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運營過程中,需要用數據決策的8個場景

2020-12-04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內容是連接用戶和產品之間的橋梁與紐帶,運營需要了解各大平臺的特點,結合數據分析做好運營工作。本文作者總結分享了內容運營中具體數據決策的8個場景,供大家一起參考學習。

最近刷了刷知乎上一些所謂「數據驅動運營」的文章,額,怎麼說呢,個人感覺大都數都不實用,除了「請聽下回分解」的賣課文章賣產品文章,就是「理論上應該是這樣」的「理想狀態下」的方法論。不過,還是有一些能給人啟發的,結合自己之前工作中的幾個實例,總結下。

一、以結果倒推過程

實例1

在第一家公司的時候做過這樣一個項目,填充不同商品詳情頁某個頻道下的UGC內容,以提升頻道CTR。

當時的做法是把競品對應產品對應頻道的數據爬一遍,看每個關鍵詞的點擊數(因為爬不到曝光數,無法直接看點擊率),然後按照競品不同關鍵詞點擊數分布比例,對應商品灌入含有這些關鍵詞內容。

整體的思路可以概括為,既然目標是點擊,那就把點擊結果是什麼樣找出來(可以參照競品,但不唯一要參照競品),然後再按照這個點擊結果的內在規律(分布比例,不同商品差異等)按照映射的方式,把內容重構一遍。

二、鋪開面篩選結果

實例2

在上家公司團隊剛組建好時,前期有個動作是組內的幾個運營每人做個5-6種內容形式,合起來就有20多種。做一段時間哪些內容是ROI高的大家便心裡有數了。

這裡重點誇一下當時的領導,我事後覺得這樣做最大的意義不是找到該做什麼內容,而是平衡團隊內大家的不同想法。因為當時組內每個人之前的工作方向不同,有行政轉崗,有公關轉崗,有編輯轉崗,有市場轉崗。不評價任何一個人的想法, 給與一個共同的跑道自由的去跑。

延伸2

這幾個刷脈脈APP的「頭條」頻道(就是一些自媒體內容),有一個猜想:目前的文章呈現狀態,大概率是第一批試驗內容中數據比較好的(點擊、評論等)的先人「開枝散葉」而來。即,最初,不用花一點心思去琢磨哪些文章內容類別等會滿足需求,只需廣撒網然後篩選就行了。

當然,這種是有前提調節的:

內容是成本低,可以可勁試驗;是不太影響品牌定位和用戶體驗,等。所以實例2因為錢呀、內容調性的約束呀等原因,我們幾個的試驗內容不能完全鋪開,離散程度比較高。

三、匯總歷史找到規律

這點幾乎是廣大運營用的做多的,「無非是總結復盤歸類環比下嘛」。不然,做了下面這兩個實例的項目,我覺得沒那麼簡單。

實例3

在上家公司做了個短期分析,想看下不同的選題時效怎麼樣。簡單的說就是把之前的內容分好類,匯總每個類別的點擊率的走勢,區分出走勢拐點的區間,以後同類的內容推薦時間就按照之前的規律來。這樣,可以最大化利用推薦流量,減少浪費。

當然,過程不只這麼簡單,需要分好幾個組來匯總,去除大盤影響,去除偶然性等。不過,這個過程屬於討論怎麼做數據分析的範圍,而不是怎麼驅動運營。

實例4

與實例3很類似。需要做個分析,看每個類型的內容每天入池多少合適。簡單的說就是按照兩個最主要的歸類維度,看歷史內容累計流量。流量多的增加入池量,流量少的減少入池量。(3是分析需求的時效,4是分析需求的比例)

之所以說沒那麼簡答,是因為分析這個過程有個』籠子」,是根據推薦系統的推薦機制來分析的。換句話說,分析的過程是探求如何有效利用這個」籠子」的過程。

四、量化一個長鏈條的事情

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各種』轉化漏鬥』,一個是各種』傳播模型』。不過,兩種都是基於產品層面的動作,而不是內容本身。基於內容暫時還沒找到合適的例子。

