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的睡眠問題

2021-01-19 小道消息

實話說我現在正是煩燥
因為我很久沒睡過好覺

— 崔健《讓我睡個好覺》


如果有人問我:你的睡眠質量怎麼樣?我可能並不能一下子給出具體的回答,但能確定的是,我的睡眠肯定有點問題。


之所以寫這個話題,是因為看了一本關於講睡眠的書,Why We Sleep,簡體版還沒有,有臺版。讀了這本書,對睡覺這事兒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以我個人經歷而言,上大學之前,一直都還算是正常的入睡時間,稍晚一點,但肯定能睡足 8 小時,睡眠質量也不錯。


到了大學以後,則開始一點點進入缺覺的狀況,晚上入睡至少比同學晚一個小時,早晨又過早的被吵醒。經常在上課的時候抵抗不了困意而睡著,而且,只要我想認真聽老師講課,困意很快就會襲來,以至於後來我乾脆有意識的不聽講,也就不會困了。


看到不少同學午睡,一直苦惱培養不出這個習慣,只要睡一會兒,下午必然頭疼,一下午時間就等於荒廢。除非困到極點,否則白天堅持不睡。


工作之後,有幾年,經常需要通宵熬夜,開始喝咖啡,加上生病有時候整晚睡不著,生活規律很快被打破,很苦惱。我還寫博客記錄過睡不著的感受,無數次看過清晨四五點鐘的杭州。


最近幾年,一個壞習慣是入睡時間越來越晚,本來 12 點入睡已經夠晚的了,然後是一點鐘,到兩點鐘,三點鐘。睡的晚,起的遲,帶來的間接壞效應是,工作習慣也會被打破,經常上午處理不了什麼事情。而且也沒辦法一一對人解釋,所以有些人一早上找我,會發現我延遲兩三個小時才可能回應他們。


這個壞習慣怎麼來的? 比較明顯的變化,幾年前剛開始接觸微信團隊,我帶的團隊要在公眾平臺上做內容,時不時的要找微信團隊的同學溝通一下,發現他們一般只有凌晨的時候才有時間,於是就特地等他們,沒多久,就入睡時間調整到了一點鐘。然後再往前調整,就比較難了。說起來是很簡單的事,早點睡就行了啊,但實際上,就是做不到。


這其實也是一種病:


睡眠相位後移症候群(Delayed sleep-phase syndrome(Disorder),簡稱 DSPS 或 DSPD )是一種慢性睡眠紊亂,患者一般都會晚睡晚起,生活節奏受嚴重影響。


今年疫情開始後,入睡時間又一點點後移,相比去年,已經平均延遲了一個多小時。好在我睡眠質量尚可。


根據上面提到的那本書,全球發達國家的成年人裡,有三分之二的人都保證不了八小時睡眠。缺乏睡眠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影響免疫力,癌症患病風險增加,阿爾茲海默症也和睡眠不足相關。睡眠不足,又想減肥的話,常常適得其反,越睡不足,越是總想吃東西,而且,減掉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


我這兩年在健身,教練經常提醒我要保持充足睡眠,否則每次訓練後肌肉恢復能力也會有問題。我認為他說的也很有道理。


人體怎麼知道要定期入睡?有兩個因素決定。一個可以稱之為人體內的生物鐘(通俗說法),二十四小時時鐘,也叫晝夜節律,第二個是腦內的化學物質,釋放「睡眠壓力」。


科學家發現,這個節律並不是嚴格等於 24 小時,而是或多或少,所以,這個生物鐘也叫近日節律。作息如果不規律,自身生物鐘會亂,好在,太陽光可以幫助大多數人進行校正工作,進行定期的時鐘同步。


雖然時鐘可以大致都調整到 24 小時,但不同人的狀態有明顯差異。有些人屬於早鳥型,黎明即起,而且,睡醒後可以早早的進入清醒狀態。這類人佔總人口比例約 4 成。還有一類人是夜貓子,傾向於晚睡晚起,這類人並不少,有 3 成。夜貓子類型即使強制性的早起,頭腦的狀態也不好,旁人看起來是迷迷糊糊的。其餘的人則是不早不晚,相對正常。


夜貓子型的人,經常會受到他人的誤解,最常見的,會有人說這是懶惰。別人都能早起,你為什麼在睡懶覺?為了跟其他人同步工作和生活節奏,晚上雖然並不能早早入睡,早晨還必須要儘可能早起,長期下來,對身心都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當我看到這樣的解釋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一個普遍被忽視的問題:學生上午上課的時間。現在學校上午上課的時間,太早了。應該至少向後偏移一小時左右,才可以照顧更多的夜貓子型的學生。否則,這部分學生,什麼都沒做的時候就已經比別人經受更多壓力了。


