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課堂:如何快速走出失戀陰影?運用好「孕婦效應」

2021-01-09 小潘談情說愛

小潘·心理學課堂

你有沒有發現,在你失戀最痛苦的時期,你會覺得好像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全都失戀了,於是你開始不再相信愛情,開始鬱鬱寡歡,認為每個人的戀愛,好像都走不到最後。中間都會經歷各種磨難然後分手。越想越難過,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當一個孕婦走在路上,她會更容易注意到孕婦,感覺街上比自己懷孕前多了很多孕婦。這就是著名的「孕婦效應」。人總是比較容易注意到和自己有著相同境遇的人,也容易和這樣的人成為好朋友。同病相憐大抵如此。

我的一個還在上大學的朋友,在第一次分手以後告訴我:「我隔壁室友最近分手了好幾對,我們宿舍樓是不是風水不好?」我「噗」地笑出聲,如果你處在熱戀期,會去注意到別人分手了這件事嗎?只有你分手了,看到同樣分手的人的微妙表情,你感覺到了什麼,於是你們聊起,發現大家正在經歷同一種痛苦。

你感覺,為什麼大家都分手了,是水逆?是風水?還是別的什麼?但是你沒有去想,隔壁宿舍有一對最近在一起了,而且很甜蜜地秀恩愛,而你一下子滑過了,半點沒有留意。你只留意到分手的幾對,並認為這是全部。

關注點對一個人心態的影響是巨大的。要相信磁場。史湘雲看到芍藥花落,會覺得此景甚美,想在這美景下睡上一覺;而林黛玉看到花兒凋謝,就只會覺得可惜,為花兒流淚,然後用花鋤給花兒建冢。她只會嘆息花兒的命運,憐惜自身命運,而不會去欣賞這世間的美好。

