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太空3D列印企業MadeInSpace被收購

2021-01-11 中關村在線

外媒消息,全球首個將3D印表機送上國際空間站的公司Made in Space(MIS)已被Redwire收購,具體的收購條款沒有透露。

國際空間站的第一臺3D印表機 正是由MIS提供的

Redwire是關鍵任務空間解決方案專家和空間組件生產商,由AE Industrial Partners(AEI)於2020年6月創立。專注於事航空航天、國防和政府服務以及特殊工業市場。今年年初AEI收購了Adcole Space,後者是小型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組件的設計、製造、集成、測試和操作的專家;另外還收購了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太空系統工程公司Deep Space Systems。併入之後Redwire旗下產品包括空間傳感器、有效載荷、飛行硬體和探索太空飛行器。現在又增加了太空製造的板塊。因此AEI的太空探索前景越來越廣闊。

Redwire已經是一家前景廣闊的太空探索企業

Made In Space是第一家在太空中3D列印零件的公司,成立於2010年,通過開創在軌製造和組裝解決方案,在航天行業中樹立了自己的堅實地位。並且它與NASA合作開展了許多旨在推進太空製造的項目,其中包括Archinaut計劃,一種能夠在太空中建造大型結構的機器人製造和組裝系統。目前Made In Space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在美國傑克遜維爾州、佛羅裡達州、加利福尼亞州、阿拉巴馬州和俄亥俄州都設有辦事處。

MIS總工程師Michael Snyder認為:「我們贊同Redwire的願景——突破太空技術創新的邊界,對地球產生積極的經濟影響並推動勘探,為此創造更多的機會。在Redwire和AEI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期待著加快努力並向市場提供新產品。」

通過不斷的併購整合,一家新的太空公司就這樣突然出現了。Redwire擁有引人入勝的技術組合,給太空探索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

(7473803)

