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在2022年登月

2020-08-20 冬哥譜科


日本一家公司公布了其首個機器人登月器的最終設計,它將於2022年用SpaceX火箭發射升空。

總部位於東京的ispace於7月30日披露了Hakuto Reboot(Hakuto-R)著陸器的設計方案,稱該任務計劃於2022年登陸月球。這比之前的目標(目標是2021年登月)晚了一年。ispace說,近幾個月來,不明原因的「技術問題」阻礙了建造工作,儘管著陸器確實通過了一項關鍵的設計審查,使得硬體最終得以完成建造。

「選擇新的目標發射日期是為了確保Hakuto-R客戶更高的可靠性和總體任務的成功。「著陸器仍計劃用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ispace在一份聲明中說。

「Hakuto」在日語中是「白兔」的意思,是Google月球X-Prize(GLXP)ispace管理團隊的名稱。

該公司補充說,ispace的汽車大小的著陸器質量約為340公斤,比初步設計方案要求的更緊湊,重心更低。

Hakuto-R的燃料箱也縮小了,因為ispace決定進行一段為期三個月的長距離月球之旅,這將減少推進劑的使用量。

一旦ispace開始初步探索,它就有了更雄心勃勃的計劃。該公司希望利用月球上的水冰來支持人類月球定居者,並生產火箭燃料。這種月球推進劑可以被運送到太空倉庫,讓太空船在前往太陽系其他目的地之前進行加油。

