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佛」的境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2021-01-15 時光貓

老子西出函谷關,不知所蹤,被稱為「老子化胡」。90歲的老子騎著黃牛途徑函谷關,被其信徒守關將軍尹喜挽留,逼其寫點什麼,否則就不放行。老子無奈,一氣呵成五千字《道德經》,然後西出函谷關傳「道」去了。釋迦牟尼是個王子,享受榮華富貴,還娶妻生子,但面對人生疾苦終不得解脫,於29歲離家修行,終於開悟,成為佛陀。後來廣收門徒,教授真經,這就是佛教了。道教的形成則要晚於老子成書《道德經》,並不是老子的本意。以老子東周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身份和其灑脫的本性來看,他是斷然不會把其學說發展為道教的。這就是老子和釋迦牟尼最本質的區別。

一個悟道,一個成佛

老子是教人悟道,然後依道而行。釋迦牟尼是教人修行,成為佛陀。從目的來看,老子更看重「自然而然,無為而無不為」,更注重人本性的發展;釋迦牟尼則發展信徒,教人持戒修行,脫離苦海,成為佛陀。老子寧願自己只是一個好老師,釋迦牟尼則願意自己成為照亮芸芸眾生的佛陀。所以,老子不發展宗教,釋迦牟尼則發展宗教。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人說中國人不信宗教都活在俗世中的原因,因為這是老子的本意,因為他知道「聖 人 後 其 身 而 身 先 ;外 其 身 而 身 存 。非 以 其 無私邪 ,故 能 成 其 私」的道理。所以,每個中國人都是不信教的道家。在這一點上,是不是老子比釋迦牟尼更偉大?!

「道」與「佛」的本源

「道」與「佛」的本源,就是他們的世界觀或者叫宇宙觀。我們在說世界觀時,似乎還停留在地球上,但是說宇宙觀時,觀念似乎霎時擴大了整個宇宙。其實,二者都是關於時空觀的表述。

老子認為,有無相生,有都是從無開始的,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並說「反著,道之動也」。老子更像一個老師,他研究道的運動規律,教導眾人要依道而行罷了。佛陀認為「五蘊皆空」,並認為這是持戒修行的結果,也是教人向善。

老子教育世人,依道而行,活在當下。佛陀教導信徒,持戒修行,輪迴轉世。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延續了老子,依道而行活在當下的思想。至於死,那不過是道的運動過程罷了,就是「生老病死,自然而然」。

「道」的智慧與「佛」的光芒

中國人會在一條道上走到黑,今世不夠,還要子子孫孫無窮匱也!絞盡腦汁,悟出個人間正道來!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樣不是也很好嗎?非得跑到宗教裡,修煉個萬丈光芒的佛陀不行嗎?但願你在地悟道,在天成佛,乘智慧之光,到達彼岸。

