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世界上的感情都是同一種效應

2020-11-24 騰訊網

在這個浪漫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都會美化喜歡,也會去美化愛,認為心動是喜歡和愛產生的標誌,實際上愛並不像浪漫主義形容的那樣的虛無縹緲。

我們會喜歡誰、愛上誰,這不是由命運決定的,而是我們選擇的結果。

我們喜歡和愛一個人的本質都和我們自己有關。

心理需求

你的媽媽愛你,也許她確實是在無條件地愛你,但真的是無條件的嗎?她的前提就是你得是她的女兒,如果你不是她的女兒,她就不會無條件地愛你。

實際上,無論是愛情、友情,又或者是其他類型的關係,當我們不再神化這些關係,我們就能洞穿所有關係的本質。

任何一段關係的開始,都是由彼此的心理需求決定的。

尤其是在愛情中,這一點體現得是非常突出的。

你之所以會喜歡一個人,是因為這個人能夠滿足你的某種心理需求,但是沒有人會承認他之所以喜歡對方,是因為對方滿足了他自己的心理需求。

他只會告訴對方,對方有多麼迷人、多麼特殊,如何吸引了他。

這是因為我們的心理需求幾乎都是來自於我們生命的早年的創傷經歷。

比如說一個不受關注的人、一個缺愛的人,如果他在對方面前表現出這兩點特質,他就會大概率地不被對方喜歡。也就是說在關係的初期,雙方都是會掩藏一部分自己的特質的。

因為他們不確定對方是否能夠接受,為了提高關係的成功率和避免自己受傷,大部分人都會這麼做。

接下來我們會發現,隨著兩個人關係的深入,他們都會暴露出他們原來掩藏的特質,並且想要對方接受這些特質。

這個過程代表著關係往往是具有欺騙性的。如果我們在關係開始的初期沒有能夠鑑別出對方身上的自己不能接受的特質,比如說濫情,當關係深入的時候,我們付出過多,我們就會難以抽身了。

心血辯護效應(Effort Justification)

心血辯護效應是社會心理學認知失調理論中的一種現象描述:我們在一件事情上付出越多,對它的態度就會越喜歡。

富蘭克林曾經為了說服自己的政敵,然後找這位政敵借書,化敵為友的故事就是運用了這個心理學效應。

我們付出得越多,我們就越喜歡這樣的心理在心理學界弗裡德曼對家庭主婦進行的等門檻實驗中得出的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也是如出一轍的。

我們喜歡一個人的程度是由這個心血辯護效應決定的,在愛情中,分手越難過的是投入越多的人。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女生離不開渣男,這是因為旁觀者並沒有發現在這個女生和渣男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往往這個渣男對這個女生呵護備至,這個女生的防備心逐漸瓦解。

當她開始投入這段關係,到了後期就算她發現這個男生是一個渣男,她也難以果斷了,除非她沒有投入過真心。

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單相思特別痛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們在衡量付出的時候,不能看那些表面的金錢、情感,一定要看我們投入了多少的自我,像自我規劃、自我妥協等等。

一個人之所以沒有辦法忘掉前任,是因為他忘不掉曾經的自己,失戀對於他來說是割捨了一部分的自己。

我們在聽那些失戀的情歌的時候,就會發現幾乎都是以「我」為記錄對象,記錄了對「你」的難以忘懷。

那些失戀卻很灑脫、以及老夫老妻卻要離婚這樣的現象並不是作為心血辯護效應的反例存在的。其實生活中特別多的這樣的人:談戀愛的時候不在乎對方,分手的時候也覺得無所謂。

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投入過多少的自我,又怎麼會產生割捨自我的痛呢?

