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發的H-II白鸛號無人太空船已經成功進行了九次對國際空間站的物資補給任務,從而提高了日本的國際形象。「產經新聞」稱這一無人載人飛船,將為日本載人航天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甚至能夠為執行日本首次載人月球探測奠定基礎。
H-II白鸛號無人太空船的首次發射是在2009年9月11日凌晨,從鹿兒島航天中心進行,發射載具是當時日本最大的火箭——H2B火箭。它的形狀像一個圓柱體,總長10米,直徑4.4米,大小類似於一輛觀光巴士。從那時開始,H-II白鸛號無人太空船向國際空間站的補給任務仍然以每年大約一次的速度進行,總共輸送了大約50噸的貨物,贏得了美國、歐盟、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信任。
H-II白鸛號無人太空船的開發過程可以追溯到1994年。當時日本選擇專注於發展國際空間站的Kibo太空實驗室而不是參與運輸任務,但後來美國要求日本承擔部分物資運輸方面的任務。大約在那個時候,日本剛剛發射了第一枚國產H2火箭,而美國對日本的太空技術並沒有完全的信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副總裁佐々木宏稱:美國人對日本的態度非常嚴厲,完善設計是一種真正的磨難。
H-II白鸛號無人太空船的關鍵功能之一是其溫度調節和壓力調節的貨艙,這使得太空人能夠穿著休閒服在太空中執行任務。這也意味著,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可以送到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手中,為那些在太空的人提供了更愉快的體驗。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國際空間站對接是生死攸關的事情,因為有相撞的風險,所以H-II白鸛號無人太空船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它需要接近距離國際空間站約10米遠的一個點,與國際空間站機械臂連接,然後對接。
在克服各種問題後,經過15年的努力,第一個HTV白鸛號無人太空船完成了。它在完成運輸任務後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時安全燒毀。這一成就當時被稱為「日本製造」的勝利。最初,計劃只有7次貨運飛船發射,但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延期導致了9次發射。2018年的第7次發射出現了新的變化。白鸛號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了一個小型返回艙,並從國際空間站收集了價值約一公斤的測試樣本。這一返回艙降落在東京附近的太平洋,這項技術實際載人飛船也可以使用。
白鸛號9次成功發射和返回艙的發展,意味著日本開發載人飛船已經是一個現實的目標。據產經新聞報導,在2021財年,日本計劃在白鸛號飛船的基礎上開發新型飛船「HTV-X」,未來將使用下一代H3火箭發射的。「HTV-X」的載荷將增加1.5倍,更大的燃料箱和太陽能電池板,將意味著更長的飛行時間。日方認為,依託「HTV-X」,使得載人登月任務也成為可能。
根據美國和日本政府於2020年7月籤署的月球聯合探索聲明,其中包括日本首次載人登月的細節,其中要求「HTV-X」能夠為美國製造的繞月飛行的「星門」空間站運送補給。日方認為,「HTV-X」將向「星門」空間站運送補給,也可能是將日本科學家送上月球的關鍵。由於在這個項目中,所有的太空人都是從「星門」空間站降落到月球,因此日本沒有必要開發重型火箭,修改「HTV-X」的設計,實質具備月面降落能力,就可以實現載人登月,等於是抄了近路。
美國宇航局的目標是在2024年之前將包括第一名女性在內的美國太空人送回月球表面。在那之後,日本太空人預計將獲得登陸月球的機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預計將採取具體步驟來挑選和培訓日本的月球太空人。當然這一項目的關鍵是美國能夠開發出強大的火箭來建造繞月飛行的「星門」空間站,但是美國本國卻對2024年實現這一目標完全沒有信心。當然日本也就只能望月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