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破局:深圳,該學習東京嗎?

2021-01-11 灣區壹地產

前段時間,日本宣布推遲2020年東京奧運會。原本寄希望給日本的經濟帶來第二次騰飛的日本,卻倒在了YQ面前。

畢竟在上一次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後,日本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

當時,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一種最高運營時速達200km/h的鐵路運輸系統,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運營的高速鐵路系統。

日本是一個多山國家,在交通上,地形本是硬傷,但卻能發展到全球的交通強國,尤其是在東京都市圈內,幾乎所有人都能通過鐵路上下班,實現遠距離城郊通勤。

反觀現在的深圳,正面臨著地少人多的窘境。那麼,深圳也會借鑑東京都市圈,成為軌道上的城市嗎?

PART.1

早期,城際交通的發展

在帶來經濟大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大城市病

1964年,當不少的歐洲國家還在使用蒸汽火車咔嚓咔嚓地前行時,日本的第一條新幹線正式通車。這條新幹線便是東京到大阪間的東海道新幹線,單程513公裡(「新幹線」,便是我們說的高鐵)。

新幹線通車後,由原本7個小時的車程立即縮短至4個小時,將周邊的京濱、中京和阪神工商業地帶及中間城市連接了起來,中心城市的人口也越來越多,經濟逐漸發展起來。這讓日本政府嘗到了一點甜頭。

之後,新幹線發展更加迅速,多個新幹線相繼落成。1972年,新幹線開通至岡山,1975年延伸至九州的博多,1982年東京以北的新幹線開通。

為了爭奪更好的資源,各種人才和資本紛紛從外圍城市湧入中心城市東京,處於東京外圍的大阪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65年,大阪企業員工有53.9%工作地點是在大阪,而到了1997年這一比例已經降至23.2%。這一部分人員,便是轉移到了中心城市東京,數據顯示,當時工作在東京的比例從70%多升至90%以上。

東京本身面積並不大,而伴隨著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東京很快就面臨交通堵塞、房價大漲等一系列問題。

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的時間,日本城市地價增長了200%。企業做一年的利潤,可能還不如一塊地一天的漲幅。

尤其是1990年,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當時還有人放出豪言,「日本人要買下美國!」

以當時的環境來看,「買下美國」其實也並不是完全在說大話。根據查詢的資料可以看到,當時東京地價最貴的地方是銀座商業區,在那裡,有住宅價格高達4500萬円/平米,折合成人民幣約合250萬/平米!

這是個什麼概念?30年前的東京,就有地塊住宅賣到了250萬/平米,就算是30年後今天的深圳,250萬的首付也可以買到總價830多萬的房子。

不過隨著房價的暴漲,日本樓市逐漸hold不住。到1991年,日本樓市宣布崩盤,房價一瀉千裡,造成了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之一。

房地產企業倒閉,銀行因為不良貸款率暴增而倒閉,普通國民住房在轉眼間就變成了負資產。

與之而來的,國民財富持續縮水,損失高達1500萬億日元,相當於日本3年的GDP綜合。甚至那次的影響延續到現在,20多年來,日本六大主要城市住宅用地價格跌幅達到65%,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

PART.2

為了緩解人口過密

東京政府開始以半徑劃分都市圈,建設副中心

樓市的崩盤無疑給東京,乃至日本帶來了沉重一擊,日本政府不敢再集中火力加速東京的發展,便努力想辦法把周邊的城市發展成副中心。

其實,早在1970年,日本就在大量建設中小城市,只是當時並沒有將其作為承接中心城市部分功能的作用利用起來。當時,在距離中心區30公裡的區域內,開發建設的面積超過1000公頃的中小城市達13座之多。

中小城市的建設主要是沿著城軌向邊緣線狀展開,這就是現在東京都市圈的雛形。

東京都市圈也稱東京圈,由東京都、埼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組成,也就是所謂的「一都三縣」。

以東京都為中心,80公裡為半徑向外擴充的圓形範圍便屬於東京都市圈。總面積達1.34萬平方公裡,佔全國面積的3.5%,人口規模卻佔了全國人口的30%,約4000多萬,GDP佔到日本全國的一半。

東京市政府為了緩解都市中心人口過密問題,將東京都市圈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半徑圈層,以建設多個副中心來分散各種設施和功能。

