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球拍照也有大生意 航天宏圖王宇翔的「衛星遙感第一股」

2020-12-04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虹蕾 宋可嘉 每經編輯:湯輝 李蒙

相關上公司:航天宏圖(688066,SH)

市值:71億元(截至1月15日收盤)

核心競爭力: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軟體平臺和強大的產業化應用能力

機構眼中的公司:衛星遙感第一股

2019年7月22日,肩負光榮與使命,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上市。航天宏圖位列其中,也成為了「遙感應用第一股」。近日,航天宏圖董事長王宇翔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採訪,成為《專訪董事長·第一季》第四期主角。

回首十多年前,遙感影像主要是國外衛星數據源,處理遙感影像工具基本上是國外軟體。研發一款中國人自己的遙感圖像處理軟體,是從中國科學院遙感相關專業畢業的王宇翔及創業夥伴們的原始動力。

2008年,王宇翔創立遙感應用公司航天宏圖,也曾經歷過創業期發不出工資,不得不抵押房產的窘迫時光。現在公司已經上市,但對於未來,王宇翔心中還有理想要實現。

打開視頻,聽王宇翔聊聊理工男的創業路

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想過停止研發

2019年8月,青翠蒼茫的「地球之肺」——亞馬遜森林發生了一場濃煙滾滾、連續燃燒的大火,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面對這場創紀錄的大火,人們普遍擔憂著亞馬遜森林的實時情況如何?著火點有幾處?已經燒毀了多少森林?對此,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以及美國航天局(NASA)提供答案,因為它們的遙感衛星資料正在評估著亞馬遜雨林被燒毀的狀況。

為什麼遙感衛星能知道答案?「遙感衛星就是給地球拍照。」王宇翔解釋道,而拍的照片有什麼用?以森林火災為例的話,便是可以發現火點,以及火點的移動方向。大森林裡遮天蔽日,人在其中是渺小的,著起火來什麼都看不見,但是遙感衛星可以,遙感衛星特別適合解決大區域裡的場景問題。

NBD:您當時為何選擇衛星遙感這個行業?

王宇翔:要能堅持一件事,堅持很多年,首先得來源於認識,如果認識不到重要性,很難堅持,那是被動的堅持。首先還是我們有一支專業隊伍,一定要了解遙感行業的特點、潛在用途、局限性。目前也有人提到遙感無所不能,這種觀點顯然不夠準確,遙感就是對地觀測的一種手段,不同的衛星擁有不同的功能,扮演照相機、放大鏡、顯微鏡等不同的角色,只有了解整個行業,才不會對市場形成誤導,才能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航天宏圖在開始研發國產遙感影像處理軟體之初,國內產業環境並不成熟,但通過專業的判斷,始終堅信衛星遙感應用產業未來會有良好發展前景,對企業來說,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也是未來有巨大經濟價值的產品,所以在企業發展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想過要停止研發。

NBD:創業初期國內遙感應用情況如何?

王宇翔:當時我在讀研究生,中國擁有自主可控的衛星監測災害情況,但缺少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的衛星遙感軟體,在學校看到的遙感影像只是一張相框裡的圖片。遙感影像的軟體和資料大多源於國外,一平方公裡的影像資料大概160元,非常昂貴。

另一方面,國外軟體難以針對需求快速迭代。在研究層面,一些科研院所和測繪院也僅在研究某方面產品,遙感影像軟體僅是一個工具,缺乏軟體設計思維,難以實現產品化。

NBD:航天宏圖創業經過了哪些挑戰?

王宇翔:創業路上無坦途,我家裡的房子、汽車很多時候都是在抵押狀態。既然你要幹這個事,你(要)知道你自己的財產根本就不是個事兒。

一開始幾個夥伴一起研究,得到的外部支持很少。面臨的困難的就是發不出工資整晚都睡不著覺,但當時心裡一直有堅定的信念支撐,做成一個通用化工具供人使用。

但作為高壁壘的技術、資本密集型領域,遙感圖像處理軟體的開發也需要時間積累。航天宏圖的PIE(遙感圖像處理軟體)3.0版本從2008年開始研發,2015年才問世。

NBD:目前衛星遙感行業發展步入怎樣的階段?

