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啃下硬骨頭 改出新天地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站在2020年歲末回望,過去這五年,發生在安慶大地上的變化,依舊激蕩人心:

    你會看到,城市的路變寬了,街道變乾淨了,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你會看到,天藍了,水綠了,山青了;

    你會看到,名校來了,名醫院來了,大企業來了,綜合體來了,開放平臺多了……

    「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得到解決,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辦成了。」「安慶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

    而每一次蛻變、每一次轉身,背後都能看到改革的「身影」。

    五年間,安慶全面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等,以改革為發展騰空間、增活力;五年來,全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比2015年淨增1000億元,企業數量比2015年翻一番以上。

    五年間,安慶創新「六個一」模式推動林長制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改革……五年來,安慶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生態環境實現歷史性變化。

    五年間,從成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試點市,到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從獲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到依次推進職教集團化改革、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五年來,全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達標實現全覆蓋,群眾安全感指數居全省前列。

    五年間,從「嶽西經驗」22條、「黃鋪經驗」在全省推廣,到創新開展「三個以案」警示教育,從建立政治生態分析研判,到市直機關中層幹部跨部門交流常態化……五年來,安慶幹部的能力水平作風不斷提升,在脫貧攻堅、抗洪救災、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大考中展現出新氣象。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各項改革全面發力,破發展之羈,紓民生之困,謀奮進之局,改出一個安慶發展新天地。

    經開區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園區擴權賦能,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胡忠 攝

    只爭朝夕啃硬骨

    打響全面深化改革「安慶品牌」

    「多虧了林長制。」談起這五年的變化,宜秀區五橫鄉黨委書記陳杰南脫口而出。

    2016年6月,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林長制」改革,安慶市成為三個試點城市之一。市委書記魏曉明親自抓謀劃、抓部署、抓督察、抓落實。經過幾年的反覆調研、多次召開座談會、推進會,安慶漸漸形成林長制改革的「六個一」模式,贏得國家主管部門多次稱讚、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在這「六個一」中,處處折射的都是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林長制規劃全國首創,林長制地方性立法全國首創,「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全國率先,與國家農發行深度合作開展全國首個林長制貸款試點……每一步的探索,都擦亮了林長制改革的「安慶品牌」。

    2017年以來,林長制改革讓安慶的山更綠了、村民的錢袋子更鼓了。據統計,全市林業基地及產業發展帶動42.6萬戶群眾受益,其中10萬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改革關頭勇者勝。林長制只是一個縮影。

    「十三五」,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安慶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準確把握改革大局,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統籌謀劃改革任務:

    ——堅持一條主線,制定每一份改革文件、出臺每一項改革措施,都對照中央最新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嚴格把關,確保改革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正確方向推進。

    ——堅持一把手抓,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始終站在一線親力親為抓改革,從改革任務設計到審定改革工作要點,再到明確改革工作重點,親自謀劃推動林長制改革、開發區改革等標誌性牽動性改革;市委深改委其他成員深耕「責任田」,牽頭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以上率下形成責任明晰、分兵把守、全程跟蹤、逐級加壓的改革落實格局。

    ——堅持一體推進,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改革,同時抓好國家和省級改革試點,為全省全國創造經驗,打響安慶改革品牌。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

    五年來,當改革進入深水區,面對的都是硬骨頭,關鍵是唯實。

    為打通改革落實「最後一公裡」。五年來,安慶市把抓好改革任務落實擺在突出位置。將改革工作作為對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每年開展重點改革督察;市委深改委對改革任務完成情況一季一調度,各專項小組一月一調度,市委改革辦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實行年度臺帳管理、全過程管控。

    方案出臺和舉措落地同時抓,使改革措施直透基層,最關鍵的是,改革成果直達百姓。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推出461項改革舉措,形成400多項制度成果。2018、2019連續兩年該市改革工作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隨著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場深刻變革正在上演,引領安慶市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堅持問題導向

    直擊痛點頑疾開出「安慶藥方」

    開發區,是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引擎。

    1992年開建的安慶經開區,曾經是中部地區最早的開發區之一。到「十二五」末,相較幾近同時起步的開發區,安慶經開區的發展漸行漸落後。

    這是安慶之痛。

    痛點在於園區功能定位退化,管理效率不高;在於社會管理負擔繁重,向「大而全」體制退化……這樣的「病症」在全市其他開發園區也多少存在。

    怎麼辦?