五、量化一個具有兩面性的事情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APP都有開屏廣告,一般3-5秒。但這個廣告一般是會對APP的新用戶留存,使用時長有影響的,但不放這個廣告,影響賺錢。這時,APP開屏廣告是顯然要通過數據量化收益和損失的。

具體做法不詳細說了,畢竟是別人的項目,沒親自做過也只知道個大概。簡單說2方面:

價值歸一,計算單用戶留存等於(等價)賺多少錢,再比較單用戶加載(點擊)廣告賺多少錢。區分用戶,找到看廣告也能留下來的用戶和看廣告就留不下來的用戶。

六、給項目定一個合理的目標

這兩天前前前領導寫了篇文章,講了講是他之前怎麼給項目定目標。我大致翻譯一下(順帶夾雜上我的私貨)

前提1:大多數絕對值數據參考性不如相對值數據,比如:「社區」板塊,這個社區的每天新增內容量的參考性不如新增內容量/DAU。這點大家估計都能認同;前提2:平臺數據參考性不如用戶行為數據,比如:社區有多少新增內容參考性不如用戶有多少點擊;前提3:用戶短線行為數據不如用戶長線行為數據,比如這個社區每天有多少用戶點擊內容不如這個社區30日留存數據;不過,具體使用哪個維度的數據來定目標要看項目發展階段,團隊風格,公司考核體系等等。

另外,關於如果設定項目目標,可以單獨開一篇文章來寫了,這裡不過多的說了。

七、提供以另一種視角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但無法知道他人(群體)在想什麼。這時候數據遍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利用用戶的數據觀測用戶的想法。

實例5

在第一家公司有過這麼個項目,為了讓自媒體作者保持活躍,每天導出他們貢獻的內容數和收穫的瀏覽數,增長的粉絲數。(前提,當時作者端還沒有數據觀測後臺)這樣,就能每天看到那些人獲得了正向的反饋(多發多得),哪些人獲得了負向的反饋(多發少得),以及那些人因為正反饋更積極了(增加產出),哪些人因為負反饋而消極了(減少產出)。

這時候再按照以上分類在合適的時間採用不同話術維度溝通,事半功倍。

八、多維度篩選,精準的投入

實例6

在實習的時候有過另一個項目,提高一個新社區的互動數據。當時做了個簡單粗暴的數據是把主端對應板塊的高互動內容搬過來,同樣的用戶群體,互動喜好是相似的。(前提哈,同樣的用戶群體,需要按照板塊來篩選,不然的話不一定多有效)

延伸6

這幾天賦閒在家瘋狂刷虎撲,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有很多搬運的抖音小視頻,還挺符合虎撲用戶喜好的。但細一想,虎撲的內容推薦是和字節一起做的,這樣這個事情就比較簡單了。