王宇翔:隨著遙感衛星數據越來越豐富,獲取影像資料的成本降低,產業更新迭代也不斷加快。

與此同時,中國遙感衛星正進入爆發期,衛星發射量從2016年開始連續兩年增速達到100%。根據《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2019~2025年將有40餘顆遙感衛星發射,其中商業遙感衛星比重不斷上升。有資料顯示,融合了導航和遙感在內的相關產業年產值超2600億元。

備戰科創板不要用高深概念「嚇唬人」

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王宇翔,不僅是公司第一個研發人員,也是公司第一個銷售員。在備戰科創板的上市過程中,針對申報稿受理後問詢回復的修改,王宇翔也在現場陪著團隊一起熬夜、打氣,遇到問題隨時反饋、決策。

從2019年4月12日被受理科創板申請,到2019年7月22日上市交易,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之一,航天宏圖用了101天時間。其間共經歷四輪反饋,89個問題,反饋回復累計用時35天。

7月22日上午9點30分許,陸家嘴上海證券大廈,伴隨著一聲響亮的鑼聲科創板正式開市,航天宏圖和其他首批24家企業在歷經多輪篩選後正式踏上科創板之路。

科創板上市儀式,王宇翔(左二)送給上交所的禮物——上海部分區域的遙感地圖

圖片來源:航天宏圖提供

航天宏圖的上市無疑為整個衛星遙感產業注入一劑「強心劑」。登陸科創板之後,王宇翔收到了很多同行的祝賀。但回顧其衝刺科創板的歷程,一些「坎坷」也歷歷在目。

航天宏圖曾在招股書裡寫了公司是2017年國家政府機關唯一採購的遙感軟體。隨即便收到問詢,要求說明唯一性。「我們之前確實看到那裡面只有我們一家,其他幾個是地理信息軟體,但你不能簡單回答我就是唯一一家。」王宇翔說,這其實需要的是將採購方採購的軟體和自身的軟體進行詳細的對比,用客觀數據向審核人員說明。

NBD:科創板的設立給予科技賽道的企業哪些新機遇?

王宇翔:高科技企業面臨三個關鍵問題:一是研發創新投入高、周期長,但融資困難;二是細分領域專業性強,市場認知程度低、價值認同感差;三是核心技術人員缺乏有效的激勵手段。

而科創板的設立解決上述問題,給予科創企業更多活力,並將更多資本引入科技創新的賽道中。通過創新性的股權激勵制度緩解企業成本壓力,讓企業更有勇氣和信心投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前瞻性領域。

NBD:公司為登陸科創板做了哪些準備?

王宇翔:登陸科創板,只是公司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大步。在此之前,航天宏圖經歷了6輪融資,每一輪融資都需要公司對自身的發展戰略、市場空間、組織結構、管理理念、研發體系重新進行一次梳理,修正和總結,並和投資人描述清楚企業未來發展的前景,而每次融資後,新的投資人帶給公司的也不僅僅是資金支持,更多的是新的戰略啟發、管理理念和發展思路。

NBD:在衝刺科創板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挑戰?

王宇翔:在撰寫招股書的過程中,全網幾乎找不到一份公開的遙感行業研報,IPO團隊只能自己查行業資料,找國外行業的研報以及報導進行歸納、分析。我們在上市的過程中,確實是困難的,沒有參考的先例。

NBD:科創板審核十分嚴格,在這個過程中您有哪些經驗?

