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納米足球烯分子C60中正電子的形成特徵

2021-01-10 前瞻網
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納米足球烯分子C60中正電子的形成特徵
 Winnie Lee • 2019-12-26 15:34:28 來源:前瞻網 E2074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當電子與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碰撞時,不穩定的粒子對會形成,這兩種粒子會相互環繞。

物理學家們用各種各樣的正電子靶——從原子氣體到金屬薄膜——製造出了這個有趣的結構。

然而,他們還沒有從納米粒子的蒸汽中得到同樣的結果,納米粒子的獨特性能受到它們所包含的在明確定義的納米區域內的自由電子的「氣體」的影響。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Paul-Antoine Hervieux和美國西北密蘇裡州立大學的Himadri Chakraborty在EPJ D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首次揭示了足球形狀的納米顆粒C60中正電子的形成特徵。

C60通常被稱為足球烯,或「巴克球」,它是穩定的,容易合成,在室溫下可持續。

由於這些有用的性質,Hervieux和Chakraborty的發現可能對包括天體物理學、材料物理學和藥物研究在內的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

特別是,他們可以在反物質如何對重力做出反應的測試中提供改進,這可能涉及到包括雙正電子和反氫原子在內的結構;每一種都在其製造過程的第一步中含有正電子。

當某些能量的正電子以高達10度的角度接近巴克球時,物理學家們發現,一系列窄的、朝前的正電子信號是由這些粒子的「衍射共振」引起的。

其效果可與微觀球形障礙物對光線的衍射效果相媲美;當粒子被激發到更高的能級,表現出與較大的富勒烯分子如C240的變化。

Hervieux和Chakraborty通過理論計算模擬了這些特性,即衍射共振如何作為正電子衝擊能量的函數影響發射正電子的角度。

他們的研究結果為各種各樣使用這些不穩定結構的研究人員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在未來的研究中,這兩位科學家希望進一步探索它們在實際實驗中的應用潛力。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從足球到足球烯 這60個碳原子開掛!每克竟價值9.3億
    在「世界盃」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對世界足球頂尖級賽事充滿期待。而被譽為「足球盛宴」的足球烯,作為20世紀80年代的重大科學發現之一,同樣值得期待。1996年,美英科學家克羅託等三人發現的足球烯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
  • 首個硼「足球烯」誕生
    圖片來源:Wang lab/布朗大學   就在如火如荼的巴西世界盃落幕之際,科學家也成功打造出世界上第一顆全部由硼原子構成的「巴基球」(又名富勒烯、足球烯)。與碳基材料的巴基球不同,硼分子最終並沒有被塑造成標準的足球形狀。但這個由硼構成的新形態有望帶來新的納米材料,並可能在儲氫中發揮巨大作用。
  • 帶有一個質子的碳60分子被發現,足球烯更加完美!
    它形似足球,所以被稱為分子足球,又被稱為足球烯。     有人建議稱C60及其一系列碳原子簇為「球碳」,因為它們是由碳元素組成的球形分子;有人建議稱為「籠碳」,因為它們是一種中空的籠形分子;還有人建議把「球碳」、「籠碳」和「富勒」綜合起來,稱為「富勒球碳」、「富勒籠碳」。在C60及其一系列碳原子簇的命名上,還沒有一種令大家都滿意的名稱。
  • 科學家揭示催化烯反應酶及其周環選擇性分子機制
    Houk課題組合作,首次表徵了自然界中催化Alder-ene反應(烯反應)的酶及其催化氧雜Diels-Alder(DA)反應的同源蛋白,解析了這兩類酶及其複合物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並通過定點突變實現了周環選擇性的逆轉,闡明了兩類酶如何利用幾乎相同的活性位點實現周環選擇性的精準控制。日前,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
  • C60+?哈勃首次在太空發現該物質!科學界已經被它「刷屏」!
    最新消息,來自美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在太空發現C60+!在科學界掀起了一片「生命起源論」的浪潮!那麼C60+到底是什麼梗?為什麼它能引起諸多科學家的注意並為之瘋狂?C60也被稱為足球烯或者巴基球亦或富勒烯,它是由碳原子組成的一種天然分子,是由60個碳原子(C60)組成的足球形狀的分子排列,外形與英國式足球相似,因此得名足球烯,而且其分子結構類似於著名思想家巴克敏斯特·富勒設計的某種圓頂,故而得名富勒烯。雖然這不是第一次在太空中發現這個奇異的分子,但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巴基球離子,所以你可以看到C60+所附帶的+號彰顯了它的特殊。
  • 天價「足球盛宴」,諾貝爾獎為何欲罷不能?
    價值連城的「足球烯」,美妙絕倫,性能優異,應用前景廣闊!在「世界盃」即將到來之際,人們對世界足球頂尖級賽事充滿期待。而被譽為「足球盛宴」的「足球烯」,作為20世紀80年代的重大科學發現之一,同樣值得期待。1996年,美英科學家克羅託等三人發現的「足球烯」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那麼,「足球烯」是個什麼「寶貝」?
  • Science:新型電子顯微鏡首次揭示胺基酸的納米結構
    2019年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首次描述了使用電子顯微鏡直接識別納米級胺基酸中的同位素而不損壞樣品的結果。這種新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可以檢測納米級蛋白質重量的細微變化,同時保持樣品的完整性,這可以為更深入,更全面的生命基本構建研究開闢新的途徑。
  • 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哈勃在太空發現C60+,或揭示生命起源
    碳元素是生命的基本元素,哈勃在太空發現C60+,或揭示生命起源。最新音訊,來自美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初次在太空發現C60+!在科學界掀起了一片「生命來源論」的浪潮!那麼C60+到底是什麼梗?為什麼它能惹起諸多科學家的留意並為之瘋狂?
  • 直接應用C60粉末製備的C60納米管問世
