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的一碗豬油拌飯嗎?當熱熱的豬油渣灑在上面,散發出的味道真的香到極致,讓人垂涎三尺,至今依然回味無窮。
豬油在大家的眼裡,就是香,無論用來拌飯、拌麵、炒菜,只要往上面加一勺,就能成為一道食慾大開的美食,而且還能提升下自己的廚藝。
豬油不健康?
隨著生活條件變好,大家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也更注重健康飲食。前幾年一場關於植物油比豬油更健康的說法開始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他們認為豬油不健康的原因來自這兩點:
一是豬油價格便宜,甚至不值錢,很多人追求高價值的植物油,認為越貴越好。
二是豬油含有飽和脂肪,作為對人類不太友好的脂肪,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但其實植物油貴,並不在於它的營養價值高。
雖然它的確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有幫助,但價格高是因為植物油提取困難,造成成本高,價格自然跟著上漲。
另外,動物油含有飽和脂肪酸,吃多了會造成動脈硬化,但它也不是一無是處。
動物油裡面含有的物質能夠保護臟器,比植物油更耐熱,不易產生反式脂肪。要知道而反式脂肪比飽和脂肪更不好,攝入過多又會引起心腦血管等問題。
而且從中醫的角度,豬油有健脾養胃、潤腸通便、補虛潤燥、解毒等功效,只要用對了,就不怕對健康造成影響。
吃油不平衡,才是肥胖的根源
很多人覺得吃豬油會導致肥胖,事實上,引起肥胖的是,很有可能是單吃一種油。
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給一群小鼠餵養不同種類但同質量的油(大豆油、橄欖油、豬油),經過一個月之後,他們發現:
吃油少的小鼠,無論吃哪種類型的食用油,體重和之前並沒有太大區別;
吃油多的小鼠,不管是什麼油,體重都發生較大的變化;
大豆油和豬油混著吃的小鼠,和只吃大豆油的小鼠,後者小鼠的重量比前者還要重。
科學家得出其中一個結論:豬油混合在大豆油裡,有抗肥胖的作用。
可見,豬油並不是讓人肥胖的直接原因,吃油過量且不平衡,才是造成身體肥胖以及心血管高發的根源。
當然了,有心臟病或者高血壓的患者,最好還是少吃豬油,而玉米油、亞麻籽油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其他健康人來說,與其糾結橄欖油、大豆油、還是豬油健康,還不如在在選擇之前,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學會交替用油,同時把控每天吃油的重量,才是對健康的保障。
推薦不同烹調情況所加入的食用油
爆炒、煎炸:豬油、牛油
爆炒、煎炸溫度高,用豬油、牛油比較好,耐熱性很高,不易產生反式脂肪。
炒菜:大豆油、花生油
清炒的時候,用油溫度在180℃~200℃左右,可以放大豆油、花生油,耐熱性高。
煮湯:亞麻籽油、橄欖油
相對於爆炒、清炒,煮湯溫度不會那麼高,用亞麻籽油、橄欖油等耐熱性差點的植物油就可以。
豬油怎麼吃,可以美味又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一天攝入飽和脂肪酸含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0%。
根據男性一天需要消耗1500~1800卡路裡,女性需要消耗1200~1500卡路裡,那麼換算過來,一天豬油的攝入量為15-20克。
調查顯示,一碗豬油拌飯是7g豬油、豬油炒青菜是20g豬油、這樣子一看,好像天天吃豬油都可以。
其實不然,日常除了豬油,還有很多食物富含飽和脂肪,比如肉類、蛋類等等各種。加上這些食物,再食用20克豬油,那就超過了飽和脂肪的攝入標準。如果天天吃,器官內臟遲早會承受不了。
所以,一般炒菜時,主要以植物油為主,如果偶爾口饞,可以一周1~2次用豬油炒菜或者拌飯,但要注意,老年人、心腦血管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都不宜吃豬油。
雲浮融媒中心
來源:健康圈
責編:潘偉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yunffb@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