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發現實體商業的一切
大家好,我是銳裘。
去年,《第一財經Yi Magazine》的子項目品牌《未來預想圖》推出了一本Mook,名字叫《就是要逛才有趣——新·商業空間大改造》。這是第一次有財經媒體將各類的零售店鋪、購物中心、酒店、商業街區等實體空間形態統稱為:商業空間。
《就是要逛才有趣——新·商業空間大改造》封面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啟迪。在那之後,我萌生了想從純講商業地產和零售品牌,擴展至討論更大的實體商業範疇的想法。
只是,我首先得先解決一個問題: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商業空間」指的是什麼?
哪怕是行業內的人,在一開始聽到這個詞時總會這麼反應:「哦,是要做建築設計了嗎?」
Google「商業空間」,搜到的詞條,都與設計有關
誠然,設計是商業空間裡很重要的一環,但它一定不是全部。
我認為,聊商業空間時,更重要的需要關注它的「後半生」——會聚集的人、經營是否可持續、是否有創新,與在地文化、城市發展的連接性。
在策劃《Future Space》半年後,我們的目標也越發清晰:希望通過定義商業空間,以及報導的每一個案例,它們都可能會是實體商業復興的未來,成為人們回到線下逛街的理由。
一個利好的信號,是國內的實體商業正隨著疫情的控制而慢慢恢復,逐漸趨於利好狀態。
還有一個趨勢,是因內需擴大,實體商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此前我們曾跟蹤報導的多個話題,包括:互動式戲劇體驗、基於VR/AR的數位化娛樂、主題性綜合空間、近郊的城市綜合體、城市基建等商業/公共空間形態,都在城市裡逐漸湧現。
所以,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這個頻道會持續做三件事:
- 長期關注並推薦國內有潛力的商業空間品牌
- 尋找植入在空間的優質內容提供者
- 探討商業空間經營可持續、在地意義
坦率來說,銳裘的影響力還不夠大,要支撐起這個使命,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為此,我們正在做內部調整,希望用自己的小微力量,陪伴並見證商業、經濟的復甦與再次騰飛,幫助行業為更長期的事情做準備,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懷有一份信心。
就像《未來預想圖》說的那樣:「讓我們,有街可逛。」
如果你也對「商業空間」話題感興趣,如果你也有一顆不斷成長的心,不論你是實體商業裡的空間運營者、內容提供方,還是服務商,都歡迎掃碼添加銳裘的工作號(id:RQmarketing2018 ),並附上:姓名+公司職級+職業+所在城市,告訴我們你對商業空間的理解,以及你正在做的事情,也許接下來,就會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發生。
ps:《Future Space》欄目接下來會以兩周一更的頻次與大家見面,也歡迎把你心中的「未來空間」推薦給我們,下一篇內容,也許就是你的推薦。
撰文:銳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