人類為什麼會這樣?我想合理的解釋是進化的結果。試想,在遠古時代,為了保護群體的安全,必然要有人分不同的時間段保持在清醒的狀態,以便進行防禦。


作息時間風格的截然不同,應該是寫在了每個人 DNA 裡,和遺傳密切相關,要想從生活習慣裡徹底改掉,幾乎不太可能。


腦內會釋放褪黑激素。褪黑素的作用並不是強制你睡覺,而是對身體釋放出某種信號,類似:天黑了,到了要睡覺的時候了。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為了倒時差會服用褪黑素。


前面提到了影響睡眠的兩個因素,另一個是睡眠壓力。困意越來越濃想睡覺是怎麼回事?腦內有一種叫腺苷的化學物質會不斷累積,只要你不睡覺,腺苷的濃度會持續上升,就跟計數器一樣,不斷升高,並且給出信號,讓人感到,要睡覺了。


有些工作遇到這樣的情況會特別危險,比如司機長途駕駛,一瞬間進入睡眠狀態可能就會引發慘劇。從這一點考慮,我支持自動駕駛能快速被採用。司機進入疲勞的時候,短暫自動駕駛幾分鐘,也會降低安全風險。當然,從更長期看,自動駕駛是大勢所趨。


所以有時候,雖然困意襲來,但也不能睡必須熬著,怎麼辦?可以攝入其它物質,比如喝咖啡,或是喝茶,掩蓋腺苷所產生的睡眠壓力。


提到咖啡,這裡有個值得參考的方式。我用了幾次,效果還行。有時候,我不得不在白天打個瞌睡睡半小時,但我又想在醒來後頭腦比較清醒。怎麼辦?困意襲來的時候,設好手機鬧鐘,喝幾口咖啡,立刻睡。30 分鐘後醒來,體內咖啡因濃度達到最高峰。大腦可以快速進入活躍狀態。


咖啡因的半衰期差不多是 5 到 7 小時。如果傍晚喝咖啡的話,到了凌晨左右,咖啡因體內只有一半了。但剩下的那一半對不少人來說,影響也還是很大。所以,有些人說他們白天也不能喝咖啡,喝了晚上睡不著覺。另外提醒,很多飲料裡有咖啡因,比如奶茶,這是值得注意的。


在發達國家,或者說,大部分現代人,採用的都是「一段式」睡眠的方式,也就是一次長時間的睡眠。但是,也有很多人採用的是「兩段式」睡眠,也就是要午睡。從生物特徵的角度看,人類似乎天生適合兩段式睡眠。但進入工業革命以後,電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社會文明,人類的睡眠方式就發生了本質變化。


很多人有午睡習慣,這沒什麼不好。我在辦公室經常看到午睡,而我則幾乎不午睡,但我也不會去幹涉別人的習慣。只是,最好別趴在辦公桌上,睡姿不正確會對身體造成更壞的影響。最好是找個摺疊床或是躺椅,我們辦公室會儘量提供足夠的躺椅。


世界上很多國家,現在依然有午睡的習慣,我知道歐洲幾個國家就有,比如西班牙和希臘,下午有幾個小時,商店並不營業,工作人員要午睡。


有不少人在進餐後會進入昏昏欲睡的狀態,飯困(food coma),很大一個原因是飲食結構問題,攝入了太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只是,改變飲食結構對很多人來說其實也並不容易。


我們在乘坐現代交通工具的時候,經常會陷入睡眠狀態。比如,在飛機上,長途大巴上,經常會睡著。這樣的睡眠雖然緩解了睡眠壓力但可能讓身體肌肉更為疲勞。想像一下,睡著的時候,肩頸部肌肉進入鬆弛狀態,又要託著那麼大一個腦袋,睡醒後感覺肌肉異常酸痛。所以,出行的時候帶一個頸部護枕,可能是一個健康方面的好習慣。


日常生活裡,影響睡眠質量甚至讓人患上失眠症,有這五項比較重要的因素:


持續的燈光和 LED 光源(藍光)

室內溫度

咖啡因

酒精

上班打卡的社會約束


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而現在我們身邊有太多藍光 LED 光源,比如手機和 iPad,睡前使用手機,對入睡能力影響極大,尤其不應該使用 iPad。


喝酒並不能幫助很好入睡。這可能是一個誤解。相反,酒精會抑制快速動眼睡眠,影響睡眠質量。


適當的溫度有助於睡眠。要成功啟動睡眠,體溫要降低 1 攝氏度。記住,臥室溫度不要太高,要稍微低一點。


當然,影響睡眠的還有噪音問題。如果身處嘈雜環境,建議佩戴舒適的降噪耳機或是耳塞。


從現在的研究結果來看,安眠藥並不能幫助很好的睡眠。


這本書實際上內容遠不止我提到的這些,還有很多複雜機制的討論,比如,人的睡眠機制,夢是怎麼回事,都很有意思。


其實我們對自身的行為一直缺乏有效的度量,更不要說了解的程度。現在一些電子產品可以幫助我們記錄並分析一些數據,我認為很有價值。


最後附一個就診助理小程序提供的測試,了解一下你的睡眠質量:




