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歲緙絲女大師:20個竹梭在手中舞蹈般上下翻飛

2020-11-27 中國新聞網

圖:馬惠娟在織機上

圖:《寒月孤雁》緙絲圖

  全國掌握「織中之聖」緙絲技藝達到大師水準的,不過三人。61歲的馬惠娟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輕的一位,以摹緙書畫見長。

  在國外演示緙絲技藝時,曾有觀眾「研讀」她的手,以為手中藏有「秘密武器」,結果一無所獲。

  若一定要說有什麼「秘密武器」,那便是藏在這個柔弱女子胸中的,一顆不世俗、耐得寂寞的心。

  緙絲技藝傳承的燭光,微弱得很

  一個蘇州西北郊的偏遠小村莊,一處清水瓦牆的庭院,一架簡陋的織機。

  馬惠娟已經在織機前坐了大半天了,瘦小的背影幾乎一動不動;但從正面看去,就能發現她十根細長的手指卻是一秒鐘也沒停過,20來個小竹梭在她手中上下翻飛,如在舞蹈。

  這裡是吳中區光福梅園紫藤塢,緙絲的故鄉。出嫁後,馬惠娟就一直住在這裡,如今已退休的她,不太愛出門,只靜靜地在織機上勞作。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員級)證書,和幾大包獲獎證書一起,被扔在後院的角落裡。

  緙絲是以生蠶絲為經線,以彩色熟絲為緯線,採用通經回緯的方法織成的平紋織物,「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名緙(刻)絲。」

  與一些名繡相比,緙絲是寂寞的,一種因稀有珍貴、技藝難以掌握而帶來的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歷代留存的緙絲精品,或是龍袍等御用品,或是為帝王所摹的書畫欣賞片,如今大多藏於各家博物館,繼續寂寞著。

  回溯緙絲歷史,當從西漢回鶻(今新疆地區)說起。初以麻毛為材料,唐代傳入中原後以絲代毛,至北宋,即以緙絲聞名於世,且流行將名人書畫製成緙絲後裝裱,作永久收藏。

  宋皇室南遷,為宮廷達貴專享的緙絲隨之南移,落戶蘇淞。蘇州吳縣盛產絲綢,且有纖維長、強度高、彈性好的特點,於是,緙絲便在吳縣生根發芽,直至鼎盛。當時多由宮廷畫師提供畫稿,藝人摹稿緙織,既有技法創新,又有名家輩出,如朱克柔、沈子蕃、吳熙等。北京定陵出土的皇帝龍袍都是吳縣的緙絲織物,除大量採用金線外,還摻以孔雀羽。明末,吳縣藝人緙織吳門畫派畫作,名噪一時。清乾隆帝也是緙絲的「粉絲」,他在乾清宮所藏 《緙絲加繡九陽清寒圖》上題詩:「宋時創作真稱巧,蘇匠仿為了弗殊。」盛讚蘇匠技藝精湛。

  清末,國力衰敗,宮廷遣散緙絲匠人,技藝遂流向民間。此後的悠長歲月,在「傳男不傳女」的行規下,緙絲技藝傳承的燭光,微弱得很。

  「做緙絲啊,整個人要靜下來」

  1972年,為出口創匯,吳縣工藝美術研究所成立緙絲廠,招募6位民間緙絲老匠人,緙織出口日本的和服腰帶。當時,一條300工時的腰帶可以換回幾十噸鋼材,或一輛豐田汽車。研究所請6位老人挑選6位年輕人,傳授技藝。

  從小學刺繡、心靈手巧的馬惠娟被三位師傅同時看中。很快,她從徒弟成長為小師傅。1984年,馬惠娟應邀去日本進行緙絲表演,現場觀眾驚嘆不已,甚至有觀眾翻看她的手掌,以為裡面安裝了小型機器。

  日本之行,也給馬惠娟帶來觸動。她受邀去當地人家作客,見到對方珍藏的我國古代緙絲欣賞片,精美之外更多了幾分風雅。回國後,她開始嘗試恢復緙絲緙織名畫的傳統。

  緙絲本已複雜,緙織名畫,難上加難。

  緙絲與其他織繡不同,其他織繡可以一織到頭,緙絲則需在一梭緯線通過的位置上,中斷變換多種顏色的緯線。織工不僅要具備高度熟練的緙織技巧,更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力,要對花鳥魚蟲的生長狀態、山水風景的態勢變化、人物的動勢走向、線條的剛柔曲直、色彩的濃淡過渡等瞭然於胸。