「我們相信到2040年,月球將支持1000人,每年有1萬人訪問,」ispace的網站寫道ispace將有助於通過天基基礎設施支持地球上的生命。」


來源:Elizabeth Howell

相關焦點

  • 厲害了,中國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2030年完成載人登月
    中國在航天領域雖然起步較晚,在1970年才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但在近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就,如早些年的載人航天、近期的「北鬥」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完成建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奔向火星以及「嫦娥」探月計劃穩步進行等,不斷縮小與他國頂尖航天水平的差距。
  • 日本一航天企業公布最終月球著陸器設計,擬2022年發射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實習生 鍾藝璇日本月球探測企業ispace日前公布其最新月球著陸器設計和發射計劃:「任務1」月球著陸器計劃於2021年組裝和集成,並推遲到2022年發射。ispace發布的聲明顯示,該著陸器將於2021年在日本組裝,最終的裝配、集成和測試將在德國蘭波德豪森由火箭承包商阿麗亞娜集團(ArianeGroup)負責。阿麗亞娜集團還會提供兩個獨立推進系統。在德國完成組裝和最終測試後,ispace的月球著陸器將被送到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由SpaceX獵鷹9號火箭負責發射。
  • 已經沒有能力單獨登月,美國宣布與日本合作,開展聯合載人登月
    近年來,美國對太空事業又產生了熱情,開始大力發展航天工程,計劃在2024年的時候,重新返回月球,並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對於美國的這個計劃,各方的反應不大相同,有的人就非常認可美國的計劃,並給予了高度評價。而有的人則質疑美國計劃的真實性,認為美國這是在玩「星球大戰」的老把戲,想通過太空競賽削弱競爭對手。
  • 日本計劃在2030年實現載人登月 要做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
    據日本媒體8月17日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在構想實現日本首次載人登月計劃。日本希望參與美國2020年建設月球基地的計劃,日本將與歐洲合作,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登陸月球。如果這一計劃得以實現,那麼日本將成為繼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之後時隔60年第二個登陸月球的國家。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日本在大型火箭和向國際空間站(ISS)運送物資的無人運輸機方面都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但是在太空人的運送上還是一直依靠著美國和俄羅斯。如果日本此次可以實現載人登月計劃,那麼日本在宇宙的存在感將出現質的飛躍。
  • 日本130億元跟美國換取10年內載人登月機會:成為第2個登月國家?
    1.日美共同宣言:日本人有望10年內實現載人登月7月10號,日本文部科學省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共同宣言,稱美國將幫助日本在10年內實現載人登月。但是&34;,作為代價,日本需要在4個領域做出貢獻,2026年度為止需要投入2000億日元(130億元)的經費。
  •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將在2035年登月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國家在為之努力著,比如日本,雖然日本的航天技術看起來比不上排在前面的幾個國家,但是日本一直沒有放棄過對這個領域的探索。更何況日本還有美國這個最強盟友,近期日本對外宣布了一個計劃,看來日本的野心這下子是藏不住了。現在日本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即將在2035年進行登月,此後日本可能還會有大動作。
  • 還剩一個月,把登月計劃從2025年提前到2020年的韓國準備的如何?
    2013年受到當時中國和日本的月球探測影響,韓國宣布把原定於2025年的探月計劃改為2020年實現,並將搭載比美國更先進的探測機器人。韓國準備通過與NASA合作,在2017年發射用於試驗的用探月飛船,然後在2020年發射自主研發的飛船實現無人登月。
  • 還剩一個月,計劃2020年無人登月的韓國準備的如何?
    2013年受到當時中國和日本的月球探測影響,韓國宣布把原定於2025年的探月計劃改為2020年實現,並將搭載比美國更先進的探測機器人。韓國準備通過與NASA合作,在2017年發射用於試驗的用探月飛船,然後在2020年發射自主研發的飛船實現無人登月。
  • 為什麼1972年後再沒有人類登月?阿波羅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
    中新網7月20日電 (卞磊)「霍金再發警告不要登月?」「阿波羅11號登月是在攝影棚偽造的騙局?」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載3名太空人成功登月;49年前的今天,人類首次完成登月壯舉。眼下,披著「真相」外衣的登月陰謀論仍在盛行,阿波羅計劃的細節經不起推敲?為何人類在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後,再未踏上月球表面?
  • 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其實,中國並非是第一個成功獲取月壤的國家,此前美國和蘇聯也曾獲帶回過部分月壤。早在上世紀70年代,冷戰期間的美蘇兩國為了在"軍備競賽"中取得優勢,均把戰略要點放到了"太空"。
  • 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美國曾多次發射載人登月飛船,"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太空人在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科研實驗,並獲得了眾多科研成果,這對人類航天史有著重要的意義。該行動使美國獲得了足夠高的國際威望,但最終因巨資的投入,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價值回應,美國最終選擇結束"阿波羅18"號登月計劃。
  • 日本眼紅中國航天科技,想自主載人登月卻能力不足,如今希望同中國...
    此前為大家介紹了日本在科學領域取得的諸多項傲人成就,引發了大家對日本科學技術實力熱火朝天的討論。今天就來講講日本近期在航空航天、載人登月領域的發展近況。說起日本的航天事業,最令當地人驕傲的便是「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了。早在十幾年前,便順利登上小行星並採集樣本,創造了人類航天史的多項第一。
  • 中國天和空間站2022年完成部署
    「天和」空間站,是中國建設的空間站,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時最多可達6人,預計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組裝建造到2020年6月,已經有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科研項目申請未來進入天和空間站,其中包括德國、法國和日本。目前,人類在近地軌道的唯一空間站是美國主導建設和維護的國際空間站。可是,依據美國政府的財政計劃,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將面臨失去美國政府撥款的窘境。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和馬斯克執掌的私營公司SpaceX合作,通過政府租賃支持和私人營運相配合的方式延續國際空間站的運行。
  • 日本擬為登月招募航天員 能否實現登月尚須美國決定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23日,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荻生田光一表示,該國擬招募登月航天員,以參加由美國主導的「阿爾忒彌斯」探月計劃。不過,日本航天員能否最終實現登月,尚須美國決定。
  • 日本擬招登月航天員 能否實現登月尚須美國決定
    據日本放送協會報導,23日,日本文部科學大臣荻生田光一表示,該國擬招募登月航天員,以參加由美國主導的"阿爾忒彌斯"探月計劃。不過,日本航天員能否最終實現登月,尚須美國決定。據報導,所謂"阿爾忒彌斯"計劃,是由美國主導,計劃在2024年開始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並對月球展開一系列調查研究的計劃。不過,該計劃目前尚未決定派遣哪國的太空人執行登月任務。
  • 來自日本的2062!成功預測日本大地震,還剩2022年的預言未實現!
    但在網絡上卻流傳著許多的時空穿越事件,甚至還有一些人自稱是來自未來的穿越者,比如我國的穿越者KFK和來自日本的2062。其實大家對KFK還是比較了解的,其實在KFK出現之前,日本就已經出現了自稱來自未來的穿越者,擁有粉絲最多的便是日本穿越者2062。
  • 日本月球車「瑤姬」擬於2021年首次登月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日本一款名為「瑤姬」的微型輪式機器人將於2021年7月搭載美國「太空機器人」公司研製的「遊隼」著陸器前往月球,這將是日本第一輛登陸月球表面的月球車。 「太空機器人」公司的登月計劃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贊助。
  • 9次無人飛船發射,日本就想搞載人登月?原來美國給它走「後門」
    這一成就當時被稱為「日本製造」的勝利。最初,計劃只有7次貨運飛船發射,但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延期導致了9次發射。2018年的第7次發射出現了新的變化。白鸛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一個小型返回艙,並從國際空間站收集了價值約一公斤的測試樣本。
  • 日本批准銷售基因編輯西紅柿 最早2022年上市
    日本厚生勞動省昨天通過國內首個基因編輯食品的銷售申請。這是一種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上市銷售。
  • 美國為什麼要聯合日本在2035年前實施載人登月計劃?可能成功嗎?
    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從太空人們的錄音、帶回的月球塵埃標本等證實,幾十年前美國的載人登月任務的確是真實發生過。只不過美國已經有幾十年時間沒有再次登上月球,所以,這也成為了大家一直以來質疑他們有沒有能力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