王宇翔:在回答招股書問題的時候,需要切中要害,擺事實講道理,不能誇大其詞,不能用誤導性的陳述。科創板實行註冊制,審核的核心理念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但對於科創企業來說,如何把公司的科創屬性真實、準確表達出來,而又達到可讀性和可理解性,非常關鍵和重要,因此梳理提煉招股書也是一大挑戰。此外,不要蹭熱詞和概念。盲目將公司和一些新興概念聯繫,很容易讓審核人員模糊公司定位。

隨著航天宏圖上市,也承擔更多對於行業普及認知的責任,不能僅僅讓遙感專業的人看懂公司,更要讓合作夥伴、投資者、股民看懂公司的業務。 一定要讓外行、讓媒體聽得懂,看得懂你說什麼。不要用高深的概念嚇唬人,要用通俗的闡述讓外界了解遙感行業。

不能為表面「高大上」做賠本生意

上市後的科創板企業將會如何進行併購重組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航天宏圖是否也會有併購的動作?王宇翔表示,成功登陸科創板之後,也需要謹慎使用每一筆資金,不能進行盲目擴張和併購,產生較大的投資失誤。

此外,如果併購了新的企業,雙方的融合程度如何,能否進一步融入,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典型的技術人員,王宇翔從中科院畢業後,便曾入選國家「萬人計劃」。2002年至2008年,先後在芬蘭諾瓦集團北京諾瓦、北京方正奧德兩家公司任技術總監。

而在當下,登陸科創板之後,除了需要考慮併購投資方面的問題,如何讓人才梯隊建設跟上企業發展、如何培養人才團隊等,均是王宇翔目前需要思考的。

王宇翔直言:「怎麼管理?我覺得恐怕(這)將來都是我們這些科創板技術專業董事長的一個短板。」

NBD:登陸科創板後面臨哪些挑戰?

王宇翔:隨著科創板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未來科創板企業也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分層情況,這就需要企業更加精細化管理,提升利潤水平,在分層的過程中不要「掉隊」。

此外,在科創板上市之後,怎樣做好市值管理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市值管理的根本是做好自己的主業和產品,創造更多的營收和利潤,那麼市場自然會給予公正的價格。

NBD:目前公司研發費用一直高於行業水平,是什麼原因?

王宇翔:作為高科技企業,研發投入是不容小覷的問題。你必須要有自己強大的產品,強大的產品來自於什麼?研發投入。可以說我們國家正在邁入一個新的時代,沒有高研發投入,就很難有高利潤,尤其在高科技領域。

NBD:企業發展需要怎樣的制度激勵和人才培養?

王宇翔:有效研發需要相應的人才匹配,截至2018年底,航天宏圖技術人員共913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為80.37%。

為了激勵核心人員,航天宏圖早在2015年就拿出25%的股權,建立了持股平臺,對創始團隊和核心人員進行了股權激勵。但當時的股權激勵卻帶來一個問題。因為創業初期大家都沒有很多資金,所以用很低的價格做第一次股權激勵,這也導致我們公司2015年股份支付6000多萬元,當年虧損4100多萬元,但實際上經營利潤是正的,這也導致後續幾年未進行過股權激勵。

NBD:上市之後,是否將會實行一些股權激勵政策?

王宇翔:我覺得上市以後,股價可變現可交易了非常好,我們一上市,就在積極請諮詢公司給我們研究股權激勵,很快就形成了方案並通過董事會、股東大會審批 。目前建立了核心員工的股權激勵池,並完成了第一期核心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激勵人數達到53人。

NBD: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戰略是如何考量的?

王宇翔:企業發展扎紮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也不能有太多的空話大話,要精確地找到一個合適的增長點,也不能為表面的「高大上」天天做賠本生意,股民也受不了。同時,要將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當下的業務增長趨勢融合起來,謹防「今天講戰略,明天就倒下」。

此外,一個公司的發展速度和質量取決於三方面,一是要趕上「風口」,把握行業的發展機遇;二是要有經營能力,要在發射衛星的關鍵節點抓住訂單;三是精細化管理提升生產效率。

目前公司發展狀況,離我的目標還很遠,我覺得我們還要從零開始好好再幹10年。

期待用遙感能像用電一樣便捷

如果說跨越海洋、陸地與天空,追蹤變幻莫測的風霜雨雪,或者觀測森林大火還離大眾生活很遠。在王宇翔的暢想中,未來遙感也可以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更近。

