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天問一號在挑戰地獄難度!看看美俄就知道了

2020-08-28 大俞說

一個嬰兒出生就會走路你見過嗎?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就是「天問一號」

按常理來說,想要探測顆未知的星球,大體分為三步,

環繞、登陸加行走

可即將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將三步並一步 一次性完成以上步驟,還屬全球首例!

美國第一次成功發射繞火星衛星,是在 1971年5月30日發射的水手9號,

第一次成功登陸火星是在 1975年8月20日發射的海盜1號,

第一次完成火星車行走是在 1996年12月4日發射的火星探路者號,

美國用了25年完成的三個步驟,咱們中國要在這一次全部完成

難度可想而知

要說難度有多大,給大家看一組數據體會一下

人類從196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到最近阿聯的希望號發射成功,

相繼已經發射了46顆火星探測器,但成功的也只有20次,

成功率只有是43.5%,一半都不到

而在26次失敗發射中,就包括2011年俄羅斯幫咱發射的「螢火一號

其實這一次失敗也不能太怪罪俄羅斯,

畢竟他之前的成功率實在是太低了

算上蘇聯時期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俄羅斯一共發射了20顆,

成功發射的勉勉強強也就只有2次而已。這概率夠可以了吧

而其中一次還是和歐洲航天局合作的

當然在別的國家也有一次就成功的,那就是印度發射的「曼加裡安號」

這顆火星探測器只花7350萬美元,相當於5億元人民幣,

為什麼花了這麼少的錢呢?

當時印度為了搶佔亞洲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名號,

不惜閹割了多數功能,輕裝上陣,只為保證發射成功,

探測器只保留了具有分析火星形態、礦物和大氣的能力。

不過還是很厲害的。除了他,至今沒有一個國家,

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就成功了的。

要說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難度這麼高,

基本上有這幾點原因

【頭條號搜索大俞說,一同了解書本以外的世界】

第一個就是距離,因為地球與火星都在無時無刻的公轉,

而公轉軌道又不同,所以 之間的距離就在不斷的變化著,

地球離火星最近的距離大約在5500萬公裡,

火星離地球最近的一次是在2003年的8月27日,

大約是5576萬公裡,

這也是6萬年來最近的一次,

而下一個如此近距離要到2366年9月2日了。

火星離地球最遠的距離超過了4億公裡

即使在最近的距離,探測器也要飛7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火星,

而在這個飛行過程中,發生意外的概率太大了

第二個就是火星的氣候了,因為火星晝夜溫差比較大,

受熱不均導致大氣密度差,很容易形成大規模的沙塵暴,

前蘇聯在1971年5月19日發射的火星2號,就是在著陸過程中,

正好遇到火星大規模沙塵暴,最後「火星2號」墜入海拉斯盆地導致失聯。

而這次發射也就算是前蘇聯0.5次成功,雖然著陸器墜毀,

但是它的軌道飛行器還是運行正常的。

上面提到了,俄羅斯一共成功發射2次火星探測器,一次是和歐盟共同發射的,0.5次是火星2號,那麼剩下的0.5次是什麼呢?

這0.5次就是隨後在1971年5月28日發射的火星3號,

這次火星3號完成了火星登陸,但僅僅過了20秒後,信號突然消失,

從而永久失聯了,它同樣遇到了沙塵暴,

而這次沙塵暴與火星2號遇到的是同一個,

不過同火星2號一樣,軌道飛行器是正常運行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火星上的空氣稀薄,

火星大氣密度只是地球大氣密度的百分之一,這就導致登陸器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利用大氣阻力來減速登陸了,這就必須依靠減速傘、懸停裝置或者是登陸氣囊這樣蹦蹦跳跳的著陸了,如果著陸時速度沒有降下來,

登錄器很容易損壞,進而導致失敗。

看過了這些是不是覺得火星探測器飛往火星,

就像是唐僧取經一樣困難重重呢,

當然這裡還沒說火星成功登陸後,信號接收和發射的部分,

要知道,火星離地球千萬公裡啊,信號傳輸到地球已經很微弱了,

一不小心出點差錯,整個計劃就算是廢掉了。

所以說,這次「天問一號」所肩負的任務非常艱巨。

既要完成環繞、登陸、行走的任務,

還要同時克服以上種種困難,非常的不容易!

