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人說起,自閉症患兒,他們不善交際,執拗,沉默,奇怪。他們安靜地在角落裡沉浸在自己世界。而那些少數的天才患者,也不過是名叫「自己」的圍城的被監禁者。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主要的特徵是社交存在缺陷。這種病症,多發於兒童之中。在患病過程中,他們極易遭受校園暴力和社會歧視,如果不及時疏導治療,此病症將伴隨他們終生。
1.
我們大抵都知道,患有自閉症≠天才、超能力。
這種病症患者中只有10%的人屬於學者症候群(即在某一方便能力超於常人)而大多數患者智力等於或低於常人。
對於那些少數的天才自閉患者,人們感嘆他們因禍得福,感慨自己為什麼沒有這樣的能力,甚至羨慕的誇讚他們的「超能力」。對於那些沒又任何超能力的患者,人們則慶幸自己沒有患上自閉症。
我們始終犯了一個錯誤,我們把「天才」自閉症患者和普通自閉症患者區別開來,去思考他們。可是,說到底,他們都是患上了名為自閉的病症。
2.
《良醫》中,男主肖恩·墨菲,患有自閉症的類型恰好是學者症候群,他醫術超於常人,能夠和人進行一些社交,但是在與人交往中,顯得生硬而不和時宜。
他很孤獨,他不知道。他是天才,他不覺得。
他對於周圍的一切的反應都沒有普通人那麼有特點,如果不是特別需要的話,他可以沒朋友,反正,他獨來獨往慣了。
肖恩的這種社交模式,是自閉症患者普遍的「常態」
就算他們站在人群中,被擁擠的人群推來撞去,他們依舊在自己的世界,那個世界沒有人群,空空蕩蕩。心裡那道牆,生生的將他們與外界隔開。
正是這樣一道牆,也把他們與普通人隔開,把他們從人們的善意中驅逐出去。
對於肖恩進入醫院,大多數人都抱有不信任和敵意,甚至是歧視,這種歧視,來自於肖恩的同僚,也來自於患者。甚至有患者指名道姓,不要肖恩來治療自己。但隨著,肖恩的才華被展現,大家漸漸開始接受他,甚至誇讚他。
可像肖恩這樣有特殊能力的患者,是極少數,如果他沒有超乎常人的能力,是不是一輩子都要活在歧視裡。
像肖恩這樣的患者,是不是人們給他們的只有誇讚就夠了,他們難道不也需要數到治療和溫暖陪伴麼?像普通患者那樣。
我們往往覺得,那些天才患者,就是超厲害的普通人。卻常常忘了,他們是脆弱的自閉症患兒。
3.
自閉症患者,總是安安靜靜的,不哭不鬧,看似歲月靜好。
那麼,得了自閉症的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不同而難過,如果又恰好有了「超能力」,會不會慶幸自己的天才一面。如果,來生有的選,他們還會不會選擇這樣的命運?
這個疑問,我覺得我永遠不可能得到答案,畢竟,我不是他們。
如果你好奇,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但我希望,如果有一天,你恰好認識了這樣一個人,不論他有沒有那所謂的天才「超能」,你能夠第一個想到的問題不是「他是天才,還是白痴」,而是「他是不是也想有個朋友,是不是我該給他一點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