    直面問題,直擊痛點。2018年開始,安慶朝開發區體制機制「開刀」,安慶經開區是「第一刀」。

    一場剔骨換血的改革在安慶經開區拉開大幕:重新設置開發區內設機構,優先配置經濟發展方面的組織資源;在人事制度上全面建立僱員制;審批權限應放盡放……

    改革如此之深度,如此之力度,縱觀全省,屈指可數。

    三年來,向改革要動力的安慶經濟開發區堅定首位產業發展方向破浪前行。現在,安慶經開區獲批國家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開啟「一枚印章管審批」新模式;安慶經開區進入「標準地」時代,做到「拿地就能開工」;在安慶經開區,新能源汽車「安慶造」夢想成真,千億產業園區指日可待。

    經開區後,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市全面鋪開,12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實現擴權賦能,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事不避難者進。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公共服務供給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應對這些突出矛盾和挑戰,對於安慶來說,唯有改革。

    五年來,安慶從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和現實困難入手,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打贏三大攻堅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等,推出了一批針對性強、特色鮮明、影響大、見效快的改革舉措。

    中層活力不足?

    推進市直機關中層幹部跨部門交流。2019年完成89名市直機關幹部跨部門轉任,破解10年來市直機關幹部中層不交流問題。

    營商環境不優?

    縱深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個人事項全程網辦率達99.5%,2019年全省營商環境第三方測評及「網際網路+政務服務」考核中均位列全省第2。

    市級媒體發展遇難?

    推進市級融媒體改革。組建市新聞傳媒中心,深化流程、管理、機制改革,推進資源、技術、服務融合,創新引進人才機制,新型主流媒體矩陣正在形成。

    幹部作風不實?

    創新開展「三個以案」警示教育。聚焦三大攻堅戰、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持續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完善問題發現、整改落實、結果運用等機制,組建政治保障專班跟蹤督辦,推動問題解決、工作落實、作風轉變。

    領導幹部法治意識不強?

    在全省率先建立領導幹部述法評議制度,實現市直部門述法評議考核全覆蓋;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今年以來出庭應訴率達100%;建立公益訴訟制度,2019年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數居全省第一。

    一項項改革舉措落地,一個個頑疾問題解決。這五年,通過改革,安慶補短板、打基礎,跨越發展的活力更強了、動力更足了。

    以人民為中心

    送出改革惠民「安慶禮包」

    在城市生活,房子是繞不開的話題。

    「以前交稅需要到稅務部門重新取號,重新排隊,從申請到辦結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現在10分鐘就能辦好手續,半個小時就能拿到證件。」提起這幾年辦房產證的變化,房屋中介員工王女士感到非常開心。

    「我們通過精簡材料、優化環節、壓縮時間來提高辦事效率,改變過去群眾跑多個窗口,為現在的『一窗一站』式辦理,通過信息共享與其他部門並行辦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張梅介紹。

    不僅僅是房產證辦理。現在,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從戶政服務到醫保繳費,從社會投資項目到企業開辦項目,從個體工商戶註冊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近200項高頻民生事項都可以實現一窗辦理、並聯審批。「高效的時候平均6個小時就可以註冊好一個企業。」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王靜說。

    五年來,「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正在成為市民找政府部門辦事的全新體驗。

    這一切,都源自於「放管服」改革的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的強有力推進。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五年來,該市將改革目光緊緊鎖定群眾急難愁盼,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動什麼。

    教育——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引進長三角地區優質名校合作辦學,成功獲批國家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驗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達標實現全覆蓋;推進職教集團化改革,職業院校招生增長20%,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增長50%。

    醫療——推進國家醫保基金監管信用體系建設試點改革,在全國率先上線啟動醫保醫師平臺,300家定點醫療機構、303家定點零售藥店、2505名醫保醫師籤訂醫保基金信用承諾書;創新推出「縣管鄉用,鄉聘村用」機制,探索出一條加強基層衛健隊伍建設的新路子,做法被國家衛健委推介。

    養老——深化國家養老服務業試點改革,先後獲批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服務等國家級試點示範,成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優秀試點市。

    社會治理——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改革,實施大安全、大調解、數位化、集結號、微治理五大特色工程,打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市域治理安慶模式;在疫情防控中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在城鄉社區全面實行「單元長」「聯防長」制度……