  心中有數,手中還要拿得出活,能隨物施梭,靈活自有。

  其他織繡,若有不妥,可以補針遮蓋,也可拆局部重繡;緙絲則不然,只要有一丁點的不合意,必得一點一點、仔仔細細地回梭,拆完整個色塊。

  緙織名畫最難在色彩的過渡。

  但凡名畫,色彩必然細膩,縱是一片簡單墨色,往往也不止「墨分五色」。一般匠人,用五六種顏色的絲線過渡一處色塊,已算精細;馬惠娟卻會在指甲蓋般大的地方,用上十多種、數十種顏色。

  有人勸馬惠娟,少用些顏色,可省出許多時間;馬惠娟卻不肯。有時,現成的上千種顏色的絲線仍滿足不了她,她便將絲線「劈」成數份,再根據需要,將不同顏色、不同份數的絲線合在一起,重新揉成正常粗細的絲線,好比畫家調色。

  完成一件緙絲作品,少則半年,多則數年。而同為蘇州特色工藝的核雕,一兩個月便能完成一件精品,賣數萬元。緙絲人轉行雕核桃,不是難事。和馬惠娟同時代的緙絲人很多耐不住寂寞,轉行幹別的了。

  而馬惠娟說:「做緙絲啊,整個人要靜下來。」

  探討一片花瓣的緙織戧法,一來二去,倏忽半年

  馬惠娟愛靜,卻自有人找上門來。

  1972年,霍英東帶著女兒霍麗娜受邀參觀上海博物館,霍麗娜見到宋代朱克柔的緙絲作品《蓮塘乳鴨圖》,心生歡喜,產生了想要擁有其複製品的願望。

  但無人能緙。

  數年後,聽聞吳縣緙絲廠的技術攻關獲得了一定成果,有關部門便帶著9張原作照片而來。全廠20多位緙絲匠人看過後,不做聲——平日裡所做的是腰帶,沒人摹緙過這麼大尺幅的名畫。

  這時,師傅陳阿多從背後一推馬惠娟。她了解愛徒:聰明、勤奮,有藝術天分,一直在埋頭鑽研緙織書畫;她要不行,沒人能行。

  20歲出頭的馬惠娟被趕鴨子上架,一年多後,她拿出的複製品引來嘖嘖讚嘆。

  「那段日子真累,但進步也很大,尤其是當中有了一次欣賞原作的機會。」那次看原作,馬惠娟發現,朱克柔的技藝雖好,但受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畫面上乳鴨的眼睛是畫出來的,羽毛是用緙絲圍出輪廓後,用刺繡繡的。而現在,無論什麼風格、題材的作品,馬惠娟都可以做到全緙。

  2002年,臺灣大藏家曹興仁找到了馬惠娟。曹興仁專注於硯臺與緙絲織品的收藏,每次來大陸,必去蘇州逛逛。一次,他特意帶上陳之佛《寒月孤雁》的高精圖,遍訪蘇州,尋人緙織。

  又一次無人能緙。因為該畫用色豐富,無一處留白。

  有人帶著曹興仁去找已退休的馬惠娟。馬惠娟看一眼畫稿,淡淡地說:「好做咯。」

  兩年後,一幅緙絲《寒月孤雁》,活靈活現。

  因為年事已高,在收藏了馬惠娟五六幅作品後,曹興仁把自己的忘年交、有藏硯同好的上海藏家蔡雪斌帶到馬惠娟面前,說:「你還年輕,替我繼續收,好好守護這些作品。」

  曹興仁給蔡雪斌立了條規矩:不許催工。10多年過去了,馬惠娟創作的作品,幾乎均為蔡雪斌所藏,亦不過20幅。有時,兩人探討一片花瓣的緙織戧法,一來二去,倏忽半年就過去了。記者 顧學文

