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投資逐漸理性化,華熙生物用實力獲認可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金色光

2019年11月6日,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華熙生物,證券代碼:688363.SH)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首日大漲78.07%。10月,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出爐,華熙生物憑藉核心技術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受科創板行情影響,華熙生物的股價出現波動,但在行業龍頭地位和先進專利技術的多重加持下,華熙生物的投資價值不減,股價仍保持強勢成長勁頭。

科創板自10月份以來新股發審節奏加快,股票供給量增大也意味著稀缺性的降低,從理論角度來看,溢價水平也會受到制約。前期科創板剛落地時,科創企業標的稀缺,「炒新」氛圍較重。隨著更多科創企業上市,投資標的更加多元化,稀缺性降低,「炒新」氛圍開始減弱。

因此,近期一些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分化,是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的必然過程,資源配置更加市場化也必須通過充分博弈來發揮,股價的短期波動不會對績優公司的長遠股價帶來影響,業績優秀的公司遲早會被市場認可和發現。

公開資料顯示,華熙生物是透明質酸產業的全球龍頭,目前已形成了透明質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原料、醫療終端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三大主營業務。華熙生物憑藉微生物發酵和交聯兩大技術平臺,開發有助於人類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材料,建立了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也是少有的擁有透明質酸全產業鏈的企業。

2016年~2018年,華熙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33億元、8.18億元和12.63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高達31.26%;當期歸屬淨利潤分別為2.69億元、2.22億元和4.24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也達到25.43%,成長速度不容小覷。

2019年1-9月,華熙生物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繼續飛速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8.97%;歸屬淨利潤為4.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57%。

知名機構熱捧,「透明質酸龍頭」重回資本市場

10月24日,華熙生物已完成網上和網下的發行申購。據發行結果顯示,華熙生物此次發行股票的網上發行中籤率為0.05%,316家網下投資者管理的3926個有效報價配售對象全部進行了網下申購,申購名單中包括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基金機構。

專業證券機構也對華熙生物在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上的高成長性表示肯定。國元證券預測,華熙生物在2019年-2021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45.94%、41.61%和33.27%,歸屬淨利潤的增速分別為34.05%、32.05%和27.51%。安信證券則認為華熙生物成長性突出,公司在2019年-2021年的收入增速將分別為28.5%、38.3%和35.4%,淨利潤增速將分別為35.0%、39.3%和37.9%。

2005年,華熙生物在全球透明質酸行業站穩頭部地位。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了配合業務擴張,2008年,華熙生物順勢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2017年,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發展迅速,相關美容產品、食品飲料層出不窮。面對市場環境的變化,華熙生物迎來轉型時刻,除了保持其在透明質酸生產環節和醫療終端市場中不可撼動的市場地位以外,華熙生物開始向產業鏈下遊終端產品市場發力。以功能性護膚品為例,2016年-2018年,功能性護膚品為華熙生物創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385.80萬元、9516.45萬元和2.90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113.21%。

同時,華熙生物為實施戰略調整,縮短公司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原境外上市主體開曼華熙自香港聯交所私有化退市。兩年之後,「華麗回歸」的華熙生物再度登陸A股科創板,在新一輪資本紅利下,華熙生物的未來發展將不可限量。

中國專利金獎護航王者歸來,兩大技術平臺均顯超高「含科量」

10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第21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華熙生物憑藉《酶切法製備寡聚透明質酸鹽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質酸鹽和其應用》榮獲第21屆中國專利金獎。此前,華熙生物因其對透明質酸行業的突出貢獻,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三項。

華熙生物目前擁有微生物發酵和交聯兩大技術平臺,董事長趙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解釋,「微生物發酵平臺解決的是我們有多少條賽道,是賽道寬度的問題,華熙每多一種生物活性材料就多一條賽道;交聯平臺解決的是每條賽道的長度的問題,它決定了我們在每條賽道上可以走多遠」。

基於微生物發酵技術平臺,華熙生物除了透明質酸以外,還研發生產出γ-氨基丁酸、聚穀氨酸、依克多因、小核菌膠、納豆提取液、糙米發酵濾液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而交聯技術平臺不僅可以使透明質酸具有更優異的物理化學特性和機械強度,還可以利用基礎生物活性物質得到各種不同的聚合物,這些聚合物的終端產品不僅能應用於醫療專業領域,還能廣泛應用於消費領域。

此次獲得中國專利金獎的酶切法技術正是華熙生物在微生物發酵平臺的一項核心技術。憑藉低分子和寡聚透明質酸的酶切技術,及高、中、低多種分子量段的分段控制發酵和純化精準控制技術,華熙生物產品的分子量範圍實現了從2kDa到4000kDa的產業化技術突破,從而滿足不同領域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酶切技術和分子量精準控制技術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其他企業想得到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質酸用的還是將分子鏈打斷的化學手段,但最終得到的物質不是完整的透明質酸,並且雜質率很高,而華熙生物創造性地使用了酶切法,是國際上首個使用該方法的透明質酸企業。

