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突然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經達到上限?中國的機會來了

2020-12-05 洞悉視界

本日跟朋友們聊一聊:臺積電鼓吹曾經找到了2nm晶片的生產工藝,而中科院也傳來了一個讓咱們奮發的好信息,這會不會是中國半導體平臺的挫折點呢?

憑據此前的信息表現,臺積電行使切入環抱式柵極技術,研發出了2nm晶片生產工藝的可行性計劃,憑據職業人士吐露,2nm工藝曾經靠近半導體摩爾定律的生產極限,這也是當前晶片工藝所能霸佔的極限,若沒有新的技術釐革,辣麼就意味著2nm工藝即是晶片工藝的極限了,而2nm的晶片所包含的能量,也是當前沒有設施描述的,在兩全強大機能的同時,還可以或許完成更低的功耗。

而關於如許的信息傳出,關於咱們來說則是一個好信息,咱們的時機也要來了,他們的技術曾經抵達了極限,也就意味著在來日起碼十年的光陰,曾經沒有衝破的大概了,很為優秀的生產工藝也將停頓在2nm,半導體平臺的研發曾經走向了止境,咱們也有充足的光陰去霸佔關聯的技術壁壘,當前咱們領有的很為優秀的生產工藝,即是中芯國外可以或許完成量產的14nm晶片工藝,而許多技術並非本人研發的,還要用到國外的優秀技術,所以這也極大限定了中國半導體平臺的開展。

過去大概還沒有感受到甚麼,跟著華為在晶片的研發上獲得龐大衝破以後,美國就首先憂慮本人在半導體平臺的職位,所以對華為舉行了種種技術封閉,乃至完成了晶片禁令,迫使應用美國技術的臺積電對華為的晶片生產執行了斷供,中芯國外當前永遠無法衝破更為高端的晶片生產工藝,也是由於美國關於光刻機的收支口限定,這也造成了中芯國外無法給華為帶來本色性的贊助。

當前荷蘭ASML公司生產的7nmEUV光刻機,是當前為止很為尖端的科技結晶,這項技術連結了歐洲多國的多年研發功效,他們執行了精密的封閉,所以中國想要獲得關聯技術比登天還難,咱們在半導體平臺起步較晚,就連很為根基的技術,也要花消咱們很大的工夫,所以在半導體平臺永遠存在著極大的短處。

經由科研職員的起勁,咱們當前也控制了28nm光刻機的生產工藝,估計將在2021年完成託付,而真正算起來咱們自立研發光刻機的光陰,也不過十幾年的光陰,全部的技術都是從無到有,摸著石頭過河,在這麼短的光陰內完成28nm光刻機國產化,毫無疑問這個速率曾經充足讓外國人齰舌。

而在半導體平臺的研蓬勃到極限狀況以後,也就意味著咱們有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光陰去完成關聯技術的衝破,來完成關於西方國度的追逐,當今在國度以及各大企業的支撐之下,完成很為頂尖的光刻機國產化,也只是光陰疑問,而這個光陰咱們當今也欠好校驗,信賴以當前的研發力度,這個光陰不會太長。

晶片生產工藝的上限,關於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信息。

而中科院當前也傳來了好信息,打響了彎道超車的第一槍,中科院曾經研發出了可行性的5nm晶片的光刻技術,而接納的技術徹底差別於荷蘭ASML公司的技術,如許的另闢門路將更有益於咱們完成技術衝破。

憑據很新的信息,中科院當前曾經勝利研發出了,新式的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機加工技巧,固然當前臺積電曾經首先研發2nm的工藝了,不過這關於咱們來說曾經很可貴了,極大拉近了咱們和臺積電的差異,很終的後果咱們也只能守候光陰的考證了,信賴國度也不會讓咱們掃