    改革為民,改革便民,改革利民。

    五年來,改革不斷送出惠民「大禮包」,讓老百姓既感受到改革發展的速度,又感受到改革發展的溫度。

    芳林新葉催陳葉。站在新的起點,「十四五」發展藍圖徐徐鋪開,全面深化改革吹響新的號角,火力全開的安慶將煥發出新的生機。(江月)

相關焦點

  • 如何啃下磷石膏這塊「硬骨頭」?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承前啟後的一年。在這一關鍵之年,化肥行業如何實現持續發展亟待提前謀劃和思考。對於磷肥行業來說,磷石膏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也是制約磷肥行業持續發展的一大瓶頸問題。
  • 海軍某研究所所長汪浩——科研攻關愛啃「硬骨頭」
    原標題:海軍某研究所所長汪浩——科研攻關愛啃「硬骨頭」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海軍某研究所所長汪浩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的「創新創業好青年」,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海軍現役軍人。提起汪浩,不論是身邊朝夕相處的戰友同事,還是在一線經常打交道的工業部門領導,無不豎起大拇指:「這個所長有股子倔勁兒,性子剛、不服輸,科研攻關愛啃『硬骨頭』!」去年,一場紅藍實兵實彈對抗演習舉行前,急需3艘模擬主要作戰對手的水面靶船。面對這個時間緊、難度大的艱巨任務,許多軍地研製單位都不敢接手。「越是難啃的骨頭,啃起來越有滋味、越有價值。」
  • 「我的扶貧故事」下決心啃下扶貧「硬骨頭」|開陽縣金鐘鎮茅坡村駐...
    看到這些場景,我暗自下定決心,要想盡一切辦法,啃下這塊扶貧「硬骨頭」。 走訪貧困戶經過調研,我首先梳理出茅坡村交通不暢、群眾生活水平落後等問題存在的原因和解決辦法。因為村民視土地為生存的根本,修路佔用土地,村民不理解,一度導致茅坡村交通落後。
  • 常進:創新就要甘於坐冷板凳、啃硬骨頭
    在暗物質研究方面,下一步還有沒有一些相關計劃?常進:「悟空」號各項指標現在還保持著滿分的狀態。它設計壽命是三年,2015年發射,到2018年設計壽命到期後,它仍然保持在100分的工作狀態,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我們讓它延期服役了兩年,也就是到2020年。但是現在我們給「悟空」體檢下來,它仍然保持在100分的狀態。
  • 「硬骨頭不好啃」兒子感慨父母不帶孫不給錢,也不稀罕他養老
    所以,他就感慨:「硬骨頭不好啃,以後凡事都得靠自己了。」硬骨頭之所以不好啃,跟啃的人不懂感恩有關其實,從我老同學的敘述可以看得出來,他父母之所以不再管他,並非狠心。而是因為,他們為兒子兒媳付出那麼多,卻被寒了心。兒子兒媳覺得他們出錢出力是理所應當的,不僅不懂感恩,還處處不滿足。所以,老人乾脆撒手不管,不帶娃不給錢,也不稀罕獨生子養老了。
  • 從TO C用戶到TO B企業服務 墨跡天氣啃下一塊「硬骨頭」
    氣象+航空,墨跡天氣啃下一塊「硬骨頭」  2016年底,墨跡天氣布局B端業務,全面發力商業氣象領域。  從C端起家的墨跡天氣進入B端市場最初受到了不少挑戰。  但事實上,氣象商業市場的藍海絕非僅限於外賣、物流市場,墨跡天氣想要擴大自己B端市場的影響力,還要尋找「硬骨頭」。  「硬骨頭」是什麼?參考TWC,這家公司的客戶覆蓋了航空、能源、零售、農業、保險等多個領域,而這些行業才是對氣象服務有巨大需求的高價值的市場。
  • 大氣治汙往後要啃「硬骨頭」 ——專訪石家莊市大氣辦副主任馬玉辰
    9月12日,經濟觀察網專訪了石家莊市大氣辦副主任馬玉辰,他回答了備受社會關注的諸多問題,並對下一步大氣治汙提出了對策。經濟觀察網:目前您壓力來自哪裡?馬玉辰:今年上半年石家莊大氣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可歸結為「人努力、天幫忙」,但這並不足以打消我們對完成任務的擔憂,目標壓力仍然很大。
  • 興和縣:合力攻堅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
    一年間,樊茂慧從酗酒的「麻醉」中清醒過來,在各級幹部的幫扶下,通過自身的努力,摘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樊茂慧只是在興和縣脫貧攻堅中激發內生動力、奮起直追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從吹響脫貧攻堅的號角以來,興和縣舉全縣之力,合力攻堅,堅決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
  • 啃下硬骨頭!直擊前沿技術痛點,湖北教授解決5G世界性難題