第一圈層:0-30km半徑圈

布局於橫濱、琦玉、千葉3個疏散首都綜合職能的大型副中心城市,伴隨軌道交通的發展,建設住宅承接商業和人口外溢,西側更為密集。

第二圈層:30-50km半徑圈

以疏散首都人口,承接科教、工業的轉移和發展為主。

第三圈層:50-80km半徑圈

布局筑波等3個單一產業型新城和小田原等3個外圍交通物流節點的樞紐型新城,以科教、生產、交通等功能為主。

東京都市圈城鎮體系示意圖

這樣的做法,對於去中心的效果很明顯。據統計,1982年通向仙臺、巖手的東北新幹線開通後,沿線城市的人口和企業分別增加了30%和45%,地方財政收入也水漲船高。

值得一說的是,其中超過80%的軌交線路採用市郊鐵路方式運營,裡程達4476km,負載大量往返於東京與周邊城市的通勤人口,這樣一來,外圍居住人口能在不放棄核心區就業機會的同時降低生活成本。

所以在東京,幾乎人手一張西瓜卡。這張西瓜卡連接著一都三縣1.3萬平方公裡,形成很好的人口集聚和人口疏導。從中心城市東京到外圍城市千葉、埼玉、橫濱,根本不覺得是到了另一個城市。

東京軌道交通線路圖

從軌道網來看,以東京火車站為圓心,形成了半徑50-80公裡,通勤時間在1.5小時以內的大都市圈。

以東京為例,生活在周邊城市的上班族,如橫濱、千葉,在早晚高峰期可以乘坐通勤列車半小時內到達東京中心區域。再比如從橫濱到銀座,路程28km,早高峰時期只需要35分鐘就能到達目的地。

這樣的通勤的時間,完全在可接受範圍內。也就是說,東京圈的1萬多平方公裡,算是比較好的實現了「一體化」。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資料顯示,目前整個東京大都市區單程通勤時間在2h以內的居民比重佔到96%,77%居民的通勤時間可控制在1.5h之內。

由於都市圈內快速軌道的聯繫,東京圈實現了每天超過1000萬人的潮汐式通勤,軌道交通分擔率在高峰期則達到90%以上。

回過頭來看深圳,如果我們以深圳北站半徑50公裡的範圍來統計深莞惠都市圈,軌道裡程可能只有數百公裡,而且主要還都在深圳一城之內。

那麼,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深圳會不會參考東京的發展模式走?

PART.3

要發展深莞惠都市圈

首先要補交通的短板,破城市的邊界

深圳正面臨著跟東京一樣的問題,可用來發展的土地不斷變少,人口卻不斷湧入。

從2019年城市新增常住人口數量來看,深圳在去年新增41.22萬人口。在所有的一線城市中,排在前列。

來源:城市戰爭

相反,在2016年北京和上海的常住人口佔比首次出現了負增長,2017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絕對量出現負增長。從這點上看,深圳當前的進程很像1950-1990年間的東京,人口一直保持高增長。

來源:零售金童觀點

從上面的圖可以看到,一線城市中,深圳市的人口密度是4個城市中最高的,已經接近面積相當的東京都,上海市的面積是東京都的3倍,人口密度接近4000人/km,處於較高水平。

也就是說,在所有的一線城市中,深圳最有可能最快成為第二個東京。換句話理解,加快深圳與周邊城市的融合是發展的首要目標,也就是加速深莞惠一體化。

再按東京都市圈的半徑圈層,來看深圳。

我們以深圳軌道最多的車公廟站為中心,分別以30km、50km和80km為半徑向外輻射。

從圖上可以看到,30km半徑範圍內還處於深圳範疇,但在30-50km和50-80km的範圍內,向外已經輻射到了東莞、惠州、中山和廣州,尤其是東莞和惠州在圈內的面積更多。

也就是說,在物理距離上,深莞惠一體化是可以實現的。

最後,再來看看這些城市與深圳在軌道交通上的連接。

目前,除了關注度很高的深中通道,造價200億美元的港珠澳大橋已經合龍,廣深港高鐵的香港段也已經開通,虎門二橋、三橋也在規劃之中。

其中,惠州是臨深城市中擁有的高鐵樞紐站數最多。據統計,目前已有惠州南站、惠東站、博羅北站以及惠城南站共4個高鐵站,另外還有5個在建的。

在沒有地鐵的情況下,這些高鐵站的存在對惠州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按東京都市圈的發展進程來看,位於深圳周邊城市的交通樞紐站,將是人口回流的第一站。

以惠州南站為例,這是廈深高鐵途經的站點之一,也是惠州首批開通運營的高鐵站點,從鏈家網的數據來看,周邊二手房價都在1萬/平以上,最高到了2.4萬/平,為星河丹堤。而離惠州南站更遠的,基本上處於1萬/平以下。