相關焦點

  •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
    臺積電宣布,半導體領域發展已達上限?我國反超的機會來了臺積電宣布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最近,TSMC(臺積電)聲稱已經發現了2納米晶片的製造工藝,中科院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眾多關注科學進展的人都為之振奮。這將是中國半導體領域的一個轉折點嗎?
  • 中國科學院突然宣布!半導體領域又傳來好消息,川普始料不及
    但遺憾的是,目前半導體領域仍然是我國科技領域裡的一個薄弱點我國半導體領域的現狀國外對製造光刻機的技術層層封鎖,中國想要獲取光刻機相關的技術可以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光刻機的研發是一項非常非常複雜的技術,再加上我國半導體領域起步相對比較晚,所以目前我國的半導體領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相當落後。
  • 全球8英寸晶圓緊缺,臺積電也宣布決定,這或許是國產廠商的機會
    比如聯華電子就已經在2020年第四季度把價格提高至10%到15%左右,最高的緊急訂單甚至提價到了40%。全球8英寸晶圓短缺造成的影響是會產生連鎖反應的,所以世界第一大晶片代工廠臺積電也宣布了一項決定。臺積電宣布重要決定在臺積電的客戶當中,大部分都是美國客戶,而客戶的需求又是7nm以及5nm高端晶片。14nm的訂單相對而言不如高端晶片的需求高。
  • 中微研製5納米蝕刻機,已供貨給臺積電,對中國半導體影響有多大
    這讓很多人認為似乎除了這幾個企業,中國晶片領域再無領頭者,讓人們對於中國晶片的未來有所擔憂,其實並不是這樣,除了這幾大熱門企業之外,在我國還有無數的中小企業專注於半導體領域以及晶片領域的研發,為此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是其成就沒有廣為流傳而已。
  • 張忠謀與臺積電 半導體製造強者是怎麼成功的
    今年6月5日,世界知名的半導體製造巨頭臺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宣布辭職,離開了他為之奮鬥了三十年的臺積電。這位87歲半導體宿將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又可謂從勝利走向勝利。張忠謀以機械碩士的身份入職希凡尼亞半導體,為今後在半導體領域職業發展打下了基礎。因為和上司爭吵負氣出走的他,又跳槽到後來大名鼎鼎的德州儀器。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臺積電發展歷史:1987 年 2 月成立的臺積電,開創了全球純晶圓代工的新商業模式。在當時,全球的半導體行業採取的是單一的 IDM 模式,即企業內部完成晶片設計、晶片生產和測試封裝等 3 個流程,當時的英特爾、三星等半導體企業都是採取這種模式。
  • 中國半導體IC製造產業現狀與創新應用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國外企業製程進展 今年4月,國際晶片製造廠商先後公布它們最新製造工藝進展,代工巨頭臺積電宣布其7nm,工藝技術已經成熟,並開始量產晶片,當前,臺積電已經使用7nm技術生產了18種產品,年底將生產50種以上的產品,它的7nm技術將應用於CPU、GPU和移動SOC等領域。
  • 臺積電:全面衝刺1nm工藝,中科院:兩大技術領域已實現突破
    臺積電這邊剛對外宣布將會全面衝刺1nm工藝,中科院後腳就在兩大技術領域實現了突破,看來現在中國的技術發展之路已經越走越順暢了啊。01臺積電擁有的技術很全面臺積電在技術領域的名氣並不低,他們所擁有的技術也都非常全面,這不,就在臺積電突破了
  • 中國石墨烯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華為或成大贏家
    眾所周知,在現代科技領域中,半導體晶片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東西,不管是在智慧型手機,還是在人工智慧和AI等技術領域,半導體晶片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半導體晶片的研發是屬於高精尖的科技領域,所以想要研發晶片也是非常難的,而我國在晶片領域由於起步較晚,再加上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國產半導體晶片的發展相較於美國來說,一直都落後一大截!
  • 中國中微造出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供應鏈
    早在2017年4月份從研製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公司傳來捷報,其掌門人尹志堯正式對外宣布已經攻克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一時在國產半導體行業激起千層波浪,而實力頗為強勁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兩星期後才掌握5納米刻蝕工藝。
  • 中微已製造出5納米蝕刻機,對中國半導體領域影響深遠