在海外,遙感技術已被應用到多個領域,從農業、氣象、海洋、應急減災到金融、期貨、保險領域。「美國一個(遙感)公司就是通過分析聖誕節期間沃爾瑪超市的停車場停車數量來反推你銷售額。」王宇翔表示,遙感就是一個對地觀測的手段,大家不需要認為它神秘,它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取決於性價比。

圖片來源:攝圖網

王宇翔舉例稱,比如說地震了,而你在外地,你是不是特別關心你家房子咋樣? 如果這個時候衛星滿天飛,咔嚓咔嚓, 你登陸我們的網站,我就能把你家房子給你拍一下,看有沒有受影響?遙感未來或許可以讓你看見所買的食物,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長出來的。」他補充道。

NBD:遙感應用當下最大的機遇何在?

王宇翔:隨著技術發展,衛星拍照的成本肯定會降低,下一個階段比較大的機遇就是國家遙感衛星密集發射、第3代北鬥開通服務、5G技術發展、國有自主可控。

NBD:目前行業存在哪些挑戰?

王宇翔:目前國內有測繪資質的企業約有兩萬家,其中和遙感相關的估計有近萬家,但行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以遙感應用為主業的企業規模小,一些公司雖然有遙感業務,但佔營收比例不高;二是擁有自有軟體的遙感企業少,大多圍繞項目進行運作,項目結束,新業務也很難開展;三是走出去還不夠快,目前有一些大型企業已經率先在海外開展業務,但速度還需要加快。

我們也有了一個新的目標--帶領團隊積極制定「走出去」戰略,參與更多的國際項目投標競爭,提升中國遙感技術在全球的話語權。一方面將會圍繞「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業務開拓,另一方面還可以去歐美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科研技術,與相關實驗室達成合作。

NBD:行業中有哪些新的增長點?

王宇翔:隨著技術進步、成本下降,企業類客戶未來增長潛力巨大。對於企業類客戶,由於衛星遙感技術的進步,遙感數據時間、空間解析度不斷提升,逐漸能夠滿足下遊多元應用領域的需求。同時,相較於傳統地面測繪技術,衛星遙感在成本方面佔據巨大優勢,因此企業類客戶預計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NBD:遙感行業的天花板在哪?

王宇翔:遙感應用的效果主要取決於軟體的水平和數據的豐富程度,未來遙感行業如果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務,也需要擁有獨特的數據語言,涉及到衛星製造、發射、運營等環節,這是需要在行業發展中考慮的問題。

希望以後更多的企業科研人員、大學共同去研發便捷的算法、設計更多服務場景下,未來,期待用遙感能像用電一樣便捷。

記者手記: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訪談前,閱讀王宇翔的履歷不難發現,他的個人成長史伴隨國家的衛星產業的進步一起發展。作為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畢業生,王宇翔在2018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多年的從業經歷也和遙感衛星密切相連。

訪談時,這段歷程讓王宇翔一聊起衛星遙感便滔滔不絕,一下午的專訪時光轉瞬即逝。特別是當王宇翔回憶起學生時代的學習時光,提及當時看到的衛星影像資料時,眼中閃耀著屬於一個時代的記憶和光芒。

不過王宇翔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他總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說明衛星遙感領域的科學原理,青海草原上的老鼠、地震中的房屋、菜場中的豬肉,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讓原本「冷門」的衛星遙感領域一下子和日常生活貼近了起來,而這也是王宇翔的目標——讓遙感走進生活。

訪談結束後,筆者從王宇翔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任何偉大理想的實現都是一點一滴堆砌築造而來,不要輕視每一個細微的改進,更不要嘲笑每一份平凡的付出,只有慢慢積累才會有量變轉化為質變的機會。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並存者才能走得到遠方,享受最終勝利的果實,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做一個志存高遠又肯腳踏實地去拼搏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幸福的。

從曾經創業發不出工資的窘迫,到一步步研發出針對中國人開發的遙感影像軟體,到帶領團隊成功登陸科創板,讓衛星遙感領域變得「熱」起來,一路走來王宇翔的故事令人感覺:真誠的技術+美好的願景+不懈地努力,或許真的有一天,能讓遙不可及的衛星遙感變得像用電一樣簡單便捷。

