乃至提出180瓦時/千克的高指標,車企、電池企業將會如何應對?今年6月在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高峰論壇上,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表示,2018年寧德時代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要做到160瓦時/千克,預計2020年將超過180瓦時/千克。不過,黃世霖可能有所保留。
  • 小編親眼見證刀片電池VS三元鋰電池針刺實驗
    此次參與針刺實驗的是一款比亞迪自產的三元鋰電池和刀片電池。此前我寫過兩篇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撕逼的文章(點擊(一)(二)回顧),發現有很多網友質疑刀片電池穿刺後電壓是否降為零,並且網上流傳的刀片電池的針刺實驗視頻,有電壓降到零和沒降到零兩種,那麼此次我就帶大家看一下真相到底如何。
  • 刀片電池和特斯拉的高鎳三元鋰電池哪個更安全?三個實驗一看便知
    電動車已經成為了目前最為火爆的話題,而在這些熱議中,最為聚焦也最關鍵的無疑是電池的安全問題。眾所知周電動車的自燃率雖然要比燃油車小,但是由於爆發時間快,後果更加嚴重,電池的安全我們不得不尤為重視。實驗結果:Model 3的高鎳三元鋰電池熱失控加劇烈的爆燃;比亞迪漢的刀片電池無起火併且也沒有明煙。實驗2:擠壓實驗擠壓實驗是為了模擬電池在收到物理外力的時候,所受到的壓力,從而檢測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 網友硬核進行三元鋰電池穿刺測試!實驗畫面:瞬間起火爆炸
    消費者對於電動車安全性的擔憂,實際上大部分是來自於對動力電池的擔憂。為了檢驗電池的安全性,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測試標準。其中,電池的針刺測試,為安全標準要求最高的測試,自其問世以來,卻被行業「選擇性擱置」,主要原因是目前還沒有一款三元鋰電池通過該測試。為了驗證三元鋰電池能否通過針刺測試,有網友進行了一次硬核的三元鋰電池穿刺實驗。
  • 盤點|比亞迪王傳福的「三元鋰電池不安全」悖論
    比亞迪說的所有汽車品牌都在談合作,恐怕還需要2-3年才有成效,但時間不等人。 10月16日,寧德時代在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說已開發出永不起火的811電池。這相當於對王傳福年初說的「三元材料不安全」又打出了一記重拳。儘管就在臺下,國軒高科高層對媒體表示: 「現在沒有足夠的數據證明811安全性得到完全解決。」
  • 廣汽蔚來:車輛如因寧德時代811電池起火 整車全賠
    相較於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且冬天放電性能更優。相同體積重量下,三元鋰電池的電池容量更大。但是,三元鋰電池的穩定性不如磷酸鐵鋰電池,容易發生熱失控,這也是業內公認的事實。
  • 又是三元鋰電池起火事故? 網傳疑似新能源江鈴E200自燃怎麼回事
    ASPENCORE 電動車起火自燃問題,對於任何一個新能源汽車廠商,都是一個躲不掉的話題。即使整車不出問題,但也保不準外購的動力電池發生自燃起火。
  • 廣汽新能源埃安S再起火 搭載三元鋰電池的電動汽車還能買嗎
    當地消防人員的鑑定結果稱,事故的起火點為電池部位。 沉默傷害消費者 更傷害品牌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8.6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37.8萬輛,而搭載三元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佔絕大多數。 有數據表明,目前電動汽車起火事故中,三元鋰電池佔絕大多數。
  • 鈉離子電池出爐!比三元鋰更耐用,500次充放電不損耗容量
    現階段電動汽車企業為追求較遠的續航裡程,普遍使用三元鋰電池,而該型電池因為內部存在價格昂貴的鈷元素和鋰元素,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每千瓦時的製造成本普遍在1000元以上。除此之外,三元鋰電池的安全穩定性也飽受詬病。如何使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兼顧安全、成本和能量密度,一直困擾著各大動力電池供應商、電動汽車車企、高校和科研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