    (文章來源:國器紀錄片)        早在2017年4月份從研製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公司傳來捷報,其掌門人尹志堯正式對外宣布已經攻克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一時在國產半導體行業激起千層波浪,而實力頗為強勁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兩星期後才掌握5納米刻蝕工藝。
  • 臺積電成功背後:臺灣半導體材料的迅速崛起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張致吉解釋,半導體材料大致可分為矽晶圓、光罩、薄膜製程使用氣體、蝕刻製程使用氣體、製程用洗淨藥液和乾燥藥液、研磨墊、研磨液體等部分。半導體材料的市場每年也穩定成長,張致吉引用《富士經濟報告》指出,以蝕刻用材料為例,市場規模在5年內仍會持續成長。因為,蝕刻用材料的作用就像一把化學的鏟子,以前做記憶體,只要在晶圓上挖128層,「現在已經堆疊到500層。」
  • 臺積電市值反超!英特爾7nm折戟,首席工程師突然離職
    消息稱臺積電計劃2022年量產3nm製程,在2nm研發取得重大突破。雖然市值在不斷漲落變化,但不得不說明問題。在過去幾十年來,英特爾一直是最大的晶片製造商,而今霸主地位似乎有所動搖。臺積電的反超和近期英特爾屢屢受挫也不無關係。其7nm製程工藝的上市將推遲6至12個月,最晚要等到2023年,股價應聲而落,印度裔首席工程師也在日前宣布離職。
  • AMSL正式宣布,晶片精度達到極限,變化太突然
    在光刻機領域,荷蘭阿斯麥爾(ASML)堪稱翹楚,目前,阿斯麥爾已經研製出EUV光刻機,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設備。 其實,中國在全球光刻機領域也具有一席之地,雖然製造出來的晶片精度遠不及阿斯麥爾,但在國際上已經是名利前茅了,這就是上海微電子,當然可達到的晶片精度為28nm,要想趕上阿斯麥爾仍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中國半導體崛起的四大障礙
    他們在半導體行業的廣泛目標包括:到2025年滿足中國70%的國內需求,到2030年達到該行業所有領域的國際領先技術。半導體行業政策在中國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而這些最新目標大部分是對長期目標的重述,該目標旨在提高這些技術的國內產能。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80期:世紀大和解!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
    臺積電、聯電掌門人終握手,曾多年爭奪晶圓代工模式發明權12月15日,目前已經淡出臺灣地區半導體業界的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40周年慶上與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同時獲頒傑出成就貢獻獎時,主動上臺與張忠謀握手,上演了一幕世紀大和解的畫面。
  • 競購東芝半導體或成臺積電第三次重大併購
    因美國核電業務而爆發財務危機的東芝宣布意分拆其半導體業務並出售少數股權後,來自美國、韓國和臺灣等地的企業均表示出興趣。但作為臺灣半導體業和全球晶圓代工行業無可爭議的「老大」,臺積電在併購領域還沒有郭臺銘領導的「鴻海」知名。  研讀臺積電的發展史後發現,臺積電在近些年確實是主要靠研發上的大力投入與管理的高效而成長至如今晶圓代工行業「獨孤求敗」的地位。回溯過往,臺積電在2000年先後併購德基半導體(TASMC)和世大半導體公司(WSMC)兩同行,使之規模迅速擴大並逐漸奠定其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的地位。
  • 臺積電宣布衝刺1nm工藝後,中科院就迎來兩大技術突破
    >臺積電一直走在先進技術的前沿,目前已經成功突破5nm晶片工藝,並且成功量產。在臺積電的計劃中,明年就能發布有關3nm的產品,並且在2022年嘗試量產3nm,到2023年就能正式大規模量產。這是臺積電對未來技術發展的一項完整規劃,但其實不只是3nm,包括2nm也計劃在2024年實現突破。2nm是怎樣的層次,可能是目前無法窺探的。人類對晶片的極限到底在哪裡?2nm難道就是晶片製程的終點了嗎?未必。
  • 臺積電2nm大突進,三星慌了
    但在晶片製造領域已經取得領導地位的臺積電,依舊選擇一擲千金,快速將2nm晶片製程的研發提上日程。  1  更先進的技術  臺積電這個名字,中國大陸的讀者已經非常熟悉。4nm則被直接跳過了,其目的是為了搶在臺積電之前完成3nm的研發。可見三星與臺積電在3nm領域一較高下的決心。  2020年年初,三星成功試產了3nm晶片。  但三星的3nm之路在隨後被突然打斷,其激進的量產計劃卻因為新冠疫情爆發,被迫推遲到2022年。  這與臺積電宣布要量產3nm晶片的時間節點,又來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 臺積電,為何「卡脖子」?中國知名企業「晶片」該從何而來?
    說到臺積電可能很多人都有所耳聞,臺積電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文簡稱,它屬於一家半導體製造公司。有消息稱,臺積電公司即將投資120億美元奔赴美國建廠,而且長期以來都有臺積電即將「斷供」華為的言論。臺積電說到底也只是一家晶圓代工廠,它不代工華為去找別家代工廠不就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