排版:湯輝 視覺:張維薇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航天宏圖王宇翔:希望持續深化遙感、AI、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
    作為商業航天公司,網易科技注意到航天宏圖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01億元,同比增長42.01%,談及增長原因,王宇翔表示:有兩方面因素,第一是外部因素,國家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入和近幾年商業航天領域的高速發展,催生出更多的衛星應用市場空間;第二是公司本身的發展模式和銷售模式,航天宏圖與很多公司不同的是,航天宏圖擁有自主開發的衛星數據應用處理軟體平臺PIE,可以快速的進入衛星應用的不同領域
  • 航天宏圖:擬向110名激勵對象授予253萬股限制性股票
    每經AI快訊,航天宏圖(SH 688066,收盤價:41.43元)12月4日晚間發布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向激勵對象授予253萬股限制性股票,佔本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的1.52%,授予價格為每股21元。本激勵計劃首次授予部分涉及的激勵對象共計110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 8.74%。
  • 遙感走進生活,看衛星應用如何乘風破浪
    仰望星空12年、致力於推動衛星遙感、北鬥導航技術持續創新和普及應用的航天宏圖(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王宇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總書記的講話告訴我們,做企業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企業家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
  • 航天宏圖客戶優質毛利率居首近9億元訂單在握 創新凸顯競爭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衛星應用行業的六家上市公司中,航天宏圖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值、銷售毛利率均位居第一,科創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突出。伴隨著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攀升,航天宏圖未來的成長空間可期。而近年來,衛星應用行業高速發展,為迎接更大的市場空間,航天宏圖立足地球科學數據處理分析發展視角,以對地遙感觀測和北鬥導航技術為起點,逐步對核心軟體平臺PIE制定六大研發方向,分別是「PIE+空間態勢、PIE+虛擬仿真、PIE+智能解譯、PIE+新型遙感載荷、軟體平臺整體雲化以及行業插件持續豐富」。按照上述研發方向,航天宏圖持續加強研發投入。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至此,我國2015年持續高密度航天發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實施19次航天發射任務,將45顆中外太空飛行器成功送入太空。  高分四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具有可見光和紅外成像能力,其中光學解析度為50米,紅外解析度為400米。
  • 衛星遙感影像處理軟體進口將受限 業界呼籲全面啟動國產替代
    遙感領域基礎軟體開發投入大、技術複雜、專業門檻高,國際主流遙感軟體主要還是國外公司提供,包括美國Harris公司的ENVI、美國ESRI公司的ArcGIS以及加拿大PCI公司的PCI Geomatica、美國Google公司的Google Earth Engine。按照限制要求,上述美國本土製造的遙感影像處理分析類軟體首次被美國政府明確提出限制出口。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高分」打造「數字地球」
    ■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李愛美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通俗來說,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以下簡稱高分衛星)就是把相機放在衛星平臺上,從空中向地面進行精準拍攝。圍繞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11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邀請了10多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應用總師代表、優勢行業應用代表、優勢區域應用代表、骨幹企業代表齊聚於在海口舉辦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交流高分專項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成效。
  • 航天宏圖:建立「一院四中心」研發體系 創新顯效三季度業績穩增
    作為國內較早從事遙感及北鬥導航衛星應用技術開發及服務的企業之一,航天宏圖已形成「核心軟體平臺+行業應用+數據服務」穩定的商業模式,在基礎軟體平臺、遙感行業應用與服務、導航非民用領域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基於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及衛星應用產業的行業壁壘,航天宏圖的客戶群體涵蓋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政府部門,客戶優質且穩定。
  • 華為進軍太空 攜手長光衛星涉足衛星遙感等領域(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根據華為雲計算官方的消息,長光衛星與華為公司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就ICT基礎設施、雲計算等前沿技術,以及衛星遙感數據及產品、數據綜合服務平臺等領域進行合作。華為近年來著重提升自身在遙感信息化處理方面的能力,先後與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單位就衛星遙感應用達成多個重量級合作,信息化技術廣泛受到行業的認可。