相關焦點

  • 寸金緙絲,復刻一段傳奇|國風
    17歲開始學習緙絲,如今已76歲高齡,近60年從未間斷的緙絲之路,見證了當代緙絲從潦倒到中興,再到衰落的歷史,甚至可以說,中國當代的緙絲業也是和王金山捆綁在一起的。  不專心,不專藝,做不了緙絲他自顧掀起絨布,緙絲半成品就呈現在眼前。王金山架起眼鏡,先看了一下緙絲機上半成品的紋樣後,手伸向緙絲機架。緙絲機架上顏色各異的竹梭約有二三十個,每一個竹梭都被一種顏的絲線纏滿。
  • 好物丨緙絲:絲織品中的愛馬仕
    1956年招收了第一批二十多位青年學生,17歲的王金山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堅持下來的。17歲開始學習緙絲,如今已75歲高齡,58年從未間斷的緙絲之路。他見證了當代緙絲從潦倒到中興,再到衰落的歷史;緙絲也見證了他的青春年少、年富力強、年華老去。他的人生是與緙絲同步調的,也可以這麼說,中國當代的緙絲業也是和王金山捆綁在一起的。
  • 守藝|定州緙絲,一座古城的文藝復興
    >緙絲工具——竹梭思本堂緙絲藝術館所在的崇文街,東鄰定州貢院,西行是定州文廟,往南是定州衙署和著名的料敵塔,一片歷史街區串連起定州古城半部歷史,緙絲藝術館的出現為這片街區添了幾分奢華亮麗。「思本堂的名字不是我起的,是我家老祖宗起的。」王鵬巍說,王家有58個堂號,她家這一支的堂號就叫思本堂。
  • 守藝|緙絲,一座古城的文藝復興
    宋代緙絲名家沈子蕃便是箇中高手。清宮舊藏沈子蕃的《梅鵲圖軸》,以梭代筆,用絲線生動再現了畫作的筆墨意趣,至今是故宮的鎮館之寶之一。沈子蕃原本是定州孟家莊人,靖康之役後離開定州南下,落籍吳郡(今蘇州),也將精湛的緙絲技藝帶至江南,開枝散葉。兩宋迭代之際,諸多如同沈子蕃一樣的北方工匠紛紛南遷,緙絲藝術在吳山越水間走向了巔峰。至明清時期,緙絲的生產中心已轉移至蘇州一帶。
  • 崇文街┃【非遺】緙絲技藝
    非遺傳承人簡介:王鵬巍,定州王氏緙絲傳人。為緙絲的傳承推廣四處奔走,幾乎把緙絲視作自己的全部。緙絲(音同「刻絲」)起源於漢朝時期的河北定州,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自古為皇家所壟斷,有「一寸緙絲一寸金」和「織中之聖」的美譽。
  • 15萬買家用第二輛車,這麼大的空間,左右騰挪,上下翻飛都行啊!
    哈弗H6指導價:10.30—14.1萬元一般來說,很多家庭第一輛車都是轎車,那麼第二輛車搞一個SUV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大空間,高底盤,足夠你在車裡,左右騰挪,上下翻飛。哈弗H6自上市以來,一直都是廣受好評的,作為一款城市SUV,哈弗H6在外觀上顛覆了先前車型越野味濃重的風格,採用了更能博取大眾消費者認同的新設計,整體設計大氣沉穩。
  • 成都20歲女大學生成中國最年輕比基尼冠軍 每天吃10個雞蛋
    塗夢麗身高1米63,體重48公斤,腰圍63公分,20歲的成都女大學生塗夢麗,站在了第51屆亞洲健美健身錦標賽的領獎臺上,她獲得了比基尼健身小姐23歲以下組冠軍,這也是中國選手在這項賽事的比基尼健身小姐23歲以下組獲得的首個冠軍。
  • 20歲成都女大學生獲比基尼冠軍 體重48公斤每天吃十個蛋白
    身高1米63,體重48公斤,腰圍63公分,20歲的成都女大學生塗夢麗,站在了第51屆亞洲健美健身錦標賽的領獎臺上,她獲得了比基尼健身小姐23歲以下組冠軍,這也是中國選手在這項賽事的比基尼健身小姐23歲以下組獲得的首個冠軍。
  • 「藝山人舞蹈大師課」第一期 謝欣-舞蹈工作坊
    【藝山人舞蹈大師課】第一期 謝欣-舞蹈第一期謝欣【藝山人舞蹈大師課】第一期 謝欣-舞蹈◆2014年、2016年 第六屆和第七屆華東舞蹈比賽金獎◆2013年 第二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 銀獎 /最佳作品表演獎◆2012年 第二屆「舞藝超群」多彩貴州全國電視舞蹈大賽冠軍及 金黔獎 ,並得到獎學金赴美國、德國、以色列、法國留學5個月。
  • 劇看世界|舞蹈即生活,生活亦舞蹈
    阿克拉姆 汗,印度裔的英國舞者,世界編舞大師。1974年出生在倫敦一個來自孟加拉國達卡的家庭的他,7歲開始接受北印度的舞蹈形式「卡塔克」的嚴格訓練;13 歲出演著名舞臺導演 彼得·布魯克長達9 小時的史詩巨作《摩可婆羅達》。後隨Martha Graham和Merce Cunningham等大師學習古典芭蕾。他的肢體創作與戲劇、多媒體視覺、音樂及文學的跨界融合,使其作品有一種迷人的東方氣息。
  • TA說 看不懂舞蹈?聽聽Vertigo20編導怎麼說
