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三角洲貧困為何難以破解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2017年全美貧困率為13.7%,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貧困率高達20%以上,分列全美第一、第二位。貧困問題已困擾這兩個州達50年之久——密西西比三角洲貧困為何難以破解(記者觀察)

  格林威爾一家華人雜貨鋪,顧客主要是當地非洲裔居民。本報記者 張夢旭攝

  美國哪個州最窮?答案是密西西比州。「貧窮似乎是密西西比州抹不掉的標籤。」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密西西比州分會會長科裡·維金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2017年全美貧困率為13.7%,密西西比州貧困率高達20.8%,居全美第一。位居第二的是路易斯安那州,貧困率為20.6%。

  本報記者日前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腹地採訪,只見這裡原野翠綠,氣候宜人,土質肥美。自然條件如此優越,貧困率為何卻居高不下?

  「這就是我們美國特色的『南方問題』。」美國杜蘭大學歷史學教授羅伯特·吉爾平對記者說。

  何為「南方問題」?帶著疑問,我們走進當地政府、非政府組織、大學院校、普通社區、貧困家庭……

  「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對這一地區關注越來越少,籌款愈發困難」

  路易斯安那州第一大城市紐奧良的下九區,曾是全美非洲裔居民房產擁有率最高的社區,超過98.1%的房屋為非洲裔居民所有。2005年8月,颶風「卡特裡娜」重創紐奧良,下九區幾乎所有房屋被毀。

  時至今日,記者來到該社區,仍見一片荒涼,了無生機。偶見幾幢修繕好的房屋,但更多的是斷壁殘垣。

  「失去家園的居民有的住在政府提供的廉價公寓,有的寄居在親戚家,總之大家自尋出路。」當地一家慈善機構負責人蘿拉·保羅對本報記者說。蘿拉經營著一家慈善機構,旨在幫助因颶風「卡特裡娜」而失去房屋的下九區居民重建。

  蘿拉·保羅開車帶本報記者來到一處房屋修繕工地,這是目前該區域唯一的重建項目。「房主在通過資格審查後,等待了近3年才終於看到項目開工。」蘿拉·保羅說,她們機構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捐款,自2007年成立至今完成了87 幢房屋的整體重建和300多間房屋的局部修葺。「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對這一地區關注越來越少,籌款愈發困難。」

  「這是紐奧良重建的普遍問題嗎?」記者問。

  「颶風過後,紐奧良80%的區域被洪水淹沒,但下九區情況極為特殊,主要原因就是這是一個以非洲裔為主的社區。」蘿拉·保羅回答說。

  「災後重建中,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的援助並非在社區間公平分配。重建房屋的補償額度是以房屋被毀前的市價為主要參考的。」 蘿拉·保羅說,比如紐奧良以白人為主的社區,由於房價市值高,補償款也多,政府對周邊道路的修復也頗為重視,沒幾年工夫就重建完畢。但是下九區房產市價僅為全市均價的1/4,所以居民得到的補償款根本不足以修復房屋。 

  「這個小地方提不起政客們的任何興趣」

  60多歲的雷蒙德·黃是第二代美籍華人,家住密西西比州西部的格林威爾。他父母上世紀30年代從廣東遷來,在非洲裔社區經營雜貨鋪起家。雷蒙德·黃子承父業,憑著華人的堅韌和勤奮站穩腳跟,撐起一份家業,後因一場大病與經營不善失去房產,借房獨居。

  雷蒙德·黃在當地朋友甚多。61歲的非洲裔塔布維爾就是他的朋友。塔布維爾的家位於當地一個非常普通的非洲裔社區。這是一座不到80平方米的平房,與街上其他房屋一樣,外牆白漆剝落,電線密密麻麻。門前小草坪上擺著幾把椅子,幾位鄰居閒坐聊天。塔布維爾10多年前與妻子離婚,3個孩子隨妻子生活。他和哥哥比爾一起合租了這間小房,平攤每月300美元房租。

  塔布維爾曾在海軍陸戰隊服役17年,輾轉德克薩斯、韓國、德國等地。退役後,回家鄉格林威爾一家工廠當了車工。「車間裡溫度非常高,對我的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塔布維爾50歲時因身體原因離職,此後打過幾份零工。「我們需要更多的就業機會。但這麼多年來,我看到的只有失望。」

  現在,他每月從政府領取75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交完房租只能勉強度日。

  走進小屋,比爾躺在床上,勉強起身迎客,但兩眼發直、表情僵硬,話也說不利索。一股酒氣襲來,原來他已在半醉狀態。

  窮困潦倒的塔布維爾和比爾,當年也曾意氣風發。格林威爾歷史博物館的牆上,掛滿此地學校畢業生的照片,其中或許就有塔布維爾和比爾。

  「我最擔心這個城市會就此沉淪,因為這個小地方提不起政客們的任何興趣。」博物館館長本雅明·尼爾肯望著地圖憂心忡忡。「我總聽人們興奮地說,又有哪家大企業要來這裡投資了。最終只不過是又一個謠言。年復一年,一直沒變。」