相關焦點

  • Made in Space為NASA開發可在太空混合3D列印系統
    【PConline 資訊】Made in Space已經在太空中製造中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該公司負責有史以來第一臺發射到太空的3D印表機,以及隨後在國際空間站繼續3D列印的增材製造設施。該系統可以使用各種材料(包括金屬)進行3D列印,這與目前ISS上的3D印表機不同,後者只能用聚合物列印。新的NASA合同是第二階段小企業創新研究(SBIR)獎項; Made in Space目前已經完成了去年收到合同的第一階段。
  • Made In Space將把SLA陶瓷3D印表機送入國際空間站
    2020年9月24日,白令三維獲悉,空間製造技術的領導者 " Made In Space"(MIS),將於9月29日將第一臺陶瓷3D列印製造設備送入國際空間站(ISS)。作為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第14次商業補給任務(NG-14)的一部分,這臺渦輪陶瓷製造設備(CMM)將成為第一臺在軌運行的立體光刻(SLA)3D印表機。
  • 出走 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   第一,3d列印的原材料的資源十分有限。3d列印的材料有些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有些即使存在,也很少運用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更不可能大規模的運用到3d列印中。
  • 雙語•科技:火星太空人可用3D列印的皮膚和骨頭治傷
    為了幫助他們解決更嚴重的問題,比如嚴重的皮膚燒傷或骨折,德勒斯登工業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能夠在太空中產生人體組織的3D 生物印表機。3D bioprinters are similar to traditional 3D printers, with one key difference.
  • Made In Space!太空製造業助推人類徵服星辰大海
    中國日報網6月24日電 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所屬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 是航天領域最知名的創業公司,他們已經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大幅降低了人類往返太空的成本。不過,美國另外一家初創公司的「黑科技」或將進一步推動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
  • 6.5億收購精密點膠大廠Scienion,生物3D列印CELLINK大舉擴張
    導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生物3D列印的應用正在逐漸爆發! 2020年8月26日,南極熊從外媒獲悉,瑞典3D生物印表機和材料開發商CELLINK已經開始收購精密點膠3D列印公司Scienion,交易價值8000萬歐元(約合6.5億元人民幣)。
  • 3D列印材料格局驟變:科思創127億收購帝斯曼樹脂和功能材料業務
    南極熊導讀:在國內做光固化3D列印的從業者幾乎都接觸過一個品牌,那就是來自荷蘭的帝斯曼(DSM)集團,這家公司提供的光敏樹脂材料曾一度雄霸國內市場。之後帝斯曼不斷在3D列印材料方面布局,形成了一系列的產品,最近有人要收購帝斯曼的這塊業務了。收購方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廠商之一 Covestro AG。
  • 3DP 3D列印工藝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立體噴墨列印法(Three-Dimension Printing,3DP)是出現很早的一種3D列印技術。1993年由MIT發明,1995年 Z Corporation公司獲得專屬授權,2011年被3D Systems收購(技術名稱更改為ColorJet Printing)推出,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彩色3D列印技術。
  • 你知道最近很火的太空國家Asgardia嗎?他們官網使用的是.space域名
    西部數碼(west.cn)10月17日消息,相信大家都聽說了,最近有個很火的太空國家Asgardia。不過你知道嗎,如果你訪問Asgardia.com會發現,該域名會跳轉到其官方正式域名Asgardia.space上。
  • 出走SpaceX 和藍色起源,兩位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多萬人民幣的首個上市商業太空公司維珍銀河等等。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1.使不可能的設計成為可能準確地呈現複雜設計的能力是3d列印的最大優點之一。例如,它已經徹底改變了珠寶市場。這只是開始。其他還有像執行器、LED和音頻設備這樣的元件可以嵌入到具有新響應度的3D列印藝術作品的結構中。
  • 美研發3D列印太空食品(圖)
    原標題:美研發3D列印太空食品利用「選擇性雷射熔融」工藝,用高能雷射束把鎳鉻合金粉末熔化,再根據計算機設計的3D模型「列印」出噴射器(左圖),經過拋光後得到使用級別的噴射器(右圖)。英國《每日郵報》刊發的圖片顯示,美國得州一家3D列印公司能為顧客列印出6.15英寸(約合15.621釐米)的微型「顧客」。據新華社電美國航天局27日宣布,該機構採用3D列印技術製造了火箭發動機的噴射器,它在高溫高壓測試中「完美工作」。這意味著該機構在通過3D列印技術削減太空探索中的硬體成本方面「前進一大步」。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湖南率先探索「3D列印+精準醫療」
    增材製造行業的院士、專家,還有航空航天、裝備、材料、檢測等龍頭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增材製造技術的前景及發展趨勢。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圍繞「3D列印+」作主題發言。盧秉恆在接受星辰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做好「3D列印+」這篇文章後,增材製造將為湖南乃至全國的智能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強大的助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右]在大會新聞中心接受採訪。)
  • 南風股份收購中興裝備 3D列印具爆發增長機遇
    同時,公司近兩年積極開拓新型產品,尤其是PM2.5處理設備和3D列印技術,為公司打開了新的市場空間,特別是後者「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被譽為最具市場潛力高端3D列印應用,一旦投入使用,下遊將展開600-800億元的市場空間,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另外,本次收購中興裝備也可以間接加快公司重型金屬3D列印技術的產業化推進。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打開APP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陳翠 發表於 2019-03-26 16:33:56
  • 3D列印「太空牛肉」的問世,或將改變地球上的食品生產方式!
    博科園:本文為生物科技類太空人成功在國際空間站「列印」牛肉,將潛在地改變地球上的食品生產方式。在3D生物列印「太空牛肉」的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動物受到傷害。過去,太空食品是出了名的「賣相差」,口感也是令人望而卻步。慶幸的是,新技術的不斷湧現逐漸讓太空人的飲食發生革命性變化。回想當初,第一批入主太空的太空人要從好似牙膏的管子擠出食物,現在的太空人則可以享用冰激凌和新鮮水果,調味的鹽和胡椒也有了液體版。太空人奧列格·科諾年科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第一項3D生物列印實驗不過,能夠經受住微重力環境考驗的食物類型並不多。
  • 光與影的魅力 3D列印之光聚合成型技術
    ,圍繞整個3D列印產業鏈相繼併購了數十家企業,特別是隨著近幾年3D列印關注度的提升,公司併購的步伐不斷加快。2011年,公司相繼收購定製化零部件製造商Quickparts和多色噴墨3D列印領域領導者Z Corporation。2013年8月,公司宣布收購英國的CRDM公司,後者專門從事航空航天、賽車運動、醫療設備行業的快速原型和快速模具服務,這一措施幫助公司站穩了英國市場。
  • 3D列印技術「上天」了!去太空旅行一下怎麼樣?
    3D列印技術的日益成熟,讓太空漫步的夢想有了更多實現的可能性。許多新成果的取得,讓人們對3D列印有了全新的認識。不久前,在長徵五號B火箭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上,搭載了一臺「3D印表機」,飛行期間該系統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樣件列印,並驗證了微重力環境下複合材料3D列印的科學實驗目標。這是中國首次開展軌道3D列印試驗,也是全球首次實現連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太空3D列印。
  • 月募集5.9億美元,以色列3D列印公司Nano Dimension將進行重大收購
    小身軀撐起巨大的融資根據Nano Dimension的官方說法,與之前的幾輪融資一樣宣布,Nano Dimension解釋新資金是營運資金和一般業務需求所必需的,這可能包括「戰略機會」,包括收購公司。介於Nano Dimension本身的業務規模很小,它籌集的資金表明它正在為大型收購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