而微生物發酵平臺中的另一核心技術為發酵技術。據2018年在學術期刊《Polymers》上發表的題為《Hyaluronic Acid in the Third Millennium》的文獻顯示,目前,商業透明質酸主要是利用生物技術(微生物發酵)生產,該技術下的透明質酸的產量已優化至6-7g/L,由於發酵液的高粘度導致傳質受限,這一數值也是該工藝的技術上限。

但華熙生物通過菌種誘變和高通量篩選、發酵代謝流調控、多尺度過程優化、動態補料控制等技術,極大提升了透明質酸的生產規模和質量,公司透明質酸發酵產率可達10-13g/L,遠高於文獻報導的行業最優水平。

另外,在交聯技術方面,華熙生物同時掌握雙相交聯、單相交聯和含利多卡因的交聯產品共三種交聯產品的生產技術,形成了獨有的「梯度3D交聯」技術平臺。2012年,華熙生物旗下品牌「潤百顏」推出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是國內首家獲得批准文號的國產交聯透明質酸軟組織填充劑;2016年,含利多卡因的注射用修飾透明質酸鈉凝膠通過CFDA認證;2019年,華熙生物已取得單相交聯產品註冊證書。

10月18日-20日,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醫美與整形安全專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國際整形美容學術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華熙生物作為行業頭部企業亮相大會,旗下品牌「潤致」正式發布了國內首款單相交聯含麻玻尿酸產品,這也是透明質酸產品的又一創新應用。

目前,華熙生物已布局92項在研項目,正在開發的新產品有72項,其中註冊檢驗及臨床階段12項、註冊階段4項,為公司未來的持久發展提供充足的產品儲備。此外,華熙生物承擔國家14項重大科研項目和5個科研平臺項目,公司及公司核心技術人員近年來於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76篇。

振國貨、立產業、惠天下

據悉,「振國貨、立產業、惠天下」是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提出的企業發展九字方針,而華熙生物確實也沒有辜負這九個字。

2018年,華熙生物利用專利產品「油分散透明質酸鈉」為核心原料,與頂級IP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故宮口紅」,產品推出之初曾一度脫銷。這不僅是將功能性護膚品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一次完美嘗試,也成功塑造了國產護膚品的品牌形象,被消費者稱作「國貨之光」。

除了「故宮口紅」、透明質酸次拋原液等功能性護膚品以外,終端產品方面華熙生物還面向醫療機構提供醫療終端產品,包括透明質酸及相關生物活性物質原料產品、透明質酸面部填充劑、骨關節腔注射劑等,2016年-2018年,醫療終端產品分別貢獻營業收入1.91億元、1.97億元和3.13億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27.79%。醫療醫藥產品質量要求更高更嚴,無論是技術門檻還是資質門檻,都是華熙生物20多年發展的建立起來的競爭壁壘。

同時,面向企業級客戶,華熙生物的原料業務始終保持行業優勢地位,2016年-2018年,原料產品分別貢獻營業收入4.58億元、5.08億元和6.51億元,持續顯著增長。根據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分析,2018年,全球透明質酸原料銷量達到500噸,而華熙生物的透明質酸原料產品銷量高達近180噸,按照銷量口徑計算,華熙生物在透明質酸原料市場的全球市場佔有率接近36%。

由於業務規模快速擴張、市場需求持續旺盛,華熙生物各類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2018年,公司透明質酸原料產品、醫療針劑產品和主要功能性護膚品(次拋原液)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7.75%、94.78%和80.43%,現有產能逐漸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華熙生物上市以後,募投項目「華熙天津透明質酸鈉及相關項目」和「華熙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園項目」將有效緩解公司的產能瓶頸,公司核心技術生產的產品應用領域也將更加廣泛,其市場前景和業績增速將不可限量。

儘管已穩坐全球透明質酸產業龍頭,華熙生物還在積極拓展新的賽道。除了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平臺和交聯技術平臺研發、聚合新型生物活性物質以外,2015年,華熙生物與韓國知名肉毒素生產企業Medytox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拓展注射用肉毒素市場。2017年,華熙生物收購法國知名皮膚管理機構Revitacare,將研究領域及產品布局拓展至專業護膚、護髮領域。同時,華熙生物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追求前沿技術,並與全球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江南大學等開展技術合作,布局新產品及新技術。

在多賽道、全球化的研發經營策略下,華熙生物在其「惠天下」的道路上也將越走越寬、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相關焦點