相關焦點

  • 佛陀箴言:佛說只有佛才能徹底了解佛的境界
    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了。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註:「諸佛如來都是一樣,能以一種聲音普遍回應眾多聲音,能以一個身相示現百千萬億無量無數化身,一一化身之中又能示現無量百千萬種形象,一一形象之中又能示現若干百千萬億無量無數形象。善男子啊!
  • 南京又一個寶藏景點,造價40億的天空之鏡,地下7層深坑天宮!
    南京佛頂宮位於牛首山頂由採礦形成的150米的深坑之內,長220米、寬160米,總建築面積約13.6萬平米。宮殿內部共有9層,地面三層,地下卻有足足的七層。佛頂宮的外部設計極具現代時尚魅力又與佛教理念相呼應。以供養為主題,分為大小兩個穹頂建築,大穹頂寬120米,形為佛祖的袈裟,覆蓋於小穹頂之上。
  • 一秒念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一個斷了,無生無滅的境界就現前
    這是講持名念佛這個法門,它與明心見性相應,雖然還沒到這個程度,但是是一個方向、是一個目標,肯定不錯,就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無生是見性,真正看到一切法沒有生滅,生滅不二。這個法門是善巧方便,讓我們也能契入。請看經文第十五面第一行,「夫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無念就無生,這裡頭的意思,我們要是能體會到,有生,有生就有念頭。
  • 月老和孟婆曾是戀人,最後一個在天上掌管姻緣,一個在地下斬斷情絲
    關於月老和孟婆,一個是在天上專門為男女姻緣牽線的月老,一個是在地下熬製迷魂湯,專門為世人忘記煩惱的孟婆,這兩個神仙很難聯想到一起,然而這兩人竟是一對情侶,傳說兩人還有一段非常悽美的愛情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男一女被玉帝選中為天神和冥神,也就是月老和孟婆,然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兩人竟然相愛了,被玉帝知道後,玉帝十分憤怒,便下令給了兩人重重的懲罰,這月老無論腳踏到哪裡,地下都會生出荊棘刺破他的雙腳,而孟婆被懲罰變得醜陋不堪,臉上的皺紋如菊花盛開,形同老婦。
  • 在《將夜》中境界的劃分,夫子與昊天誰的境界更高?
    在將夜的大世界中,修行者的境界一共可以分為五種:初境 感知 不惑 洞玄 知命,這就是將夜中的五種境界的劃分,在這之上還有天啟和無距(大師兄李慢慢的境界)。在這部劇中有的觀眾會覺得迷糊,劇中還有天魔和無量境界,這些境界和天啟無距有什麼區別呢?
  • 南師講:神通一成就往往悟不了道,那都是道的虛花
    一般世間的見,乃至佛法的見,很明顯地就是一個有見取、有所境界、有所得的此心未了,所以說「故知諸見從有心而生」。西方的叫極樂世界,是無量光;東方是琉璃世界,北方是不空如來,南方是寶生如來,中央則是含蓋一切的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的佛土是一個大世界,一切具足在其中,哪有方位的分別?五方佛就是一個毗盧遮那佛,十方三世佛土就是一個。涅槃就是極樂,極樂就是涅槃。涅槃不是死亡,不是枯槁,這個涅槃是「常樂我淨」。
  • 中國人的人生最高境界
    李叔由儒入佛、錢穆和南懷瑾更是儒、佛、道三者出入自如,博大精深。錢穆主「天人合一」、南懷瑾論「人生最高境界」則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儒道佛同主改變自己佛家主慈悲為心,改變自己和內心融合,有六道輪迴:天、人、魔、地、餓鬼、畜生六道;道家主「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
  • 一個粒子也是一個宇宙
    文:慈誠羅珠堪布「心識善能分別一切」,佛已經證悟了,佛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空性。同時,佛對紅色、黃色、白色,大的、小的等等,也能分得清清楚楚的。我們的眼睛就有很多很多的錯覺,現在我們看到的基本上都是錯覺,沒有一個是真實的。
  • 既然「佛」不佑你,那「道」護你
    人生而自由,自然信仰也是自由的,既然佛門信徒眾多,佛不佑你,那便由道來護你。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但由於宗教的神性論,導致道也進行了一定的神化,加上道教的最高追求是「長生久視,羽化登仙」,所以道教必須建立規範在「道」的意義上的神仙信仰。
  • 讀王維的《終南別業》,感悟另類人生境界
    又因為他的詩歌著名於盛唐當時,並且在恭誠信佛的同時將佛理也融入到了詩歌裡,所以獲得了「詩佛」稱號。如來佛,彌勒佛,藥師佛,青燈古佛……阿彌陀佛,到盛唐時又來了一位「詩佛」,因詩歌而加持成佛。成佛容易嗎?這充分彰顯了王摩詰在大唐詩壇的尊崇地位。今天白馬就和諸位詩友一起來讀一讀詩佛的一首山水田園詩《終南別業》,來看一看王摩詰有著怎樣的詩和遠方。