比如,拿著虎撲的用戶畫像數據,去抖音匹配同樣的一批用戶的高互動內容,直接輸出過來;或者,識別一下哪些抖音APP用戶同時裝了虎撲APP,把內容輸出過來。

實例和延伸是同樣的道理,前面進行多維度內容數據篩選,這樣投入就精準的多了。

本文由 @建學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數據分析過程:制定決策的5個步驟
    編輯導語:隨著大數據的重要性逐漸凸顯,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收集數據並且進行數據分析,分析過後利用得到的數據制定相應的決策。那麼,制定決策的這個過程應該如何去做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五個步驟,幫助我們完成數據分析、制定決策方案。
  • 運營必備的 15 個數據分析方法
    這些小型決策,其實都是依照我們腦海中的數據點作出判斷,這就是簡單分析的過程。對於業務決策者而言,則需要掌握一套系統的、科學的、符合商業規律的數據分析知識。 第一步,要先挖掘業務含義,理解數據分析的背景、前提以及想要關聯的業務場景結果是什麼。 第二步,需要制定分析計劃,如何對場景拆分,如何推斷。 第三步,從分析計劃中拆分出需要的數據,真正落地分析本身。 第四步,從數據結果中,判斷提煉出商務洞察。 第五步,根據數據結果洞察,最終產出商業決策。
  • 如何創建數據驅動的企業決策和運營流程
    – 數據鑽取,從繁瑣的「體力勞動」到可自動化的自動化任務進行數據分析。「對於金融,能源和運營商等大中型行業用戶而言,經常引入內部數據(如大數據和深度學習)來評估結構化或非結構化數據,以支持業務洞察。這並不意味著其數據決策過程不需要繼續發展。實際上,大數據或深度學習應用程式生成的大多數數據洞察都更偏向於業務底層,例如信用風險控制,銷售預測和個性化建議。
  • 從選題到數據分析,資深運營需要怎樣的行業素養
    內容運營需要你對一篇篇內容從選題,到文章布局進行精心思考,需要你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更需要你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內容,從而突破初級內容運營的枷鎖。「白話體」的文案形式,廣泛用在和用戶溝通交流的使用場景中,包括:活動通知帖、社群討論、社區運營公告、評論回復、客服答疑等。這些場由於要和用戶直接接觸,所以語言力求輕鬆簡單,形象生動。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寫文案,不如說是「說」文案,如何「說」好這種文案呢?
  • 如何做好內容運營實現刷屏級的營銷
    因此,內容運營中的「解決方法」和「商品」並非扭曲的。應用進行場景此轉變,內容以及運營打造出的商品需要具備高效益,高市場經濟競爭能力門坎,高客戶忠誠度的特性。市場進行營銷觀念打造出的商品相對性單一化,客戶企業只有我們根據品牌來鑑別商品。次之,由於買東西情景的轉變,市場進行營銷觀念因此更喜愛價格競爭,內容生產運營喜愛向客戶信息傳送商品與眾不同學生使用企業價值。
  • 數據驅動決策的10種思維方式
    在R/M/F三個指標上,我們通過經驗將實際的用戶劃分為以下8個區(如上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促進不同的用戶向更有價值的區域轉移。邏輯樹引申到算法領域就是決策樹。有個關鍵便是何時做出決策(判斷)。當進行分叉時,我們往往會選擇差別最大的一個維度進行拆分,若差別不夠大,則這個枝椏就不在細分。能夠產生顯著差別的節點會被保留,並繼續細分,直到分不出差別為止。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就能找出影響指標變化的因素。
  • 美沃斯國際醫學美容大會,EC SCRM用社交營銷助力機構獲客和運營
    這些問題成為很多醫美機構,特別是成長型醫美機構迫切需要的能力。(EC幫助醫美機構在社交網絡上獲客和運營)經過10年技術沉澱和數據積累的EC SCRM(社交化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為醫美機構帶來了這種能力。
  • 8種數據分析師必備方法
    對於具體的業務場景問題,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以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為例,用數據分析對該網站進行快速地數據採集、清晰和可視化展示,然後給大家分享這 8 種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01 數字和趨勢看數字、看趨勢是最基礎展示數據信息的方式。
  • 詳解內容運營的三個階段,讓你掌握內容運營的核心
    所以當有足夠的內容生產之後,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用以不同的內容運營策略從而實現商業價值。對於運營者而言,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在進行內容運營時首先就需要先解決四個問題:1)確立好內容供應鏈的架構問題。即通過系統去解決內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裡需要區別第一階段內容編輯對於內容採集、整理的區別)。