題圖:Harry Haysom/高品圖像


你的睡眠質量怎麼樣?留言聊聊。

相關焦點

  • 嘜賽科技倡導科技睡眠,搶佔睡眠3.0時代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電子產品的普及,傳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逐漸被打破,人們在享受都市豐富多彩的夜生活的同時也深受多夢、持續淺眠,失眠等睡眠問題的困擾。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大約有31.2%的人存在嚴重的睡眠問題,壓力倍增的現代社會讓好的睡眠成為一種「奢侈品」。
  • 時代睡眠新主張,「塞德堡之峰」博士茶的今世傳奇
    時代睡眠新主張,「塞德堡之峰」博士茶的今世傳奇 源 /文 / 網絡 2018年01月11日 14時32分   眾所周知,睡眠對於人的影響意義重大,睡眠質量不好時,人體健康安全就會受到威脅。
  • 是誰剝奪了你的睡眠時間
    越睡越晚,成了惡性循環,屬於年輕人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夜太美,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不肯睡近日,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以大數據為切入點,通過北京、上海、杭州等13個城市2100個樣本的調查,洞悉睡眠問題背後的原因,解讀典型人群的睡眠問題。
  • 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就要來了?
    多國加緊部署量子網際網路,相繼推出建設計劃量子網際網路時代就要來了?近日,美國能源部發布了題為《建立全國量子網 引領通信新時代》的報告,提出10年內建成全國性量子網際網路的戰略藍圖,並希望藉此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美國能源部方面稱,量子網際網路利用量子力學定律,能比現有網絡更安全地傳輸信息,「幾乎不可破解」,未來將對科學、工業以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 網際網路時代的「頭部效應」
    網際網路時代,頭部效應也被人們大量使用。各個領域內,關注度相對集中的公司、題材、IP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頭部」,頭部就是一個賽道佔據前幾名的那部分。因此有人說,網際網路時代是幾個頭部與眾多長尾的時代。頭部會獲得更多的關注,更多的資源,有巨大的借勢優勢,很多投資者只投每條賽道的前兩名,原因就在此。
  • 泰安市中醫醫院睡眠門診:健康睡眠從這裡開始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研究表明,成人實際睡眠時間要保證7~8小時,老年人要保證6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合理睡眠是每個人維持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必要條件。睡眠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 《2020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解讀
    圖表9 都市生存壓力程度數據來源:《2020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課題組對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武漢等13個城市18-50歲人群開展的定量調查(N=2100)信息大爆炸時代,智能電子產品普及嚴重擠佔國人睡眠時間。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大爆炸,智慧型手機普及 ,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時間越來越長。
  • 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發展的網際網路思維
    摘 要:本文根據新媒體時代的特徵,客觀分析目前科技期刊發展所面臨傳播形式單一、網絡平臺不足,期刊網絡、數位化發展的管理標準不統一、市場和營銷模式不成熟和複合型編輯人才的缺乏等問題,提出綜合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強調用戶、平臺和產業鏈跨界等意識,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探討適合當今科技期刊發展之道
  • 「網際網路+」時代 實體服裝店別有鴕鳥心態
    ,大多數服裝店店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經營迷茫。在「網際網路+」的新的商業環境下,服裝店店主需要有「網際網路+」的思維才能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    「網際網路+」時代:實體服裝店的鴕鳥心態    「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心理學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趨複雜、更難處理。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自以為安全,其實不然。面對危機,主動出擊是最好的防禦。
  • APP自動打開攝像頭麥克風問題頻發 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護隱私?
    來源:中國經營報APP不請自「開」,網際網路時代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戎麗娟近日,網際網路大佬周鴻禕的一席話引發網民的深深不安。其實,這不是周鴻禕一個人遇到的問題,甚至也不是新近出現的問題。早在兩年前,就有用戶發現,自己在打開某瀏覽器時,手機攝像頭卻自動升起了。甚至有網友反映,自己連手機都沒使用,晚上睡覺時偶然發現手機攝像頭竟然升起了,簡直就是「夜半驚魂」。周鴻禕的「吐槽」指向APP過度索權和用戶個人隱私洩露這個老話題。
