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鈞:按照萬科的PE來計算,恆大市值要到1萬億

2021-01-14 百度新聞

恆大2018年度半年業績發布會現場 人民網 圖許家印一如既往的缺席了恆大集團的半年報業績會。

8月28日,恆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 ,副總裁陳敏,財務長潘大榮在香港出席了中國恆大(03333.HK)2018年半年報業績會。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恆大累計合約銷售金額達3041.8億元,同比增長24.6%,合約銷售面積2905.9萬平方米;營業收入3003.5億元,同比增長59.8%,毛利1088.6億元,毛利率36.2%;淨利潤530.3億元,同比增長129.3%,淨利潤率17.7%;股東應佔利潤308.1億元,同比上升63.6%。

「利潤大幅增長不是一般地產商想學就能學的」

對於恆大高利潤的原因,夏海鈞提到, 「恆大的利潤增長主要源於公司在2017年的兩個改變,一個是發展模式的轉變,另一個是經營模式的轉變。」夏海鈞表示,「恆大在接近20年的時間裡,過去一直是以規模取勝,利潤增長較低。恆大的利潤來源於公司超前的戰略儲備,前些年一直把儲備優質的土地作為公司重要發展基礎,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土地。」

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恆大的總土地儲備項目822個,土地儲備原值5130億元,未付款金額1078億元,其中2018年下半年到期應付398億元,2019年到期應付322億元,2020年及之後到期應付358億元。上半年共取得68幅地塊,並在現有的19個項目進一步購買周邊土地,新購土地建築面積3086萬平方米。

「恆大採用標準化的好處就是可以大規模降低工程成本造價,提加房子附加值,恆大交房都是精裝修,利潤大幅增長不是一般地產商想學就能學的,這是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超前的土地儲備才能達到的。」夏海鈞說道。

夏海鈞從土地儲備、樓面價和銷售價方面解釋了恆大利潤大幅增長的原因。

「恆大現在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土地,目前有3.05億平方米,項目822個。一線和二線的土地儲備佔比68%,平均樓面地價2092元/平方米,三線經濟發達的城市佔比32%,平均樓面地價1196元/平方米。」夏海鈞進一步解釋,「822個項目平均每一個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都是大項目。好處就是一期開發完之後,二期三期的項目樓面價是鎖定的,但是銷售價是增長的,這樣利潤就來了。恆大項目的單價增長從2012年的6000多元漲到10000多元,地價鎖定,建築成本略微增長,銷售價格增長,這樣利潤就來了。」

「按照萬科的PE來計算,恆大市值要到1萬億」

「並不打算調整5500億元的銷售目標了,下半年已經取得預售證的項目面積約3000平方米,貨值約3300億元,新開盤的項目還有3500萬平方米,貨值約3700億元,可售的還有7000億元左右,賣掉50%就可以實現目標,恆大完成5500億元目標是沒有問題的。」同時夏海鈞透露,「恆大這兩年的增長速度大概保持在每年15%-20%。」

夏海鈞在業績會中多次說道,市場化的機制還會回到房地產市場中來。

夏海鈞坦言,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都明白,市場最好的地方一定是在一線城市。恆大未來的土地儲備目標是覆蓋一線和二線城市,以及經濟較好的三線城市的地級市,四線城市不打算去。

「目前的房地產發展有點無序化,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採用一個過渡性的行政手段,對目前的平穩發展是有利的。政府的限購限貸,核心的行政手段限制使得一線城市目前並沒有反映出來市場的真實需求。經濟發達的二線城市,房地產一線和二線城市是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最好的區域,而經濟發達的三線城市圍繞著一線城市的衛星城,圍繞著高鐵和高速公路。恆大未來發展的地方是經濟發展和城市人口淨流入區域。」夏海鈞表示,「預計未來中國跟西方80%城鎮化還有20%的差距,每年可帶來1300萬人口的進城,人口流動區域是房地產發展的良好區域。」