自私天性

喜歡一個人本質上就是「我」選擇喜歡「你」,然後變成了「我們」,所以「我」付出的自我越多,我就會越喜歡「你」。

這確實是關係的本質,但是我們是無法操控別人喜歡我們的,我們只能控制自己喜歡他人的程度,這是因為別人喜歡你的前提是你的身上有別人需要的東西。

比如,一個顏控如果只會因為美麗的相貌而喜歡別人,你沒有這個前提的話,你根本就沒有辦法吸引對方為你付出。

自私是人類的天性,我們會發現在聊天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喜歡談論自我,總是不願意傾聽別人談論自我。

我們謹記這一點的目的不是通過自私去操縱他人,而是讓自己清醒,別人會喜歡我們,是因為我們身上有他們需要的特質,不是因為我們是特殊的。

記住這一點的好處是,在關係的後期,不會把別人的所作所為當成理所應當的事情,不至於因為自私而毀掉關係。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蔡格尼克效應:什麼樣的感情讓人上癮?
    漂亮的女生遍地都是,能讓人念念不忘的女生卻是少之又少。比如你在看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覺得她就是你心目中的完美女神,但是過了不久,你卻怎麼樣都想不起她的模樣,慢慢忘記關於她的一切,基因留下來的美貌並無法讓人記憶深刻,心理學的技巧更能讓對方引起好奇。
  • 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
    兩個人既然選擇在一起,就要好好去愛彼此,然而,在愛情裡面,其實會有很多劇情的,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明白的是,戀愛中,其實會有這幾種戀愛心理學效應,只有弄清楚這幾種戀愛心理學,兩個人的感情才會越來越順利。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第一:戀愛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感情故事,最後兩個人的結局很不好,因為兩個人家族的不同,導致兩個人命運的不同,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父母越是幹預,未婚的青年男女就會越相愛,因為人本身就會有一種逆反的心理,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越是得不到的
  • 感情中,女人對這五大心理學效應掌握得好,愛情才能抓得牢
    愛情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情感,幾乎所有的經典名著和美麗傳說都與愛情相關。人們渴望愛情,甚至為它生,為它死。所以,當愛情來臨時,切不可錯失良機,要好好利用這幾個有關愛情的心理學效應。但曝光效應是有前提的,前提是雙方互有好感。與自己喜歡的人多接觸,不僅能加深彼此情感,也會提升雙方幸福感。若兩方感情不確定,但都不討厭,那相互接觸,能使感情快速升溫。因此,有事沒事,多在TA面前晃晃,還是很有科學依據的。
  • 感情質量的好壞,「鏡面效應」暴露了真相
    一段感情當中,我們很難去定義質量的好壞,兩個人對幸福感的體驗不同,終究是矛盾與幸福並存的,好的感情不一定沒有爭吵,壞的感情也不一定處處都是危機,幸福也不能和爭吵劃等號。兩個人過得幸福,無論是物質層面上,還是精神層面上,一定出處都透露著愉快和諧,彼此都擁有共情以及互相包容的能力。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沒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島,在人際交往中,心理學將大有用處。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人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個人心理疏導、原生家庭教育、職場人際關係… 都應該嘗試運用心理學去介入及療愈。從而幫助自己在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時,能擁有智慧的判斷。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因感情受挫,傷及二十人,兩起案例的背後,心理學上稱:踢貓效應
    近幾年來,爆炸、放火、砍人等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時有發生,個人極端暴力犯罪行為的存在和多發,無疑是一場社會災難,這些血淋淋的案例擺在我們面前,給社會帶來較大衝擊,亦給無辜群眾的內心也蒙上了一層陰影。而同樣在1月18日凌晨,一男子因感情糾紛持刀對無辜路人進行隨機傷害,此案件造成20人受傷,其中1人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目前警方正在全力追捕兩起案件嫌疑人。對此小編對此現象進行分析建議:這兩起事件:踢貓效應其實在心理學角度來看,這體現了「踢貓效應」,它是一種很典型的「遷怒」行為。遷怒其實就是把憤怒轉向更弱的地方去。
  • 常見心理學效應辨析
    心理學效應是在教師資格證考試過程中非常重點的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等客觀題型來進行考察。在社會心理學玲玉,各類效應可謂是數量繁多,今天只結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來幫助大家梳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一些幹擾選項,注意相近知識點之間的辨析,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通過考試。接下來就常考的心理學效應進行簡要介紹和辨析。