  • 「網際網路+」時代:「我要染髮」英語怎麼說?
    「網際網路+」時代:「我要染髮」英語怎麼說「網際網路+」時代,英文搜尋引擎Yahoo就是最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學會用Yahoo學英語比你單純的跟「老師」學這個學那個英語,只有乾等他「告訴你答案」強百倍。只是我們很多學英語的人幾乎不懂也不能善於利用這個語言環境學英語,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一天到頭只會不停的「學英語學英語」,卻不會學用Yahoo作為手段學英語。不要把Yahoo當漢英字典那樣用,要把yahoo當語言環境用,在語言環境中學會英語。這是查漢英字典所做不到的事。「網際網路+」時代:1.
  • 梁春曉: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創新和公益轉型
    網際網路時代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在網際網路時代,從技術、經濟到社會都在發生結構性的大變革。微經濟、共享經濟和平臺經濟「三位一體」的網際網路經濟形態正在形成。宏觀經濟體系正在從工業時代的「三次產業」和橫向分工向網際網路時代的「三層生態」和縱向共享轉型。
  • 張朝陽:三、四個小時的分段睡眠法非常好,網際網路一定要做黑洞式的...
    水草 2020-08-21 17:00 導語 創頭條8月21日消息 近日,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在採訪中被問到「每天睡三個小時也能保持非常旺盛的精力」一事時表示,三、四個小時的分段睡眠法
  • 巨頭博弈工業網際網路的「大航海時代」
    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  作者/陳選濱  地理大發現,又名大航海時代或探索時代、新航路的開闢。同時新華三集團在新IT領域雲計算、大數據、大互聯、大安全的全方位能力也將為其在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持。  總的來說,猶如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王室對航海家的支持一般,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背後也同樣站立著一批行業巨頭,從產業資源、資本投入、技術研發、生態賦能等全方位予以支持,幫助其平臺在這個工業網際網路的「新航海時代」遠航探索新的產業數智化轉型路線。
  • 「網際網路+」原力覺醒盛典喚醒網際網路時代無窮能量
    騰訊大申網總裁、騰訊專家王棟在論壇上作了題為《「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入口》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網際網路+」逐漸滲透生活,開啟了無限想像空間。微信企業號、人臉識別、眾創空間、大申開放平臺是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入口。騰訊大申網選擇從權威媒體平臺出發布局「網際網路+開放平臺」,旨在打造上海市民的一站式資訊和服務終端。
  • 90分鐘睡眠法—睡眠周期
    「8小時睡眠」其實是一個相當現代的概念。後面我們還會說到多相睡眠,但現在我們只需要知道,在19世紀興起工業革命和採用人造光之前,人們不太可能會在夜間一連睡上8小時,更不可能會擔心睡眠問題。8小時其實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時間,但不知從何時起,它卻變成了普遍適用的推薦睡眠時間。
  • 蝸牛睡眠x瑞思邁:關愛睡眠,挑戰鼾聲
    11月7日,蝸牛睡眠APP攜手瑞思邁開啟「早起挑戰」。本次活動由瑞思邁贊助提供獎金,報名時間為11月4日 — 11月7日。  瑞思邁早起挑戰是基於蝸牛睡眠APP的早起計劃而發起的由瑞思邁贊助的挑戰活動,用戶只要按時打卡五天便可獲得瑞思邁贊助的獎金。蝸牛睡眠和藍月亮希望通過發送高額的方式來吸引更多人加入「早睡計劃」,幫助更多人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截止11月6日下午18:00,參加挑戰人數已達7000+ 。  瑞思邁和蝸牛睡眠一樣致力於解決人們的睡眠問題。
  • 當網際網路家裝淪為話柄,新航海時代或將啟幕
    因此,網際網路並不是不再有任何功能和作用,而是開始以新的形式持續推動行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在看待網際網路家裝的問題上,不能簡單地將網際網路家裝看成是一個獲取流量的手段和工具,而是要站在網際網路對於家裝行業的思維、模式和行業改造的角度來看待。只有真正弄清楚了網際網路和家裝之間的關係,所謂的網際網路家裝才不是一個過客,而是在後網際網路時代繼續影響和推動家裝行業的發展。
  • 5G時代的萬物網際網路:內涵、要素與構成
    [5]通俗一點來講,1G、2G滿足了人們的語音通話需求,3G、4G實現了隨時隨地連接網際網路的夢想,5G將開啟萬物網際網路時代。但到底什麼是萬物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相比,有什麼不同?萬物網際網路由哪些要素構成,具有什麼樣的體系結構(要素結構體系、支撐平臺體系和應用體系)?本文擬探析這些問題。
  • 睡眠經濟真相:年輕人如何重金買覺?
    不管是主動熬夜還是被動失眠,毋庸置疑的是,睡眠問題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時代病」。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率高達38.2%,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而在行業人士看來,這一數據或許還在被低估。「睡眠困擾的群體應該不止這些,80%以上的人群多多少少會有睡眠困擾」,這是有著16年心理諮詢經驗的鄒鄒作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