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世界裡,我們發現宇宙星辰都是圍繞一個中心點在旋轉,微觀世界裡,我們也發現電子圍繞原子核在旋轉,而作為中心點的物質,質量必定是比外圍圍繞的物質大好幾個宇宙級別以上。這一規律,好像普遍存在於整個宇宙世界中。
科學家們通過射電望遠鏡,可以觀測到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推測銀河系附近的星系,星系各自有組成部分,而像太陽系,又是銀河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銀河系中,有很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存在。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想像一下,銀河系會不會是另一個大星系的組成部分呢?
從微觀世界我們可以發現,原子好像一個小星系一樣的存在,有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有能量的傳遞,跟一個太陽系有點相似。原子構成了分子,多個分子又構成了一個組織或物質,用我們人體說就是分子構成了我們的細胞,多個細胞構成了細胞組織,而後成為人體的器官。多個器官構成了一個系統,最後多個系統構成我們身體。
如果我們按此理論在宇宙領域中猜想,太陽系相當於一個原子,那麼銀河系就可以看作分子了,而多個像銀河系的星系會構成「細胞」。多個「細胞」構成器官。多器官構成系統,多個系統構成軀體。宇宙究竟會是什麼?宇宙中無限的星系,可以構成無數的軀體,又或者是一個龐大軀體。到底宇宙的真面目是什麼?
有些觀點認為,無限大就是無限小,宏觀世界到了盡頭就是微觀世界。就像我們從視網膜的原子開始看世界,從原子再到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系統,軀體,再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多星系,再不斷擴大,看到宇宙邊緣,最後重新回到眼睛的原子世界。宏觀世界跟微觀世界仿佛像一個循環體。
主流觀點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原來是一個奇點,然後大爆炸產生一切,所有星系不斷向外擴散,宇宙中存在一個龐大空間,無窮無盡,普遍認為宇宙的年齡為138億年。還有人給宇宙進行測量,例如認為(直徑: 930億光年(可觀測),1600億光年(預估完全直徑) )。感覺有點可笑,好想問問,那麼宇宙在138億年前是怎樣的?那個時候宇宙不是宇宙嗎?那麼又是什麼?直徑1600億光年,那麼外面又是什麼?外面就不是宇宙了?
因此,我覺得這些科學家給出的數據都是沒意義的,在一個未知的領域,或者說根本無法驗證推理的領域,說什麼都沒有意義。但是,科學畢竟是科學,總是要提出一些猜想,不過,給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設定一個邊界,感覺很沒邏輯,既然說無窮大,為何又估計他的大小。宇宙的誕生也一樣荒謬。因此,我認為,如果給宇宙一個誕生時間,我們可以說是我們現在的宇宙模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誕生前可以理解為另外一個宇宙模式。
宇宙的神秘在於至今我們人類知之甚少,大部分都是一種猜測,我們現在描繪出來的宇宙其實只是人類的一種臆想,只是人類感官的影像,人類的感官只局限在五種感官世界,因此,現在我們描繪出來的宇宙只是五官的宇宙,真實的宇宙又是怎樣?現在我們只能想像,或許只有更高等的文明才能給我們揭開神秘的面紗!
(本文章為雷電風原創,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