此外,夏海鈞認為,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中,一定是強者恆強,大魚吃小魚的局面。

「2017年年底,前十大地產商在全國房地產銷售額13萬億的佔比中達到了24%,到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到了30%。說明大部分的中小房地產企業在這一輪的宏觀調控中退出了這個市場。」夏海鈞認為,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基本發展到接近成熟的階段了,前十大地產行在不斷蠶食小地產商的份額,併購了很多中小企業。而前三大地產商的佔比達到了15%,按照這樣的規律,在未來的3到5年,房地產集中度在40%,大企業的份額會逐漸增加。」

夏海鈞在業績會上還表示了對恆大股價的信心。

「恆大增長空間遠遠沒有釋放出來,目前行業的平均PE大概8倍左右,恆大的PE只有5倍,和行業上差距很大。如果按照8倍市值,恆大的市值應該到5600億。碧桂園的PE時7倍,恆大7倍的話總市值是到5200億,萬科PE13倍,按照恆大的規模、利潤和土地儲備,我們的市值要到1萬億。」夏海鈞在業績會最後笑著說,「我不相信持有恆大股票的人會賣空股票。」

截至今日收盤,中國恆大報29.15港元/股,跌幅1.85%,總市值3800億港元。

恆大回A不需要進行融資

被恆大選為在A股借殼上市的深深房A(000029.SZ)從2016年9月14日宣布停牌起至今已近兩年,目前仍未復牌。

為了將恆大集團的地產業務帶回A股,恆大已經為其引入了共計1300億元的戰略投資。夏海鈞在此次的業績會上明確表示,恆大不會再引進新一輪的投資。

2017年11月6日,中國恆大公告,凱隆置業和恆大地產及公司控股股東許家印與第三輪投資者訂立第三輪增資協議引入600億元,其中蘇寧電器集團出資200億元。至此,恆大地產通過三輪戰略投資引入1300億元,恆大地產總估值提到至4252.3億元。與此同時,恆大在該公告中將重組協議的最後時間推遲一年至2021年1月31日。

「我們跟證監會一直保持著非常順暢的溝通,目前中國的房地產企業的IPO,在A股已經基本停止了。但是恆大回A是不同的。」夏海鈞強調,「恆大把已經在A股上市的房地產企業,深深房這家經營不是很好的房地產企業變成優質的房地產企業,回到A股之後每年有50%的利潤分紅,恆大回歸A股和IPO新增房地產企業本身不同,在法律上和經營層面上沒有什麼問題。此外,恆大回A不像其他房地產企業IPO需要發行新的股份,需要進行融資,恆大就是完成資產受讓之後借殼,最終實現上市。」

在談及何時恆大的地產業務可以完成重組上市時,夏海鈞表示,目前國內A股市場現在比較波動,也不是太好,正在等待何時的時機來完成重組上市。

深深房A發布的2018年半年業績報顯示,公司總資產45.16億元,同比增長13.21%;營業收入13.17億元,同比增長80.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9億元,同比增長139.8%。

