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說的萌芽——地動說阿里斯塔克

2020-12-03 騰訊網

星 趣 天 文

帶 你 啟 航

青島星趣天文愛好者 | VXID:QDXQTW

文:啟航君 | 圖:baidu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古希臘的阿里斯塔克(公元前310-230),並不是一位非常出眾的人物,但的確是古希臘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要不是「世界界三大數學家」之一的阿基米德和哥白尼在自己的書籍中提及到這位先驅,恐怕沒有幾個人能知道這位科學家。

而他之所以被遺忘是因為他的理論太過超前,已經不能被時代所容忍,只能選擇被遺忘。

他提出的理論是地動說,也就是日心說的先驅。

他之所以提出地動說是是因為他利用自己豐富的數學幾何知識,推算出日地月距離和大小。

推算的結果是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300倍。

顯然不太可能讓如此巨大的太陽圍繞地球轉。

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太陽如此之大,遠超出了自己的想像和實際觀察到的表象。

阿里斯塔克根據前人菲洛勞斯地動說的基礎上,提出了比較嚴格的日心地動的觀點,被後世稱之為哥白尼的先驅。

由於這種學說不能被教會所容忍,且也存有一定的缺陷,故被其他學派和宗教殘酷打壓,所以後世幾乎沒有保留住他的著作。

但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阿里斯塔克依然堅持自己的信仰。

為了紀念這位先驅的功績,月球有一環形山以他的名字作為命名。

阿里斯塔克是第一個測得日月地三者距離和大小比值的人,但沒有測得實際距離和大小。

第一個精確測得地球大小的人是埃拉託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

埃拉託色尼被西方稱為「地理學之父」,是當時著名的地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史學家、詩人等,曾任亞歷山大圖書館的館長。

