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量質齊升 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

2021-01-08 中國高新網

  10月21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全國科技界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王志剛說,過去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了一番。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5年的第二十九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十四位。

  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科技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

  大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移動通信、新藥創製、核電等取得重大成果。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5G、人工智慧、區塊鏈、新能源等加快應用。21家國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雁」,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五年增長超過50%。高新技術企業從7.9萬家增長到22.5萬家。

  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創新生態進一步優化。推進國家科技管理機構改革,完成創新驅動發展頂層設計,科技體制改革主體架構基本建立。實施科研人員減負七項行動。科創板、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眾創空間等為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環境。

  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青年科技人才逐步成為科研主力軍。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探索引入國際同行評價。推動建立工作許可、人才籤證、永久居留轉換銜接機制,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

  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科技開放合作格局。進一步加強政府間創新合作對話,深入實施科技合作夥伴計劃。

(責任編輯:韓夢晨)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領域有哪些重大進展?一起來看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科技界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堅持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王志剛表示,過去五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
  • 「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國新辦21日舉行發布會,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科技界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過去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一番。
  • 見證「十三五」|我國全球創新指數升至14位,基礎研究佔比首破6%
    「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從基礎研究、科技工程再到前沿技術都取得矚目成就,「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也逐一從夢想變為現實。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7%增長到2.23%,同時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翻了一番,2019年超過2.2萬億元。
  • 海南「十三五」期間科技成果蓬勃湧現 科技創新優勢漸顯
    不到一周時間裡,兩項航天、深海領域的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相繼在海南「亮相」,不僅讓公眾看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正一點點化為現實,也成為我國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勇於進取、銳意攻關的有力見證。「這反映出海南在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中的重要地位,也表明海南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科技創新的有利基礎和比較優勢。」
  • 滁州市2017年上半年智能家電產業實現量質齊升
    中安在線訊據滁州網報導,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家電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74.9億元,同比增長11.3%,比去年同期高出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高出2.1個百分點,產業整體呈現運行平穩、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突出集聚基地引領。
  • 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59.5%
    ——創新要素支撐更加堅實。2019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2.2萬億元,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研發經費仍然實現穩步增長且投入強度再創歷史新高,實屬不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龍海波表示。
  • 《「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印發(全文)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建設局(環境保護局)、林業局,各有關單位:按照《「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的總體部署,為明確「十三五」期間環境領域科技創新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重點技術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特制定《「十三五」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 「十三五」科創成就:基建與尖端科技齊飛
    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不懈奮鬥。從整體數據上來看,2019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達到了2.21萬億元,相比2015年增長56.3%,研發經費支出總額佔GDP比重達到2.23%,已經超過了歐盟的平均水平。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的「2020全球創新指數」榜單中從2015年的第十五名提升至第十四名。
  • 中國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
    」時期,中國科技創新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底蘊足、後勁強,鐵基超導、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學等多領域湧現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更加注重原創導向,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
  •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 給科技創新注入「強心劑」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引導社會各界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與布局,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探索多元化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完善鼓勵研發投入的政策體系,提升科技經費投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
  • 德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
    一、德陽市「十三五」科技發展基礎和發展態勢 (一)發展基礎。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5件,擁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產品。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登記量達到80項。加強技術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諮詢、技術經紀、技術轉移、技術評估、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服務機構。加快知識服務業、科技諮詢業、科技信息業的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興辦科技中介機構,開展科技服務。以市內現有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基礎,整合市內各類研究實驗資源,營造開放的、共享的研究實驗環境。
  • 十三五期間,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近400%
    1月14日,記者從「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三大主導產業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38家,相比十三五初期增長近400%。
  • 落實創新發展理念 推動科技強國建設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國際人士表示,中國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為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中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創新治理,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合作重要推動力量。
  • 為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提供支撐!「十三五」高校科技工作再上新臺階...
    2016—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 北京「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目標全面完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漸...
    當天,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開工,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臺主體結構封頂。一系列項目的穩步推進,正在加快完善科技創新生態和新型城市形態,為北京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建好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添磚加瓦。
  •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3日電(李楠) 1月1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行「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國主糧種業基本情況、「十三五」時期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主糧育種領域的科學進展以及「十四五」時期中國農科院科學院在科技支撐種業翻身仗的部署情況。
  • 「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與關鍵
    21世紀以來,國際格局開始朝著多極化的趨勢發展,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以競爭和融合為核心的創新之戰成為常態,科技創新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爭奪生存權、發展權和話語權的焦點與核心。高層次創新人才成為全球科技競相爭奪的戰略資源,促進科技與教育相結合已經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關鍵。
  • 「十三五」期間湖南已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三湘都市報1月13日訊(記者 胡銳)今天,記者從全省製造強省建設工作會議獲悉,「十三五」期間,湖南製造強省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 北京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超過紐約、柏林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12月24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科技創新專場新聞發布會。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楊仁全介紹,全市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超過了紐約、柏林等國際知名創新城市。
  • 四川達州搶抓機遇 在新一輪發展變革中推動文旅經濟量質齊升
    據統計,2019年,達州全市旅遊接待遊客4137萬人次、同比增長46%,實現旅遊收入328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居全省第1。今年1至10月,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達州全市文化產業115家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實現44億元、同比增長1.1%;全市旅遊接待3005萬人次,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1.4%;實現旅遊總收入219億元,恢復至去年同期的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