真的不得不為這些 在背後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們 點讚啊!

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我們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為他們的科研精神感到敬畏!

同時期待「天問一號」傳回它在火星上的第一張照片,

讓我們也能憑藉自己的高科技,看到外星球的樣貌!

最後祝福「天問一號」馬到成功!

相關焦點

  • 將是世界壯舉,為何這項挑戰是地獄難度?
    1969年的載人登月壯舉距今已經過去51年,在此前進再也沒有人登陸過月球,美國太空人唐納德佩蒂特說到:「阿波羅計劃」的資料全部銷毀,登月技術已經不復存在!美國現如今的載人登月也是從零開始,對月球的研究在穩步進行中,人們又將另外一個目標放在了火星身上。五星紅旗插入火星!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更大?
    可能有一些朋友認為,連印度都能夠成功「探火」,是不是意味著探索火星沒什麼難度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天問一號也沒有什麼挑戰性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看看印度的火星探測器情況就知道了。天問一號要挑戰整個奔火之旅,天問一號所需的時間比「曼加裡安」號探測器短得多。而且,我們的探測器不僅是快速進入「奔火」之旅,在奔火路上也是依靠我們自己的深空測控網,如在這段時間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已經啟用,直接投入到了天問一號、嫦娥四號的任務中。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極大?
    但火星探測的難度,確實也是肉眼可見的,如果我們將火星探測經常取得成功的美國排除在外,單看曾向火星探問過的俄羅斯,歐洲,日本,印度就知道了。俄羅斯跟日本的火星探測都失敗了,而歐洲的火星登陸也失敗了,只有印度的成功了,而且還是首次探測就成功的那種。那為什麼印度首次火星探測就取得了成功呢?
  • 天問一號:重燃中國人的火星夢!
    繼2011年「螢火一號」之後,我們相繼錯過了2013年、2015年窗口期,當然這跟我們本身大推力火箭研製進展有關,這次2020年的窗口期,絕對不能錯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探測器在火星上的工作吧!中國自己開展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在本次探測任務中,探測器在地球發射,經過7個月左右的時間飛至火星軌道。
  • 一圖看懂|「天問一號」奔赴火星,為什麼說是「最難」任務?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謝瑞強正在實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萬眾矚目。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在這個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器(7月-8月),共有阿聯、中國、美國三國發起了火星探測任務。火星探測有多難?
  • 從螢火一號到天問,從絕望到充滿希望,挑戰火星探測的地獄難度
    一、「螢火一號」,「借腹生子」的絕望螢火一號,是我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火星在古代被我們稱為『熒惑』,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取其諧音,命名為「螢火一號」。可以說長徵五號遙一火箭的那次發射,是半成功半失敗的。
  • 中國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美蘇都不敢這樣玩!
    2020年7月23日,相信這是值得全國乃至全世界天文愛好者們記住的日子,中國將自主研發的火星軌道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可以說是人類進行火星探測的最佳年份,因為在這一年裡地球到火星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最短,這個窗口期每隔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 ,可以使我們以最少的時間和最低的燃料攜帶量抵達紅色星球。
  • 中國直接挑戰地獄難度,美蘇都不敢這樣玩
    2020年7月23日,相信這是值得全國乃至全世界天文愛好者們記住的日子,中國將自主研發的火星軌道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2020年可以說是人類進行火星探測的最佳年份,因為在這一年裡地球到火星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最短,這個窗口期每隔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 ,可以使我們以最少的時間和最低的燃料攜帶量抵達紅色星球。
  • 天問一號降落火星比美國更加安全,和嫦娥五號取樣返回哪個更難?
    「天問一號」的難點有如下幾點:1、火星和地球距離遙遠,要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要飛行7個月時間,期間還需要多次變軌。不但如此,如此遙遠的距離,對於通訊也是個極大的挑戰,火星探測器接收信號不但有長時間的延遲,而且信號將會非常弱。
  • 挑戰恐怖7分鐘,成功率不到50%?天問一號探火之旅真是地獄難度
    2020年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任務將於2020年夏季開始,目標是完成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的綜合性勘測。這次距離我國上次發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已經過去了九年。