  • 心理學:兩個人過得好不好,「鏡面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在感情中很多人很難定義自我的幸福感,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終歸是矛盾和諧並存,平淡浪漫共享,幸福的不一定不爭吵,爭吵的不一定不幸福。而兩個人過得好不好相信很多人都並不是討論的物質生活上,很大層面上是一種心理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源於彼此的共情能力,也就是互相體諒和理解的能力。
  • 8個愛情中的心理學效應
    今天跟大家分享8個與愛情相關的有趣的心理學知識,相信這些你都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聽說過。只是你不知道他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名字罷了。今天就給大家列出來,看看是否感同身受。2、 間歇性強化在感情中,隨機獎勵制十分適用,他每次約你出門,你都有求必應,時間久了他自然就會覺得約你見面毫無挑戰性,產生懈怠心理;但你每次都不出門,他則會覺得毫無餘地直接放棄;只要隨機「答應」,才會讓對方猜不透、摸不著,每次都抱著蠢蠢欲動的試探心理去約你,新鮮感會一直存在。最聰明的「馴服」方法,讓他永遠對你欲罷不能。
  • 心理學: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科學,涉及人的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等,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心理學時,往往都會覺得不可琢磨,難以窺探,但實際上心理學並沒有那麼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4種世界著名的心理學效應,總有一個會讓你受益終身!
  • 大數據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溫層效應
    如果說現在IT行業中最火爆的是什麼,那麼一定是「大數據」,畢竟我們現在屬於「大數據時代」,那麼,心理學中有類似於「大數據」的存在嗎?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心理學課堂:如何快速走出失戀陰影?運用好「孕婦效應」
    小潘·心理學課堂你有沒有發現,在你失戀最痛苦的時期,你會覺得好像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全都失戀了,於是你開始不再相信愛情,開始鬱鬱寡歡,認為每個人的戀愛,好像都走不到最後。中間都會經歷各種磨難然後分手。越想越難過,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超限效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持續更新,讓心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今天繼續連載《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6篇——超限效應。前幾天被「520」刷屏了,面對鋪天蓋地的「520」秀恩愛攻勢,有不少的人表現出了極強的不耐煩,和厭惡感。
  • 佔卜術的心理學本質是巴納姆效應!
    最近幾十年,公眾對心理學信息的興趣,為「心理學囈語」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偽科學和騙術被心理學或所謂科學的語言粉飾。而我們的常識,從媒體中獲得的信息,甚至個人經歷,並非唯一導致我們誤解人類行為的原因。心理學有許多毫無科學根據的競爭者:看手相、筆跡學、預知未來、數字佔卜術,還有最受追捧的佔卜術。像心理學家一樣,這些競爭的發起者也嘗試著解釋人們遇到的問題,預測他們的行為。如果你在戀愛中遇到困難,佔卜家會建議你選擇白羊座或者水瓶座的戀愛對象。而一個通靈者可能會說那是你被前世拋棄了。這些非科學的觀念普遍存於人們心中,即便在發達國家也傳播甚廣。
  • 能夠讓人對你產生好感的3個心理學效應
    很多人學習心理學的動機非常單純,就是想要利用一些心理學知識讓別人喜歡自己。是的,有許多有關人際吸引的心理學研究,能夠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不動聲色地掌握到社交的主動權。「催眠」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門遠離生活的玄學,可實際上,「催眠」現象在生活裡是無處不在的,因為潛意識的變化往往是一個人無法清晰的意識到的。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神奇的心理學效應系列(四)——巴納姆效應 2020-03-30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若感情走到這一步,無論多捨不得也得分手了
    既然都不開心,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她挽留過、掙扎過、不舍過,最終選擇放棄。是啊,當一段感情或婚姻走到死胡同的時候,放過彼此,才能重獲新生。是啊,若感情走到一方看另一方會覺得很痛苦,那無論在一起多少年,多不捨得,都要分手了。因為帶著痛苦的情緒在婚姻中,是無法得到幸福的。1、影響夫妻之間的情緒倘若一方看另一方痛苦之後,仍是選擇在一起,兩個人都不會幸福。因為情緒有著驚人的力量,會影響身邊的人,特別是最親密的人。
  • 水滿則溢,愛滿則傷,這三個心理學效應都在告誡我們同一個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愛情是最美好的體驗,同時也可以是最痛苦的體驗。 「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我們沒有辦法脫離紅塵,捨棄愛。但至少可以做到如何避免讓愛情傷自己傷得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