  「這裡沒有機會,沒有前景,留不住年輕人的心」

  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區涵蓋19個縣,人口約44萬,其中60%為非洲裔。1990年,格林威爾有4.5萬居民,如今只有3.1萬。由於缺乏發展機會,年輕人不得不遠走他鄉。

  格林威爾華人社區的興廢,也是該地區沉淪的一個縮影。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第一批華人來到密西西比三角洲的種植園做勞工。據雷蒙德·黃回憶,格林威爾這座小城曾有超過50家華人雜貨鋪,如今只剩個位數。「這裡沒有機會,沒有前景,留不住年輕人的心。」他自己有3個孩子,一個在洛杉磯,兩個在休斯敦。

  在格林威爾市政廳,記者見到了年輕的市長埃裡克·西蒙斯。在他看來,密西西比三角洲地區沒有妥善應對好兩次衝擊,一是農業機械化導致的種植園大裁員,二是製造業空心化。數十年來,這裡成了被美國政客遺忘的角落,僅有的就業崗位局限於賓館、飯店、超市等服務業,工資低、穩定性差,2017年當地家庭年收入不及全美平均水平一半。

  「我想讓格林威爾看到希望,但這太難了。」西蒙斯向記者坦承,他面臨的首要難題是教育。

  格林威爾80%的居民是非洲裔。家庭經濟狀況好一點的孩子都去了私立學校,公立學校裡非洲裔學生佔到了99%,而且幾乎都來自貧困線以下家庭。西蒙斯說,他想方設法為公立學校帶來積極變化,比如在學校開設電腦編程、管道維修、焊接技術等課程,卻苦於找不到對口實習機構。

  另一大難題是破舊的基礎設施。因為高失業率、高貧困率,政府每年財政收入極為有限,沒錢改善基礎設施,也就無法吸引外來投資。西蒙斯說,前兩年有家公司想在此設廠,可以創造1000個就業機會,但得知當地汙水處理能力很弱,便改投到了亞特蘭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沒有資金改善,經濟發展就會受限。」

  格林威爾如此,密西西比州首府傑克遜的狀況也相差無幾。只有州議會大廈、政府辦公樓、銀行等少數幾幢建築,還能讓人聯想到這是座首府。距議會大廈幾個街區之外,便是破敗不堪的成片民居,道路坑坑窪窪,不時有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在街邊遊逛。

  50多年前,密西西比三角洲的貧困問題就曾引發全美關注。1967年,美國會參議院派出一個調查小組到該地區考察。在地板上爬的嬰兒撿起沾滿灰塵的食物塞進嘴裡。這一場景讓時任聯邦參議員羅伯特·甘迺迪驚詫不已。他誓言要讓這個全美最貧困地區的民眾生活得更好。

  50多年過去了,這裡貧困依舊。據科裡·維金斯介紹,密西西比州半數以上地區是長期貧困縣,幾代人生活赤貧現象司空見慣。「審視美國南方歷史,這裡最早的種植園經濟建立在剝削非洲裔基礎之上。直至今天,這裡依然是低工資經濟體系,學校沒有足夠資源,系統和制度上的因素都在限制著我們擺脫貧困。」言語間,維金斯的眼神一片茫然。

  「儘管奴隸制早已廢除,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就開始平等對待彼此。偏見和歧視依然存在於人們心裡,並導致這一地區貧困問題的代際循環。」教授美國奴隸制歷史和南北戰爭史課程多年的羅伯特·吉爾平,經常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播放一段視頻:在一所白人孩子為主的學校,有一天新來了一個非洲裔小女孩,一位白人家長看到後立即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了學校……

  「美國依然是一個高度分裂的國家」

  在格林威爾歷史博物館,一望無垠的種植園、成千上萬的棉田農民、精美絕倫的莊園別墅……一幅幅圖片記錄著密西西比三角洲曾經的繁榮。

  年屆七旬的本雅明·尼爾肯告訴本報記者,在南北戰爭爆發之前,由於繁榮興盛的種植園經濟,密西西比州是美國最富有的5個州之一。20世紀40年代開始,農業機械化運動讓這一地區陷入了困境。以前一個種植園有200人在工作,現在只需要兩三個人,許多農民一夜之間失去工作。這麼多年過去了,並沒看到其他替代產業建立起來。

