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鐘睡眠法,顧名思義就是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獲得身體修復。90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從一到九百中是一條線的,從臨床上說90分鐘是一個人經歷各個睡眠期的作息時間,這些睡眠階段組成一個睡眠周期。
我們如果現在有人讓你隨便說一個1~ 10之間的數字,你很有可能會馬上想到「8"。每晚睡8小時,聽上去好像很完美。但這種持久存在的睡眠智慧,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8小時睡眠」其實是一個相當現代的概念。後面我們還會說到多相睡眠,但現在我們只需要知道,在19世紀興起工業革命和採用人造光之前,人們不太可能會在夜間一連睡上8小時,更不可能會擔心睡眠問題。8小時其實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時間,但不知從何時起,它卻變成了普遍適用的推薦睡眠時間。然而,--為追求8小時睡眠而產生的巨大壓力,反而對我們的睡眠起著破壞性極強的反作用,讓我們無法獲得真正需要的、因人而異的睡眠時間。
一刀切的思維方法, 其實並不適用於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在卡路裡消耗這個問題上,具體標準因人而異,這是業界公認的:性別不同,需要消耗的卡路裡不同。更重要的是,一個魁梧杜碩的狂熱健身愛好者所需要的卡路裡,當然有別於一個久坐不動、缺乏運動的人所需要的卡路裡。
又如,在糖、鹽等物質的每日最高攝入量方面,的確存在一個固定的指導標準,但只要攝入量低於最高限定值,都是可以接受的。每天究竟該鍛鍊多長時間?對此並沒有具體的時長標準(比推薦的時間多多一點兒,通常總是好的)。唯有在睡眠問題上一而 且不止在這一個方面(下文中將繼續談到),我們卻接受了一-刀切的標準。
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世界上既有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和雅虎總裁瑪麗莎.梅耶爾這種每晚只需睡4~ 6小時的人,也有像網球傳奇羅傑. 費德勒和飛人尤塞恩.博爾特這種宣稱自己每晚需要睡上10小時的人。
除了這樣的極端例子之外,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會不斷發生改變。在孩提時代和青少年期,我們需要的睡眠時間比成年人多得多。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研究,14歲至17歲的青少年平均每晚需要8~ 10小時的睡眠時間,而成年人平均只需要7~9小時的睡眠。
如果你並不需要每晚8小時的睡眠,卻在自己不困的時候或者躺在床上也睡不著的時候,強迫自己睡足8小時,那就是在浪費時間。如果在半夜醒來看鐘表,不安地計算著還需要幾小時的睡眠,輾轉反側,翻來覆去卻越來越清醒,越來越擔心沒有睡夠,你同樣也在浪費寶貴的時間。
夜班工作者、航空公司職員、城市商人、跑長途的貨車司機,他們無法獲得每晚8小時的睡眠。我訓練的那些運動員,每晚也睡不上8小時,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安排很緊,也是感覺乏困,因為他們以睡眠周期衡量睡眠,而不是執著於每晚睡了幾小時。
顏華火龍果分享的內容暫時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如果大家喜歡這段內容,歡迎點讚,關注,收藏分享,轉發,有什麼交流的話題,請在評論區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