  • 華熙生物:用科技力打造世界玻尿酸領域的「3M」公司
    以科創板為例,2019年全年,共有114家公司科創板IPO申請獲批,上市半年時間,擁有什麼基因的公司,能從中脫穎而出?從目前已披露的數據來看,成立於2000年,2019年11月6日科創板上市的華熙生物(688363.SH)各項數據表現搶眼。「科創板公司,核心考核的還是技術能力。科創板鼓勵硬核技術帶來高成長性,高估值必須有高成長性來作為基礎。
  • 創市紀|華熙生物董事長:科創板更看重公司未來,不糾結當下
    本期刊出的,是對華熙生物(688363.SH)董事長趙燕的採訪。「去年上市後,公司受關注程度更高了,一方面是好事,一方面也給我們帶來壓力,高毛利率就是輿論頻繁提及的話題。」7月9日,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談起科創板上市後企業的感受。
  • 【魯股觀察 】造出「故宮口紅」的華熙生物成功有何秘籍?
    如若上市成功,華熙生物將成為濟南首家、山東省第三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兩大技術平臺+四大核心技術  覆蓋透明質酸全產業鏈2018年底,公司旗下品牌「潤百顏」與故宮文創合作口紅、面膜,迅速成為爆款,其中故宮口紅一度脫銷。借力IP,公司利用微博、微信、小紅書等社交平臺迅速擴散新品,公眾號推送閱讀量很快破10萬,故宮口紅一炮而紅。而故宮口紅只是華熙生物所有業務的「冰山一角」。
  • 華熙生物實力上榜「2019中國科創企業百強」
    據悉,此次隆重推出的「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從科技實力、投資價值、成長價值三個方面開展評選。評選不僅聚焦科創企業的硬核創新實力,更關注企業創新背後的商業化能力。經過公開徵集、投資機構推薦及專業評審委員會評審三個環節,最終從近千家合規科創企業中遴選出百強企業。  成立20年來,華熙生物在生物活性物質研究領域潛心深耕,創造了數個國內首創,打破國外壟斷。
  • 資訊:創新驅動成長 華熙生物佔據未來發展「制高點」
    8月30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官網顯示,華熙生物狀態變更為「提交註冊」。華熙生物是透明質酸行業的龍頭企業,依靠創新驅動,成長空間大,投資價值被廣泛認可。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1-6月,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80,930.47萬元,同比增長44.3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505.90萬元,同比增長40.22%。
  • 打造「全球玻尿酸第一品牌」 華熙生物實力賦能「潤百顏」
    近日,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旗下品牌「潤百顏」是華熙生物在玻尿酸領域的核心品牌,未來定位是將「潤百顏」打造成為全球玻尿酸第一品牌。華熙生物是中國率先使用微生物發酵法規模化生產透明質酸的企業,替代了傳統的動物提取法,大幅降低成本;其醫藥產品的核酸、內毒素等雜質水平分別是歐洲藥典國際標準規定值的1/50 和1/20,領先全球。「20多年來,公司在玻尿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高技術水平都體現和加持在潤百顏的產品中」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表示。
  • 解構華熙生物:國產玻尿酸真的可以躺著賺錢嗎?
    前身為成立於2000年1月的中外合資企業——山東福瑞達,以玻尿酸原料及系列終端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生物發酵技術為核心,公司於2008年10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17年11月公司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2019年11月登陸科創板。按用途和功能,玻尿酸主要可分為醫藥級、化妝品級和食品級。
  • 科創板晚報|科創板正成為生物醫藥公司首選上市地 人工心臟瓣膜...
    ;人工心臟瓣膜「四小龍」之一傑成醫療或遭解散;華熙生物:佛思特公司股權已登記在公司名下;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尚沃醫療、金盤科技、極米科技等5家企業首發申請過會。【熱點聚焦】簡訊:上交所發行中心彭義剛:科創板正成為生物醫藥公司首選上市地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業務副總監彭義剛在「第五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表示,科創板正成為生物醫藥公司首選上市地,除現有制度創新外,未來科創板會進一步增加制度包容性
  • 玻尿酸用在保險套裡 華熙生物的市場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而華熙生物的公開招股,則意味著科創板即將迎來一支生物科技實力股。   更多玻尿酸新應用領域被開發   玻尿酸(HA\透明質酸),作為人體和動物組織中天然存在的物質,對於健康與美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推動山東邁向品牌強省,華熙生物榮獲2020年度山東知名品牌
    2019年11月,華熙生物登陸A股科創板。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科技實力的逐步提升,經歷過山寨仿製、盲目營銷等階段的中國化妝品市場步入了新的科技時代,不少國產品牌通過自主研發、產品創新逐步俘獲市場,推動國貨化妝品強勢崛起,逆襲國際品牌。根據CBNData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貨品牌在化妝品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72%。