來源:鏈家網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表示推進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合理延伸,支持重點都市圈編制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城市間的交通一旦發展起來,一體化也就不遠了。

最後附上一張大灣區各城市間的房價地圖,感受一下深圳與周邊城市房價的價差。

PART.4

結語

從2015年世界各大都市的人口和面積的數據來看,雖然東京都中心3區的就業人口密度達到6萬人/km,但是居住人口密度僅為1萬人/ km,而北上廣深4個城市的核心區人口密度幾乎都達到2萬人/km以上,尤其是深圳近6萬人/ km。

來源:零售金童觀點

再來看從2015年世界各大中心區的常住人口密度來看,東京、名古屋、大阪、紐約、倫敦、巴黎等大都市通勤人口遠超中國一線城市,隨著中國一線城市軌交建設完善,人口郊區化成必然趨勢。

前段時間,國家宣布放開放寬超大、特大城市落戶限制,這也就是說,長期來看,城市化的終極形態是都市圈。

而都市圈的內部則會經歷聚集、擴散、再聚集的不同階段,從日本都市圈的規律可以發現,人口流入的區域住宅價格漲幅更大(或抗跌性更強)。

中國一線城市人口仍然具備增長空間,但中心區域人口密度已經較高,隨著軌交體系的完善,人口有望向外圍疏導,帶動周邊城市住宅價格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周邊城市住宅仍具備相對配置價值。