深深房A在公告中提及,公司目前的主業開發經營存在風險,因受重大資產重組工作影響,公司未新增土地儲備,目前的土地儲備有限;公司汕頭天悅灣項目一期銷售進度有所滯後。

目前,深深房和恆大集團地產業務的重組排他期和有效期已延長至2018年12月31日。

轉自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萬科股權魔方:險資退出險象環生 誰來接盤寶能?
    根據摩根大通的計算,如按平均8%的利率進行測算,寶能系九個資管計劃平均持倉價約為20元/股;另據萬科7月份的舉報信,按平均利率7%以及存續期8個月計算,考慮融資成本後的寶能系資管計劃平均股價約19.83元/股。  截至12月22日收盤,萬科A(000002.SZ)股價報收於20.61元,一個月來已下跌逾30%,接近寶能系資管計劃的成本線。
  • 華為回應指使員工盜竊商業機密:造謠;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兼任 FF...
    (來源:鳳凰科技)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兼任 FF 董事長,賈躍亭繼續任 CEO7 月 15 日,Faraday Future(FF)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中透露,恆大總裁夏海鈞已經開始兼任 FF 董事長,賈躍亭的職務則是 FF 創始人、全球 CEO。在恆大內部,夏海鈞的地位僅次於許家印。
  • 上證報:深圳地鐵集團擬受讓恆大所持有的萬科股權
    在市場人士看來,不同於民企,深圳地鐵集團本次交易還需經過相關的審批程序,且為避免國資高價接盤的嫌疑,其應會以市場價格為參照標準來實施交易。記者也注意到,在今年1月收購華潤所持萬科股份時,深圳地鐵集團給出的價格是22元/股,接近於萬科當時停牌前26個交易日的加權均價,較停牌前一日(20.40元/股)略有溢價。
  • 從十張圖看融創中國、萬科和恆大哪家槓桿率最高 | 圖說
    這不禁讓人想問,融創的錢都是從哪裡來,這家房地產企業的槓桿率和現金流情況和同行相比如何?因此,我們選了兩家比較「明星」的房企,萬科和恆大,分別與融創中國做了比較。先來看看三家企業的整體財務摘要(不喜歡看數字的寶寶可以直接跳過看圖)。收入與盈利情況:萬科最高先從收入看看三家公司的體量,萬科與恆大2016年收入相當,都在2000億左右,收入為融創的六倍。
  • 中國市值500強中的灣區企業:市值規模佔全國1/4,廣深造企能力強
    21數據新聞實驗室公布的2020年中國市值500強榜單顯示,上榜的500家公司,總市值達到93.07萬億元,接近中國一年的GDP,並以6%的公司數量,貢獻了市場上68%的市值。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上市公司數達117家,接近四分之一,達到23.4%;總市值超過四分之一,達24.98萬億元,成為中國市值500強的一個重要集聚地。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於粵港澳大灣區企業亦如是。
  • 如果地產行業發生系統性風險,萬科會是最後一個倒下的公司
    以今天收盤價計算,總市值為2851億,當前市盈率為7.34倍。萬科淨利潤同比增長15.1%,符合你的預期嗎?萬科當前的估值貴不貴?上漲空間還有多大?本文為@薛丁格家的小貓 @木文田的雪球訪談實錄。關於業績雪球用戶@梨園下:預計2020年增速多少?
  • 螞蟻能否撐得起超萬億市值?
    而兩年時間過去後,據業內估算,目前螞蟻集團估值約為2000億美元,按照實時匯率,相當於1.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螞蟻集團上市後市值能達到2000億美元,那將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的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公司。
  • 強心針來了!恆大汽車獲6.6億億增持 股價即將爆發!
    今年以來,大動作不斷的恆大汽車再迎利好!據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恆大汽車(0708.HK)於12月2日獲大股東中國恆大(3333.HK)增持2542.7萬股,合計6.6億港元。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恆大汽車獲大股東大手筆增持釋放了兩大信號:一是管理層對恆大汽車發展前景的看好,認為恆大汽車估值優勢明顯;二是有力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 稜鏡|物業股降溫,恆大物業上市首日即遭破發
    作者 | 郭菲菲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12月2日,跑步上市的恆大物業(6666.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掛牌首日便遭到破發,其發行價為每股8.8港元,收盤價下跌至8.78港元,總市值為949億港元,物業股中僅次於碧桂園服務(1274億港元)
  • 史上最大造富運動:螞蟻集團市值2.1萬億,馬雲總算超越了李嘉誠
