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陳立 葉善柔/研究員 羅小莉 時風/編審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順應行業「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2020年8月,位於衛星應用行業的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宏圖」)擬募資7億元,分別用於分布式幹涉SAR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系統項目、北京創新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其中,航天宏圖擬委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或者具有合格資質和履約能力的其他第三方建設SAR遙感衛星星座(4顆)並提供發射、測控、運維等服務,總價(含稅價)不超過2.4億元人民幣。項目建成後,航天宏圖或可實現在衛星應用領域的縱向發展。
反觀其身後,航天宏圖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亮眼」。通過不斷完善業務推廣模式,拓寬客戶資源,截至2020年8月24日,在手訂單為8.8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衛星應用行業的六家上市公司中,航天宏圖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值、銷售毛利率均位居第一,科創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突出。伴隨著行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攀升,航天宏圖未來的成長空間可期。
一、「在手」訂單8.81億元,客戶資源拓寬營收穩增
作為國內遙感應用領域的龍頭企業和北鬥衛星系統開發商,航天宏圖坐落於北京市海澱區,成立已逾十二載。
2015-2019年,航天宏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9億元、1.95億元、2.96億元、4.23億元、6.01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50.87%、51.98%、42.85%、42.01%。
近五年來,航天宏圖的營業收入均保持較高的增速,業績穩定。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經營業績仍保持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同比增長70.58%。
2015-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的淨利潤分別為-4,091.56萬元、3,274.83萬元、4,759.61萬元、6,359.43萬元、8,351.92萬元、269.78萬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180.04%、45.34%、33.61%、31.33%。
從客戶方面看,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按欠款方歸集的期末餘額前五名的應收帳款為3.91億元,佔應收帳款期末餘額合計數的比例為57.09%。
儘管客戶回款較慢,但航天宏圖的最終客戶大多數為政府部門、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或部隊,信譽狀況較好。並且,2019年航天宏圖的客戶集中大幅下滑,對前五大客戶已不構成依賴。
2017-2019年,航天宏圖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佔年度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4.1%、63.83%、40.12%。
在業務推廣方面,航天宏圖採用「深度挖掘需求並自上而下推廣」的銷售模式,現已在全國主要省市設立分支機構,並不斷進行完善.隨著營銷網絡的完善,航天宏圖可將國家相關部委或軍委機關成熟的產品或服務成果,快速向全國推廣。
在國際業務方面,航天宏圖設立了國際事業部,按照「依託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的思路,逐步開拓國際業務,目前已在香港、澳大利亞、英國註冊設立分支機構。
截至2020年8月24日,航天宏圖在手訂單為8.81億元。
在產業生態建設方面,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與衛星製造企業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洽談合作,共同推進了新型分布式合成孔徑雷達星座建設;另外,航天宏圖還加強了與數據服務商的戰略合作,包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海洋衛星應用中心等。
此外,航天宏圖還進一步鞏固了獲取數據的渠道,加強了與硬體廠商和雲服務廠商戰略合作,包括華為、浪潮、亞馬遜等,並且還大力推進了雲平臺建設。
在內部管理方面,航天宏圖陸續開展了對市場營銷體系,研發實施團隊、任職資格體系等關鍵環節持續變革,形成了一套本地化的產品集成開發聯動式管理考核模式。
在營銷網絡建設的不斷完善下,航天宏圖的業務推廣和產業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保持穩定增長。不可迴避的是,科創實力才是促進航天宏圖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二、研發投入不斷走高,科創實力顯著成長能力可期
以「研發驅動經營、技術是競爭之本」為發展理念的航天宏圖,致力於衛星應用軟體國產化。
而近年來,衛星應用行業高速發展,為迎接更大的市場空間,航天宏圖立足地球科學數據處理分析發展視角,以對地遙感觀測和北鬥導航技術為起點,逐步對核心軟體平臺PIE制定六大研發方向,分別是「PIE+空間態勢、PIE+虛擬仿真、PIE+智能解譯、PIE+新型遙感載荷、軟體平臺整體雲化以及行業插件持續豐富」。
按照上述研發方向,航天宏圖持續加強研發投入。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研發投入為5,565.98萬元,同比增長40.61%。
與此同時,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值也大幅攀升。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值分別為12.66%、11.87%、14.76%、26.74%。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值在同行業六家公司中排名第一。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北京超圖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圖軟體」)、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思壯」)、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鬥星通」)、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字政通」)的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值分別為20.94%、17.51%、13.75%、9.45%、7.88%,均低於航天宏圖。
通過不斷地加大研發投入,航天宏圖已建立了「一院四中心」的研發體系,即在北京設立航天宏圖研究院,並在西安、成都、南京、武漢等城市設立研發中心。建立了集產品定義、技術攻關、原型研製、迭代開發、聯調測試、推廣運營於一體的全流程產品研發體系。
此外,作為北鬥核心系統承研單位,航天宏圖全力保障了北鬥三號衛星系統開通運行。同時,航天宏圖還承擔了北鬥應急測繪與海上無人機基準平臺集成建設與應用、國家北鬥創新應用綜合示範區「北鬥+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實用體驗場景建設、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等項目。
在空間基礎設施系統建設業務中,航天宏圖依據《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及軍隊重大專項規劃要求,先後承擔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陸地觀測衛星、海洋衛星、風雲氣象衛星等十幾顆遙感衛星地面設施核心系統研製。
另一方面, 航天宏圖還與國內高校密切合作,先後與武漢大學成立航天宏圖遙感先進技術研究中心、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共同設立航天宏圖學院、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籤訂共建「西電-航天宏圖聯合研究中心」、與中國海洋大學建立「中國海洋大學航天宏圖技術轉移分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培養科研人才。