  • 1000年前這首禪詩道盡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讓無數人走出困境和迷茫
    這首《頌平常心是道》,是南宋無門慧開禪師做作,這首偈子,表達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全文意思如下:春天有百花齊放,秋天有皓月當空,夏天有涼風襲人,冬天有白雪皚皚。心中沒有閒雜瑣事煩惱,那麼每一天都是人間最美好的時刻。
  • 境界|佛系青年、油膩中年、從詩詞中感悟人生三境界
    ,在當下的環境來說,似乎不是正能量的,有些喪文化的印記,可以說是有些不合時宜,雖然說在九零後中已不乏佛系的思想意識,其實他們更懂得生活。以前老年人才會在意的養生,如今的九零後也有了新的演繹,但你們更多的是文化養生,個人的觀點是,要點讚,正所謂,文化養生,詩詞修性,如此一來,即便到了中年,也就不會變得油膩了。
  • 佛只是人,人只是佛(美篇)
    從古到今,佛只是人,人只是佛,也是真正的禪定。不用以禪定入定,不用以禪想禪,不用以佛覓佛。百丈懷海是馬祖道一的著名弟子。道一圓寂後,他曾補替師位,接引學人。後入江西新吳大雄山居住,所住之地斷巖絕壁,號「百丈巖」。
  • 《將夜》隆慶吸收了一個「聖人」一身修為,為何只達到洞玄境界?
    原因就是遇上了寧缺之後這個天之驕子的道心開始染了塵垢,道心有了迷障,而他偏執的認為只有勝過了寧缺就能道心圓滿,修為更上一層。>   荒原之行卻令他所有努力白費,因為他和寧缺比拼破鏡,結果他努力修行,即將要破鏡之時被寧缺超越了,令他的道心起了波瀾
  • 道家中人心性修煉最高境界是什麼?
    凡沉溺於富貴功名.與物質境界中不能超凡脫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養省察正心養性及克己歸仁功夫,力自修養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為君子為賢人,上而超凡入聖。修養之道,在能去人慾存天理,去人心存道心,以超脫凡夫境界(帝王卿相英雄豪傑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與君子賢人境界中)。
  • 公元536年:災難來自地下還是天上?
    譬如在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使得整個北半球度過了一個沒有夏天的年份。因為噴到大氣中的火山灰和硫化物,會反射更多的太陽光。他提出,那場災難的源頭或許不是來自地下,而是來自天上:如果一顆彗星靠近地球,甚至與地球相撞,那麼來自彗星的塵埃也許可以解釋寒冷期為何持續那麼久,以及為何迄今缺乏火山爆發的證據這兩個問題。從2002年起,人們在格陵蘭冰芯裡著手尋找可能的「天外來物」,比如彗星跟地球碰撞時,濺射到大氣中的熔融物質小顆粒等。但「物證」也一直沒找到。這樣,關於「災難來自天上」的猜測也沒得到證實。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佛現身給你摩頂?
    你的心意不散亂,就好像天上沒有雲彩。 萬裡無雲萬裡天 《永嘉大師證道歌》也說得很清楚: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心同共如來合 這種境界都是說心清的境界
  •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心疼!
    愛一個人的最高境界,是心疼!也許,愛上一個人,也是從心疼對方開始!心疼一個人,是懂得他的不容易!心疼一個人,是難以忘懷對方的好!網上說,男人永遠無法忘記的,是讓他笑的女人,女人無法忘記的,則是讓她哭的男人。
  • 一個母親的崩潰:所謂的「佛系」,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如此令他們害怕,不如先用「佛系」暫時地麻痺一下自己。佛系,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樣子。「佛系文化」的盛行,折射出了現在孩子們的精神困境。快節奏的生活令他們心感疲憊,從而失去了面對挑戰的勇氣與力量。
  • 釋迦牟尼佛是如來佛,但如來佛卻並不只是釋迦牟尼,千萬別混淆
    請您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種諸善根咱們繼續來介紹佛教的人物,這次出場的是終極「BOSS」——佛。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也是我們所有學佛之人的唯一本師,也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甚至在小乘佛法中都不承認有其餘佛的存在,「佛」就是釋迦牟尼的專用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