    東方網2月13日消息:在國家基金委、國家科技部、中科院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與北京大學合作,採用簡便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在國際上應用C60粉末直接構築C60納米管獲得成功。C60納米管的研究成功對化學、物理學及材料科學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2019年度C&EN七大明星分子揭曉,你猜到了哪些?
    實現這一過程從理論上講很簡單:通過特定的化學手段在足球烯的一側切斷其中幾個連續五元碳環及六元碳環的C-C鍵,打開一個缺口,再將小分子引入,最後同樣通過化學方法逐一關環,將球面「縫合」。以往人們已實現了將H2、H2O及HF等無機小分子嵌入C60中,想要將更大的分子「塞進」足球烯,就需要在其表面打開更大的缺口。不過,開口過大會導致足球烯無法進一步「縫合」,因而限制了嵌入分子的尺寸。
  • 科學家把神秘分子的起源追溯到瀕死恆星
    1985年,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了一些非常不尋常的分子 —— 60個碳原子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個球形的、類似足球的結構。這是首次在星際介質中發現它的帶電(電離)版本。 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生雅各布·伯納爾在接受Inverse採訪時表示:「我們之前認為可以摧毀任何複雜分子的過程,實際上創造了它們,巴基球本不應該存在。」 科學家們此前認為,一顆死亡恆星發出的輻射會殺死任何複雜的分子,包括巴基球。
  • 美國化學會C&EN雜誌2019年度七大明星分子揭曉,你猜到了哪些?
    實現這一過程從理論上講很簡單:通過特定的化學手段在足球烯的一側切斷其中幾個連續五元碳環及六元碳環的C-C鍵,打開一個缺口,再將小分子引入,最後同樣通過化學方法逐一關環,將球面「縫合」。以往人們已實現了將H2、H2O及HF等無機小分子嵌入C60中,想要將更大的分子「塞進」足球烯,就需要在其表面打開更大的缺口。不過,開口過大會導致足球烯無法進一步「縫合」,因而限制了嵌入分子的尺寸。
  • 2019年度C&EN七大明星分子揭曉,來看看它們都是誰吧!
    以往人們已實現了將H2、H2O及HF等無機小分子嵌入C60中,想要將更大的分子「塞進」足球烯,就需要在其表面打開更大的缺口。不過,開口過大會導致足球烯無法進一步「縫合」,因而限制了嵌入分子的尺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Richard J.
  • 加英科學家製成分子電晶體 可在納米尺寸上引導電子
    加拿大國家納米技術研究所、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及英國利特浦大學的科學家成功研製出分子電晶體的模型。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電晶體是當代電子設備的基礎,目前最快的電晶體也需要一百萬的電子來轉換電流。
  • 我國科學家首次為分子間能量傳遞「拍照」
    3月3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重大科研成果,該校董振超研究小組利用精心設計的局域電場增強的亞納米空間分辨電致發光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分子間相干偶極耦合的成像觀察,即在單分子水平上對分子間能量傳遞特徵成功「拍照」。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3月31日發表了這項成果。
  • 科學家為分子間能量傳遞「拍照」
    原標題:科學家為分子間能量傳遞「拍照」   本報訊(通訊員範瓊)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團隊董振超研究小組利用局域電場增強的亞納米空間分辨的電致發光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分子間相干偶極耦合的成像觀察,即在單分子水平上為分子間的能量傳遞特徵成功「拍照」。
  • 科學家首次觀測納米粒子中23000個原子精確位置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一個粒子中眾多單個原子的精確位置。研究團隊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彼備-埃爾克斯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苗建偉等人組成。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一個鐵鉑納米粒子中6569個鐵原子和16627個鉑原子的精確位置工作人員介紹說,實驗中觀測到的這個粒子由鐵和鉑組成,直徑僅約8.4
  • 面向生物電子學的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從基礎性質到器件應用
    在過去十餘年間,具有原子層級厚度、高比表面積、柔性的二維材料的出現推動了生物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與零帶隙的石墨烯相比,非石墨烯二維材料如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黑磷(BP)和MXene具有更為豐富物理化學性質和多樣化的能帶結構,因而成為生物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 首次實現可塑性可調的石墨烯類突觸器件
    微電子所任天令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快報》發文首次實現可塑性可調的石墨烯類突觸器件  清華新聞網11月12日電 11月4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任天令教授課題組在納米領域權威期刊《納米快報》(NanoLetter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可塑性可調的石墨烯動態突觸》(「Graphene Dynamic Synapse
  • 首次實驗揭示雙茂基鏑單分子磁體的磁各向異性
    磁各向異性是磁性材料的重要特徵之一,決定了其在外磁場中的響應行為。特別是在分子磁性研究中,強單軸磁各向異性對分子納米磁體性能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理解材料中磁各向異性的構效關係對分子磁性、磁光性質以及磁電輸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最近,以雙茂基鏑配合物為代表的稀土金屬有機單分子磁體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