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擁有研發人員321人,研發人員佔比呈上升趨勢。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7-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的研發人員數量佔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25.41%、23.86%、25.2%、25.5%。
此外,航天宏圖的員工素質整體也偏高,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佔比超九成。
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本科、碩士、博士學歷的員工分別有147人、131人、29人,佔員工總人數的比值分別為45.8%、40.81%、9.03%。
在研發成果方面,航天宏圖構建了「研發引領應用、應用提升研發」的循環研發機制,研發成果能快速進入行業用戶,開展典型示範應用。通過成熟的研發機制,航天宏圖的研發成果顯著,無形資產不斷增長。
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的無形資產分別為軟體使用權、資料庫、特許使用權,帳面價值合計為2,696.47萬元,比2019年增長1,143.09萬元。
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新增授權專利4項,新增受理專利21項。
科創實力與企業未來的成長息息相關。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員工素質高,企業研發人才「窪地」效應顯著,研發成果也「碩果纍纍」,未來成長能力可期。藉助於出色的科創實力,航天宏圖的產品競爭力也存優勢。
三、毛利率行業居首,加大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
自成立以來,航天宏圖專注於衛星處理技術的攻關與創新,致力於衛星處理軟體國產化,為政府、企業及其他有關部門提供系統設計開發和數據分析應用服務。
2019年,航天宏圖系統設計開發、數據分析應用服務、自有軟體銷售等產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81億元、1.07億元、0.13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分別為80.01%、17.77%、2.22%。
目前,航天宏圖推出了對標谷歌地球引擎的原創產品PIE-Engine。
通過將航天宏圖積累的數據資源、算法及行業應用進行整體雲化,實現遙感數據、信息產品、處理技術與計算資源打包成可計量的服務,用戶通過網絡隨時隨地按需使用,旨在與用戶共同打造「開放、共建、共享」遙感雲生態。
此外,航天宏圖的核心基礎平臺PIE已更新至第六代版本,並發布了全新的PIE-Cloud遙感雲服務平臺公測版,該服務平臺是航天宏圖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支持「天-空-地-海」地球多源觀測數據的雲上處理與分析,融合人工智慧、虛擬仿真、數值模式等多種關鍵技術。
通過建立完善的產品研發體系,航天宏圖推進了產品與市場的有效結合,不斷豐富了產品線。
從產品線的豐富程度方面來看,航天宏圖採取「自主平臺+行業應用+數據服務」的發展模式,構建「PIE+」行業發展生態。截止目前,航天宏圖已初步形成了「PIE+自然資源、應急管理、氣象水文、生態環保、國防等 」多條產品線。
另一方面,航天宏圖還大力加強在人工智慧解譯方面的研究投入,致力於提供面向雲、邊、端等的AI全棧全場景智能解決方案,可通過樣本標註、模型訓練、算法迭代優化、應用發布等實現AI計算、AI推理等全流程的AI應用落地。
在電力應用領域,PIE-AI完成了全國光伏發電板的智能檢測提取,並結合太陽光照輻射強度進行光伏產能分析,實現發電量預測;在交通應用領域,PIE-AI完成了涵蓋「三站一路一橋」(即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道路、橋梁)的交通體系一張圖構建,為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等應用場景提供智能化數據服務。
通過不斷地加強業務推廣與產品研發,航天宏圖的銷售毛利率在同行業公司中「拔尖」,具有競爭優勢。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0年上半年,航天宏圖及同行業公司超圖軟體、中科星圖、合眾思壯、數字政通、北鬥星通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56.26%、55.71%、51.35%、42.17%、39.23%、28.79%。
而未來,航天宏圖也將繼續履行雲計算的技術戰略,進一步推動PIE-Cloud產品研發,對PIE各產品及多項行業應用成果進行雲化集成和運行,打造具有「感知數據云上匯聚、分析計算實時在線、運算結果動態呈現、仿真推演發現價值」功能的數字地球新時代。
四、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攀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顯優勢
衛星及應用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附加值高、帶動性強、知識技術密集等特徵。自成立以來,航天宏圖一直從事衛星應用業務。
近年來,全球衛星產業規模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速度。
數據顯示,2015-2019年,全球衛星產業規模分別為2,550億美元、2,610億美元、2,686億美元、2,774億美元、2,860億美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35%、2.91%、3.28%、3.1%。
與美、歐等傳統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衛星及應用產業起步較晚。在此背景下,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和推動我國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
據發改委2015年10月26日發布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
我國應積極開展區域、產業化、國際化及科技發展等多層面的遙感、通信、導航綜合應用示範,加強跨領域資源共享與信息綜合服務能力,加速與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及其他新技術、新應用的融合,促進衛星應用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空間基礎設施全面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和能力。
據國務院2016年11月29日發布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應做大做強衛星及應用產業。建設自主開放、安全可靠、長期穩定運行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加速衛星應用與基礎設施融合發展。
產業政策地不斷出臺,中國衛星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地完善。
據人民政府網數據,2019年,中國研製發射了超過40顆商業衛星。
據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報告(2019年),2019年,中國省級衛星中心為31 個,同比增長244.44%,實現了省級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全覆蓋。
而從產業鏈區分,衛星產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衛星製造與發射、衛星數據處理、衛星數據應用。近五年來,屬於衛星應用細分行業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業市場規模也「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值分別為1,735億元、2,118億元、2,550億元、3,016億元、3,450億元,2016-2019年分別同比增長22.07%、20.40%、18.27%、14.39%。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衛星應用行業屬於戰略性新興行業,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未來行業市場規模或將持續擴大,而位於衛星應用行業的航天宏圖,未來盈利能力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