他發現城市亞斯文,在夏至時間幾乎是頭頂,也就是赤道附近。

過幾何方法可以算得地球周長39690公裡,這是相當精確的一個數字。

-END-

圖片素材部分來自網絡,侵立刪

/青島星趣天文/

天文知識,星象觀測

主題活動,攝影交流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繫授權

青島星趣天文愛好者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日心說的先驅者,比哥白尼還早了2000年,偉大的阿里斯塔克的故事
    幾乎所有的中學生都知道,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他的觀點讓人們從地球中心論的迷夢中驚醒。但其實,早在希臘時代就有天文學家提出過日心地動學說,他就是著名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所以,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先驅人物。阿里斯塔克出生於公元前310年,青年時代到過雅典。
  • 地心說很科學,日心說不全對
    古代科學主要以觀察為主要研究手段,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在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不過這些天文觀測數據都存在很大的誤差及錯誤,才會形成地心說這樣的理論。地心說並不是託勒密提出來的地心說起源於古希臘。下圖為火星逆行現象示意圖日心說也並非完全正確日心說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其實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就已經提出過該觀點。時間到了16世紀,才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通過整理前人的天文觀測數據,建立了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的時候,人類已經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 《人類的本性》(四)二 「地心說」與「日心說」王大訓
    託勒密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自地球而外,依次為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圓軌道上繞地球運行。其中,行星在本輪上運動,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在太陽、月球和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恆星天,恆星之間的相對位置不變,繞著天空旋轉。最外層,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其為何物,託勒密並沒有說清楚,而正是這一點,為神的存在留出了空間。
  • 哥白尼的日心說 沉重地打擊了教會的宇宙觀
    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聖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並認為日心說與其區分無矛盾,並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可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於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出版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 新地心說VS日心說
    或許我們需要大概了解一下地心說與日心說的主體…… 地心說地心說,又名天動說,公元2世紀時它被體系化了,是地動說對應的學說。該學說是一種認為地球位於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說,人類則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從13世紀到17世紀左右,地心說也一直是天主教教會公認的世界觀。
  • 地心說還是日心說?
    原標題:地心說還是日心說?正是這種情況下,哥白尼經過多年研究,在其《天體運行論》一書中提出了日心說這一革命性理論。   構成託勒密宇宙體系的是如下四個假定:第一,天是球形的而且像球那樣轉動;第二,地也是球形的;第三,地位於天的中央;第四,地球靜止不參與轉動。哥白尼對前兩點是贊同的,但不同意後兩點。   首先,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
  • 洛書:暗藏「地動說」
    中國最早出現「地動說」見於戰國《列子·天瑞》篇。列子說:「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地球不過是宇宙空間的一個細小物體,但又是我們周圍有形物體中最巨大的,這種認識頗為得當。列子又說:「運轉靡已,大地密移,疇覺之哉!」大地在不停地運轉,短時間內已移動了不少路徑而使人難以覺察,也完全正確。《春秋緯》中說:「天左旋,地右動。」
  • 科普故事 | 哥白尼和日心說
    大家都相信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月亮和星星都在圍繞地球轉動。當時啊,所有人都覺得這個觀點是對的,因為平時大家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呀,而且這個觀點得到了天主教會的支持,所以一直流行了1500多年。直到500多年前,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才提出了自己的猜測,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錯誤認識,提出了日心說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在圍繞太陽轉動。
  • 為什麼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理論?
    直到1543年,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取代地心說的過程,與其說帶給人智力與想像力的愉悅,不如說是充滿荊棘、障礙重重的坎坷。這個過程之所以如此艱辛,是因為這一理論交替,觸及當時佔據統治地位的知識體系和信仰體系的根本,是關乎大是大非的根本問題。這場轉變史稱哥白尼革命。
  • 仰望星空: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我們仰望星空,最早人們在地球上觀察星體的運動,人們會發現所有的星體都圍繞著地球運動,所以託勒密才提出來了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星體圍繞著地球運動,叫地心說。但是這個日心說提出之後呢,並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主要就是當時的社會,宗教在掌管著社會的行政文化大權。原來大家認為這個地心說地球是不動的,但如果是日新說的話,這個地球就相當是漂浮的,是不是就不可靠了?好,所以日新說出來之後和地心說,就出現了這種爭議,那麼這個期間呢,克卜勒進行天文觀測就發現了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 天文學發展的三個階段:地心說、日心說、大爆炸說
    託勒密認為,地球在宇宙中心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它們沿著各自的運行軌道繞地球運轉。其中,太陽、月球的運動比較簡單而行星的運動相對複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恆星天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它處在太陽、月亮和其他行星之外。在它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
  • 反抗的曙光——日心說的提出
    >周六 · 新手之路| 周日 · 下周天象每天兩分鐘,天文百事通反抗的曙光——日心說的提出°上期我們已經提到,中世紀時的天文學被困在宗教的枷鎖中,儘管如此,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科學家的觀測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打破長達千年的「黑暗時代」的曙光與天文學的突破終於到來了。
  • 太陽的故事(三)地心說vs日心說
    用這種方式, 他不僅可以讓行星與地球的距離發生變化, 而且同樣可以——並且能更好地——解釋行星的逆行。 不過在他的模型中出現了不以地球為中心的東西——本輪, 這對最刻板的地心說模型是一種偏離。 這種偏離是在純粹觀念與觀測現實之間小心翼翼的妥協, 它看似細微, 卻是一種實證精神的萌芽。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由此開始反對哥白尼的「日心說」。地心日動模型第谷對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第谷採用《天體運行論》的理論,並不能解釋彗星問題於是在1583年出版了《彗星論》,提出一種介乎「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地心-日動說」,首先他肯定了地球是不動的,太陽圍繞地球轉,其他行星圍繞太陽轉。這個宇宙模型同樣可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彗星軌道不同於其他行星的問題,曾一度被接受。
  • 天文學概述:從「日心說」到「大爆炸」
    #科學史#天文學史上將日心說稱為完善日心說理論的任務,只能由後來者繼承了。伽利略:地心說的否定《天體運行論》發表之後,只被少數數學家青睞,影響力是及其有限的。伽利略聽說荷蘭人發明瞭望遠鏡,於是自己嘗試著製作,並成功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這個偉大的發現,使得伽利略對哥白尼的日心說無比信服。後來伽利略進一步觀察發現了金星跟月球一樣,也有相位變化。
  • 主僕是怎麼顛倒過來的,日心說不是哥白尼的專利,我國也有研究
    主僕是怎麼顛倒過來的,日心說不是哥白尼的專利,我國也有研究地心天動理論,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為人類深信不疑,地球仍舊在不停地轉動,字宙中的天體也絲毫不因人類的安排而改變他們運行的軌道。隨著天文觀測的精確度日趨提高,託勒密的地心說越發漏洞百出。
  • 【科學家的故事】哥白尼與「日心說」的故事
    後來他終於創立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僧侶們聽說了哥白尼的新觀點之後,都說他瘋了。哥白尼只得躲避起來,繼續埋頭於天體研究。從1510年開始,哥白尼動手寫《天體運行論》。整整花了20多年的時間,數易其稿,他終於寫成了6卷巨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已預料到這本書將會遭到教會的激烈反對。
  • 原來地球不是圍著太陽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的
    紀念碑 nicolaus 說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託倫,波蘭「日心說」,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被波蘭天文學家儘管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日心說」錯誤不少(像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非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引力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不是做圓周運動而是橢圓運動等),但500多年來關於地球是圍著太陽公轉的這一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 原來地球不是圍繞太陽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的!
    儘管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日心說」錯誤不少(像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非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引力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不是做圓周運動而是橢圓運動等),但500多年來關於地球是圍著太陽公轉的這一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對真理的質疑
    「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這句話出自《莊子·讓王》,這句古文很好翻譯,即:不知天高地厚,用來形容一個人狂妄無知。事實上,在2500多年前,古人只知道有天地的存在,若是問他天到底有多高?地到底有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