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的一篇文章火了,原標題是:《「一流大學」的浮誇和浮躁》。
這篇文章,頓時引起了網友們對於一流大學的討論。
討論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國內的一流大學,像清華北大,連一個諾貝爾獎都沒有培養出來,為何自詡於一流呢?
有些網友的話,可能比較刻薄,但是呢,往往又能說明一些問題。比如說,網友們覺得,清華北大,不就是吸收了國內最好的學生嗎?但是這些學生,其實不就是一些刷題機器嗎?他們的創造力在哪裡呢?他們的表現力在哪裡呢?一所連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培養不出的大學,為何就敢於自稱是一流大學呢?這裡的一流,究竟是指什麼?
第二、所謂的排名機構在作祟。
市面上有不少大學排名機構,非常喜歡大搞噱頭,他們總是熱衷於大學之間的排名,各種排名的出爐,也讓這些排名機構賺足了風頭!
除了一流大學,這些排名機構,甚至把大學搞成了酒店,搞出了什麼八星級(清北復交)、七星級(中堅九校)、六星級……
第三、大學都在攀比浮誇,這種壞風氣的蔓延,朝向一個方向——追逐利益。
如果全國的大學,都致力於攀比和浮誇,那麼,就會形成一種特別壞的風氣。
這種壞風氣,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將教育向功利化方向引進。
好的大學,理應靜下心來,安心於教育和科研,大學和大學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學術交流,而不應是各種比較,走向浮躁。學術是研究出來的,不是攀比出來的,更不是用錢能辦出來的。
第四、依靠砸錢,永遠搞不出世界名校。
是的,砸錢搞不出世界名校,要建設成一所世界名校,必須依靠幾代人的努力,扎紮實實去搞。國內有些大學,寧願花錢搞宣傳,寧願花錢追求名聲,卻從不在培養人才、實驗研究上下功夫花力氣。這樣的大學,只是聽著名氣響亮,真正為學生和家長考慮過沒有呢?
恐怕沒有吧!
希望劉校長的肺腑之言,能夠引起一番大討論,也能夠讓所有的大學摒棄浮躁,靜思自己的「過錯」,放棄名利和金錢,轉而去追求純淨的學術之風。
相信在這樣的良好風氣帶領下,國內的大學校園,一定能夠踏踏實實致力於教育教學,真真切切為學生著想,培養出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才!
您如何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