    近日,"2019年度、2020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重大學術進展頒獎典禮"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電信學院尹海帆教授團隊的成果"解決5G移動難題:PAD預測理論與技術"入選,該團隊成功解決了5G的世界性難題——讓5G在移動環境下不掉速。
  •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丁雷:20年啃下歐美知難而退的「硬骨頭」!他帶領團隊打造大氣「超級CT」
    丁雷在風雲三號全球拼圖前20年啃下「硬骨頭」,「風雲」走向世界一流「風雲四號」上的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一塊難以想像的「硬骨頭在老一代氣象衛星專家的決策和支持下,丁雷帶領載荷研發團隊,認準這塊「最難啃的骨頭」,開始了艱苦的研發歷程。「其實,只有真正深入做下去,才會發現有些科學問題,我們思考的深入和細緻程度並不比國外科學家差。」丁雷記得,當時團隊所下的最大決心,就是哪怕一切推倒重來,也要將設計結果做出來。
  • 縣委書記劉浩要求:用硬措施  啃硬骨頭集中清收農商銀行不良貸款
    要強化工作措施,在摸清底數、鎖定餘額的基礎上,細化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廣泛宣傳,用硬措施,啃硬骨頭,促進清收處置工作紮實深入開展。要密切相互配合,暢通信息交流渠道,提升清收處置工作效率,形成大聯動、大協作的工作模式,確保按時完成清收工作任務。
  • 塔裡木油田如何啃下「世界上最難啃的骨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長郝芳感慨:「我們在理論和技術上的創新,啃下了世界地質界公認的13個最難啃的骨頭中的7個。這讓我們站在了世界石油開發的前沿,有了今天塔裡木油田的輝煌成就。」   敢於在世界難題前亮劍  塔裡木盆地是我國陸上最大的含油氣盆地,也是國內勘探難度最大、增儲上產潛力最大的盆地。
  • 輝煌「十三五」報導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聚焦「雙一流」目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所長王小軍表示:「高質量完成了『十三五』任務目標。」王小軍介紹,在「十三五」時期510所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破解發展難題,開啟了多項管理變革,科研生產模式轉型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輝煌「十三五」新聞發布】山東海洋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前列 2020-12-0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井解了千年渴 啃下最後硬骨頭——湖北省保康縣破解喀斯特地貌...
    自2017年以來,保康縣委、政府在決戰整縣脫貧摘帽的最後關頭,向最後一塊硬骨頭髮起攻擊,投資1.7億元,一舉破解喀斯特地貌吃水難世界性難題,探索成功引水、蓄水、管水、用水一整套科學機制的「趙家山模式」,並迅速在全縣33個喀斯特地貌村複製,徹底解決了8.3萬名貧困群眾的飲水難問題。
  •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
    「十三五」我國荒漠化防治成績單來了!880萬公頃,佔「十三五」規劃治理任務的88%。資料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十三五」以來,我國實施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深化防沙治沙改革,實行嚴格的荒漠生態保護制度,全面落實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
  • 「好氧」和「厭氧」,誰啃骨頭誰吃肉?
    還是老規矩,開說之前先用較為科學的原理解釋一下:所謂的好氧作用就是微生物必須在有氧氣(O2)參與的條件下,才能夠將自身的食物(有機物或者無機物)分解掉,在這個過程中,氧氣作為電子受體,有機物或者無機物作為電子供體,微生物從中獲得供自身消耗的能量,利用有機物的叫做異養型(種類最多),利用無機物的叫做自養型(硝化菌就是典型例子)。
  • 天宮一號:完美謝幕 輝煌永駐
    從升空到銷毀的2378天裡,天宮一號見證和親歷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許多輝煌時刻: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上天  2011年9月29日19時,在甘肅酒泉,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