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海水供暖製冷系統今年冬天將投入使用

2021-01-17 搜狐網

  中新社大連九月八日電(記者 劉育英) 利用海水溫度變化所提供的能量為建築物供冷供暖,能夠大大節省能源的消耗。中國正在大連建設首個這樣的系統,今冬供暖季來臨之季,將投入使用。

  記者隨商務部「品牌萬裡行」活動來到遼寧省大連市時了解到,當地的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冰山集團正在大連市星海灣商務區實施「大型水源熱泵項目」,一期工程將為商務區的會展中心和遊泳館供暖和製冷,計三十萬平方米,二期工程達到七十萬平方米,三期工程達到二百萬平方米,將為附近住宅小區供暖和製冷。

  據冰山集團總工程師王志強介紹,如果把海水的溫度從三度降低到一點五度,其釋放出的熱量通過壓縮機的作用可以用來供暖或製冷,比起直接用電力,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能源。對於主要用煤發電的中國來說,減少煤的消耗還能夠減少環境汙染。海水的溫度越高,節省的能源也就越多。

  目前,海水熱泵技術已經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得到應用。按照中國《建築節能實施方案》要求,「十一五」期間,中國示範城市的水源熱泵供熱、製冷面積要達到五百萬平方米以上。目前,星海灣商務區項目為示範項目,已得到有關部門的資助。如果這個項目能夠成功實施,則意味著中國今後能夠以海水為能源,提供區域室內溫度的調節。