    按照螞蟻集團A股發行價格68.80元/股,港股80港幣/股,以及發行的股份數計算。螞蟻集團總市值高達2.1萬億元。短短的七天,讓螞蟻集團的估價從2000億變成了2.1萬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人們對於螞蟻集團的發展潛力是極其看好的。
  • 量產蓄勢待發 中國恆大(03333)連續兩日大手筆增持恆大汽車(00708...
    12月2日、3日,恆大汽車(00708)獲大股東中國恆大(03333)連續兩日大手筆增持。這不僅是為公司進行的資本「投票」,也是為其注入的對未來發展看好的堅定信心。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兩日以來,中國恆大已累計增持恆大汽車4776萬股,共耗資約13億港元。
  • 恆大汽車總裁劉永灼表示:恆大汽車三大中心正在快速籌建中
    在#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的同時,以蔚來汽車、恆大汽車、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們,在資本市場上斬獲不俗的戰績。  恆大汽車集團總裁劉永灼透露的布局來看,恆大在造車上又實際性的邁出了關鍵一步!促使這後起之秀恆大汽車備受關注。
  • 萬科香港新盤連續3次「日光」,加價5000多元/平米!
    個小時就全部售罄,攬金約14億港元(按照今天的匯率,約合12.7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萬科香港「The Campton」小區銷售均價(折後)約16144港元/平方呎(約合158383元/平方米),而同一區的「恆大」旗下香港「恆大睿峰」小區,早前開盤銷售均價約
  • 恆大新能源再發力,市值飆漲,演繹全新商業奇蹟
    稍早些時候,恆大集團斥資3.8億美元收購NEVS剩餘股權並100%控股該公司後,恆大汽車股價一飛沖天,從每股7港元漲至最高價每股30.7港元,市值突破2500億港元。參照恆大集團另一上市平臺中國恆大,其最新市值不過2700億港元。考慮到2019年,恆大地產業務實現了6000億元的合約營收,足見資本對恆大新能源汽車的前景是無限看好的。
  • 中外齊齊看好的這個行業,恆大要來搶世界第一了
    在足球迷眼中,恆大是中超八冠王的無敵存在;在地產商眼中,恆大是業界難以逾越的標杆;在汽車愛好者眼中,恆大是迅速崛起的新能源造車勢力;而近日,在投資客眼中,恆大則代表著下一個金餑餑。與此同時,比亞迪、市值超越大眾,蔚來汽車市值超過了奔馳、寶馬和奧迪等德國豪華品牌,雙雙成為了全球市值前五的車企,有沒有讓你感覺到,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 量產進入倒計時,恆大汽車基地已進行試生產
    繼公布恆馳車標和命名體系後,恆大宣布上海、廣州兩大生產基地全線啟動試生產。這不僅意味著,恆馳已進入倒計時,還表明恆大汽車緊追特斯拉的步伐正在提速,兩者的巔峰對決或將提早到來。然而無論各家造車勢力對未來藍圖描繪得如何美好,最終還是要面對量產這個"終極大考"。此次上海、廣州兩大生產基地進入試生產階段,表明恆大已在造車領域積蓄強大實力,跨過量產大關。
  • 大股東13億港元增持提振股價 恆大汽車市值騰飛
    即將登陸科創板的恆大汽車(0708.HK)連續兩日股價大幅上漲,成為港股市場一隻亮眼的明星股。股價上漲的背後則是大股東出於對恆大汽車的長期發展前景看好,持續增持對股價形成利好。  12月3日,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恆大汽車獲中國恆大(3333.HK)增持2233萬股,合計6.38億港元。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今年隨著註冊制的實施帶來的市場擴容,滬深兩市最新市值已達78萬億,與2000年末相比增長了16倍,近20年年均增速15%,市值增長顯著。   2019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0.47萬億元,佔全國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突破50%。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創造的稅收佔整個企業稅收的30%,實體經濟上市公司的利潤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40%,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30年來,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總額超15萬億。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哈佛鐘南山恆大共同召開線上會議今年2月,恆大集團攜手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成立"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因匯集中美最頂尖醫療科研專家,被網友稱為國際抗疫"豪華天團",一舉一動備受關注。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披露三方合作抗疫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