  正如科裡·維金斯所說,治理貧困是一項系統工程,教育、投資、觀念更新、藍圖規劃等不可或缺。但在現實中,密西西比這樣非洲裔人口佔比較大的地區很難具備這些要素。

  種族不平等,是橫亙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鴻溝。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說過:「爭取非洲裔美國人的經濟平等,就必須讓全體美國人共享經濟機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50多年過去了,美國依然是一個高度分裂的國家,對非洲裔來說經濟機會似乎還在減少。」按照2016年統計數據,密西西比州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白人人口比例為11%,而非洲裔則為36%。

  羅伯特·吉爾平說:「前總統託馬斯·傑斐遜曾認為,非洲裔奴隸和白人的關係需要幾代人才能走出扭曲,但我想他低估了問題的嚴重程度。」

  政治架構設計不公平,進一步強化了經濟不平等現象。非洲裔傳統上支持民主黨,但密西西比州總體上共和黨勢力佔優。科裡·維金斯說,兩黨紛爭導致的結果是,非洲裔民眾改善自己社區、提高教育醫療水平、縮小貧富差距的願望始終難以體現在政策上。

  政策的不平衡,導致貧困問題「代代相傳」。「企業決定在哪裡投資,不僅要研究當地稅收制度,還要衡量勞動力狀況、教育水平、健康狀況等。我們不具備這些優勢,就很難吸引投資。」科裡·維金斯說,當地在基礎設施上長期投入不足,帶來災難性影響,教育、勞動力健康水平、技能水平都趕不上其他地區。「如果在當地男性勞動力中做篩選,去掉有犯罪記錄和藥物成癮者,合格人選就非常少了。這種情況下,誰還會來投資呢?」

  本雅明·尼爾肯認為,美國聯邦政府始終沒有統一的行動來應對貧困問題。在羅伯特·吉爾平看來,當前美國政治分裂日益極化,兩黨為了反對而反對。改變南方州貧困的很多政策建議在討論階段即被扼殺。持續多年的「南方問題」,依然未見一絲曙光。

