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信們絕不會想到,他們曾大力抨擊的洪水猛獸,如今卻為中國帶來了最多的新興知識分子。
今天,中國最有姿勢水平的人可能擁有怎樣的書房?黑檀木書櫃?幾套精編牛皮封書籍?專門擺在書桌上的筆墨?
恰恰相反,那些擺著CD機、遊戲機,滿是手辦和各類遊戲碟片的,往往更可能有些真東西。
貶值的國學大師們
遊戲文化群體的升值絕非他們學力驚人,更多的原因來自前輩們自甘墮落。
在過去的大部分時候,熱衷討論和拓展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分子一直是文化群體的主流。
但由於他們的鑽研成果大多以個人理解和感受為主,缺乏足夠的事實論證,所以這些理論和結果缺乏大規模推廣並改善人們生活的可能。
隨著世界範圍內現代化進程的加劇,這種矛盾變得日益明顯起來。在西方自然科學體系在拓展人類認知邊界的同時,我們的體系在長時間內卻很難拿出足以讓全世界推廣的東西。
過去,我們長以「不靈了」,「需要特殊條件」來搪塞,但隨著更加穩定,且能解釋原理的現代文明的傳入,傳統文化的衛道者們逐漸被排擠,直到瀕危的邊緣。
從上世紀80年代的開始,氣功大師王林,最近的雷公太極,乃至目前討論火熱的中醫無用論,一切的一切,無非都是國學貶值過程中的一個個具體的案例罷了!
如果僅是自己不給力也就作罷,今天的國學大師們大腹便便,穿著亞麻系衣物,手腕繫著黑曜石或桃木手環,誇誇其談的模樣著實讓人信任不起來。
從業務能力貶值到整體形象貶值,長期無作為的現實讓傳統知識分子們幾乎和「騙子」等同了。
既然傳統知識分子已經沒了地位和公信力,那傳播文化的工作自然要交給後來者們!
優秀的文化人需要怎樣的特質?
做文化人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歷史上所有叫得出名的文化人幾乎都是如此。
文化人是社會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出現的存在。否則大家飯都吃不飽,哪有心思BB?
當一個人只需要嘴和腦子,而不用親自下地參與生產時,他才有了在文化和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可能。
所以,優秀的文化人首先是有產的。至少,他們不會將大量時間都浪費在擺弄農具上。有錢就是文化人了嗎?這也不一定!
有錢只是為了節約大量的個人時間,要成為真正的文化人,你還需要本身產生一定的審美歧視——即普通人輕易能得到的一定是不好的!
正如同今天自認為有品位的人們會下意識排斥流行口水歌一樣,對大眾偏好的鄙視造就了「文化人」天然的上層屬性。
而造成這種鄙視鏈形成的核心,則是生產不同產品時耗費資源的多少。那些製作和轉化越麻煩的,越是得到歧視鏈上層者的青睞,自己使用的物件比普通人的複雜精美,那就是好!
所以,有錢、有品,成了考核優秀文化人的基本特質。
有錢:你們玩古董我們玩硬體
古時候文化人作為絕對的有產階級,開口閉口可都是朝政要事,這些直接決定地域內資源趨勢的信息經過文化人之手,大多以文藝作品的形式被保留下來。
於是,越古老的文化人遺留的作品,自然也越具備價值。因為人家可是當時體制內數一數二的人物啊,保值是妥妥的!於是,古物崇拜的審美就此展開。
文化人家裡沒幾件古物,你算個雞毛的文化人?!而且越古老的字畫器具,越證明你的水平不一般。
而到了今天,遊戲宅們手上的2080TI、大疆無人機、華為P30反而成了水平的體現。
和傳統文化人崇古精神不同,今天的文化人喜歡崇今!而在審美趨勢上更加崇拜未來感,你設計的有科技感的,自然賣的好!你性能最強的,也自然也是不愁銷量的。
而這種崇拜感反映在社會層面,就是這些商品的價格!
在古代,頂級字畫文玩對普通人始終屬於天價。而在今天,這些頂級硬體對普通人也同樣吃不消。動輒上萬的價格也不是一句「我來!」能輕易換來的。但在用重金去購買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兩個群體卻是出奇的一脈相承。
有品:你們噴鄉野村夫,我們噴跟風小白
諸葛丞相那句「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被無數鬼畜視頻作者視為經典素材!
將厚顏無恥倒過來,就是薄顏有恥。薄顏意味著好面子,對自己的社會形象非常重視。而有恥則意味著講道理,至少是講公共群體公認的道理。
這樣一來,對自己社會形象毫不介意,光著膀子,喜歡佔小便宜的底層鄉野村夫自然成了文化人們嫌棄的對象。
而到了今天的新興文化人這裡,大神們提倡有姿勢、有態度,力求在技術上做到時代的極限,在審美上做到獨一無二。
這就造成了對低學習能力者,審美不足者的歧視。土豪金手機GCK(滾出去),反智言論也滾出去。
而什麼都不懂且容易跟風的小白就成了最讓今天文化人最頭疼的群體。某些極為奇葩的個體,在大神的世界裡甚至連單細胞生物都不如。
敖廠長們的崛起
今天,在b站擁有500萬粉絲的敖廠長是如今社會上典型的文化人。英語能力出色且供職銀行業的他因為對古董遊戲和遊戲歷史的喜愛,製作了《囧的呼喚》系列。
在這檔節目中,他為玩家們科普各種遊戲老物、遊戲秘聞,對現象的分析能力更是讓很多人望塵莫及。
他喜歡打遊戲,喜歡收集,喜歡思考,他就是這個時代主流的文化人。
楊永信們無法理解的事實
按照楊永信的標準,今天所有的文化學術大咖都該拉出去電一電!誰不是從那個瘋狂迷戀的時代走過的呢?
如果一個人沒有痴迷過某樣事物,他又如何獲得高出別人的水平和能力?!被妖魔化的網際網路和遊戲造就了今天主流的文化群體,這是楊永信怎麼也不會想到的。
那些有幸沒被電過的孩子,他們有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能。但那些被當做異類送進去的孩子,那恐懼的眼神,那他們中又有多少人的才華因為這幾次電擊,徹底失去了發揮價值的可能?
未來:價值觀和情感將被具備更強世界觀的人佔領
國內目前的內容創作傾向只要以價值感的趨同和情感共鳴為主體,在這樣的方向下,我們可以強行構架邏輯去符合特定的價值觀和感情。
也出現諸如「咪蒙」一類的毒雞湯,只要站在受眾的角度上特化幾句,就很容易形成「感同身受」,「講得真好」的效果。
但隨著社會整體世界觀的拓展,價值觀和情感也將隨之發生進化。未來屬於那些有能力站在人類視角前沿,且能將信息以觀點形式傳播出來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