  • 勇闖火星破七關,中國航天挑戰地獄級難度
    登陸火星,中國航天人用了11年的時間自學成才,一出手便挑戰「地獄級」難度,環繞、著陸、巡視三個步驟一氣呵成,蘇聯老大哥的20次挑戰也僅僅成功半次,那次降落後20秒探測器就報銷了,連一張照片都沒發回來。我國行星探測為什麼要選擇火星天上星辰那麼多,為什麼科學家獨愛火星?
  • 「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接下來的路上還有更多挑戰
    2020年10月9日23時,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軌飛行近80天後,順利完成首次深空機動。在此之前,天問一號已經飛行超過1億公裡,並先後完成兩次軌道修正。那麼,這一次的深空機動又有何不同?據此前新華社報導,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兼環繞器總指揮張玉花曾介紹,天問一號在幾個月的飛行過程中,將經過3-4次中途修正和1次深空機動修正,從而保證環繞器可以順利飛近火星,進入火星捕獲段。此次的深空機動在我國火星探測任務飛行控制團隊遠程控制下完成。與修正相似,機動也是為了調整飛行器的軌道。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的難度有多高?俄國60年無一完美,還曾坑苦我國
    天問一號我國天問一號的發射成功,再次將人們的視線拉向了「火星」這顆神秘的紅色星球。對於火星探測,我們是一個後來者,在我國之前先後有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印度、阿聯等國家和地區向火星成功發射了探測器。
  • 深度解讀:關於「天問一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此次探火之旅將面臨哪些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特邀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型號設計師錢航專門解答。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究竟如何到達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行和著陸過程中將面臨哪些挑戰?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天問一號項目,我們就先從天問一號的發射開始說起。天問一號發射日期天問一號的名字來源,來自屈原的長詩《天問》,寓意:探索真理之路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火星探測任務我國的天問一號的探測任務一共有三大項:環繞火星飛行、著陸以及探測,在過去從來沒有國家敢把這三項放在一起,因為這三項的每一項難度都非常高,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探測計劃失敗。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選擇在海南文昌發射,科學家:背後大有深意
    我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即將要發射了,此次探測火星和以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同時要完成三項任務:火星環繞,登陸,火星表面探測。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同時完成這三項項目。如果我國天問一號項目能夠成功,則刷新了人類探索行星的歷史。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天問一號項目,我們就先從天問一號的發射開始說起。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背後,中國釋放了三個強烈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天問一號發射背後:至少向外界釋放了三個信號
    幾天前,我就已經開始關注天問一號,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怎奈肚子裡關於宇宙科技的墨水實在太少,只能望洋興嘆。昨天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視頻,當聽到視頻中傳出「一路順風」時,我的眼睛瞬間溼潤了。幾千年前屈原寫「天問」,現在天問要帶著全人類的疑惑去問天,浩瀚的宇宙裡一段不回頭的孤獨旅程,這是何其的偉大,何其的壯闊和浪漫,這一刻,我終於明白了天問一號發射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 「天問一號」為什麼要進行中途修正?你想知道的在這裡
    8月2日一早,「天問一號」傳來最新消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研人員的攜手努力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火轉移軌道首次中途修正。 為什麼要進行中途修正?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介紹,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過程中,探測器會受到入軌偏差、控制精度偏差等因素影響。
  • 印度首次探索火星就成功了,為何還說「天問一號」面臨極大挑戰?
    事實上,許多國家在探索火星的時候都遭遇過失敗,就比如日本,俄羅斯,就連如今在火星探索領域領先世界的美國也曾失敗過,可見其難度之大。然而,有一個國家確實另外,那就是印度,印度首次探索火星便獲得了成功。那麼,為何印度首次探索火星就成功了呢?是因為他們技術過硬,還是運氣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