  版式設計:蔡華偉

  本報駐美國記者 章念生 張夢旭

相關焦點

  • 【圖】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 肥沃土地上的貧困地區
    留守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和周邊的人們在新的經濟危機中被遺忘,這裡缺乏工作機會,醫療保險和學校教育,美國統計局將這裡劃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8月22日,在密西西比州科荷馬縣弗賴爾斯波因特,于格內·勞夫馳站在自己房子前。他擁有5輛自行車,11個沒有和他一起居住的孩子,漏水的房子讓他很苦惱。新華社記者 張軍 攝
  • 研究用光學測定法測量了密西西比三角洲移動的速度
    維持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局部地區的最佳處理方案,可能是河流改道,將沉積物帶往不竭縮小的海岸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地球科學部的項目主任Justin Lawrence說:「科學家們研究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在人們棲身之前的快速添加速度,並起頭改變情形。」然後,研究人員將這些信息與當代的delta縮小的速度停止了鬥勁,成效是驚人的。這一創造將會為這個低洼的美國地區的沿海政策和辦理供給信息。
  • 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為何沒有形成長江這種城市經濟帶
    美國面積約937萬平方公裡,本土東西長4500公裡,南北寬2700公裡,北美流量最大和長度最長的河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就在美國。但這個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水系,沒有像長江經濟帶一樣,孕育密西西比河經濟帶,這是為何?
  • 水位高漲的美國密西西比河是什麼樣子的?
    密西西比河(英語:Mississippi River),位於北美洲中南部,是北美最大的水系,流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公裡。它也是北美最長的河流,源頭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446米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流經中央大平原,向南注入墨西哥灣。最長支流密蘇裡河的源頭雷德羅克湖,全長3767公裡。
  • 美國密西西比河簡介
    密西西比河位於北美洲中南部,全長6020公裡,是世界第四長的河流,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它從美國明尼蘇達州開始,流進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在密西西比河漫長的流動中,密西西比河滋潤著美國大陸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它的美國河流都要多。
  • 世界地理小區域——密西西比河
    在河流作用佔優勢的密西西比河河口,巨量的泥沙堆積形成的沙嘴,平面形態似鳥足,形成「鳥足形」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典型的「鳥足形」三角洲。由於入海河道擁有極大的經濟意義,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在舊入海河道上修建了大量的大壩、人工運河和控制潮水的閘門等人工設施。
  • 三角洲,是怎麼形成的?
    三角洲地區因為沉澱了含有有機質的淤泥,經過長期的地質作用能形成石油天然氣。義大利波河三角洲和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都是著名油氣產地。總之,三角洲對於人類來說是極好的。根據顏值,三角洲分為四種:扇形三角洲很常見,尼羅河三角洲最完美,就是一把綠扇子。
  • 北美洲旅遊景點,值得一去的密西西比河,放鬆心情的絕佳去處
    位於北美洲南部,加上沿岸1.2萬平方公裡的溼地,總面積約3.7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三角洲由美洲第一大河一密西西比河湧向墨西哥灣衝刷而成,呈扇貝形,地貌形態豐富,天然堤、窪地、沼澤。馮湖及壩島等地貌猶存。
  • 美國華裔青年攝影師赴南部密西西比州 記錄華人故事
    :趙多維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一直以來,美國密西西比州三角洲被認為是白人和非洲裔的聚居地,殊不知在這兩個族裔之外,華人已經在那裡居住了上百年,擁有自己的社區組織。
  • 黃河三角洲為何沒有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發達?
    在經過億萬年的歷史變遷後,長江、黃河、珠江分別在各自的入海口形成了一大片衝積平原,分別是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如今,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兩個地區。先來看長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區域面積 35.8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3億(2019年常住人口)。
  • 盤點世界上10個最大的河流三角洲,您知道幾個?
    1.奈及利亞,尼日三角洲,面積70000平方公裡。尼日河三角洲在西非奈及利亞南部,由尼日河衝積形成。南瀕幾內亞灣,北起農河與福爾卡多斯河分流處,西起貝寧河,東至邦尼河。2.委內瑞拉,奧裡諾科河三角洲,面積43646平方公裡。
  • 為什麼「黃河三角洲地區」遠不如「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達?
    三角洲是一種常見的地貌類型,通常位於河流的入海口位置,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於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從而形成三角形沙洲,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遊,三角洲的外緣朝向大海。許多大江大河都有三角洲,比如長江三角洲、黃河三角洲、尼羅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恆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等。
  • 世界6大三角洲是哪裡?中國兩大三角洲屬於什麼水平?
    世界6大三角洲是哪裡?中國兩大三角洲屬於什麼水平?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絡三角洲是也被稱為是河口衝積平原,一種十分常見的地表地貌,是江河在入海口的時候,獄友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在遇到密度較高的海水時,逐漸沉澱下來,形成的一種溼地,慢慢演變稱為了三角洲,當今世界存在6大三角洲,而中國有兩大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那麼他們屬於什麼水平呢
  • 多數大河的河口都有三角洲,為什麼剛果河的入海口沒有三角洲?
    剛果河沒有三角洲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往往在流水或者風力強的地區表現為侵蝕性,比如在河流的上遊地區,河流大多流淌在地勢較為崎嶇的山地丘陵,流速快,表現為侵蝕性,多形成V型谷;在河流的中下遊地區,河流大多流淌在較為平坦的平原地形,流速慢,攜帶的泥沙沉積,多形成衝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盤點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最富最美在中國
    扯得有點遠了,繼續說三角洲。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恆河三角洲,大部分在孟加拉國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三角洲匯集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遊叫雅魯藏布江)、梅格納河三大水系,面積6.5萬平方公裡。這裡是熱帶溼潤氣候,土地肥沃,恆河三角洲共供養著超過3億的人口,孟加拉國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大國及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
  • 了解一下三角洲
    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來看,像一個三角形,頂部指向河流的上遊,底邊為其外緣。一般來說,在世界各大河流的入海口處都存在一個三角洲。本文就從地理的角度帶您了解一下世界上十個面積比較大的三角洲。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
  • 太空俯瞰十大河口三角洲,前三位的河流都發源自中國
    三角洲也稱河口衝積平原,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積,逐漸形成陸地,這就是三角洲。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網密布,十分適合農業生產。另外三角洲的沉積作用也有利於石油的形成,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油田就分布在三角洲地區。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密西西比河、多瑙河、亞馬孫河的概況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主流源出於美國明尼蘇達州西部海501米的伊塔斯卡湖,其最大支流密蘇裡河發源於落基山脈東坡二者匯合流注入墨西哥灣。從伊塔斯卡湖至河口、全長3765千米。若從密蘇裡河源頭算起全長6020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 科普丨世界十大三角洲,有2個在中國
    江河在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泥沙等雜質,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高的海水時,便凝絮淤積,逐漸形成河口岸邊新的溼地,繼而發展成為三角洲。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來看,像一個三角形,頂部指向河流的上遊,底邊為其外緣。一般來說,在世界各大河流的入海口處都存在一個三角洲。本文就從地理的角度帶您了解一下世界上十個面積比較大的三角洲。
  • 百慕達三角洲有什麼秘密?為何會有船隻消失,倖存飛行員怎麼說?
    如果要評選世界上最為神秘的地方,百慕達三角洲絕對榜上有名,它已經困擾了人類兩個多世紀的時間,每當船隻和飛機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都會發生一些非常詭異,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現象,這都是目前科學家們無法解答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逃出的飛行員揭秘了魔鬼三角洲的真相,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