-End-

文丨加美

總編輯丨陶文杰

相關焦點

  • 【熱點聚焦】混沌大學思維模型齊學習第二課:單點破局
    身處大環境起伏, 我們該如何潛伏 等待破局點的到來 一擊擊破 十一假期前 一場關於單點破局的的學習與分享 在混沌大學·創立方學習中心
  • 高房價後遺症,空置房多,高層無人接手是表面現象,本質被人忽視
    然而,深圳的房價收入高達34.2。樓市繁榮雖然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高房價卻讓剛需很難受,因為現在想要全款買房幾乎不現實,有句話說得非常好: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的確,很多年輕人結婚生子的一大前提就是買房,如今房價這麼高,他們自然難以負擔。高房價帶來了後遺症,那麼都有哪些後遺症呢?
  • 高房價下的「蛋」?香港「迷你房」再創紀錄
    對於極小戶型的設計,該項目開發商俊和地產董事潘志才表示,它參考的是學生宿舍。  潘志才還舉出多個例子指出市場對小戶型的實質性需求。其稱,現在年輕人上廁所都要很長時間,可能在廁所裡才真正擁有自己的空間。  「為什麼手機這麼小,但很多人都喜歡,因為手機實際帶給你的是無限的東西。如果可以的話,就設計部手機給你住」。
  • 黃欣偉:被高房價逼出來的三代同堂
    不再去拘泥和探究「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化」對房地產從需求側起到了多大的推動(或更精確地形容應該是倒逼)作用,但時至今日在很多高房價城市,三代同堂或者「單翼三代同堂」的方式正在回歸,同一屋簷下重回潮流。當然,對潮流而言,一方面是「去了還會來」,另一方面「再回來已非當初」,這就是所謂的螺旋式上升,次一時非彼一時。
  • 比高房價更「麻煩」的事,正在各大城市蔓延,專家:我很同情年輕人
    但是現在比高房價更麻煩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房租越來越高,成了年輕人的一大生活重擔。 如果我們在深圳各大火車站看一看,能看到很多年輕人,背著大包小包回到老家,他們曾經在一線城市賺取高薪,
  • 助力深圳!南科大攜手東京大學,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他表示,研究中心是南科大在新的國際合作形勢和深圳「雙區驅動」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全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積極拓展與日本高校深度合作的範例,並表示,期待此次揭牌開啟新的發展徵程,期待接下來的青年學者論壇為南方科技大學和東京大學的國際合作發展帶來新理念新火花。
  • 中國男子三大球需要破局
    本報記者 黃 巖 中國男排和國奧男足在一天之內同時無緣東京奧運會引發的議論還在繼續發酵。儘管「三大球」不能代表中國競技體育的全部,但「三大球」又是競技實力重要體現。對奧運會來說,「三大球」比賽空白,那空蕩蕩的感覺,中國奧運軍團拿多少枚金牌,或許都無法彌補。
  • 誰是中國高房價的始作俑者?
    該負責人坦言,即便開發商想降房價有時也會遭到地方政府的反對,「儘管地方政府不會發文阻止降房價,但壓力很明顯」。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的房價已經不是供求關係能左右的了,而是不同的利益方在博弈。「參與者包括地方政府、開發商、炒房者和真正需求方等四方,相比利益方的強勢,消費者則自始至終處於弱勢地位。」張大偉表示,房價上漲的主力推手主要還是地方政府。
  • 破局思維:如何找到直擊問題的本質?
    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場景中,有的時候為了某件事你已經很努力了,可是還改變不了現狀,內心就像陷入了一座「三角洲迷宮一樣」,無法逃脫出來,迷茫又焦慮,原因是什麼?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個層級的問題,很難用這個層級的思考方式來解決,我們需要靠更高維的思維來「破局」。
  • 深圳房價全國第一,為什麼人才流入也是排名第一?
    深圳市人才與房價沒有必然的聯繫,但長期而言高房價勢必對人才產生驅逐效應。短期看好、長期堪憂!至少目前,人才+房價,這兩大最具吸引力的名詞,都被深圳頂格佔據。深圳市房價全國第一、深圳人才流入全國第一。深圳的房價在四個一線城市中是最高的、深圳人才流入全國最高的。
  • 確認延期損失萬億,東京奧運會該何去何從?
    東京奧運會的「延期大業」終於塵埃落定。24日,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發布聯合聲明:同意東京奧運會推遲至2021年舉辦。作為百年奧運會史上的首次延期,東京奧運會的推遲至少造成了3.2萬億日元的損失,日本政府本來指望舉辦奧運會提振日漸疲軟的經濟,這一下願望徹底破滅了。延期後的東京奧運會該何去何從?
  • 高房價帶來的意外效果
    長久以來,我們只關注高房價帶來的經濟問題,比如貨幣放水、資產泡沫、債務槓桿、人民幣匯率、通貨膨脹……其實,在這些經濟問題下面,掩蓋了一個不易察覺的現象,年輕人開始發生了變化。想像一個畫面:現在一個普通剛畢業的青年,強二線城市,房價剛翻了一番,7月份房租又漲了20%,所在的民企因為供給側和稅改,成本越來越高,效益不是很好。
  • 深航恢復無錫—東京往返國際航線
    圖:深航航班起飛瞬間 攝影:孫佳鑫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15日消息:深航將於10月23日起恢復無錫往返東京國際航線,計劃每周五一班,首班去程ZH8057航班計劃9時20分從無錫起飛,13時30分抵達東京,回程ZH8058航班計劃15時40分從東京起飛,18時抵達無錫。
  • 那些被南城高房價逼走的人,就該買厚街
    而佔據東莞地鐵R2線4個站的厚街,已經成為城區和深圳客選擇的另一個熱點區域。 //////////////////////////// 厚街二手房市場有以下幾個要點: 地鐵沿線最核心地段,最高賣到30000元/㎡以上;一般單價在25000元/㎡左右; 地鐵沿線深圳、南城、厚街本地客較為均衡,其他區域多為深圳/南城客,本地少
  • 東京熱嗎?其實真實的東京有點涼
    朋友不假思索的回答「東京最熱」。問他為何時,他的回答很有趣「大家都說東京熱,東京熱,當然東京是最熱的地方了」。聽了他的回答我瞬間無語了。那麼東京真的熱嗎?真實的東京那裡氣候環境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真實的東京吧。
  • 再讀《躍遷》:掌握這3個技巧,你也可以實現人生的破局
    那麼,這種「忙——亂」的迴路,該如何破局呢?作者古典老師告訴我們:「破局的關鍵,在於改變你的思維系統,調整思維的順序。」人生就是一個局,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裡忙碌,要想實現人生的破局,需要來一次徹底的開維認知,如作者所說,要拆掉你思維的「天花板」。
  • 北汽新能源能二次破局嗎?
    二次破局業內普遍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了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產業調整期,淘汰賽已經開始。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認為,在這個大背景下,降本增效是新能源汽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關鍵任務。
  • 特別對話:破局與重生
    以下是蔡林記合伙人兼總經理張緒明、黃記煌創始人黃耕、蛙來噠創始人羅清主題為《破局與重生》的特別對話實錄:對於破局與重生的思考蛙來噠創始人羅清作為本次對談的主持人,率先開啟了本次對談的話題。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是關於破局與重生。經過2020年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這一年,相信餐飲同行都經歷了大的挑戰。比如張總,您來自年初疫情比較嚴重的武漢,黃耕師傅您在餐飲行業是老前輩,也經歷了非典,再經歷了新冠。面對這不平凡的一年,經歷了這次重大的挑戰,對於破局與重生,你們有什麼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