相關焦點

  • 能供暖能製冷 探秘淺層地熱能是如何做到的
    使用情況如何?我國的儲備情況怎麼樣?這些新技術是否能既清潔又保證供暖效果呢? 北京市海澱區北清路一產業園採用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主任郝愛兵介紹,相比於用傳統的煤電,其全年成本節省一半。「這一個產業園區整個用的是淺層地熱能。建築面積是47、48萬平方米,它的供暖製冷一平方米16、17塊錢,而在北京集中供暖大概是27、28塊錢一平方米。」
  • 山東首臺天然氣、煤粉兩用熱水鍋爐投入使用
    一直以來,如何讓市民既享受到冬天的溫暖,又看得到藍天,是供暖行業從業者熱議的話題,也是供暖行業積極探索的方向。近日,在漿水泉熱源廠裡,時刻監控著廠裡鍋爐系統的工作人員中響起陣陣歡呼聲,隨著廠裡4號鍋爐A、B兩側燃燒器成功點火,山東省內首臺100噸天然氣煤粉雙燃料鍋爐成功運行。「這個鍋爐系統採用了中國煤科院一體化雙燃料燃燒器技術,可以實現同一燃燒器內煤粉或天然氣的燃料切換,確保不間斷供熱。」
  • 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創建 山東省核能綜合利用再獲創新突破
    去年11月,依託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山東省建成全國首個核能商用居民供暖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2019—2020年首個供暖季為周邊73個小區持續供熱136天,節約原煤消費約16000噸,居民普遍反映核能供熱清潔低碳、安全可靠、幸福感獲得感強。
  • 地源熱泵供暖與鍋爐供暖哪個好【詳細介紹】
    目前,地源熱泵系統在中國房地產市場流行,長江以北武漢、蘇淮一帶已使用比較多。地源熱泵系統無需鍋爐房、不用冷卻塔,不燃煤、不燃氣、不燃油,與常規空調和採暖系統相比,地源熱泵節能在50%左右。  目前國內的很多專家非常看好 地源熱泵技術 對於改善能源利用結構的作用。武昌火車站已採用地源熱泵系統,在地下60米深處構築水循環系統,用冷熱交換的辦法使室內降溫。
  • 地熱能供暖將在南方供暖發揮重要作用
    曹耀峰進一步指出,地熱能在夏熱冬冷地區規模化供暖製冷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夏熱冬冷地區涉及的16個省市中,中深層地熱資源年可開採量約11.8億噸標煤,長三角城市群26個地級以上城市淺層地熱能資源年可開採量約1.4億噸標煤。
  • 從2019年中國製冷展看:中小型空調設備與系統
    從2019年中國製冷展看:中小型空調設備與系統——《2019年中國製冷展技術總結》系列報導(6)根據《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指示,家在北方地區農村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在冬天的時候,家裡安裝了空氣源熱泵?在政策的指導下,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空氣源熱泵會持續火爆。
  • 2018年中國製冷展首日 格瑞德主機系列產品人氣爆棚
    原標題:2018年中國製冷展首日 格瑞德主機系列產品人氣爆棚 展會現場2018年4月9日,被譽為「全球製冷行業年度盛宴」的第二十九屆國際製冷、空調、供暖、通風及食品冷凍加工展覽會(以下簡稱2018年中國製冷展)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揭幕。
  • 利用海水製冷供熱,廈門這個「神器」了解一下
    海水源熱泵系統的工作原理,就是在消耗少量電能的情況下,在冬季把海水中的能量「取」出來,給建築物供熱;夏季則把建築物內的能量「取」出來釋放到海水中,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目的。海水源熱泵機就像一座冷熱交換站,海水、淡水通過「板式換熱器」完成冷熱交換,進而為建築製冷、供熱。
  • 十四種供暖製冷方案優缺點,一定要懂!
    根據《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發展地熱源、水源、空氣源熱泵技術和汙水源熱泵技術,一般情況下不應採用直接電供暖方式。提倡蓄冷、蓄熱空調和供暖,儘量利用電網低谷負荷。國務院文件(國發(2008)03號)節能技術推薦採用水源熱泵與蓄冰技術。
  • 不管南方夏天有多熱,冬天一樣也需要供暖啊
    現實中北方更加舒適,冬季絕大部分地區都有集中供暖,少數部分獨立採暖也相當成熟,加之整個建築都是符合採暖標準保溫效果良好,可以說完全沒必要擔心冬天的寒冷,反而在家靠著暖氣吃著冰淇淋是真真兒的享受。相比之下,南方的冬天就很難熬了,亟需供暖。
  • 張北縣蔡腦包村使用太陽能土壤蓄熱供暖
    2020年12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張北縣蔡腦包村進行了實地探訪。這些太陽能真空管將源源不斷太陽光熱能吸收,然後輸送到後院80米深的地下,利用土壤把熱能儲存起來,然後再通過供熱管道將熱能輸送到村委會的每一個房間。數九寒天的季節,張北縣室外溫度已經達到零下30度,但是在利用太陽能供熱的屋子裡,始終是暖洋洋的,室內溫度顯示為21℃。
  •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雄安地熱可為1億平方米建築供暖製冷
    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經過近四年努力,雄安新區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流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分布已基本查清。目前「透明雄安」城市地質信息平臺已初步建成,實現了地下水位、水質、土壤環境質量等自然資源多要素調查監測,可為自然資源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和地質環境問題防控提供有效支撐。
  • 供暖能源新觀察: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 減少採暖地區燃煤消耗
    央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清潔取暖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式的「煤改電、煤改氣」,而是對煤炭、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多種能源形式統籌謀劃。近年來,一些地區發展淺層地熱能供暖,在減少燃煤消耗、提高區域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成效。
  • 濟南23個「供暖孤島」加入城市集中供熱 今年供暖首日投訴量同比降四成
    今年,濟南市住建局著手讓老舊小區改造從「面子」轉向「裡子」,加快補齊老舊小區水電氣暖、民生服務設施等短板,50 個改造項目、605 萬㎡全部開工;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開工 214 部,竣工268在12345熱線接聽活動現場,陳勇說,今年供熱質量百姓普遍反映良好。據12345熱線統計,今年濟南供熱首日投訴量比去年同期下降四成。
  • 制冷機組在冬天如何高效穩定運行?
    據製冷快報記者了解,制冷機組的運行效率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制冷機組運行效率問題成為很多人頭疼的大問題?冬天天氣寒冷,在北方更加明顯,這時一些制冷機組會遭遇冷凝壓力過低、製冷量不足、損耗增加、機械磨損嚴重等問題而導致機組低效率運轉或者停機。
  • 淺析中國製冷空調行業發展趨勢及對中國製冷展的影響
    製冷壓縮機是製冷與空調系統的心臟,如沒有節能型製冷壓縮機,系統無論如何先進、完善,也不會得到高效節能型製冷空調設備。其次,是加強開發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力、海水發電推動的製冷設備。第三,開發可利用多種能源驅動的製冷空調設備。能源緊缺已是製冷行業發展的一大障礙,隨著經濟發展能源緊張的狀況必然加劇,所以必須注重開發可利用的新能源、廢熱、天然氣的等的製冷設備。
  • 冷卻塔可以解決制冷機組冬天放冷嗎?
    冷卻塔可以解決制冷機組冬天放冷嗎? 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 我們在講體育類建築的暖通設計(我們今年的 是根據建築類型講解的,已經講完了辦公、酒店、商業的暖通設計了,現在在講體育建築的,後面還有其他類型的,如醫院、圖書館、展覽館 )的時候,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系統採用的是冷水機組+冷卻塔的方式,夏天用冷卻塔,冬天也用冷卻塔。冷卻塔其實還有一個名字,熱源塔。
  • 100秒|供暖倒計時!今冬德州15個小區關停地熱井供暖
    齊魯網德州11月2日訊集中供暖,鼓勵環保熱源,例如地熱資源。在德州不少居民小區,就是採用地下井的方式,把地下熱水,引入到供暖管道裡。 但是今年冬天,德州主城區卻有15個小區,要停止使用這種「環保熱源」,轉而引入城區熱企鍋爐燒煤供暖的熱水。
  • 日本冬天寒冷跟中國東北一樣,雖沒有集中供暖,卻選擇這樣過冬
    日本冬天寒冷跟中國東北一樣,雖沒有集中供暖,卻選擇這樣過冬每年的冬季,除了讓人受不了的寒冷以外,最吸引人的風景就是雪景,最近這幾年非常火爆的一個地方「雪鄉」,每年都吸引很多的遊客專門前來欣賞雪景。在日本的北海道,也是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雪鄉」,我也是世界上十大最美雪景之一,日本離中國不算太遠,而且日本在冬天氣溫寒冷,跟東北差不多。但是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中國北方往往都會集中供暖,來度過寒冷的冬天,日本其實並沒有集中供暖這樣的說法,日本人是怎樣度過每年的冬天的?
  • 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海陽核能供熱...
    同時,依託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建成全國首個核能居民供暖項目,被國家能源局命名為「國家能源核能供熱商用示範工程」。2019-2020年首個供暖季為周邊73個小區持續供熱136天,節約原煤15579噸,居民普遍反映核能供熱清潔低碳、安全可靠、幸福感獲得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