  • 產品、運營要多懂數據分析?我們給出了以下答案
    對於數據分析,產品、運營需要懂多少才算懂?數據分析能力對於產品和運營人員都是重要的,有多重要?我們直接上數據。我們用Python爬取了前程無憂網上500條關於活動運營、內容運營、用戶運營的職位要求,把他們進行詞頻分析,得出了以下的圖表。
  • 構建快消企業決策大腦:從數據分析到智能決策
    經銷商、消費者信息散落在獨立的數據系統中(圖片來源:玄武科技·玄訊)第三,缺乏統一有效的數據化運營體系。一方面,目前很多快消企業尚未構建數據業務化的閉環體系,缺乏整體經銷商、消費者洞察分析框架,點狀、片段數據難以有效指導營銷運營。另一方面,統一有效的數據化運營體系的缺乏,導致歷史營銷數據未沉澱,難以有效指導下次營銷。
  • 讓內容運營滲透產品,真正由表及裡的打造產品性格
    這時需要運營人員推動產品和用戶建立連接,用渠道推廣的方式讓更多用戶了解和使用產品,這是拉新;用內容、用戶、活動等方式,給予更多使用產品的理由,這是活躍和留存。所以,運營的價值是連接用戶和產品,在兩者之間建立紐帶,讓用戶了解和使用產品,也讓產品向用戶傳遞價值。而內容運營是「紐帶」的其中一種方式,其他還有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品牌運營等,如下圖。
  • 前沿| 數據、模型與決策:計算廣告的發展與流變
    本文收錄於:《新聞大學》 2018年01期【內容摘要】計算廣告顛覆了傳統廣告從用戶洞察到效果衡量的方式,開創了智能營銷全鏈路的變革。本文認為廣義的計算廣告包括了所有以數據和算法為底層技術的廣告形態,數據、算法模型與智能決策是計算廣告的三個基本研究維度。
  • 阿里雲數據中臺核心策略:Dataphin為基石 Quick系列切入場景
    在專場分論壇上,阿里雲數據中臺發布生態合作戰略,將重點開放行業數據模型、數據化運營和數位化轉型諮詢等三大領域市場合作,並聯合生態夥伴共同發布了近20個聚焦細分場景的數據模型  圍繞業務場景持續繁衍Quick系列產品  此次升級發布的核心產品Quick Audience2.0和Quick Stock均為阿里雲數據中臺 Quick系列產品。該系列各款產品分別針對不同業務場景,提供數智化能力。  智能貨品運營平臺Quick Stock解的是貨品運營場景下如何更好地實現「人貨匹配」的問題。
  • 精講用戶運營方法論3個模型:漏鬥、金字塔、內容運營生態軸
    我們用什麼來吸引用戶?這個問題其實很難。我建議關注以下兩方面:① 轉化率。這是很數據導向和邏輯導向的一件事情;② 魔法數字。在用戶增長理論中的概念,讓新用戶在某一個功能點或者某一個時間點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留存效果會最大化。
  • 運營研究的3個方法:過程法、要素法、分類法
    今天,我要分享的不是具體模型的應用,而是我在研究營銷運營理論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三個方法論,希望能給大家總結日常工作帶來一些參考。如植物生長必須要經過「種子→發芽生根→出苗→長大開花→結果」等過程。這跟我們的運營研究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做內容運營還是活動運營,作用的客體無非產品和用戶,而用戶在認知上是有過程的、產品在「生長」上同樣遵循過程的原理。
  • B端運營:產品商業化過程中,運營要做什麼?
    對外資料確認在產品未商業化之前,提前準備好相關資料,以減少後續客戶接入時的溝通及時間成本:①合同模板合同模板需要運營同學結合業務形態,和法務/財務同學確認而得。合同中一般會約定雙方合作內容,付費方式,權利與義務,保密及智慧財產權等條款。
  • 14、全過程工程諮詢模式下的決策管理
    我們在第9小節:《以增值為目的——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過程》中談到,項目從最初的一個設想開始到建築物被拆除、生產型設備報廢為止一共需要經歷決策階段、勘察設計階段、招標採購及施工階段、竣工驗收及保修階段、運維階段,共五個大的階段。
  • 員工培訓:如何制定以數據為依據的業務決策
    什麼是數據驅動的決策?數據驅動的決策過程是從硬數據收集,分析和得出見解並基於該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該過程無需在條件不清晰的情況下即可做出直觀的決定。數據決策始於根據可衡量的目標(即KPI(關鍵績效指標))收集數據。
  • 今日Paper|虛假新聞檢測;馬爾可夫決策過程;場景文本識別;博弈論...
    最近基於深度學習的方法在虛假新聞檢測任務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性能表現,但是訓練此類模型需要大量標註數據,同時由於新聞的動態性質,帶標註的樣本可能會很快過時,無法代表新出現事件的新聞報導。因此如何獲得新鮮且高質量的標註樣本是將深度學習模型用於虛假新聞檢測的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