    11月9日,《Vertigo 20》第一次來到中國,並在汕大體育園演出。即便在現場欣賞了這場精彩絕倫的表演,但依然有不少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就讓我們走近《Vertigo 20》的編導諾亞·韋特海姆,聽她講述關於這支舞蹈,這個舞蹈團的故事。
  • 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遇空難離世 享年61歲(圖)
    據美國媒體報導,曾為《鐵達尼號》《阿凡達》《勇敢的心》《狼圖騰》等影片創作音樂的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在本周一的一次私人飛機墜毀事故中喪生,享年61歲。據悉,一架註冊名為詹姆斯·霍納的私人飛機於當地時間周一在美國聖巴巴拉市北部60英裡處墜毀,飛行員當場遇難。
  • 《性愛大師》加盟!《X戰警》外傳《牌皇》曝女主
    《性愛大師》加盟!《X戰警》外傳《牌皇》曝女主 時間:2017-12-01 10:19:23 來源:3DM新聞組-Sophie周 作者:Sophie周
  • 戶衛欽:疫情防控一線上的女「火車頭」,當好車輪的「B超大夫」
    只見她戴著口罩,忙而不亂,手拿探頭,如若「聽診」般輕盈地上下翻飛,同樣的動作時不時重複上幾遍甚至幾十遍;屏幕上,波形有規律地跳動,她專注的眼神「揪」著波形每一個細節,生怕錯過一丁點兒異常波動。「3位輪軸左側輪座鑲入部內側疑似裂紋,判定入廠!」「哇,是誰發現的呀!」生產現場信息化顯示屏上滾動的一條信息,惹得大家議論紛紛,羨慕不已。
  • 白帶翻飛,周深唱跳《極樂淨土》,這兩個字瑕不掩瑜
    音樂響起,周深跟著音樂有節奏地跳起來,速度越來越快,身上白帶翻飛。他站在舞臺的中央,鞋跟太高,關心他的粉絲真怕他把腳崴了。鞋子和原唱美依禮芽(MARiA)非常接近,都是曾經流行一時的松糕鞋。服裝方面周深顯然更勝一籌,這些翻飛的白帶讓整個舞臺看起來炫麗飄逸。美依禮芽的服飾像是把帶背包的和服倒過來穿,胸前耷拉個大大的蝴蝶結,有些繁瑣。
  • 從成就斐然男舞蹈家,到著名女主持人,20多年前金星經歷了什麼?
    二十五年的四月五日,有一個人從著名的「男舞蹈演員」搖身一變成為「著名的女主持人」。在1995年4月5日,著名女主持人金星在這一天,完成了自己從小就有的「夢想」,也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如今天的她不僅是一位知名的舞蹈家,更是一位敢於「直言」的女主持人。不僅事業成功,更是收穫了甜蜜的愛情。她愛憎分明、自信、獨立,如今更是成為萬千女性的標榜。
  • 61歲真把自己活成了孔雀?楊麗萍穿羽毛裙,終於信了她不吃米飯
    但是為了跳舞,楊麗萍確實付出了很多讓人難以想像的東西,為了能夠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孔雀,她幾乎也把自己活成了一隻孔雀,不吃米飯也不生孩子,堅持保持最佳的身形,以至於61歲依舊有令人難以觸及的好身材。不僅如此,楊麗萍一直都留著大概5、6CM的指甲,遠遠看起來還有點類似於國外很多女明星喜歡的長款美甲。配上一件白色的連衣裙以及一頭長直發,到現在楊麗萍的皮膚也維持著很好的狀態。
  • 呆萌/武力值高女主文:《女配是個外星人》《同學兩億歲》
    1、我不是大師(重生)作者:維客2、女配是個外星人作者:枉憑欄Ps:挺歡樂的,但是有點小白。3、同學兩億歲作者:瘋丟子4、總有人類要投餵我[末世]作者:笙落落Ps:①1v1,HE,末世強寵文;②女主最開始很弱雞,做什麼都很慢
  • 「紅緙絲雲蝠壽字紋荷包火鐮」在省博展出
    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一件件珍貴的館藏精品,12月26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二十四期「紅緙絲雲蝠壽字紋荷包火鐮」特展正式在省博物館展出。
  • 61歲作曲家詹姆斯·霍納空難離世 一生熱愛飛行
    原標題:《鐵達尼號》作曲家空難離世   詹姆斯·霍納   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電影配樂大師,《鐵達尼號》經典主題曲《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作曲者詹姆斯·霍納,22日不幸遭遇飛行事故罹難,終年6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