「孕婦效應」運用得當,可以讓你全然看到美好,運用不當,會讓你自怨自艾。所以,看待任何事物,請用理性和智慧,讓自己在這件事物上汲取最好的養分,來成就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十二夜》中的珍妮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走出失戀的陰影
    剛剛失戀的珍妮被幽默風趣的艾倫所吸引,就這樣,兩個人開始了他們的愛情。熱戀中的二人十分親密,他們進入彼此的生活中,每天都如膠似漆。可隨著時間的流逝,二人的感情到達了瓶頸期,矛盾愈演愈烈,甚至決定分開。分開後的珍妮每天以淚洗面,無法走出失戀的陰影,而艾倫過得十分瀟灑,每天無憂無慮。後來,在珍妮的努力下,兩人成功複合。
  • 雙語 | 5個科學方法,快速走出失戀痛苦
    我們都不想要失戀,但如果真的走到了分手的境地,該如何快速走出痛苦呢?
  • 如何走出失戀的陰影?宋丹丹教科書般的反面教材,大家不要踩坑
    明明是想通過一段感情甚至婚姻來走出失戀的痛苦,可是,沒有對上一次失敗的戀情進行反思而匆忙進入下一段感情,只會因為衝動,帶來更大的傷害……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從失戀裡走出來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始一段新戀情。
  • 在線心理諮詢師:如何運用ABC理論解決自己的心理陰影
    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芳飛老師解答:心理陰影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並且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心理陰影很難克服,甚至會出現「越克服越嚴重」的傾向。因此,要想真正擺脫心理陰影的幹擾,「克服」這種對抗的方式是無法做到的,真正能夠幫助您擺脫心理陰影的方式,是看到陰影背後的光源。
  • 失戀的人,要想快速走出分手的陰影,就絕不能做這3件事
    但失戀了,也未必是壞事,至少它會讓你在愛情裡成長起來。失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人選擇酗酒,卻不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喝醉了,只是暫時麻醉了此刻的痛苦,並不能解決根本上的問題,一覺醒來,該痛苦的還是會繼續痛苦。失戀後,如果真的想要稍微快一點脫離失戀的苦海,那麼,這3件事,你是不能夠去做的。
  • 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分手21天法則
    有很多的人會說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其實這個是沒有具體時間的,這個男人他沒有付出很多,那麼在兩個人分開之後,他自然會很短的時間內就走出失戀對他造成的傷害,畢竟他付出的很少,所以傷害也會不是很大,但這個概率也不能說是全部的,有的時候男人對待感情也是很認真的,分手之後也會在很長時間都走不出失戀的痛苦,所以說,在分手之後,每個人都會承受分手之痛,不一定說,在感情中他沒有付出,那麼在分手之後也不會感覺到痛苦,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畢竟當初在一起的時候
  • 運用心理學中的拐點效應:讓人生狀態在最底部進行反彈,曲線上升
    我們有時候總是出現這樣的一種狀況: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運氣特別好,好到自己都產生了懷疑,自己的運氣怎麼這麼好呢?但是這種好是有期限的,到了一定時間後,運氣就沒有那麼好了,開始走黴運,這種黴運一直陪伴自己,無論幹什麼事情感覺都有人在阻撓自己。好變得不好,或者不好變得好的那個點,稱為拐點。
  • 心理學:世界上的感情都是同一種效應
    他只會告訴對方,對方有多麼迷人、多麼特殊,如何吸引了他。 這是因為我們的心理需求幾乎都是來自於我們生命的早年的創傷經歷。 比如說一個不受關注的人、一個缺愛的人,如果他在對方面前表現出這兩點特質,他就會大概率地不被對方喜歡。
  • 如何讓自己走出低谷期?你需要知道「蘑菇效應」
    如何讓自己走出低谷期?你需要知道「蘑菇效應」。蘑菇效應,是心理學上的著名詞彙。有一個現象是: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而此時此刻的它,也可以開始自己去接受陽光雨露了。蘑菇效應所講究的核心,是黑暗時期內所隱藏的正能量。在生活當中,有的人長期在看不見光陰的絕望中,想要掙扎卻不敢反抗,最終放棄了一切。
  • 三步助基督徒走出失戀泥沼
    失戀往往是人生功課,生活在大千世界的基督徒有時也不能倖免。一筆名為「牧人」的基督徒特分享了自己的三點看見,對弟兄姊妹很有幫助。基督徒失戀應該怎麼辦?作為基督徒,主是我們得安慰的源泉,但很多時候我們會在這個非常時期迷失自己,需要外來的幫助,指導我們更好地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來。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愛自己,是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案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尚在《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中提到:因為父母自身的人格不正常,經濟狀況不好,文化程度低,厭惡上癮等原因,父母會把自己的憤怒、厭世、不滿、自我厭棄等,投射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軟弱可欺,不會還手,也無處可逃。所以,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勢必會受到來自父母的傷害。這樣的家,註定會傷人,傷得最重的就是孩子。
  • 韓焱精選|如何幫助孩子走出童年陰影?
    今天,我要繼續給你推薦《深井效應》這本書。點擊即可免費收聽音頻上期音頻,我為你分享了童年陰影是什麼,會給人帶來怎樣的傷害。它為什麼是一項高風險的致病因素,會以你不知道的方式,長遠地損害一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這期音頻,我想說說,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預防和擺脫童年陰影帶來的負面影響,怎麼和孩子一起駕馭人生叢林裡可怕的熊。
  • 用科學方法減輕分手不適,慢慢走出失戀陰影
    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用科學方法,讓你減輕分手後的不適,慢慢地走出來。分手之後,身心都很痛,是有科學根據的。科學家用核磁共振儀掃描一群剛分手的人發現:當他們看到或提到前任時,所做出的各種情緒反應(如生氣、哭泣、遺憾或難過)與身體受傷疼痛的反應是來自大腦的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分手之後的人們因為心太痛了,他們的大腦以為他們正經歷著身體上的痛苦。
  • 心理學:兩個人過得好不好,「鏡面效應」會告訴你答案
    而兩個人過得好不好相信很多人都並不是討論的物質生活上,很大層面上是一種心理的幸福感,而這種幸福感源於彼此的共情能力,也就是互相體諒和理解的能力。心理學中提出了"鏡面效應",而衡量兩個人過得好不好,其實就是通過雙方的鏡面展示,在鏡面中看到自己的狀態也了解對方的態度。
  • 攝影技巧:怎樣拍好陰影?照片的光影運用技巧介紹
    今天作者主要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陰影在攝影過程中的應用技巧。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繼續往下看。▲Clarissa Bonet,美國女攝影師巧妙地運用陰影,能夠遮擋複雜的背景,起到簡潔畫面的作用;能夠增加攝影作品的故事性和情緒感等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人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來觀察自己。
  • 心理學蔡格尼克效應:什麼樣的感情讓人上癮?
    心理學上,運用蔡格尼克效應,同樣能讓喜歡的人對你死心塌地。01從本質講,蔡格尼克效應,是一種記憶效應,指的是人類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經處理完的事情印象更為深刻。看起來,蔡格尼克效應和戀愛感情好像絲毫沒有關係,但實際上關係密切。不僅可以觸動對方的情緒,還可以讓喜歡的人對你加深印象。戀愛過程中,我們總覺得自己對一個人好,就會得到回報,但是實際並非如此,他很可能會蹬鼻子上臉,常常辜負你的真心。
  • 十二星座專屬「失戀歌曲」,用歌曲撫慰自己,走出陰霾
    失戀,是每個人在所難免的事情。畢竟感情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的人借酒消愁,有的人徹夜買醉,有的人聽著情歌流眼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十二星座的專屬「失戀歌曲」,在難過的時候,用歌曲撫慰自己,走出陰霾。
  • 心理學神秘十大效應!
    巴納姆效應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即所謂的「從眾」。要避免巴納姆效應,客觀真實地認識自己,有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勇敢地面對自己。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不掩耳盜鈴,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長,或以己之長比人之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