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自然信仰也是自由的,既然佛門信徒眾多,佛不佑你,那便由道來護你。
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但由於宗教的神性論,導致道也進行了一定的神化,加上道教的最高追求是「長生久視,羽化登仙」,所以道教必須建立規範在「道」的意義上的神仙信仰。離開了神仙信仰,道教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礎,道教的其他理論和內容幾乎都圍繞著神仙信仰而展開。
平日所說的神仙,是對「神」和「仙」的統稱,但最初他們的定義是不相同的。
「神」有超越人類的力量,能主宰一切;
「仙」是指由人經修煉得道而成的。
簡單地說,從天而人的是神,由人而天的是仙。
先秦時,人們對「神」和「仙」是有區別的,但到了秦漢時期,人們逐漸把他們交相融合了。神仙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神仙一般指修煉得道,神通廣大,變化莫測,而又長生不死之人,也稱仙人、真人、仙真。仙人是道教徒修煉的理想境界和最高的追求目標。
廣義的神仙內涵,是繼承了長生不死成仙之說,包容了中國古代宗教、古老神話、民間信奉的眾神,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神仙體系。
嚴格地說,道教並沒有建立自己精確的神仙體系,因為道教的神仙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隨著道教組織的擴大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情況的變遷而逐步適應時代的發展調整而成的。再加上沒有全國性的嚴密組織,不可能做這種系統的整理工作。道教的神仙體系化是在兩宋時才基本定型的,就是延續至今的「三清四御」譜系。
按照「三清四御」的譜系,可以把宋以來的神仙,概括為十個層次。
最高層是三清四御,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和玉皇大帝、北極大帝、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
第二層是諸天帝,如九天上帝、五靈五老天君、三十二天帝等;
第三層是日月星辰,如十一大曜真君、五鬥星君、二十八星宿等;
第四層是三官大帝,如三元真君、四聖真君等;
第五層是歷代傳經著名法師,如玄中大法師、靈寶三師、三天大法師等;
第六層是雷公、電母、龍王、風伯雨師等;
第七層是五嶽、諸山神及靖廬治化洞天福地之神等;
第八層是北陰豐都大帝、水府扶桑大帝及它們所屬諸神;
第九層是各種功曹、使者、金童、玉女等;
第十層是城隍、土地、社稷之神。
如果以「三清四御」為綱來畫張組織體系表」,是畫不出來的,因為照這個系統,有相當一部分神仙沒有固定的位置這充分說明了道教的神仙信仰並沒有一個完善的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