  • 「醫美之王」愛美客,能否超越600億華熙生物?
    與華熙生物、昊海生科並稱為「玻尿酸領域三龍頭」的愛美客即將登陸資本市場。9月17日,公司開始新股申購。與華熙生物、昊海生科選擇科創板不同,此次IPO,愛美客的目標是創業板。公司本次公開發行新股 3,020萬股,發行後總股本1.2億股,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佔公司公開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的 25.12%。
  • 玻尿酸領軍者華熙生物:以科技力量釋放生命活力
    同時我們要集公司所能,努力打造品牌力,讓更多大眾消費者認知、認可,進而信賴華熙生物,這已經成為了公司的戰略之一。」對於公司,如何做好品牌的打造,趙燕表示:我認為品牌之間的競爭,首先應該是產品力的競爭,生物科技企業要以產品力為核心,找準客戶群體,通過優質的客戶體驗來建立自己的品牌,核心是滿足消費者需求。
  • 保險套中用玻尿酸 華熙生物的市場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為國內、外知名保險套生產企業提供玻尿酸原料的,正是剛剛於上交所啟動公開招股的中國透明質酸領軍企業——華熙生物。事實上,大眾熟知的玻尿酸很多來自醫美領域,但其還擁有眼科、骨科、胃腸科、皮膚科、整形外科、計生等非常廣闊的應用場景及市場空間。而華熙生物的公開招股,則意味著科創板即將迎來一支生物科技實力股。
  • 華熙生物:依託生物科技 持續帶來健康美麗快樂的生命新體驗
    路演嘉賓合影——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網上投資者交流會精彩回放出席嘉賓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燕女士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瑞先生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線執行總經理、保薦代表人呂瑜剛先生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線總監
  • 科創板首富能守住玻尿酸王座麼?
    文/熔財經作者/屠鈞從華熙實業到華熙生物,山東女首富趙燕起於服裝,興於地產,立於文體,成於玻尿酸,發跡路上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時代發展的鼓點上。當時有投資人打算以8折的價格收購福瑞達化工,趙燕卻以1.5倍的溢價收購福瑞達化工50%的股份,並逐漸通過旗下投資公司的股權交易,成為福瑞達化工的實控人。入主福瑞達化工後,趙燕第一步就是在當時高薪從北京聘請了一位總經理,幫公司建立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
  • 攀登者·企業家訪談錄①|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企業家就是要有擔
    首期對話嘉賓是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燕。華熙生物榮登山東民企十強產業10強榜單,於2019年11月在科創板上市。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新發展格局,趙燕和她的團隊將如何勇擔社會責任,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近期,趙燕做客「攀登者·企業家訪談錄」,分享了她的心路歷程。
  • 「故宮口紅」帶紅分類產品 華熙生物營收淨利雙增超四成
    8月16日,華熙生物發布了包含2019年上半年財務數據的上會稿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說明書,華熙生物在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兩項指標上,雙雙獲得了同比增長超過40%的成績。查閱公告可知,能夠斬獲這樣的成績,除各業務條線整體表現不俗之外,「故宮」系列產品的「吸粉」效應逐漸顯現,「2018年底推出的『故宮』系列產品廣受消費者高度認可,推動功能性護膚品產品收入總體同比增長122.06%,收入佔比持續提升。」招股說明書稱。
  • 華熙生物申報的透明質酸鈉獲批為新食品原料
    華熙生物16年不懈推動敲開大門作為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華熙生物一直堅持不懈致力於推動透明質酸在我國食品中的應用。早在2004年,華熙生物便在國內首次啟動透明質酸作為食品添加的申報工作,並依託自身「兩個研究」(基礎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16年來堅持不懈地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論證報告,以期為國人帶來該領域自主的健康食品。
  • 併購加速行業整合,玻尿酸寡頭華熙生物迎來「集權時代」
    而此次收購同在產業鏈上遊深耕多年的行業老四,將使得華熙生物在透明質酸上遊源頭的優勢得到明顯加強。特別是在市佔率方面,華熙生物將佔據整個原料市場的半壁江山。如此一來,華熙生物在源頭以及整個產業鏈上的影響力將更大,整個全球玻尿酸市場的話語權也將牢牢掌握在華熙生物手中。可以預見,在馬太效應的加持下,玻尿酸行業將長期呈現出華熙生物主導的寡頭格局。
  • 專注透皮吸收 平價國貨之光 華熙生物BM肌活憑實力出圈
    作為華熙生物旗下的功效性護膚品品牌之一,BM肌活在長期的市場洞察中發現,大部分消費者的眼部問題比較複雜,除了幹紋細紋的問題,同時可能還存在改善黑眼圈以及去水腫等方面的訴求。但縱觀眼霜市場,大部分產品的功效還比較單一,很難同時兼顧眼部護理多個方面的訴求。而能同時滿足多方面需求的眼部產品,價格動輒大幾百甚至上千,價格友好型的產品領域存在著巨大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