  • 牛錚:給地球「拍照」 生態環境監測離不開衛星遙感
    (人民網 唐宋攝)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趙竹青)「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衛星遙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編委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牛錚在做客人民網科技視頻訪談欄目《智者有言》時表示,衛星遙感技術能夠觀測到我們用常規方法無法獲取的宏觀地表信息,在生態環境保護、服務國計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衛星遙感是什麼?它能做些啥?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
    論壇上,與會嘉賓拍照記錄大屏上的演示文稿。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圍繞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11月2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邀請了10多名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以下簡稱高分專項)應用總師代表、優勢行業應用代表、優勢區域應用代表、骨幹企業代表齊聚於在海口舉辦的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交流高分專項取得的創新成果、應用成效。高分衛星各有所長。
  • 衛星遙感:「上帝之眼」也有煩心事
    衛星遙感是航天遙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造地球衛星為遙感平臺,主要利用光電、無線電或雷達等技術手段,從太空直接對地表目標實施偵察監視、跟蹤預警,因此也被稱作衛星家族中的「頭號間諜」。目前,衛星遙感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和民用領域,全世界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衛星遙感的「千裡眼」。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交流高分衛星和遙感產業「高分」打造「數字...
    ■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李愛美如果想給地球拍照,遙感衛星就可以做到;如果想給地球拍3D大片,需要找解析度最高的立體觀測衛星——高分七號衛星。論壇上,與會嘉賓拍照記錄大屏上的演示文稿。高分衛星各有所長。
  • 員工薪酬、專利數量都存疑,航天宏圖緣何提升競爭對手「含科量」?
    投稿來源:投資有道近期,兩家遙感衛星應用行業的科創板擬上市公司北京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宏圖)和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紀空間)即將先後在上交所科創板上會。
  • SpaceX之後B站也要上天 6月發射遙感衛星 已有A股公司布局這一領域
    同時,衛星採用自主研發的大畫幅高分辨視頻相機、寬視場夜光專用相機及新一代高速存儲系統,具有三維立體成像功能,可實現高精度對地遙感觀測,捕捉夜晚城市微光,觀測地球極光變化,還可對月球、土星等空間天體進行觀測。作為國內民用遙感衛星頭部企業之一,長光衛星與B站的此次合作此前已有鋪墊。
  • 衛星遙感護航「藍天、碧水、淨土」
    「航天技術要服務於應用。」在11月27日舉行的第八屆江蘇省青年科學家年會開幕式主題論壇上,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顧行發表示,衛星遙感正利用各種技術,特別是航天技術,為大氣、水體、環境動態監測保駕護航。
  • 武文忠:衛星遙感技術與國家需求的差距,還要靠基礎研究彌補
    新京報訊(記者 王春蕊)最近20年,我國遙感應用發展迅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跨越式發展,遙感應用日益產業化、大眾化。為了加速構建遙感產業生態圈,促進遙感與應用端、應用場景的融合發展,2020年11月19日,遙感應用領域年度盛會——「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隆重開幕。
  • 武文忠:衛星遙感技術與國家需求的差距,還要靠基礎研究彌補
    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本次論壇由中國測繪學會指導、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支持、首都師範大學水資源安全北京實驗室與北京地理學會協辦、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 賴明:遙感應用創新離不開人工智慧和雲計算
    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本次論壇由中國測繪學會指導、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支持、首都師範大學水資源安全北京實驗室與北京地理學會協辦、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 「高分四號」成功發射:我國遙感衛星進入新時代
    作為我國以及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高分四號的成功發射,將迎來高低軌遙感衛星協同工作的時代。  高分四號位於赤道上空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處在這個軌道上的衛星,會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在這個「黃金軌道」上,住滿了各色各樣的鄰居,比如各國的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導航衛星等等。而高分四號,則是該軌道上第一顆也是唯一一顆50米光學解析度的遙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